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200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宋兆麟
215
无
传统的手工艺既涉及科技史,又关系到无形文化,我对两者都缺乏深刻的研究,但在长期的民族调查中,我对其又有一定的涉足,我看到过极为鲜活的各种手工艺,如树皮布、桦皮工艺、纺纱织布、制陶烧瓷、木雕漆作、造纸、酿酒、治盐,等等。所以,在整理调查报告和撰写调查随笔时,古老的手工艺也经常浮现在脑海中,并且有所思索。在从事文物和科技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古代所保留下来的图像资料也是很丰富的,它应该是我们从事研究的一个资料来源,可惜这方面却被忽视了。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天下之事,不务行务说,不用图谱可也。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图谱而可行于世者。”他又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不难看出,郑樵对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可惜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付诸实践,说明实现著作图像化并非易事。如果追溯一下图像的发生学,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岩画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文明时代,当时的重大社会活动都刻绘在岩石上,且保留下来;第二阶段为绘画阶段,自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实用画到后来的人文画,尤其是印刷术发明以后更为发达,这是当初记录图像、工艺、仪式的基本手段;第三阶段是摄影技术的发明,人们利用照相、电影、录像、光盘等方式,记录图像,这是人类记录图像技术的重大突破。有人认为中国图像学自摄影技术应用之后才发生,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国远古岩画浩如烟海,古代绘画也不计其数,它们对社会生活作了大量的纪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包括不少古老的手艺。关于手艺,严格地讲是指生产的工艺,而且多为手工业技术,有人认为它是无形的,但无形文化是依附有形文化而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是难以分开的。谈手艺,不谈工具、原料、产品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英明之举,然而民间文化中的手艺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也从外族、外国学来不少。可惜,古代掌握手艺的匠人多为无名的民众,缺乏文化知识,没有记录自己的手艺,但是古代的有识之士,则利用当时的绘画手段,记录了不少古代手艺的形象,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仅说古代传统的绘画,多为孤本。绝大部分没有印刷,因此传播不广,很多从事历史、科技史、考古的学者也苦于找不到书。基于这一缺憾,我们拟把历代留下来的较为有代表性的手艺图像编辑成册,供广大读者阅览。尽管如此,仅凭这些资料也是不够的。一是这些资料对古代手艺而言,也是挂一漏万,并且还有许多图像缺坏;二是绘画上的手艺在中国广大汉族地区已经消失了。礼失求诸于野,在偏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目睹不少“进行时”的手工艺,甚至为上述绘画所不及。因此我们在书中又增加了一些现代考古和调查的资料,其中的民族学资料绝大部分是我亲自目睹和拍摄的。在这里是想尽力文图结合,古今互补,为广大读者展现一些生动的手艺图像。乍看,这是一部古代手艺图像汇集,实际上它是古代人民发明的历史,是人们开发自然的利器,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技术的进步,认识到先辈征服自然的历程。所以该书对研究古代手工艺、科技史,认识中国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前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石作、木作、纺织、陶瓷、墨砚、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等十四个手工艺从其渊源与流变、传承与发展、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内容丰富,语言简炼,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堪称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说明书”。
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考古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
第一章 石作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近代石作第二章 玉作开料琢制雕花透雕抛光第三章 木作木器加工桦皮工艺树皮布第四章 毛皮加工第五章 编织第六章 纺织第七章 陶作第八章 瓷作第九章 漆作第十章 冶铸第十一章 墨砚第十二章 造纸第十三章 印刷第十四章 食品加工参考书目后记
插图:
在编著《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图像的搜集、整理工作量是很繁重的。其中大部分图像是古人的成果;自己也在田野调查时拍了一些;另外也引用了当代少数学者的一些成果,因此这是一部集体的成果。期间,张波同志利用电脑技术,对部分图版还做了扫描和修整,付出了不少的辛劳。有些绘画、线图欠清晰,但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非用不可,只好进行摹绘,此项工作是请著名的临摹专家郑婕女士完成的。对以上两位同志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无
是有些手工艺制作的图片,但算不上“图说”,只能算插图比较多;说明比较简略粗糙。可能是跟我的期望差距比较大,所以给分比较低。
本书打破了传统的单调文字叙述形式,而是通过图说,给予我们更形象的领悟与感受,使人有淋漓尽致之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毋庸赘言,而通过本书的介绍与书名,则更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跟深入地了解,不妨拿来一读,必能豁然开朗!
我觉得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