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突围

郎咸平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郎咸平  

页数:

167  

字数:

1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企业前20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谁能告诉你未来20年——如何把握新经济时代突来的财富规律?为什么中国的多数产业和企业都陷入了整体性的同质化竞争,利润率不断降低,增长停滞?为什么三星、LG等企业能不断地扩张,其背后的机制和可以供我们学习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优秀企业是如何实现风险控制的?企业持续的机理是什么?  目前,相当一批优秀企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停滞。

内容概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主体、产业链和消费者需求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相当一批优秀企业的发展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停滞,例如,海尔在各种质疑声中出现徘徊,联想在业绩连续增长迟缓后宣布收缩业务,TCL并购后正在步履艰难地谋求突破,日本三菱和松下均陷入了亏损,曾经叱咤一时的索尼更是步入被收购的边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管理者一直有一个错误观点:自己创造的东西才是好的。其实不然,应该是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可以复制。 本书围绕五个步骤层层展开,力求把最新、最实用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整合到企业的实际中去,优化配置企业管理要素,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

郎咸平,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学界的顶级学者。
著有《操纵》《整合》《运作》《科幻》《思维》《标本》《模式》等中文著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战略分析——我们在哪里?什么是企业应有的战略? 战略突围要点? 第一章 为什么陷入整体性困境——从标杆性企业中寻找问题 I 柳传志和杨元庆的思维:中国企业家普遍错位的战略思维 II 联想进入500强的措施:中国企业战略突围面临的普遍问题 第二章 谁能告诉你未来20年——新财富规律产生的因素及影响 I 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变化:新财富规律是什么? II 什么是真正的做大、做强思维?企业家的经营思维需要如何转变?第二部分 战略转型——检查战略路线,制定战略转型方案 战略突围要点 第三章 战略风标——认清战略危机的本质,判断企业战略状况 I 战略思维错位:在战略层面,总裁必须面对的三个陷阱 II 战略运营错位:如何通过对业务的检查来判断战略的迷失 第四章 战略转型——在危机中实现转机,制定战略转型方案 ……第三部分 战略整合——建立世界级竞争能力和中国化战略 战略突围要点 第五章 企业垂直整合战略——以逆向思维构建内部协同竞争力 第六章 企业侧向整合战略——以逆向思维构建利润整合系统第四部分 战略控制——保证企业不死的风险控制和融资操纵战略 战略突围要点 第七章 专业化企业的风险控制和融资操纵战略 第八章 多元化企业的风险控制和融资操纵战略后记

章节摘录

  三星每一个专利权所花费的研发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不管它用什么方法买到相同水平的科技产品,它的研发无疑是最有效益的。由此可见,三星将外观做得如此到位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系统思维下的管理精细化的一个表现。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详细地说到三星的战略模式。  再来看我国的企业。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国大的民营企业越做越像国有企业,唯一的差别就是资本的国有和私有,其做法和思维基本上没有差别。很多小的上市公司压力非常大,所以都喊出这样的口号:在多元化的基础下做专业化。上海实业的老总也说道:我们在有限的多元化的基础上追求专业化。  因为大家发现一个企业多元化经营以后,它的每个子企业都是专业的对手。北京控股、华润和青岛啤酒的资本这么雄厚,资产这么庞大,它们都没有办法起死回生。对于那些小企业来说,更是无比的艰难。因为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不能再用以往的思维来对企业进行判断。中国企业家目前主要就想两件事:如何找到好的项目,如何找到钱。这两个思维代表了中国所有企业家的心态,可是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是投资、融资的时代,企业走到这一步,整个思维都要发生改变。未来企业不能追求做大、做强,而是要精益求精——除非碰到很好的机遇,否则没有做大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突围:中国企业战略抉择》中,中国企业战略突围要点:对外部市场和经济环境进行整体评估,认识整体性的战略迷失,实施产业整合,实现成本控制。实施内部垂直整合,实现成本控制。控制企业战略性风险,实现持续经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突围 PDF格式下载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习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传统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现代的高科技企业大多是知识型创造企业,中国的企业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简言之,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编辑本段]"企业"一词的来源对于中国而言,企业一词并非我国古文化所固有,和其它一些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词汇一样,是在清末变法之际,由日本借鉴而来。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引进西方的企业制度过程中,从西文翻译而成。因此,探询企业的语源,绝不能从我国和日本的词语构成入手,只能着眼于移植的“母体”,即西方语汇。与企业一词相对应,英语中称为“enterprise”,法语中称为“entreprise”,德语中称为“unternehmen”。由于欧洲语言大多受到拉丁语的强烈影响,且基于历史原因与地理因素,各国之间不断地移植与融合,使其词汇构成与内涵极为相似。以英语为例,企业一词由两个部分构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获得、开始享有”的含义,可引申为“盈利、收益”;后者则有“撬起、撑起”的意思,引申为“杠杆、工具”。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表示“获取盈利的工具”。日本在引进该词时,意译为“企业”,从字面上看表示的是商事主体企图从事某项事业,且有持续经营的意思。据此,可以认为,企业一词在语源意义上是作为权利客体存在的,它是"主体从事经营活动,借以获取盈利的工具和手段"或者"创制企业和利用企业进行商事营业活动并非商事主体的终极目标",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谋求自我利益的极大化”。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斯(R.H.Coase)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在此之前,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是一个被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忽略的问题。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是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目前,关于企业性质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具有不同观点.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争论。一部分西方经济学家主要是从科斯所强调的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的。交易成本什么是交易成本呢?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所谓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根据科斯等人的观点,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虽然能被预见到,但由于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呢?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可以设想两种极端的情况。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每一种生产都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如一个人制造一辆汽车。这样,这个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的需求者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之间进行。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经济中所有的生产都在一个庞大的企业内部进行,如完整的汽车在这个企业内部被生产出来,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任何的中间产品的交易。由此可见,同一笔交易,既可以通过市场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nb


突围:中国企业战略抉择一书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揭示了大多数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误区,没有真正理解战略抉择的关键因素.应该理解行业的本质,认真分析行业特点,分析企业自身能力,再坚持不懈地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本与知识管理方面,其中的一个比喻,象中餐馆,全部技术掌握在厨师手中,如何把他的技术分解到工序中,成为企业的知识,对于中国企业都非常值得借鉴.


从理论上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方向,需要实际的办法和案例就好了


郎教授非常敢讲,这本书是他这个系列中最好的书,对于战略管理者来说,它是一种思维的突破与启发,很值得一看!


做企业的朋友不妨认真看看大师的说法,感觉不错


总是对现在时兴的各种经济现象看不明白,周围的朋友一会买楼,一会买黄金,希望在这个时候保值。看了郎咸平的书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郎咸平的书每本都是经典,大胆讲出现实老百姓的生活


看了本书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不管是思维,方法,逻辑等等


喜欢郎教授的书和说的话,对的起自己是一名经济学家


整体都不错。


没仔细看,不过内容觉得不错


我是买来写论文的,没用到。


书很有深度和见地,当仔细阅读


他的书那么多,难道都是他自己写的,本人表示怀疑


书中的道理很容易明白,但绝大多数企业实际运作起来完全不是这回事,企业在增长期,不容易把握风险控制和再生产两个矛盾体,造成资金紧张。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好好读一读。


中国不需要因为他们和资本主义不一样不能随心的压制工人的薪金,可以任由当政者或是利益团体随随心所欲.就目前中国不是拿着大把的外汇去救世界人民了吗?从资本家手中解救人民.用经济扩充以此来改变经济的退缩.但是郎先生说中了我们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思想和一切过旧的习惯.以及相对的人才而不是用着守旧心胸狭隘人去和世界接轨.一切的根不变怎可能突围,只有最廉价的劳力劳力只能为资本闯造利益.富裕的中国政府就目前来讲是世界第一强政府没有人可以改变它.只希望它的心中真的有人民就念佛了.


中国企业的路很长,强和大是相对概念,真正成为世界性企业应该把眼光放的更远


案例分析还不错,但遗憾是欠缺方法、理论基础。国内也有战略的好书,如《战略规划三部曲》,有丰富的中国案例+实用方法


可做参考资料,好。


送货速度快,服务质量满意


朗先生的书,我只是帮我老板买,我自己并没有读过,所以不知道,只是知道我老板买了很多他写的书。


不错,但是好像《热点背后》更为精彩!


刚买听说不错一会看看


我以为网上的关天郎教授的发言还有点特点,但看书没什么特别,只不过举了一些企业做肤浅的分晰


刚读了郎教授的模式一书,感觉突围比模式差了很多,却少了郎教授一贯的犀利、深入、全面的风格,这本书应该多为别人代笔吧,不是很推荐。


读完以后,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购买此书。并非书不好,而是书中内容,作者多在公开场合反复讲过,各种报刊也登过,其观点很明确,只有前言部分可看。


生活在这里有些事情明白就好,不用太纠葛了,对自己好些,乐观的看待明天,一切都会挺好的


还是公司的秘密 热点的背后精彩


有点深奥,些得不是很通俗,我看不懂!


封面跟网上看的不一样,不喜欢


个人觉得内容一般,看过一遍就能扔到一边的书,可以到图书馆借来看


其一,我收到的书与图片不符,其二,书中有错别字,详见079页第5行。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想
  
  只有够强才能做大
  
  做事程序化,可以提高效率,也方便总结经验
  
  要理解行业的本质
  
  低成本运作提高效益,减少负债经营
  
  多元化经营目的只有一个增加现金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