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
2005年12月
东方出版社
(苏)列·托洛茨基
670
崔继新
无
托洛茨基最先论述了一种以“不断革命化”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从历史角度上说,一个经济体系应当被看做是一种世界体系,而不是一种民族体系;所有民族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世界市场规律的影响,因之要使俄国革命成功持久,就须依靠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发生革命。与之对立的是斯大林的“一国实行社会主义论”,宣称可以不依靠其他革命而在任何一国建成社会主义。1929年斯大林把托洛茨基及其他一些反对派驱逐出境。
作者:(苏联)列·托洛茨基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亚诺夫卡
第二章 邻居和启蒙学校
第三章 家庭与学校
第四章 书籍和早年的冲突——
第五章 乡村和城市
第六章 转折
第七章 我的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八章 第一次坐牢
第九章 第一次被流放
第十章 第一次逃跑
第十一章 第一次流亡国外
第十二章 党的代表大会与分裂
第十三章 回国
第十四章 1905年
第十五章 审判、流放、逃跑
第十六章 第二次流亡国外与德国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 酝酿新的革命
第十八章 大战爆发
第十九章 巴黎与齐美尔瓦尔德
第二十章 被法国驱逐
第二十一章 穿越西班牙
第二十二章 在纽约
第二十三章 集中营
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在彼得格勒
第二十五章 论造谣中伤者
第二十六章 7月到10月
第二十七章 决战之夜
第二十八章 托洛茨基主义在1917年
第二十九章 执掌政权
第三十章 在莫斯科
第三十一章 布列斯特和谈
第三十二章 和平
第三十三章 在斯维亚日斯克的一个月
第三十四章 专列
第三十五章 保卫彼得格勒
第三十六章 军事反对派
第三十七章 在军事战略问题上的分歧
第三十八章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及我与列宁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 列宁患病
第四十章 追随者们的阴谋
第四十一章 列宁逝世与权力转移
第四十二章 党内斗争的最后阶段
第四十三章 流放
第四十四章 被驱逐出国
第四十五章 没有签证的星球
第一章亚诺夫卡童年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但情况总是这样吗?不,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拥有幸福的童年。那种理想化的童年出自贵族阶级旧式文学的描写。在那些蒙先人福荫有着良好教育的富贵之家,孩子们过的是富足有余、无忧无虑、充满关爱、尽情游戏的生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样的生活就像人生道路起点处的一片洒满阳光的林间绿地。那些文学描写中的贵族和他们在平民阶层的追随者们,把这种纯粹贵族式的童年当做人们童年生活的典型大加宣扬。其实绝大部分人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看到的往往是完全相反的景象:黯淡无光、饥饿难耐、受制于人。命运总是欺负弱者,有谁还会比儿童更加弱小呢?我在童年时期倒是无须忍受饥寒之苦。我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开始日渐富足。但当时的家境也只是仅仅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其实也并不十分宽裕,那是一个刚刚摆脱贫困,境况才开始好转而不能中止不前的小富之家。每一根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劳动和攒钱上。在这种家境中的儿童的境况只能算是还过得去而已。我们没有感觉到困苦,但是也没有享受到生活的丰裕和温情爱抚。童年对于我来说,既不是像少数人所享受的那一片洒满阳光的林间绿地,也不像它之于大多数人那样的饥寒交迫、备受压抑而毫无光彩。我的童年是灰色的童年,在一个偏僻乡村的小富之家度过的。在那个偏远闭塞蒙昧的乡村,大自然是那样的宽广博大,而人们的习俗、眼界和趣味却又是那么闭塞和狭隘。我早年所处的那个精神氛围与我后来身处的自觉生活的精神氛围是两个迥然相异的世界,将这两个世界阻隔开的不仅仅是几十年岁月的消磨和飘泊四海的曲折经历,而且是那些由重大历史事件所构成的崇山峻岭,以及并不那么引人注意却又是对一个人来讲更加不容忽视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剧变。在我刚开始写下这些回忆文字的时候,我仿佛并不是在写我自己的童年,而像是在描述多年以前的一次异国的远游。我甚至试图以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向读者讲述我自己,但是这种方式会更加接近文学小说的叙事手法,而这正是我无论如何都要极力避免的。尽管这是两个迥异的世界,但是个性的一致性却为这两个世界开辟了几条穿越阻隔互相沟通的潜在孔道。通常这也使人们对那些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的所谓名人的传记或者自传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决定较为详细地讲述我的童年和我的学生时代,这里将排除任何的假设,也不因为试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有所取舍,而是如实记录那些留在我的记忆中的事情。有时候,我仿佛感觉到自己还模模糊糊地记得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吃奶的情形。这可能完全只是因为我看到婴儿吃奶而产生的联想而已。我仿佛依稀记得我一岁半的时候在园子里的一棵苹果树下玩耍的情景。这和有关吃奶的记忆一样都不甚清晰。我记得比较牢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母亲带着我去博布里涅茨的一户人家做客,那家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我们俩在客厅里油漆过的地板上玩娶媳妇过家家的游戏,男孩扮演新郎,小姑娘扮演新娘,后来小姑娘跑开了,男孩像做梦一样独自站在一个屉柜旁边发呆。母亲和女主人走进房间,母亲看见男孩身后的一小摊水渍,反复打量着男孩说:“你怎么不害臊啊?”男孩看了看母亲,又瞧了瞧自己,然后再望了望那滩水渍,好像这与自己毫不相干一样。女主人说:“没关系,没关系,孩子们是因为玩得太入迷了。”男孩既没有感到害臊,也没有因此而气恼。当时他有多大呢?大概是两岁,或者也许有三岁了吧。大约就是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保姆走在花园里,碰到了一条毒蛇。“你看,廖瓦,”保姆指着草丛里一个发亮的东西喊道,“那边的土里埋着一个鼻烟壶。”当时大约不到十六岁的保姆,找了根小棍就要去挖那个鼻烟壶。突然,“鼻烟壶”伸展开来,变成了一条咝咝作响的蛇,在草地里蠕动起来。“哎呀!哎呀!”保姆大叫起来,拉上我撒腿就跑,当时我吓得腿都不听使唤了。后来,每当我跟别人说起我们把草地上的蛇当成鼻烟壶的故事时,都会激动得喘不上气来。P3-5
《我的生活:托洛茨基自传》会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在斯大林政权的敌人中,托洛茨基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所以,即便他已流亡国外,斯大林仍不能释然,屡派杀手,直到将他刺死才罢休。连赫鲁晓夫这位一心想为斯大林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的人,在访华时也竟把“托洛茨基分子”这顶帽子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不客气地回敬了一顶。在戈尔巴乔夫平反冤案的顺序表中,托洛茨基仍被排在最后一名。托洛茨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耿耿于怀呢?
无
托洛茨基这个名字曾经是许多中国人的痛,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命运。感觉不错。
书的内容很多,从小知道托派,但从未仔细研究过托洛茨基,这下可以好好看看了。
读完以后的结论,一个真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人如果得不到正确评价,那么对他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保持沉默的一切所谓的革命者都可以说是虚伪龌龊的。
内容不需说。这样的装帧令人喜欢,厚厚的一本,多好。
历史档案值得拥有,值得阅读!
文笔流畅,革命者中能人多啊。书太厚了,拿着看很费劲,分成上下两册就好了。但因为內容精彩,仍吸引我把它读完。了解托派主张,拨开历史迷雾。
苏联的历史啊···
好书,值得收藏慢慢品味!
书翻译得非常不错,趣味性,科普性,教育性于一体.非常棒
这本还没就看
他的书还是写的不错。
书很厚,还蛮值的,写得也不错。
不错——这本书挺好看的,挺满意您对商品很不满意的!也算是另一种角度来理解当年的故事吧!
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书挺厚的 的的的的 大的大的的的,不错不错
若不是这么多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被无情的和谐,今日的世界将会另外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