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996-3
东方出版社
梁启超
392
无
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8年,史称民国时期。与政治经济衰败不相对称的是民国学术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整理,西方文化高强度地影响着当时学人的思维和视野,一时间著述兴盛、流派纷呈。为保存、借鉴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促进当今学人在更高层次上研考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接融合,同时使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更见系统性,我们编选了这套《民国学术经典文库》。考虑到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时代学术发展轨迹和现今出版状况,我们的编选工作按如下要求进行: 1.入选范围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中国学人发表的重要学术著作;个别作品虽初版于1912年前(如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但时限接近,且影响主要发生在民国时代及以后,故酌情选入。 2.一些入选范围内的著作其学术地位虽很重要,但有近年出版的简体横排单行本,查找较为方便,故只酌情收选。 3.选收进本文库的作品,原多为繁体竖排本(少数作品在收入作者个人文集时改成了简体横排),现统改为简体横排本。 4.个别作品的编校参考,吸收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同致谢忱。 5.一些书原版中的外国人名、地名、书名等,译法与现在通用译法有别,为存原貌,不作更动;"的、地、得"等副词用法、异体字、通假字等,一仍其旧;标题层次也多与原版本近似。原版的个别印刷错误,本次编印时作了修订。 6.个别著作的一些观点、提法等,明显带有时代局限性,为保持原著的完整,本次出版,极少删改。相信读者会用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取其有用,舍其不足。 编选这样较大规模的学术文库,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海内外专家读者指正。 1995.12 20
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8年,史称民国时期。与政治经济衰败不相对称的是民国学术大放异彩,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整理,西方文化高强度地影响着当时学人的思维和视野,一时间著述兴盛、流派纷呈。为保存、借鉴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促进当今学人在更高层次上研考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接融合,同时使民国学术著作有出版更见系统性,作者编造了这套《民国学术经典文库》。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众多,如过哀时客、饮冰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一 反动与先驱 二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三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中) 四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下) 五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黄梨洲 六 清代经学之建设——顾亭林、阎百诗 附:胡?明、万充宗 七 两畸儒——王船山、朱舜水 八 清初史学之建设——万季野、全谢山 附: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 九 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张杨园、陆桴亭、陆稼书、王白田 附:其他 十 实践实用主义——颜习斋、李恕谷 附:王昆绳、程绵庄、恽皋闻、戴子高 十一 科学之曙光——王寅旭、梅定九、陈资斋 附:其他 十二 清初学海波澜余录 十三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经学、小学及音韵学 十四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 十五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史学、方志学、地理学及谱牒学 十六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东曲学
考证学直至今日还未曾破产,而且转到别个方面,和各种社会科学会[合]发生影响。虽然,古典考证学,总以乾、嘉两朝为全盛时期,以后便渐渐蜕变,而且大部分趋于衰落了。 蜕变趋衰落的原因,有一部分也可以从政治方面解答。前文讲过,考证古典之学,半由"文网太密"所逼成。就这一点论,雍正十三年间最厉害,乾隆的前三四十年也还吃紧,以后便渐渐松动了。乾隆朝为清运转移的最大枢纽。这位十全老人,席祖父之业,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自谓"德迈三皇,功过五帝"。其实到他晚年,弄得民穷财尽,已种下后来大乱之根。即就他的本身论,因年老倦勤的结果,委政和珅,权威也渐失坠了,不过凭借太厚,所以及身还没有露出破绽来。到嘉庆、道光两朝,乾隆帝种下的恶因,次第要食其报。川、湖、陕的教匪,甘、新的回乱,浙、闽的海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跟着便是鸦片战争,受国际上莫大的屈辱。在这种阴郁不宁的状态中,度过嘉、道两朝四十五年。 那时候学术界情形怎么样呢?大部分学者依然继续他们考证的工作,但"绝对不问政治"的态度,已经稍变。如大经学家王怀祖念孙抗疏劾和坤,大史学家洪稚存亮吉应诏直言,以至遣戍。这种举动,在明朝学者只算家常茶饭,在清朝学者真是麟角凤毛了。但是这种一两个人的特别行动,还算与大体无关。欲知思潮之暗地推移,最要注意的是新兴之常州学派。常州派有两个源头,一是经学,二是文学,后来渐合为一。他们的经学是公羊家经说——用特别眼光去研究孔子的《春秋》,由庄方耕存与、刘申受逢禄开派。他们的文学是阳湖派古文——从桐城派转手而加以解放,由张皋文惠言、李申耆兆洛开派。两派合一来产出一种新精神,就是想在乾、嘉间考证学的基础之上建设顺、康间"经世致用"之学。代表这种精神的人是龚定庵自珍和魏默深源。这两个人的著述,给后来光绪初期思想界很大的影响。这种新精神为什么会发生呢?头一件,考证古典的工作,大部分被前辈做完了,后起的人想开辟新天地,只好走别的路。第二件,当时政治现象,令人感觉不安,一面政府钳制的威权也陵替了,所以思想渐渐解放,对于政治及社会的批评也渐渐起来了。但我们要知道,这派学风,在嘉、道间,不过一支"别动队"。学界的大势力仍在"考证学正统派"手中。这支别动队的成绩,也幼稚得很。 咸丰、同治二十多年间,算是清代最大的厄运。洪杨之乱,痛毒全国。跟着捻匪回匪苗匪,还有北方英法联军之难,到处风声鹤唳,惨目伤心。政治上生计上所生的变动不用说了,学术上也受非常坏的影响。因为文化中心在江、皖、浙,而江、皖、浙糜烂最甚。公私藏书,荡然无存。未刻的著述稿本,散亡的更不少。许多耆宿学者,遭难凋落。后辈在教育年龄,也多半失学,所谓"乾嘉诸老的风流文采",到这会只成为"望古遥集"的资料。考证学本已在落潮的时代,到这会更不绝如缕了。
序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势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顾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也做出了一引起学术成果。 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力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进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予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贯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蓍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东方出版社有鉴于此,计划编印一套能反映民国时代学术成果的系列文丛,搜集这段时期文史名著,汇为“典籍文库”,以简体字排印,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东方出版社的编辑部同志征求我的意见,并邀序于予,于是略述民国时期学术的价值,作为序言。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张岱年序于北京大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概创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间,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校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共计十六讲、二十余万字的讲义中,作者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的专门论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巨细兼顾,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洵梁氏学术论著之代表。
无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真的是超好,超值的,让你不仅知道当时的学术源流,也能窥见大家总结自己在总结东西和搜集资料的手法上给以启迪。
书目:
宋明理学:理学纲要 吕思勉 宋明理学概述 钱穆
清朝朴学: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钱穆也有同题著作)
上面 理学纲要 吕思勉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都是文言的。要耐心点
学术大师的作品,封面也好,质量也很不错,很喜欢。内容还没读完,不敢妄加评论。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梁启超,不是革命家,而是学者,中华文化的继承者
任公畅游学海,纵论文化,牛
不用多说了,研究晚清学术史的必读之书
這本書本沒打算買的,但後來聽人說是一本必讀之書,就買過來看,覺得大師的水平髙超,文法一流。之前以為多半是文言古文,居然是白話文寫的,讀起來不甚難,且有助於培養歷史興趣。喜愛之至矣!!!
版本不错,印刷质量好,虽然装帧上面有一点瑕疵,但是内容非常精彩。
大师的手笔,值得一读,觉得还是那个时候的人做学问透彻
刚拿到,还没读,不过感觉不错的
说实话,对梁启超其人其事有所了解,一个一生都在求变,不断探索强国之路的良知中国人。但他的书没读过,要认真学习。
不错,挺方便的!
历史文献学的必读书目
内容翔实 史家大手笔 无愧顾颉刚后作要剽窃 史学学生必读书目
此书是卓如先生之大作,书的质量很好,服务更好
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看
学术专著
还没看,但是觉得一定会收获不少。。。
史料翔实,颇有见地,思想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还没开始认真读,但相信作品很值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