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凭什么心忧天下

莫斯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莫斯  

页数:

20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生于红色饥饿年代,慢慢学会了一套抗拒生理和 饥饿的手艺。力拜道上高人,埋名自我创造,心虚偷盗名著。终于挤身于华人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以七七级生走进大学校门,以假名搅和###和文学,以学者记者之类身份参与八十年代波澜壮阔的农村发展变革,并牵头创办农民大学、扶贫基金会、中青年研究会之类、以及若干乡镇企业公司、匿名发表过若干流行小说与专著、并以企业家名头混迹江湖。四十岁以后突然顿悟大变局中迷失人性和虚耗生命,转身推出与人奋斗之功利的日子,过上得过且过的花心小老头们的退休生活。现主营业务喝酒读书,兼营泡吧泡妞。闲云野鹤之间,深感吾国几千年之混乱。实与精英文人的自大、无知、无聊、可怜不为有关。于是有了这耗时年余的“文人江湖十六拍”。

书籍目录

文人江湖第一拍 希特勒的诗兄诗弟们 “我一写诗就要死人”? 诗人=疯子? 诗人=恶魔? 诗人=皇帝?文人江湖第二拍 胡适的徒子徒孙们 “糊涂”的胡适之 “学生”毛泽东 “学徒”蒋介石 “徒孙”李敖 “模范生”邓小平文人江湖第三拍 知识没啥力量 换一个角度审美中国文人 春秋战国与希腊罗马 东西方漫长的中世纪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的东西方文人文人江湖第四拍 当文人追随上帝 耶稣与秦皇 真正让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代最伟大的华人文人江湖第五拍 迈向智慧之路——从苏东坡到伏尔泰 两个调皮捣蛋鬼 诗人与监狱 诗人与女人 诗人与官场 诗人与商业精神 诗人的恨与爱 苏东坡与伏尔泰时代文人江湖第六拍 诉诸皇帝还是诉诸百姓? 一张改变历史的“大字报” 诉诸百姓的欧洲文明史 诉诸皇帝的中国文人史 文人江湖第七拍 女性的美丽与哀愁——从曹雪芹到奥斯汀 站着的女性 中国文人的最大罪恶 “神”、“妖”之间 美女在文人笔下 曹雪芹与奥斯汀文人江湖第八拍 超级侃爷和顶级儒生的死亡——从苏格拉底到方孝孺 民主未必是个好东西 皇权更不是个东西 侃爷和儒生的死亡价值差异文人江湖第九拍 读书的高雅与庸俗——从太学到巴黎大学 书读完了? 为什么欧洲会群星灿烂? 中国读书人之伤 “书中自有杀人刀” 读书创造历史文人江湖第十拍 悲剧的酒鬼与贵族的酒神 一封惹祸的信 一个酒鬼的大气之言 中国酒鬼的文化之谜:为何不品酒而乐于烂醉? 西方酒神的居高临下 悲剧的酒鬼和贵族的酒神文人江湖第十一拍 没落自卑的假贵族与傲立于世的真隐士——陶渊明与梭罗 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个痛苦悲伤的心灵 一个精灵古怪的自然主义海报式青年 两个有趣的传说 陶老先生和梭小先生的后世报 陶老先生与梭小先生之同异文人江湖第十二拍 断裂的贵族和稀释的贵气——从谢安到李斯 别梦依稀寻贵族 一场青史流芳的贵族聚会 千古一遇之真贵族 文人贵族蜂出的年代 为何国人少贵族? 文人贵族的中药味文人江湖第十三拍 知我者谓我心忧——亚里士多德与庄周 两棵大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逍遥智慧的歧路文人江湖第十四拍 如女人般美丽的智慧——从墨子到卢梭 女人堆中打滚的流浪汉 自然神似的女性智慧 中华民族的古老卢梭 红颜薄命文人江湖第十五拍 屹立在创造历史的现场——从潘恩到公孙鞅 美洲红宝书的制造者 美洲新历史的制造者们 中国文人:重复历史还是创造历史? “求贤令”求出一片新天 主动与自觉地投身于创造历史的现场文人江湖第十六拍 凭什么心忧天下?——从屈原到范仲淹 委屈之原:心忧母君、母国、天下 苦痛之源:求索、寻找并放不下 快乐之源:放得下才能站起来 凭什么心忧天下

章节摘录

文人江湖第一拍希特勒的诗兄诗弟们一“我一写诗就要死人”?作为苏东坡家乡人,莫斯从小对诗人们充满敬仰和欣赏,从背诵“床前明月光”到写意“大江东去”,从喝酒吟“一壶浊酒喜相逢”到“把酒问青天”,总觉得诗意诗境诗心是人生一大美景、梦界。文革中,从图书馆偷出“花间集”之类,读着李后主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当年(旧时-我查的诗集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便浑然忘掉生活的艰难和烦恼,居然也向往当起文学青年去做梦中花月。七七年大学初开不久,有幸碰到学运春天,伙同当年诗友而今民间生活哲学大家的毛玉元(按,毛喻元)先生在一夜间把学校的民主墙贴满了昂首挺胸的“诗歌”。总之,诗歌、诗人、诗意成了人生一大梦想,至今碰到诗人们,我还是从心里想行军礼致敬。直到到重庆游玩,当年的“大学生诗派”旗手的诗人王琪博兄赠送一本名曰《大系语》的诗集,一翻开首页,赫然写着黑体大字:“我一写诗便会死人”,我才惶然发现一语惊醒梦中人,“诗”这玩意儿并不好玩,除了怡情,也可乱心乱世,更可杀心杀人,而且是疯狂地乱世和杀人。感谢琪博兄让我回头一看,伟大的二十世纪居然是诗人们群魔乱舞的荒唐世纪。二、诗人=疯子?二十世纪上半叶英文写作的顶极文人海明威、乔伊斯、艾略特、叶芝等有一个共同的师父兼朋友,现代派诗人的开山鼻祖美国人尹兹拉?庞德(1885-1972)。此君生长在美国,酷爱文化而蔑视金钱,结果发现生机勃勃的美国正大批生产每个毛孔都沾着鲜血的金钱,他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排斥诗人”,于是离开美国开始了他的文化流浪之旅。最后是魅力十足的墨索里尼吸引他来到意大利,认准墨索里尼先生的激情正在延续美国国父之一的文人杰斐逊的人文事业,全情投入心甘情愿作法西斯的旗手,在电台上用诗人的激情不厌其烦地吹捧领袖墨索里尼,狂热地支持其独裁和草菅人命,攻击美国等庸俗的政治文明甚至说应绞死罗斯福总统和几百名犹太人。此君比普通诗人高一筹的还有,除了写诗之外还是不同语言文明的传播者和天才的翻译家,连深奥的中国“四书”,“五经”也被他翻译成英文,也算是个顶尖文人了,所以才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等顶极文人的膜拜。但诗人的激情终敌不过战争的刺刀,1945年此君在意大利被美军俘虏回国,本拟按被指控的十六项叛国罪来起诉,但海明威、艾略特等人以其精神失常为理由请求宽恕,并联络了四十多位医生联名为其开出疯子证明。未进监狱而进疯人院的庞德确实才华横溢,使194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居然也发给了庞德,让那些在二战中失去亲人的美国人义愤填膺。庞德此时的名头是诗人兼名流更兼“疯子”,在精神病院中渡过了平静的十多年,直到1958年底出院后回到意大利对前来欢迎的记者和闪光灯兴致勃勃地行了标准的法西斯举手礼。人们在问:此君究竟是诗人?疯子?还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三、诗人=恶魔?二十世纪的两大人类精神恶魔: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有诗人般的演说激情和天才。墨索里尼虽然学习成绩很差常被停学但却写过剧本和小说,并在自己主办的《人民报》的发刊词上用了一句诗一样的拿破仑名词“革命是一种理想,需要刀枪”。希特勒的建筑设计和绘画也颇有诗意,其《我的奋斗》则贯穿着诗人的亢奋和逻辑。而瓦格勒诗样激情的音乐也常使希特勒落泪,连送给情人爱娃的礼品也是一本诗集。但真正值得深究的是:这两个魔头发迹成长都有疯子般诗人师父的浓重痕迹。加布里埃莱?邓南遮(G.Dannunzi)号称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的民间领袖之一。此君热爱战争,一战时曾开飞机在维也纳上空抛下五颜六色的传单:“本该给你们炸弹但我却给你们问候。”战后凭着一颗失去的眼睛和满胸的勋章带了一帮流氓退伍军人居然占领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交界的港口城市阜姆,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诗人倡导的合作议政权——阜姆共和国——在那里除了自己制定了各种诗歌般的随意性法律,还用政府的名义发出“诗歌牌照”。这可是世界诗歌史和政治史上空前绝后的创举。那时的里耶卡(当时名叫阜姆)居然成了全世界梦想家、流浪汉、诗人、吸毒者和妓女们的“延安”,全世界不安分的青年人像湖水般涌去那里一睹诗人城市的芳艳。但最后诗人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当地百姓和意大利政府最后被迫接管,诗人们如鸟兽散,但此城对墨索里尼的直接贡献是流浪汉和退伍军人在此城组成邓南遮的卫队黑衫军。丹农齐奥的向阜姆进军成了后来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的前奏,黑衫军在垮台后投奔墨索里尼成了墨索里尼的发家之本和队伍标志,而黑衫军的诗般疯狂也被希特勒发扬光大。与伟大的邓南遮相比,希特勒的诗人师父就逊色很多。德国人狄特里希?埃卡特只能算二流的诗人和文人,他比希特勒大二十余岁,经常醉酒,这个性情中人还把希特勒带进了柏林的文化圈,更给希徒弟讲了很多诗人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从此尼采成了希特勒的精神偶像。此外诗人敢做敢想敢为的性情还从骨子里影响了希特勒,以至希特勒提起诗人师父时居然也热泪满眶。邓南遮和希?埃卡特这两个诗人没想到他们的徒弟居然掀起了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惊涛骇浪。或许,这正是诗人师父们的梦想。四、诗人=皇帝?中国的皇帝大多能来几句诗,但这里仅调侃调侃伟大的乾隆和毛泽东。乾隆一辈子写诗超过四万首,平均每天二首(从生下来就算起)。但历史上可以传颂的诗没几句,不过其批量生产诗歌的能力无疑是世界第一。皇帝诗人成天沉浸在诗境中必然对庸俗的现世治国失去方向和激情。诗歌带给乾隆皇帝的首先是下江南找女人,其次是自我感觉极好的自恋自大好面子。好面子成了诗人皇帝治国的主轴,中国的闭关锁国到乾隆走向高潮,典型是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本欲与天朝文明通商,但诗人皇帝以为是来朝拜,令其下跪。诗人皇帝除了自大的感觉外,并不知道天下已在大变。清失天下自诗人皇帝乾隆始。四十多年后,英国人再来就是尖船利炮和鸦片之流了。作为诗人,青年毛泽东倒写了一些不错的诗句,尤其年轻时的“会当击水”“独立寒秋”,年轻成长时诗歌的励志,艰难困苦时诗歌的怡情,其间的诗情画意还算得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表达。但当天下到手再吟“小小寰球”“不许放屁”之类就有些邓南遮了。结果必然是先把自己弄晕,再把全体人民全弄晕。现在,我们也可以对诗歌的江湖做如下总结了:1.诗人大多是非常人;2.常人可以欣赏但不应去做诗人;3.诗歌是非常个人化的表达;4.诗歌疯狂的社会化表达可能害己害人,甚至乱世。胡适的徒子徒孙们一、“糊涂”的胡适之说胡适之老夫子糊涂,首先是我们对他老先生形象的长期认知糊涂。从小生长在红旗下,浸淫在批胡中,总觉得上个世纪暴得大名的胡适之先生名不符实:不管是提倡点白话文,还是讲究点“方法论”,不管是倡导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还是主张全盘西化,此公既无李大钊、陈独秀诸君的慷慨激越,也无郭沫若君的热情、林语堂君的情趣,更无鲁迅先生的尖酸和深刻……糊涂之我,年轻时居然感到胡适之老先生是靠糊涂指点文坛江山而虚得大名。在上个世纪初文人群星灿烂的年代里,胡适之老先生应该不是最亮的一颗北斗星。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主义的中国,应该没有胡君的大位。经过孙中山主义到毛主义的世纪洗礼,再经过邓主义的商业浪潮吹打,年纪大了,重新翻起唐德刚先生关于胡适老先生的种种研究心得,才不得不重新打量起胡适先生理性、清淡的形象来:胡适之老先生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写白话文,实际上就像今天提倡突破汉文写英文;提倡的“方法论”,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科学”;提倡的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民主”;提倡的“实验主义”,就是今天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倡的“全盘西化”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现代化……如果说二十世纪之中国是主义折腾之中国,则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应该是不断面对和解决各类发展问题之中国,转了一大圈,百年过去,胡老先生还真是现代中国之人文社会现代性开化的开山鼻祖。但,胡老先生依然糊涂。此君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友满天下,“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一代专用名词。更多的是徒子徒孙满天下,天下人以接触过、被授教过胡老先生为荣,而胡老先生也居然以为他真有那么多好朋友、好学生,偶尔也自作多情地去君子先生般待人,不管碰到谁,总喜欢书生意气地去教化一番,香花毒草,一概以心浇灌。这里择几个世纪人物作胡老先生的徒子徒孙们扯淡一番。望天上的胡老先生见谅。二、“学生”毛泽东毛泽东算不算胡适的学生是个问题。毛1918年北上求学,曾在北大呆了几个月,虽不算注册学生,但在图书馆求了个月薪18元的职务。既可去学堂旁听,也可以在图书馆面对那些笑傲江湖的闻人名流(或未来中国的名流)。毛老先生是否听过胡老先生讲课不得而知。但有几个事情是确实的:1.毛泽东曾与他的新民学会会友们上书胡适,并请胡适、蔡元培、陶孟和三先生到北大文科楼与会友们各谈了一次话;2.1919年7月胡适发表有名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毛泽东已回湖南。毛泽东居然立即在长沙搞了个《问题研究会章程》,例举了140多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可见当时的毛泽东对胡先生还真是崇敬的;3.1920年毛泽东再次赴京求索。胡适日记证实:1月15日下午5时“毛泽东来谈湖南事”;3月2日下午5时“作自修大学计划”。按毛泽东的说法,毛泽东求教于胡适大约两件事,一是为求学问应不应该出国留学,胡适告诉毛泽东他写过一篇“非留学篇”的文章,追求真理不必留学出国。二是毛泽东想回长沙去开展新生活,用船山学社办学,胡适取名曰“自修大学”以资鼓励。毛泽东回到长沙先开文化书社,后办自修大学。那时的他对胡老先生还是言听计从很谦虚的;4.1936年毛泽东自己对斯诺讲,早年求学时对陈独秀、胡适还是真心崇拜敬仰的。1945年7月,六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到延安访问,毛泽东请其中的北大旧识傅斯年(傅是胡适的好友)回去后“代问老师胡适好,代问同学顾颉刚好。”傅斯年回去后也确实通过报纸把话传给胡老师了。有了此上几项,我们可爱的胡老先生想当然地以为毛是他的学生了,于是在抗战刚结束,毛拟来重庆谈判时,远在美国的胡老师自作多情地以师长身份给毛去了封电报,劝其休兵弃战,以第二大党的身份与政府和平共享共治天下,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但胡老师的电报学生毛泽东未予理睬。未予理睬也罢。毛从湖南北上求学认识以后的二十余年一直崇敬胡老先生,但当战争的天平倾斜时,就把胡适列为战犯。当然,看在老师面上,毛指示属下若活捉或胡适投诚,还可以给胡适老师一个图书馆馆长的头衔。看来早年在北大图书馆是受够了这些文人的气的。于是刚一建国就发动知识界批判胡适,连胡适的儿子也被动员起来清算老子。可怜的胡老夫子被描绘成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的帮凶、民族败类和卖国贼之类,学生在此时不仅不认老师了,声势浩大的批胡适运动成了后来批胡风、反右,乃至文革的先声。胡适之老先生和毛老先生这种师生关系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编辑推荐

《凭什么心忧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明明已忘记了当年的那些壮怀激烈,为什么为什么仍然心忧天下?多面莫斯金融界——翻云覆雨的商海囚徒;新闻界——名动天下的资深记者;政治界——少年得志的才子官员;慈善界——功成身退的无名英雄;有人说他是一个LV包,每个女人都想拥有;有人却说他早已出家,闲云野鹤去了;还有人说他大隐隐于“海”,幄幕之内决策千里;传说?传奇?传闻?滚滚红尘中渐去渐远的莫斯,一个华丽转身,再次匿名高调重出江湖——若问古今天下事,且看文人江湖十六拍!在这个虚拟的文人江湖中,比拼的不是武器,是思想。中外的作家、思想家在此激烈地交锋,只论古今天下事。不问生前身后名。希特勒的诗兄诗弟都有谁?知识就是力量喊了几百年,为什么到了莫斯的文人江湖里就没啥力量了?伏尔泰和苏东坡如何殊途同归,走上了通往智慧的道路?苏格拉底的死和方孝孺的死的核心价值分别是什么?从太学到巴黎大学,读书是怎么创造历史的?悲剧的酒鬼和贵族的酒神之间有什么精神上的共通?明明已经放下了当年的那些壮怀激烈,可为什么……为什么仍然心忧天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凭什么心忧天下 PDF格式下载



作者真的很可爱,也很幽默,总之就是很深刻!


知识丰厚,思想睿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开拓他人的眼界和思路。


是从今晚听吧栏目上介绍去买的


之前关注这本书是因为新京报对该书做了一定篇幅的宣传,后来发现作者竟然是我认识的一位“神人”。因为知道他的经历,了解他的个性,所以迫不急待地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才发现该书无论是在思想的深刻性还是文笔的优美性方面都与我想象中有一些差距,而且个别地方还有小的差错没有校对出来。希望莫斯下一部作品能带给我一个惊喜。


看完这本书,我的结论是:事物是普遍的联系的,联想是没有界限的,胡扯与比较研究是很难区别的。作为读书笔记,个人观点到是有,就是味道淡了些。嘿嘿,这样的读书笔记,我一年也能写个20篇左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