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

刘心武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刘心武  

页数:

2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6年刘心武百家讲坛开讲  独创“红学”中的“秦学”  一时受到读者追捧,也引发了红学界的集体反诘。  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的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  刘心武认为:《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如果废太子能摆脱厄运,当上皇帝,她就是一个公主,贾家因为这种潜在的政治资本,冒险收留了“秦可卿”,并隐瞒其身世。而贾元春原型是曹家当选王妃的一位女性,并且曾将“秦可卿”身世秘密向康熙告发,造成这位落魄公主之死。这就是刘心武一系列“秦学”著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相关焦点]  红学家:刘心武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 2005年第10期《艺术评论》杂志以“红学界反诘刘心武”为话题,发表了四位红学家的文章。比如蔡义江先生称刘心武的研究是新索隐派。他说,老索隐派认定的影射对象还实有其人其事,而新索隐派影射的对象却是虚妄的,比如说废太子胤礽有个私生女寄养在曹家等等。他还说,许多新说轻率立论,言多荒诞不经,全然不见求真务实之心,倒能看出一些人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甚至走火入魔,几同疯语。    刘心武:“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刘心武在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中说,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    读者:应该反思“主流红学” 有媒体对8631人做了调查,近八成认为,所有喜欢《红楼梦》的人都有权阐释《红楼梦》。广州学者陈林还在《新京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主流红学家更应该反躬自省。陈林说:“当专家学者将‘学术规范’的锋利矛头指向刘心武时,其实更应该反省有更大影响力的、头顶‘学术’耀眼光环的‘主流红学’。”  此次围绕刘心武的争论,专家的驳斥和读者的激赏呈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双方剑拔弩张,当仁不让。分析其情其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当今时代是蔑视权威,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刘心武的“讲红楼是我的权利”,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而主流红学家们又能否拥有一个宽容的情怀?(《工人日报》11.12)

作者简介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

书籍目录

说在前头第一讲 追寻[红学]谜踪(上)第二讲 追寻[红学]谜踪(下)第三讲 贾府婚配之谜第四讲 秦可卿抱养之谜第五讲 秦可卿生存之谜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第九讲 日月双悬之谜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第十一讲 北静王之谜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第十三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第十六讲 贾元春原型之谜第十七讲 贾元春判词之谜第十八讲 贾元春死亡之谜第十九讲 刘心武创作简历

章节摘录

说在前头  应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我去录制了大型系列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该系列节目从2005年4月2日开播,大体上是每周星期六中午12:45播出一集,到2005年7月2日,已经播出了十三集。  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档远非黄金时段——有人调侃说是“铁锡时间”,甚至说是“睡眠时间”,12:45本来是许多人要开始午睡,重播的时间为0:10,就更是许多人香梦沉酣的时刻了——的讲述节目,竟然产生了极强烈的反响。追踪观看的人士很是不少,老少都有,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包括在校学生。在互联网上,更是很快就有了非常热烈的回应,激赏的,欢迎的,鼓励的,提意见的,提建议的,深表质疑的,大为不满的,“迎头痛击”的,都有。而且,这些反应不同的人士之间,有的还互相争议,互相辩驳。最可喜的,是有人表示,这个系列节目引发出了自己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没读过的要找来读,没通读过的打算通读,通读过的还想再读。而网上对《红楼梦》的讨论,也变得角度更多,观点更新,分析更细,揭示更深。我从这些不同的反应里,真是获益匪浅。  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允许哪怕是自己觉得最刺耳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当然,面对聚讼纷纭的学术争议,又要坚持独立思考,不必苟同别人的见解,在争议中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合理的成分,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我在讲座里还引用了袁枚的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常用这两句诗鼓励自己。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进入名牌大学,没有能受到正规的学术训练,先天不足,弱点自知,但是我从青春挫折期就勉励自己,要自学成才,要自强不息。我为自己高兴,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了一个作家,除了能发表小说、随笔,我还能写建筑评论,能涉足足球文化,并且,经过十多年努力,还在《红楼梦》研究中创建了秦学分支。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我们的生命都是花朵,我鼓励自己,也把这样的信念告诉年轻人,特别是有这样那样明显弱点和缺点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要清醒地知道,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我们确实非常渺小,应该有谦卑之心;但是跟别的任何生命相比,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就算人家确实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里的一朵苔花,也应该灿烂地绽放,把自己涨圆,并且自豪地仰望苍天,说:“我也能!”  这本书,是我的“揭秘《红楼梦》”讲座第一讲至第十八讲的演讲记录文本。节目开播以后,一直有红迷朋友希望能买到我演讲的文稿结集,现在这本书应该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我也盼望没看节目的人士,或者习惯上是不看电视只读书的人士,也能翻翻这本书。  大家知道,电视节目,包括《百家讲坛》这样形式上似乎比较简单的节目,都有一个加工制作的过程。节目版块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共四十五分钟,刨去片头片尾,以及编导嵌入的必要的解说词衔接词等等,电视节目里大家听到我所讲的,也不过三十几分钟。其实每次在摄像棚里录制时,我一讲总得有六七十分钟,编导制作节目当然是尽量取其精华,但限于每集容量,也确实不得不删掉一些其实是必要的论证、事例和逻辑过渡。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里的每一讲,跟制作成的电视节目都略有不同,主要就是把一些因节目时间限制而砍掉的内容,恢复了进去。因为看书跟看电视节目不一样,我相信,这些在书里增添的内容,可以给阅读者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形成更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在实际演讲中,我有口误,有表述不当,也有错误处,把演讲制作为节目时,编导们已经尽可能地做了修正,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没能清除尽的疏漏疵点。电视台的节目一旦定型,再加修改就很麻烦,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但是,在整理这些演讲文稿的过程里,凡是发现到的,我都一一做了更正补救。在此特别要感谢在节目播出过程里,通过电视台,通过互联网,以及设法直接给我来信的诸多人士,有的指正非常宝贵,我已经在这本书里采纳了其正确意见,有的建议非常之好,我也就相应地进行了删却增补。因此,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演讲记录,应该比已经播出的节目,比此前从网上找到的记录文本,更完善,更准确,也更丰富。我衷心希望,各方面的人士继续不吝赐教,这本书如果还有再印的机会,我会根据批评建议,以及自检和新悟,将这些文稿再加增订修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有位戏剧家叫梅耶荷德,他对一位文学艺术家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提出了一个见解。他认为,你一个作品出来,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好,那么你是彻底地失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坏,那么你当然也是失败,不过这说明你总算还有自己的某些特点;如果反响强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么,你就是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后来有人夸张地将他的这一观点称之为“梅耶荷德定律”。  忽然想起“梅耶荷德定律”,是我觉得按他那说法衡量,自己这回到CCTV-10讲《红楼梦》,算是获得成功了么?说真的,我还没自信到那个份上。但是,“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的滋味,我确实是尝到了一些,这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是一种锻炼。在一个文化格局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如果“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只不过是一种言论,并不具有法律宣判效力,也并不是形成了新的政治运动要对你实施“揪出来斗倒斗臭”,不影响领取退休金,不打进家门,那么,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应该能够承受,而且必须承受。我算何方神圣,有何特权,不许人家恶攻?不许人家讨厌?不许人家出言不逊?你到中央电视台节目里高谈阔论,人家就有不喜欢,觉得恶心,给你一大哄的天赋人权!有些厌恶我的人,似乎对我的每一讲还都牺牲午觉或熬夜地盯着看,我感觉这也不错,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我具有反面的不可忽略的价值;当然,有些人士并不是厌恶我,他们对我心怀善意,只是把我当成一个辩论的对手,因此每讲必看,看过必争。没想到我花甲之后,还能被诸多人士赐以如此的关注,我整个的心情,确实必须以欣慰两个字来概括。  我的秦学研究,有的人误解了,以为我只研究《红楼梦》里的秦可卿这一个人物,或者我只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清代康、雍、乾三朝政治权力的隐蔽史料来解读。不是这样的,我的研究,属于探佚学范畴,方法基本是原型研究。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我的讲座,第一、二讲概括地介绍红学,也是表明我的研究,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去进行的;第三讲至十三讲重点揭秘秦可卿,第十四至十八讲揭秘贾元春。这本书就先收录到第十八讲,因为第十九讲以后,讲妙玉的部分虽然录制了,但还没有整理出初步的文案,而之下的部分,就根本还没有录制。是否还能顺利录制,何时录制,何时能制作为节目播出,各方都还举棋未定,因此,这本书只能到此为止。如果第十九讲到拟定的第三十六讲也就是最后一讲有幸能够完成,那么,接续这本书再出一本,以为合璧,是我的愿望,相信也是支持我、鼓励我的红迷朋友们乐于见到的。为了使关注我这一系列讲座的人士进一步知道,我确实不是只研究秦可卿,而是从她出发,去对《红楼梦》进行较全面的探索,在这里我把已经录制的四讲和初步拟定的后面的讲座题目公布一下。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真正实施时会有所调整,是否一定能完成也还要取决于主客观各方面的条件。  第十九讲: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六之谜  第二十讲:妙玉身世之谜  第二十一讲:妙玉情爱之谜  第二十二讲:妙玉结局之谜  第二十三讲:玉石之谜  第二十四讲:贾宝玉人生理想之谜  第二十五讲:宝黛爱情与黛玉死亡之谜  第二十六讲:钗黛合一与宝钗结局之谜  第二十七讲:史湘云之谜  第二十八讲:探春远嫁之谜  第二十九讲:迎春、惜春结局之谜  第三十讲:王熙凤、巧姐之谜  第三十一讲:李纨结局之谜  第三十二讲: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  第三十三讲: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  第三十四讲:情榜之谜  第三十五讲:曹雪芹写书之谜  第三十六讲:《石头记》命运之谜  对于我的秦学研究,我有基本自信,因为,一、另辟蹊径;二、自成体系;三、自圆其说。但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一、千万不能以为真理就只在自己手中了;二、千万要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三、广采博取,从善如流,欢迎批评,不断改进。  谢谢买这本书、读这本书的各方人士。说到头,我的秦学究竟是否能够成立,那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我的这个系列讲座,引发出了人们对《红楼梦》的更浓厚的兴趣,读《红楼梦》的更多了,参与讨论它的人更多了,红学在民间的空间,因此大大拓展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民族,她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是他们民族魂魄的构成因素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讨论《红楼梦》,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无可估量的意义,而所有民族发展的具体阶段中的具体问题,具体症结,具体的国计民生,无不与此相关联。我们如果热爱自己的民族,希望她发展得更好,那么,解决眼前切近之事,和深远的魂魄修养,应该都不要偏废,应该将二者融会贯通在一起,不能将二者割离,更不可将二者对立起来。  这段代替序言的《说在前头》,其实还是写出来的。写和说,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表述方式。后面诸君所看到的,是演讲的真实记录,虽然也印成了文字,那感觉应该是另样的,我自己看的时候也觉得别是一番滋味。这些讲演记录稿虽然经过一定修饬,但仍保留着浓郁的口语风格。我为自己能出这样一本书而高兴,也希望它能给能够通过眼睛阅读激起听觉效应的诸君,起码能在艰辛的人生跋涉中,在业余时间里,多少增添一些有内涵的生活乐趣。刘心武2005年7月15日  于温榆斋中书摘第一讲:追寻「红学」谜踪(上)  谜踪在晚清,有一个人叫朱昌鼎,是一个书生,他有一天在屋子里坐着看书,来了一个朋友。这朋友一看他在那儿看书呢,一副钻研学问的样子,就问他说,“老兄,你钻研什么学问呢?你是不是在钻研经学呀?”过去人们把所有的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经书是最神圣的,圣贤书,孔夫子的书、孟夫子的书,四书五经都是经书,研究经学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所以一般人看一个书生在那儿看书、钻研,就觉得一定是在研究经学。  朱昌鼎这个人挺有意思,他一听这么问,就回答说,对了,我就是在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这个经学跟你们研究的那个经学有点不一样,哪点不一样呢?我这个经学是去掉了一横三个折的、也就是三个弯的那个经。那个朋友一想,他研究的经学怎么这么古怪啊?大家知道,过去的繁体字的“经”字,它的左边是一个绞丝,它的右边上面就是一个横,然后三个弯或者叫三个折,底下一个“工”字,这个“经”字,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了上面的一横,三个弯,右边不就剩一个“工”字了吗?一个绞丝、一个工字,这个字是什么字呢?是“红”字。哦,这朋友说了,闹了半天,你研究的是“红学”啊?这虽然是一番笑谈,但也就说明,在那个时候,《红楼梦》就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已经有这样的文人雅士,把阅读《红楼梦》、钻研《红楼梦》当成一件正经事,而且当成一件和钻研其他的经书一样神圣的好事。这就充分说明,研究《红楼梦》,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学问了。  清嘉庆年间,有位叫得硕亭的,写了《草珠一串》,又名《京都竹枝词》,其中一首里面有两句:“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很早的时候,谈论《红楼梦》就已是一种社会时尚了。  学秋氏,估计和得硕亭一样,是一位满族人士,学秋氏很可能是一个艺名、笔名,在学秋氏的《续都门竹枝词》里面,我们又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个《竹枝词》,现在我把这四句都念出来,你听听,你琢磨琢磨,很有味道——它这么说的,“《红楼梦》已续完全,条幅齐纨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它传达了很多信息,“《红楼梦》已续完全”,就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他们所看到的活字版印的《红楼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来一个人写的,不完全;另一部分是别的人续的,是把它续完全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嘉庆的时候,那些人可能还不太清楚《红楼梦》到底原作者是谁,续书者是谁。但是他们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不是一个人从头写到尾的,是从不完全发展到续完全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红楼梦》流传以后,不仅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也很快转换为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说图画。这个《竹枝词》第二句就告诉我们,《红楼梦》已经不光是大家读文字了。“条幅齐纨画蔓延”,条幅就是家里边挂的条幅,就是一些比如四扇屏的那种画,画的都是《红楼梦》了,齐纨就是过去夏天扇的扇子,扇子有很多种了,除了折扇以外,有一种扇叫纨扇,就是用丝绸绷在框子上,上面好来画画的,一边扇的时候一边可以欣赏这个画。就在这个时候,《红楼梦》的图画已经深入到民间了,在家里面挂的条幅上可以看到,在人们扇的扇子上能看见,你想《红楼梦》的影响多大啊!更有趣的是,他说,“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清朝的车是什么车,大家都很清楚,一般市民坐的车都是骡车,骡车是一个骡子驾着一个辕,后面它有一个车厢,就跟轿子的那个轿厢类似,但是可能上面是拱形的,是圆形的,这个车子在冬天可以叫热车,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气候大家知道,冬天非常冷,车会有门帘,会有窗帘,里面就比较温暖,构成一个温暖的小空间。而且大家知道,过去一些人乘坐骡车的时候,那个时代的取暖工具可能就是一个铜炉、铜钵,里面有火炭,就是一个取暖的小炉子,《红楼梦》也描写了这个东西。在这种车子上,它的窗帘上画的是什么呢?明明是已经冬天了,需要想办法给自己取暖了,可是窗帘上画的还是春天的景象,画的是《红楼梦》里面的那段情节,就是“史湘云醉卧芍药”。那是《红楼梦》里面最美丽的画面之一,大家还记得吧?春天,满地的芍药花瓣,史湘云用那个纱巾把芍药花包起来当枕头,她喝醉了,在一个石凳上,她就枕着那个芍药花的枕头,就睡着了,憨态可掬。这个情景画出来,这个车在大街上一跑,史湘云就满大街跑。这就是当时《红楼梦》深入民间的情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讨论《红楼梦》,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无可估量的意义。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闲坐说红楼,惊起梦中人,。


编辑推荐

  一个民族,它那历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讨论《红楼梦》,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无可估量的意义。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这并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最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最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刘心武。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的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梦》诞生时的时代风貌。该节目播出时,观众反响极佳。一时之间,刘心武新解《红楼梦》成为一个被津津乐道的大众热门话题。同时,也正是广大观众对该节目的热情,促成了本书的付梓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 PDF格式下载



  最初接触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因为那段时间老是失眠,于是半夜打开电视,正巧遇上刘心武先生讲解秦可卿身世之谜,竟一下子给迷住了。后来在书店看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本书,我如获至宝,赶紧买了下来,仔细阅读。  读后觉得比电视上的更详尽,刘心武先生从研究秦可卿入手,来研究曹雪芹家族在康、雍、乾三朝的兴衰成败。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的原型应该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儿,她给王熙凤的托梦也体现了她的大气与远虑,这不是一般女人能达到的境地。可是,后来她被告发了,不得不自杀,她名义上是贾蓉的妻子,实际上却独居在宁国府。刘心武先生进一步推断告发之人就是贾元春,元春的原型初为皇子身边的人,后来得到弘历的赏识,弘历登基称乾隆皇帝,元春同时因为告发有功而封妃。秦可秦与贾元春是贾家政治投资的两扇翅膀,秦可卿代表的一方失败了,元春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后,贾家的落败就自然成为定局。说实话,过去我并没有深读过《红楼梦》,特别是遇到文中的诗句,更是一扫而过。这次能够一气看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动因在于刘心武先生设置的种种悬念,引得我沿着他的揭秘一路追下去,让我透过“大观园”这个窗口看到了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大事件。  至于刘心武先生的分析对错与否,象我这样层次的读者实在没有资格妄加评论。但刘心武先生的读书态度,确实令我受益终...生。他启发我读书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刘心武先生下决心搞红学,是他实实在在地读《红楼梦》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疑问,许多秘密,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曹雪芹最初写秦可卿是一个色而淫的女子,但最终删除了,为什么?是什么样的不可知的原因让曹雪芹不能保留下来呢?但删改之后又露出了许多蛛丝马迹,这种种的迹象引起了刘心武先生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探究其中隐藏的秘密,就这样他闯入了红学,为我们提供了以“秦学”解读《红楼梦》的方法。“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有太多的谜团,几十年来被许多的红学爱好者所研究。刘心武先生的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红楼梦》,那就是不放过任何的细节、任何的文字。《红楼梦》是作者删改无数次而雕琢的世界珍宝,其每一个字都是有含义的,即使是一些酒令、一些词曲,也时时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或情节的发展。  读了刘心武先生的揭秘,使我产生了重读《红楼梦》的欲望。于碌碌尘世中,能静下心来精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功不可没。 阅读更多 ›


我曾经在文学馆听过他揭秘红楼梦的讲座,很吸引人,这本书大概是他后来一系列讲座的文本吧?有些繁琐,絮絮叨叨,很多内容重复。这大概也是口述变成书的弊端吧。


不太喜欢这些揭秘的


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很喜欢看,毕竟红学太深奥了,自己是无法深入研究的,只好看看别人的研究结果了。但刘老师的结论我认为还是太牵强附会了,那只不过是一本小说而已,不是历史事实啊!


听了他讲秦可卿的讲座录音后买了这本书感觉他要让别人通过他的讲座对红楼梦有兴趣的目的达到了。:)


有点哗众取宠,《红》中说“余下无名可考”自己还弄个108将的情榜,是女的都拉上啦!


虽然是好几年前出版的书,但是看起来跟好几十年前的书一样,每本书都没有塑料外包装,书的封面和书的侧面都脏的厉害。给人感觉很不舒服。


说实在的,虽然刘是红学里好的,但是解读的部分太多了


不错,可惜没有整套的,只好分开买


不一样的视角 看看也很好玩


是正品,以前我有三本,现在一套全了


不错,帮朋友买的,是正版的。


很不错,吸引人,但是里面有些观点只能参考


在看过百家讲台以后,就决定买下来了。发货速度很快,书质量很高,很高兴


是很有趣,但不是很严谨咯


有些特色,视角也算独特吧!


这本书是经朋友推荐购买的,非常好!


不是吧,包装的这么好,是不是可以说是第三方快递的功劳,兴奋中,打开一看,书的外皮侧边已经磨的不像个样子了,我就特别纳闷,包装的这么好,为啥磨成了介个样子,于是乎我带着好奇的心里打开了书,那书里面似乎也被翻过了啊。。。。难不成买的是二手??????这次购书真的很趣味啊。。。。。。。... 阅读更多


经典书籍,值得收藏!!!!


好书,终于得到啦!仔细学习!


永远的经典,值得收藏


喜欢这个老版本 收藏


不错哦,质量很好,推荐购买


经典,纸质不错,值得收藏!!!!


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版本不错 值得收藏


评论的相当的有理,作者看书很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