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陈墨评金庸——琴剑金庸

陈墨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陈墨  

页数:

588  

Tag标签:

无  

前言

看到“金庸小说之武学”这样一个题目,一定有不少朋友要大大的不以为然,以为我这个人发痴发疯。都知道金庸再了不起,也只是一位小说家,而不是一位武术家。据说金大侠除了“太极拳经”之外,其他的武功都少涉及,且即便是太极拳也多半是会说不会练、会练也不会精的。都知道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技击乃是作者的艺术想象,比电影、电视中的特技还要特技。连人影都不必有的。作者怎么写便怎么有,读者便怎么看,只要热闹、紧张和精彩就行,武功如何如何,还不是由着武侠作家去信口开河?很显然,即使金大侠被称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宗师。

内容概要

  《琴剑金庸》分为两篇,书中强调生活之树常青,强调向生活学习情感的知识和艺术,强调在实际人生中探索自己的情感人生道路。 金庸小说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在于它在传奇故事之中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探索和抒写了人性的奥妙。金庸小说情感故事和情感心态的精彩,根本原因正在于作者对人性和人类情感的奥妙多有探索、披露或揭发,其中当然也有作者的人生和情感的经验和梦想。

作者简介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书籍目录

武学篇引言第一卷 武功与艺术一、百花错出武如文二、信手拈来妙纷呈三、鸳鸯刀剑情趣深四、别后黯然掌销魂五、技击何止刀剑影六、武艺道来无止境七、始信武艺亦如人第二卷 武功与学术八、庖丁解牛道可循九、绝顶功夫如常形十、太极无招信如神十一、风师说剑理分明十二、独孤遗旨在剑坟十三、功分正邪上下乘十四、胸无成见得真经第三卷 学艺与成才十五、高手未必出名门十六、博采百家业方成十七、机缘虽巧尚须勤十八、绝艺来自大胸襟十九、个性才能不可分二十、走火入魔实堪惊二十一、侠士高人尽归隐二十二、不才小宝为至尊情爱篇引言第一卷 男女与追问一、问世间,情为何物三、女人:忧伤的情魔二、怯弱的是男人第二卷 迷幻与表象四、爱之秘五、爱之谜六、爱之痴七、爱之妄八、爱之惑九、爱之疑十、爱之幻十一、爱之涩第三卷 本质与探索十二、爱与价值十三、爱与伦理十四、爱与性十五、爱与欲十六、情与孽十七、爱与婚姻十八、爱与迷恋第四卷 奇观与感叹十九、与爱无缘二十、武功:独特的情感表达式二十一、妓院风光:韦小宝婚姻面面观二十二、此情可待成追忆(代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幸福呢?大部分女子,总是遇不见郭靖这样的诚实君子,而总是遇见薄情寡义的人。l.失恋与情魔:何红药多情女子薄情郎……这大概是许许多多的女性的共同的悲剧吧,可以说是一个模式了。是的,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普遍的悲剧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中。男人简直就不是东西、不是玩意儿,是臭狗屎。是的,不过——多情女子也格外偏爱薄情郎。《雪山飞狐》中的南兰离开苗人凤而与田归农私奔,不就是因为田归农风度潇洒、会调情、会逗趣、会赔小心、会低声下气(会弄虚作假、甜言蜜语、会“玩儿”)么?同一部书中马春花在订婚的第二天,做了别人的情妇,不也正是因为她的未婚夫一味鲁莽,不解风情,而福康安公子则吹得一口好箫,先听箫声便觉有千种轻怜、万种蜜爱么?前面提到的那个穆念慈之所以爱上了轻薄无行的杨康,只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说到调情逗趣,他显然比郭靖要占更多的优势。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则是《侠客行》中的丁当——石中玉叫地是叮叮当当——她对诚朴大度、真挚热情的石破天(小叫花)和风流淫荡、轻薄卑劣的石中玉(石破天与石中玉长得十分的相像,然而形似神不似)的选择就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多情女子偏爱薄情郎。对于丁当来说,薄情没关系,只要会讲情话,就好了。

后记

本书是由原来的《金庸武学的奥秘》和《金庸小说情爱论》两书合编而成的。《金庸武学的奥秘》这本书还曾以《金庸小说之武学》和《武学金庸》等书名先后在大陆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台湾云龙出版社(知书房)等出版社分别出版过。一本书用了三个不同的书名,是因为不同的编辑体例及其责任编辑的不同口味,也是因为一直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书名。当年这部书稿完成的时候,适逢我的女儿陈小墨的4周岁生日。为此,我曾将此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亲爱的女儿。而现在,当我重新校对这部书稿的时候,我女儿已经20岁,已经在大学二年级就读了。在重新校对的过程中,我只是对书中的一些标点符号和极小部分的文字作了些微删改,且将第20章和第21章的顺序作了调换,对本书的内容及其基本框架和基本观点并没有作出大规模的修订。没有修订,是因为我觉得其中的一些基本看法,仍然有保留的价值。在本书的初版“后记”中,我曾经写过,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门新学科轰轰烈烈地诞生,名目叫做“人才学”。如今40岁以上的读者或许还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人才学”兴盛故事。


编辑推荐

《琴剑金庸》: 陈墨评金庸书系。金庸的精妙,在于他胸罗万象,从而纳须弥于芥子之中,因此,一方面把武功要技,也写得大道在焉:另一方面又把人类古往今来不能解决的一个“情”字写得既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陈墨评金庸——琴剑金庸 PDF格式下载



很快,不过书有点旧了,~


见解很独特,很多和我想的都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