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八大胡同捌章

肖复兴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肖复兴  

页数:

285  

字数:

2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名词,位于今天的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清末民初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并因其曾是赛金花和小凤仙 一系列传奇故事的发生地,至今仍常被人提及。八大胡同在当时并非简单的风月场所,在某种程度上也近似于公共空间,同时也是那段政局动荡、暗中酝酿着变革力量的时代的小小缩影。清末民初,政客、文人、商贾以及妓女,各色人 频繁出入于八大胡同,上演过一幕幕悲欣交集的剧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八大胡同,不仅仅是销金窟,风流地,它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一面凹凸镜。要想了解老北京的历史,哪里能够迈过它?” 随着近年日渐加快的城市改建步伐,这片独具特色的历史区域将会逐渐消失。正因此,肖复兴一次次前往实地,访问健在的老妓女及见证过八大胡同兴衰的老人,去档案馆查阅当时的档案资料,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照片。在作者极具个性的文字和影像描绘中,强大的政治变革力与无名妓女寒微的生命力时时纠结在一起,八大胡同的几次历史浮沉、以及曾行走其间的人物命运,读来颇令人感慨动容。 《八大胡同捌章》,全书共八个章节,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八大胡同的历史风貌,为行将消失的八大胡同留存了一份详细的、最后的记录。作者的笔严谨而生动,他对历史陈迹八大胡同的叙述,是一次最具个人性的人文地理探索。读者亦不妨参照此书,前往大栅栏地区一游,亲身来体验内涵丰富的北京。

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第壹章 八大胡同的前生今世 一 游走在八大胡同的前生之中 二 从相公堂子到徽班进京 三 销金窟、风流地、时代的凹凸镜第贰章 八大胡同鼎盛时期的流金溢彩 一 北地胭脂难敌南朝金粉的入侵 二 八大胡同的反攻倒算第参章 清末的八大胡同:还原赛金花 一 八大胡同四大名妓的头牌是谁 二 吃状元饭的赛金花和状元郎洪钧的关系始末 三 赛金花和瓦德西的风流传奇是这样诞生的 四 莲花舌尖上建起的克林德碑 五 攥着破棉被角死在寒风里的赛金花第肆章 民国初年的八大胡同:传奇小凤仙 一 红颜祸水是怎样变成巾帼英雄的 二 国家大事和青楼艳史搅和在了一起 三 晚境中红颜未老的小凤仙第伍章 民国时期八大胡同的命运沧桑 一 黄花苑:八大胡同衰败的象征 二 过去的日子定格在那里无语话沧桑 三 姜老太太“鱼口”的故事第陆章 解放前后八大胡同里交错的光影 一 1948年八大胡同的光摇影动 二 只剩下一家妓院的陕西巷 三 准提庵和大北照相馆陪伴的石头胡同 四 那么多人家有孩子做妓女的韩家潭 五 拥有最多一等妓院的百顺胡同 六 雾暗烟浓的朱茅、朱家和小李纱帽 七 1949年八大胡同成为历史名词 第柒章 八大胡同的惯性和余波荡漾 一 一个挥金如土的女人的卖血记 二 想看的热闹暂时没有看到 三 夏雨中年轻红卫兵嘴里吐出显灵的八大胡同 四 孤零零死在异乡偏僻的农村里第捌章 八大胡同的最新地图 一 陕西巷里怡香院 二 流莺比邻韩家潭 三 潇湘馆前话百顺 四 石头胡同觅温柔 五 朱家胡同临春楼 六 聚宝茶室说朱茅 七 小李纱帽光影间 八 王皮蔡家两相宜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今,提起旧北京的红灯区,人们都知道有个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一种泛指。北京人对数字崇拜,讲究个“八”字,特别愿意用一个“八”字,雅的有燕京八景,俗的有天桥八大怪。这个“八”字只是一个虚数,就像李白诗中说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里“九”字一样。八大胡同泛指大栅栏一带的烟花柳巷而已,用当时《顺天时报丛谈》中的话说是“红楼碧户,舞扇歌衫”,和西洋人的红灯区一个意思。  不过,八大胡同的地理范围是有特指的,它们的方向在大栅栏西南,但到了南面的珠市口西大街为止,珠市口西大街是一道明显的界限。在老北京,这条街有无形的分水岭的地理标志作用,它以南属于低等档次,上不了台面的。所以,八大胡同里的妓院虽然也有三四等甚至暗娼,但与一街之隔的铺陈市、四圣庙、花枝胡同里的老妈堂、暗门子下等妓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当时,逛八大胡同,是一种身份和档次的象征,其意义有时并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寻花问柳,而是有一种娱乐圈乃至社交圈的更为宽泛的意思在,超越情色之上,称之为泛娱乐化或泛情色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当年军阀曹锟贿选,袁世凯宴请,都是选择到八大胡同。  如今,在前门一带转悠,你常常会碰见如老舍先生小说《骆驼祥子》里那些拉三轮的车夫祥子们,拦住你的去路,拉着你的胳膊,指着他们的三轮车车身上贴着的花花绿绿的照片,热情地对你说拉你到八大胡同转转吧。  八大胡同,在北京名气不小,特别是这几年,前门地区面临着拆迁,推土机日益轰鸣,位于前门地区的八大胡同命运未卜,从前朝阴影里苟延残喘到了今天,不容易,可是,说没,没准儿就没了,也就是一口气的事情。北京的,外地的,甚至外国的,拿着地图,特意到八大胡同来转悠的人增多,败落而凄清的八大胡同,比以前还要透着热闹。  娼妓制度,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座城市,在过去的年代里,有妓院,就会有红灯区,妓院作为一种生意存在,便和任何生意一样,都是喜欢扎堆儿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规模化发展,生意才能够红火。在老北京的历史里,前门地区的八大胡同,只能够算做红灯区的后起之秀。最早出现的妓院在元朝,不过,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花胡同”和“锦胡同”,倒是已经在元杂剧之中出现,但不知具体指的哪些条胡同,即便有特指,那些胡同早已不复存在了。那时也有“勾栏”字眼的出现,不过,那时的勾栏指的是民间唱戏说书演杂耍的地方,类似现在我们的庙会,并不是后来的妓院的别称。因此,“花胡同”、“锦胡同”到底是妓院丛生的地方,还是勾栏集中的地方,应该存疑。不过,元代红灯区在北京肯定是存在的,据学者推测,那时的红灯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内城的西城和北城,也就是现在的西四附近。学者张清常教授就持这一说。  当然,这一说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因为北京城在元朝开始出现了街巷,北京现存的最老的胡同砖塔胡同,就是元朝的老街巷,在西四以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和张恨水先生都曾经住过那里。在元朝时,砖塔胡同是一条非常繁华热闹的胡同,那一带,勾栏瓦舍,歌舞升平,常常是关汉卿出没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他的戏剧演出的好场所,来这里的人常常可以看到他。那附近出现红灯区,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情。现在还存在的粉子胡同和花枝巷(都在砖塔胡同南,很近),估计就是那时候的遗存。而砖塔胡同肯定是当时最热闹的红灯区中心地带。  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笔记中记载,元大都当时有妓女两万五千名,和今天相比,这个数字肯定不算多,但在当时,确实不算少,那时京城里的人才有多少呀!这两万五千名妓女,可不是暗娼,或站街女,或发廊妹,那时的妓女,大多是艺伎。当时,每百名妓女,各设一名官吏管理;每千名妓女,再设一名更高层的官吏管理,如此有序的管理,为的是迎送外国使节,挑选上等妓女作为款待。这说明元代国家强盛的气派,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说明元代的风尚;也说明元代对妓女的管理真是舍得花气力,远远胜过后代,尤其是清代后期的放任和泛滥。  妓院和红灯区在北京真正出现,是在明朝,主要集中在内城的东城,已经从元朝的西边转移到东边了。这样区域性的整体移动,和东边的商业发达相关,当时就有“东富西贵”一说,即东城商人多而富庶,西城官员多而高贵。妓院移至东城,并非西城的官员就不狎妓玩乐,而是他们和任何政治制度之下的官员一样,都要拘着点儿面子,虽是一肚子男盗女娼,却也要正襟危坐,所谓君子远庖厨一般,便让那些妓院都开在离自己稍远的东城,商人近水楼台,更让娱乐业促进自己的商业,两相发展,彼此得益而如鱼得水。可以说,这是自有妓院和红灯区的历史以来,一种普遍的经济规律。   张清常先生曾在《胡同及其他》一书中专门考证:“明朝街巷名称中的红灯区有:勾栏胡同、本司(教坊司,清代笔记把它视同勾栏)胡同、粉子胡同、东院、西院、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等。勾栏胡同于民国改为内务部街,今沿用。东院、马姑娘胡同早已消失。西院全名为西院勾栏胡同,今大院胡同、小院胡同、小院西巷。宋姑娘胡同,今东西颂平胡同。本司胡同、粉子胡同仍在。由此可以看出,明朝把它们命名时标明了它们是妓院所在。”  这里需要作一点解释,某些北京胡同,确实如张清常先生所说,是“明朝把它们命名时标明了它们是妓院所在”,在清朝有所变化和发展。老北京的胡同名字,特别和妓院关系密切的,有这样几种:  一是勾栏:这是由唱戏的专有名词延伸出来的,自古以来,戏子是和妓女一样地位低下的,即使到了清朝,四大徽班进京之后,那些曾经名扬一世的名角,当时都是住在八大胡同一带,和妓女为邻。勾栏和妓院,便一直关系暧昧,如勾栏胡同、西院勾栏胡同,一直延续到清代。  二是粉子:张清常先生解释粉子同本司,是教坊司,和勾栏一个意思。民间的解释,更为通俗,有好几个老大爷告诉我,粉子,就是脂粉的意思。清东城有分司厅胡同,是粉子的音的传讹,因为过去的朝代里,有教坊司一说,并没有分司厅这样的衙门口。  三是院:也是妓院的别称,比如当时著名的西院东院。当然,现在中国社科院的旧址贡院,另当别说,那是过去朝代礼部的遗迹,虽也叫院,和我们这里所说的院不一样。  四是姑娘:那时候叫姑娘,就和如今称呼小姐一样暧昧,凡带姑娘字眼的胡同,一般都和妓院有关,比如宋姑娘胡同、马姑娘胡同、马香儿胡同、乔英家桥等。而且这些带姓氏的胡同,据说当年都曾经有这个姓氏的名妓居住过。不过,张清常先生说的宋姑娘胡同,指的是现在的东西颂平胡同,在老北京,还有另一条宋姑娘胡同,在我小时候的住家附近,位于东打磨厂和巾帽胡同之间,离崇文门不远。那是一条有些弯曲的小胡同,我有一个同学就住在那条胡同里,我常常到他家玩。那时的老街坊还常常鬼鬼祟祟地议论,那里曾经是娼寮之地,似乎还有她们的后代在那里住着一样。大概为了和东西颂平胡同的宋姑娘胡同区别,这里改叫过送姑娘胡同,一为“宋”氏的名词,一为“送”的动词,北京人的智慧大着呢,不尽的含义都在那里面了。有意思的是,为了对称,它的北段改成叫接姑娘胡同。文化大革命前夕,觉得这“宋”呀“送”呀“接”的都不好听,索性改成了莲子西巷。过去岁月里那些沧桑与故事,便这样被阉割了,如今,因为修新世界商厦和祈年大道,它已经彻底地消失了,一点儿影子都没有了。  五是堂子:堂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和四大徽班进京有关,那时名伶的私寓,称之为“堂子”,名伶除台上演戏之外,还要在自己私寓教授弟子,接待客人,以及从事侍宴侑酒等有偿服务,便有了“相公”之说。“相公”一词的前身,便是“歌郎”。梅兰芳年幼时随朱小芬学戏,便当过这样的“歌郎”,号称“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朱小芬的私寓,便叫“云和堂”;而梅兰芳位于李铁拐斜街的祖居,即祖父梅巧玲的私寓,叫做“景和堂”,都曾是当时京城有名的堂子。一直到光绪末年,堂子在八大胡同越发地畸形兴旺,成为了妓院一种暧昧的别称。另一种说法,堂子是南方对妓院的叫法,明初皇都移至京城之后,南方人大量移居北京,就和金陵便宜坊烤鸭移到了米市胡同开张一样,不少妓院也移到北京,在胡同里扎下根,便将那里的胡同改叫成了堂子。据说,明朝时京城一共有六条叫堂子的胡同,如赵堂子胡同,解放以后还在。崇文区花市一带的上堂子胡同,我读中学的时候天天从它身旁路过,一直挺立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不知算不算在这样的南方堂子之列。在崇文门内东单以南,建国以后一直还在的镇江胡同、苏州胡同,是明显带有明朝南方移民的痕迹的,而明朝就有的那六条堂子胡同,有四条就在苏州胡同以北。那时这一带是北京城的城边了,出了崇文门,就是荒郊野外。我猜想,这大概和最初南方妓女刚刚来京时人生地不熟,一要扎堆儿居住地界便宜,二为南方人服务和照料方便相关,就和现在北京城边的“浙江村”道理相似。


编辑推荐

  勾栏之地自古就上演着一出出历史大戏。风花雪月里,分明有政治演变起伏跌宕;低吟柔歌中,又可听一声声金戈铁马。作家肖复兴的这本新著,为读者描写的正是清末民初北京的这样一个特殊舞台——八大胡同。  作者的笔严谨而生动,他对历史陈迹八大胡同的叙述,是一次最具个人性的人文地理探索。读者携书而行,随着他的笔触和路标走进阅尽沧桑的大小胡同,星星点点的陈迹串连起来,也就成了风风雨雨的历史追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八大胡同捌章 PDF格式下载



看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八大胡同,它不只是老北京人嘴里的灯红酒绿处,而是一个旧中国荒乱浮华的缩影。总之想了解八大胡同,大栅栏的历史,买它绝对没错。另作者的文字也很真诚。


因为在网上曾看过关于八大胡同的故事,所以对它有兴趣,就立刻买了。书的手感不错,纸稍黄,把人带入历史的长河中。里面的历史是用故事形式叙述的,所以绝不会闷。这书挺好的。我当时买是17.9元,好在手快!


喜欢这种印刷的“历史书”。文字让我能慢慢地走进京城,在脑海里勾勒出当年八大胡同的景象。支持作者!


八大胡同拆除之前我曾去游览过,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很深刻的感触,从侧面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了解胡同,这是一个好的学习地方!


作为曾在北京生活过的人,读过此作品就如美酒回甘!透过作者平实及付有北京特色的描述语言,慢慢感受着北京的历史,中国历史的标签。


了解当年的北京,了解历史


写小说的好参考


了解一下南城的故事


她们的欲望少得可悲,近乎无欲。也许是从我身上感受到像是同类的亲近感吧,娼妓们总是向我展现出自然无伪的善意--毫无盘算的善意、不带任何强迫的善意、对也许不会再来光顾的人所展现的善意,有些夜晚,我从这些宛如白痴或疯子的娼妓身上,见到圣母玛利亚的光环。——人间失格


包装内容都非常好,值得购买收藏!!


好书,没货了,等了好久才有。


八大胡同是当年北京声色之所。作者是个细致的记录者,他无意找寻八大胡同里的云雨艳事,而着意于八大胡同与历史的丝丝连连,勾勾扯扯。他记录的角度包括了八大胡同的地理,妓院分布的缘由,妓女的数量成分和管理,以及她们200年来的生活状态。其中尤其讲述了民国前后八大胡同的历史作用,详细探讨了赛金花和小凤仙的人生飘零。他也记录了几个普通妓女在解放后的生活,让我们对她们的思想和生活有所了解。书中折射的风月与现今的风月是多么不同了。我们看到妓女作为职业是如何支撑了许多人的生活,以及她们和普通百姓间的生活融合。我们看到她们入行前后生活追求的变化,以及很多与政治和阶级无关的入行理由。行业的竞争,历史的变迁,造就了各个院子的兴旺起伏。不知哪个院子的香阁中,就有小凤仙或是赛金花这样的历史事件参与者。当然,向历史深处推去,妓女改变的历史还不只这么多。解放后,八大胡同一夜间成为民宅。如今找寻旧事越来越难了。所幸作者收集了各种资料,为我们留下了一幅虽然残缺却已入味的画面。全书本来不厚,里面图片很多,还有不少附录,所以能读得页数更少,您如果买来,读完不会花很多时间。---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5607701009ecx.html


对八大胡同一直兴趣浓厚,也去转过两次,不过两眼一抹黑。
本书作者在这一地区生活过,也专门探究过,故相信至少能够成为一册导游书!


如果你对北京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你对北京即将消失的民国遗存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无疑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在此书之前,已有多部其他作者相同题材的著作问世,但肖先生不落窠臼,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和阐发这里曾经发生的尘烟往事,有自己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与众不同的是增加了对3位具体人物(而不是被别人写滥了的玉堂春、赛金花和小凤仙等3位花魁)的叙述描写,笔端倾注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真挚的人文关怀,对她们贯穿一生的遭遇和屈辱抱有极大怜悯和同情。对在疯狂的政治动乱年代,社会对她们的歧视和迫害给予揭露和批判。可能是作者时间仓促,对个别青楼的具体位置、地点和名号的认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字也有多处讹误,照片拍摄及在书中的布局排版稍显平庸。由于第八章基本源于作者的另一著作《蓝调城南》的相关章节,引入本书后与其它章节协调、统筹不够,有些地方显得突兀和重复。


很喜欢!!我和爷爷一起看的!他给我讲了许多胡同的事!


我是看齐如山的回忆录时看到有关相公堂子的记录,因语焉不详,后来看到肖复兴的书中有关于此的记录,于是很想看看.书收到,很好.可是暂时不没有排到我的读书日程中来.


了解北京,特别清后期的别样历史


抱着对老北京的向往买了这本书,可能是自己的孤陋寡闻,在此书中知道了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我认为是一本好书。


了解正史,增长知识,对北京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值得拥有哦!


一本好书,让我对北京的文化又加深了印象,就是图片太少了。


北京的血泪史


还行,还没有完全的看完,里面的内容至少我喜欢···


很朴实的一本书,没有太多浮躁的东西看挺长见识的


喝着茶,看着这本书,心里也有一种回到从前的味道。


在买之前,是抱着对北京老胡同的一种向往——胡同的神秘、胡同的悠远故事......读完之后,这本书跟我预想的还是有一定差别,主要的内容是作者对中国的“妓院”与“妓女”的深入了解后围绕“八大胡同”展开的记忆描写。这其中包含着赛金花、小凤仙等等的故事,有可读之处和可了解之处,让我心中的某些神秘感得到了满足,但其中我也觉得有些东西做做研究可以,写到书里没有什么可读之处,作者的文笔一般般(个人意见)。故事吸引人,文章一般,这是我的读后感。


阅读后真的有些失望...一、插图、显得敷衍。对于书中插图的多少就不说了,既然要有,那么是不是应该对文字有提升的作用呢。书中的插图感觉真实有些应付人。怎么说呢,其中照片插图......,另外还有不少作者自己画的图,不知是不是出书时后补画的呢。我是较难从插图中认识了解到什么确切的关于“北京八大胡同”信息二、文字内容,唉。文笔,是不是真的太那么回事了...有的部分感觉在凑字数...内容,这是一本书最关键的。对于这本书呢,似乎说八大胡同的介绍没多少,读后其实几句话就概括了;反而作者更多的内容在于讲妓女、在表达一些对过去八大胡同里个别妓女的看法...总之,这本书除了书的纸张质地真的是蛮好的,可其它的比较敷衍读者,就那么回事,没什么能让你读后感觉被充实的信息..唉...


对北京人了解过去的老北京有一定帮助.


很难得会有人著书立传写红灯区,看起来似乎很专业,但不住在北京的读友们,估计很难会有感觉。


买之前很有幻想,到手一看,用普普通通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比较恰当,没有什么特别深入的文字,资料还是比较详细的,如果仅当作野史看,还是有些意思。


这本书内容不错就是我的买这本为什么里面烂了一页


有一篇,跟肖以前的作品,只做了人物的改动。


别人推荐的一本书,个人认为不过如此,本来应该是挺好的内容,但是读起来没有什么趣闻性


太过琐碎


没有买之前想象的那么好


看不动,不喜欢


原来那么的乱阿~~


不值得看。


这本书个方面都不太好,如果是自己买来看,绝对的不推荐,会后悔的


本来是为了做一点关于老北京的民俗调查才购买此书,结果发现内容基本上是胡说八道,连野史都算不上。


装帧太烂。印刷也很烂,而且是双色印刷,如果是书店里这样的书应该不会去买的。


比较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