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鬼子来了

杨玉文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杨玉文  

页数:

1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经历的人生故事,虽然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悬念,但却在平淡中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在偏远的塞北荒漠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人和事。 本书作者扬玉文,女性,现年85岁,真正是耄耄之年。从去年开始,她突发奇想,要动笔写她一生中的经历。而且说干就干,每天在中学生用的大笔记本中写上千八百字,陆陆续续,至今已写出20多万字。年过八旬尚能动笔著文,也算得上是奇事。 书中记叙的一些风土风俗,市井轶事等,有些也是鲜为人知的。旧中国终归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时偏远村镇里发生过的事情没有人还能记得。办义学、押会局、烟酒会养大爷这些风俗轶事确实让人觉得很离奇,用真白的叙述写出来,更令人觉得生动可信。 全书共收有40幅黑白摄影作品,作者均为日本人。每幅照片都配有作者的感想和编者的点评,作品名用英语、俄语和汉语标注,作者名有中文标注,除此之外均为日文。

作者简介

杨玉文,只读过半年私塾的85岁老太杨玉文,一不留神成了牡丹江市的知名“作家”。两年前,杨玉文被报纸上的连载故事吸引,忽然萌生写书的念头,她伏案笔耕,日作千字,累积20余万字。今年3月,杨老太的处女作《鬼子来啦》在牡丹江市的报纸上连载。老太太的家人戏称老人是当代的“女高玉宝”。
老人既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不懂写作技巧,更不懂语法修辞,但没有写作技巧的叙述,让人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作品的风格。本书中的这些故事,似乎使我们置身于旧中国关东州的市井生活中,老奉天的工业初萌,北大荒的风雪荒凉,尤其是日本鬼子的凶残骄横,所有这些都与通常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的不同。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早已被时间湮没,甚至仅存于一个人的记忆中。

书籍目录

我的父母兄弟织布机房突生变故世态炎凉奉天旧事米三害妻当年皇姑屯魂丧新火道苦命的女人种地靠天借女吊孝草原养鸡烟酒会养大爷红枪会与交得宽开磨房兵过如蝗虫鬼子来啦可恶的鬼子兵奴化教育会局敛财滥杀无辜经济犯逃出哈尔山义学王树侗创办义学高丽板与沙砣国百无禁忌来到牡丹江抽大烟 扎吗啡女怕嫁错郎“反满抗日”当劳工开拓团与洋垃圾“八·一五”——枪口逃生兵败如山倒捡洋落日本遗孤刻薄与和善三十九里地村闹土匪甜蜜的事业附:图片背景资料

章节摘录

  这时家里还有7口人,我爸和我二叔加上我的两个哥哥,全给人家打工。  他们干活的地方是布庄,给布庄上织布,东家管吃、管住。  干了一段时间,我爸爸一看老给人家打工也剩不下钱,不如自己干。他就找了房子,自己做了3架机器,叫他们全回到家里来自己织布,织出来的成品扛给布庄去。一算比给人家打工能多挣一些,于是就自己家织布,全家一齐忙。我虽然只有5岁,也闲不着,还能帮大人拉着线头,递个东西什么的,把布织成了一坯一坯的。  这一天,我爸爸扛着6坯布,带着我二哥去布庄送布。  我二哥才12岁,也扛着两坯布。我家到布庄有五六里路,舍不得雇车,就扛着去送。  我爸在前面走,二哥在后面跟着。前面走得快,后面跟不上,我二哥累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实在不行了,他就在后面喊:爸爸!我走不动了,你等我一会。  我爸说:你看前边不远有个大房子,门前有个石台阶,咱走到那儿再歇吧。  这父子俩扛着坯布走到大房子跟前,把坯布往石阶上一放,就坐在台阶上休息。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她是一位亲历“皇姑屯事件”的耄耄老人;她是一位见证日本人东军暴行的市井百姓;她感受了东三省的沧陷;她记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风民俗、市井轶事……  鬼子来了,大米白面不能吃,鬼子把嫌疑的人抓去灌辣椒水,如果灌出了大米粒子,那就罪加一等……没被抓去的,好好的走在街上,也能飞来横祸,父亲被打得口鼻流血,倒在了地上……鬼子走了,大家一摸那乡下人的鼻孔,连气都没有了。——杨玉文  网友热评:  好老人家,现在正缺少这种朴实纪事的作品。日本的鬼子罪行需要我们再次想起。  爱国不分长幼尊卑,向老太太致敬!  主要是遇到了好儿女,老人才会有这样的兴趣和追求。羡慕老太太,敬慕老太太,也佩服老人的儿女们。  我看过,写的很好,既客观又有艺术效果!!  老奶奶,您是好样的,您是我们年轻人爱国的榜样,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老人家与的《鬼子来了》一书出版后,我怎样也要买一本认真拜读。85岁出书,你老人家可能创记录了。  我的奶奶今年89岁,她给我讲过小日本,不让中国人吃白米饭……都是真的。我是黑龙江鸣西的一名公务员,怎么联系你,我可以到牡丹江去看您。我祝您活到100岁,有智不怕年高,无智空活百岁


编辑推荐

  她是一位亲历“皇姑顿事件”的耄耋老人,她是一位见证日本关东军暴行的市井百姓,她感受了东三省的沦陷,她记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风民俗、市井轶事……她就是本书的作者杨玉文,让我们走进本书,细细体味这位现年85岁高龄老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鬼子来了 PDF格式下载



作者是普通的农村老农,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的市民生活场景和故事,尤其是日据期间的历史片断,今天读来,很有历史价值,真实性就是最大的价值!


作者,很简单地陈述,但是,却很真实。我们了解了当时的时代,更重要的了解了日本军队的恶行。我们不是要铭记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


太一般了,很失望,只是一本很平平的书,但是老太太的精神值得学习,这把年纪还能写书!!!


  号称有20万字,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总体上,对于只上过两年学的作者来说,她想要写出的只是生活的回忆罢了。语言非常平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像是在记流水帐,所以如果读者是想看到精彩的描述恐怕就要失望了。
  可以看出老人家是在极力回想过去的时光,以及陈述一些对这些时光的感悟。书中记载着支离的生活的碎片,碎片还原了某些场景,场景反映了社会的坎坷,坎坷组成了那时的生活。因为语言着实平静,所以从书中体味到的感情色彩并不强烈。但这不妨碍它的分量,老人家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文献了,这里刻画着相当一段长时期内生活在东三省的人民的生活,是最普通的生活,也是最鲜艳的生活。
  老人家的用心固然是好的,只是出版社将这本书出得实在让人非常地不满意。最严重的一点就是书名。书中内容提到鬼子的少之又少,而且似乎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被咔掉了一样,刚“皇姑屯”以后没多少篇幅就“‘八·一五’光复”了。封面上的那一段话我也没有在内容当中找到原话,这让我冒出了一个意外的想法:难道老人家抗战时期并没有直接接触到鬼子?如果这样的经历就可以叫做“鬼子来了”,那是不是还要专门出一本只有抗日战争内容的,取名叫《鬼子又来了》......
  我只怕是出版社方面的问题让老人家受到这样的不公。
  
  所以对于老人,我是“力荐”的,对于出版社,我认为“很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