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爱默生论生活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任晓晋 东方出版社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任晓晋 东方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页数:

180  

译者:

任晓晋  

Tag标签:

无  

前言

两岁时,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年)曾被父亲戏称为“迟钝的学者”。然而,正是这位“迟钝的学者”却以他哲学家的思想、演讲家的口才和文学家的文笔,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了19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学者乃至世界各国的学者。他的超验主义思想直接引发了19世纪美国哲学、宗教、文学和社会文化生活领域里的一场变革,推动了美国社会改革大潮(包括废奴运动和早期女权运动)以及美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发展。由他作为精神领袖的“超验主义俱乐部”及其一小批文人实质上是发动了一场美国文化的独立战争,借此向世人宣告了美国精神要彻底地摆脱欧陆传统束缚的强烈意愿。虽然他的同代人和后代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却没有人能够不为他的个人主义的思想、自立自强的说教、乐观向上的理想以及视权威如草芥的勇气所感染。如果说此前的美国文化是由乔纳森·爱德华兹、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佛逊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赴后继地从宗教体验、世俗经济和政治理想等多个方面加以精心设计和初创的话,那么这一文化的最鲜明的美国特色却是由爱默生依据东西方文化思想最早集成的。他把自己潜心的思悟和天成的直觉统统化入美国的精神,好似“美国的孔夫子”一般企图通过“游说”(四处演讲)和“论语”(各种随笔、日记、书信、诗篇和文章)来实现自己塑造新的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梦想。 爱默生曾经做过牧师和教师,是散文家,是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思考着的人”。无论是《自然》(1836)、《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毕业班演说》(1838)这些里程碑式的名篇,还是《随笔》(第一集1841;第二集1844)、《代表人物》(1850)、《英国特色》(1856)、《生活的准则》(1860)、《社交与独处》(1870)、《文学与社会目的》(1875)这样的名著,都闪烁着伟人独立思想的火花。其实,爱默生的梦想归根结蒂就是要将人们都还原成不假历史、不假权威、不假书本、不假惯例的独立思考的人。爱默生从骨子里厌恶一切陈规陋习和霸权偶像,抵制一切因循守旧和卑躬屈膝。生来神圣的他号召同样生来神圣的我们一道融入自然,融入自己的心灵,荡涤浊臭的世俗物欲与卑下的从众情感,恢复我们高尚的灵性和神性,思自己所想,行自己所为。在他看来,人是平等的,又有着天壤之别:那些放弃了自己天然的权利,不相信自己,宁愿摹仿他人把自己禁锢在低俗的物质世界中,依靠拾人涕唾、为人奴仆而谋生的人,只能浑浑噩噩地如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而只有那些独立地追求自然的精神和道德之真善美的人才可以生活在与“超灵”(或曰上帝、天道、真理等)自由沟通的崇高的境界之中。 是伟人,就难免遭人误读曲解。爱默生的乐观学说、个人主义以及逻辑松散的文风就曾经备受非议。实际上,爱默生并非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人生的苦难、社会的丑恶、命运的多舛,只是他不像钟情于黑暗色调的爱伦坡、霍桑和麦尔维尔那么悲观而沉迷于对人的变态、畸形、罪恶和自然的暴虐的探究。他的理想主义源于他对人性毕竟具有通透的内心光明的肯定,源于他那人类必定能够征服自然恶势力的信念。他对个人的推崇则是由于他谈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而非是人的一己私欲;是由于他对人类毕竟能够通过自立而重获灵魂新生的前景深信不疑。他时而出现的自相矛盾反倒是折射出了他的善恶并存、得失互偿的哲学思想。过去,我们通常注重的是爱默生较早时期(1836—1850)的著作,而对他此后的论述则持“老调重弹”或“创作力减退”的观点,如此便难以克服对他的误解。其实,我们相信,通过阅读类似《生活的准则》这样的爱默生较后时期的名著,我们完全可以避免一些有关爱默生的偏见。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默生在这些著述中变得越来越审慎、周全、温和与宽容,越来越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他的乐观变得越来越沉稳、厚实,有时甚至透射出悲观。他个人也依然继承着美国人原本就不缺乏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更多了一丝高雅和超凡的气质。当然,从他多数的文章来看,其思想的连贯性还主要是依靠直觉,不大关心结构的严密与完整。他一如既往地喜欢就事论事,忽而围绕着一个主题旁征博引,罗列大量的事例,铺叙大段的文字,似乎理不说透不甘心;忽而又以一串串的隽语或警句亮人眼目,振聋发聩,似乎语不惊人誓不休。 《爱默生论生活》的英文原著名为了The Conduct of Life,直译应为《生活的行为》。考虑到“conduct”这个英文单词也有“引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的含义,窃以为译为《生活的准则》或《生活的操行》可能更为准确、恰当和易于理解。全书共分9章,其中《命运》、《力量》、《幻想》和《随想》的一部分着重探讨了“恶的命运”与“人的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命运、成功、理想等等,《财富》、《修养》、《崇拜》、《举止》和《美》则论述了人们应该具有的高雅的价值观念。全书以把关于时代的问题转化成有关生活准则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力图从不同的方面回答“我将怎样地生活”这个问题。有鉴于此,译者认为翻译和出版这部译著对于生活在当今中国的读者们还是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的。不过,由于本书此次所列入出版发行的译丛每本都有字数限定,为了保证体例的一致,译者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原书中第五章《举止》、第八章《美》、第九章《幻想》删去,并重新将其命名为《爱默生论生活》。 本译著主要由任晓晋负责翻译。由于爱默生的思想和文字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译者虽竭尽全力翻译好这本名著,但疏漏和讹误之处恐仍有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译 者 2010年8月27日于武昌珞珈山

内容概要

  《爱默生论生活》是“人格修养文库”系列之一。  关于命运,爱默生说“对命运的最佳利用方式是教导人们具有一种不畏生死的勇气。”  关于力量,爱默生说“生活就是对力量的追求,而力量是一种充满了整个世界的元素——在每一个瞬间,每一条罅隙,它卻无所不在……”  关于财富,爱默生说“人是生来应当富裕的;或者说,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思想吻合于大自然,人就会不可避免地富裕起来。”  关于修养,爱默生说“当整个世界部住追求力量,追求作为力量标志的财富时,修养却在校正着成功的理论。”  关于崇拜,爱默生说“道德使一印入平等,也使一切人变得富有和坚强。”  关于随想,爱默生说“修养的秘诀,就是要认识到:有一些伟大的东西会不断地再现,既在最偏远的穷乡僻壤里再现、也在五光卜色的都市生活里再现。”  《爱默生论生活》以把关于时代的问题转化成有关生活准则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力图从不同的方面回答“我将怎样地生活”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译者:任晓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年),美国思想家,散文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处女作《自然》。1841年将演讲汇编成书《随笔》第一集,三年后,《随笔》第二集也出版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有《代表人物》、《英国特色》、《社交与独处》、《文学与社会目的》。任晓晋,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过各类著作和教材10余部,其中《异端的权利》、《忏悔录》、《海明威》、《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翻译名家研究》、《走遍美国》、《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受到学术界和读者好评,引起广泛注意和争鸣。

书籍目录

译序一 命运二 力量三 财富四 修养五 崇拜六 随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几年前的一个冬天,适逢我们几座城市正热衷于讨论时代的理论。出于一种奇怪的巧合,有那么四五位名人正各自为波士顿或纽约的公民们进行一次有关时代精神的说教。碰巧,这个主题在同一个季节伦敦所出版的一些出色的小册子和刊物中占有同样显著的地位。然而对于我而言,这个关于时代的问题却转化成一个有关生活准则的实际问题:我将怎样地生活我们无力解释时代。我们的几何学不可能丈量现代流行思想巨大的轨道,不可能目睹它们的回归,并且调和它们之间的对峙,我们只能顺从我们自己感情的归向。倘若我们必须要接受一种不可抵御的意旨,那么我们就最好自己思考,选择我们自己的道路。在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迈出了第一步时,我们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我们满怀火热的期望希冀改造人类。经过了多次试验之后,我们发现必须从更早开始,——从学校开始。但是少年儿童们并非俯首贴耳,我们无法将他们陶冶成人才,我们断定他们决非由好的材料组成。我们必须还要从更早着手我们的改造,——从生育期开始,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有其命运,或者说是有世界赖以发展的法則。不过,假如真有不可抵御的意旨,那么这种意旨一定理解它自身。如果我们必须接受命运,我们就同样必须肯定自由,肯定个人的意义,肯定责任的崇高,肯定性格的力量。既然这一点是真实的,那么另外那一点也是真实的。可是,我们的几何学不可能比量这些极点,不可能使它们妥协。怎么办呢?通过坦率地服从两种之中每一种思想,通过抚弹或者——设若你愿意的话——重击每一种琴弦,我们就会最终了解它的威力。我们再同样去服从其他的思想,也就会了解他们的威力,因而我们就有某种理由希望使他们和谐一致,我们深信,尽管我们并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必然与自由确实并行不悖,个人与世界相辅而行,而我的倾向也与时代的精神正相吻合。时代的谜语每个人都自有一种解答,如果某个人意欲研究他所处的时代,那他就必须采用这套方法,即轮流地涉猎每一个属于我们人生系统的重要话题。而且,通过坚定地说明所有那些对于某一个人而言是愉悅适意的经历,而同时也公平对待在其他人看来是绝然相反的事实,那么真正的局限性就会显现。任何一种对于某种因素过分的强调都要矫正,要创造一种合理的平衡。


编辑推荐

《爱默生论生活》:如果我们必须接受命运,我们就同伴必须肯定自由,肯定个人的意义,肯定责任的崇高,肯定性格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爱默生论生活 PDF格式下载



这书也许是本身定价低吧?我花十块钱买的每天被时下各种消极的思想左右,觉得人生是否就是来受苦受难?况且,大部分的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不知道真正追求的该是什么?别以为哲学有多难,安静下来翻一翻,比那些大批消极文字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