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的春天
2006
作家出版社
范晓波
246
无
散文界升起了一颗新星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散文文体的革命、散文文体的改革开放,明显滞后于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其他文艺形式。但从1985年起,散文不再仅仅是反思伤痕、回忆痛苦、歌唱时代,有了变异的萌芽,即出现了新的、个性化的艺术散文。解放后散文中长期被蒙蔽、被深藏的“我”,鲜明地突现出来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的风格、新的视角、新的语言、新的题材、新的写法。散文从传统走向开放。新散文家们注重日常事件的描绘,注重过程、细节和独特的感受,重视内心体验的倾诉,关注包含于庸常生活中的美和趣味的发现。关注遣词造句的革新,努力开掘词语深层的奥义。他们尝试着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作者的个体经验,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把形象语言、抽象语言、声像语言熔铸成表达主观的感性语言。他们求异、求变的意识和实践,进入新世纪即近几年以来,更加彰显和活跃,这是当前散文界出现的一种新景观。 在这种散文创作状态的大背景下,将要出版的范晓波的散文集《正版的春天》,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语言上、感受上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他重视对散文文体的探索和革新,同时坚守传统散文中宝贵的精神内涵。对音乐和绘画的热爱,使他怀有节奏和色彩的敏感,并培养了很好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他的语言既有质感,又有密度,叙事和表达方式新颖。如果把本集中的关键词春天、村庄、县城、童年、性爱、死亡、吉他、绘画、孤独、梦想、游走、远方、风景、亲情等连缀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作者忠实地抒写了他自己的青春史、心灵史,也典型地反映了70年代后诞生的那代知识青年内心的阳光和暗斑、成长和波动。正如评论家雷达在复审书稿时指出的那样:“范晓波的散文,表达出一种清新、繁复、陌生而又饱含心理内涵的声音,提供出别一种记忆空间和切入角度,包括用词、句式、叙述方式,都有别于惯见散文的常规写法。范的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创新性和诗性品格。它的创新价值,不仅表现为文体。更多表现为陌生化的审美选择。” 在今年终审过程中,《正版的春天》受到了“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十九位编委的一致赞赏,并获得全票通过。这是晓波的殊荣。 范晓波的散文,近几年几乎发遍了中国当代的主要散文刊物,其中多篇被选入年度精品集、编入课外阅读教材,并荣获“冰心散文奖”。因此我们称他是散文界升起的一颗新星,是一种符合实际的说法。 现今翻开林林总总的报刊,我们常看到一些呆滞、臃肿、冗长的散文充斥版面,这和那些作者不善提炼、构思有关,和他们不懂得散文也要像绘画那样处理好留白有关,也和他们所使用的词语的陈旧、语义的肤浅有关;因为他们未能精心开掘和创新,也就造成了词语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造成了读者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但晓波的散文作品,多数是精短的千字文,他的语言常使我们耳目一新。例如说“把饥饿养胖养壮”、芦秫是“向上生长的糖”、春天使泥土“腆起肚子怀孕”、“行走在长满蛙声的冷水田”……读他的作品。常感到他语言的新奇和活用,且发现他的语言天然地与内心想表达的东西紧密契合。晓波表达的自由和新鲜,源于他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也由于他内心的丰盈和激情。 我尤其欣赏晓波把生活与写作一致、同步起来。“生活是写作的热身,写作是生活的沉淀和延伸。”他坚持先把自己当作一个有魅力、健俊的男人来建设,然后才是作家。对于他,写作不仅仅是在稿纸上,同时首先要体现在生活之中。虚构是他最不能容忍的散文写作手段。他认为:散文是个以“我”为人称的文体。这个“我”不能是虚构的,以真实的“我”作为文本支点,才是散文这种文体得以单门独户地存在的理由。现在有很多人包括著名小说家认为,散文完全可以虚构。晓波则认定,虚构是对散文写作本质难度的逃避,它逃避了结构和素材积累上的困难,也逾越了散文和小说创作之间本应有的界限。 晓波在写作中体验到了用文字的审美功能对生活进行二度亲历的愉悦;同时,真实的生活受制于以备言说的潜意识后也得到了美学意义的匡正和重塑。他甚至认为散文家的成功,只有一半来自操持语言的本领,还要靠隐私范畴内的种种修炼来获取另一半的光荣。这正如评论家南帆所说:散文是文,也同时是人,用“文如其人”来形容散文,是最合适不过的词语。 巴金在总结自己散文创作的经验时曾谈到:“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散文中缺少了真实的我,或虚构一个我,那就缺少了真实的灵魂,那么它那种撼动人心灵的艺术力量安在? 汪曾祺生前曾告诉我:散文写作是需要阅历的。从目前看,阅历的不足,局限了晓波作品走向开阔。综观全书,有些篇章在感觉、情绪、意境上隐约透出相似的、重复的东西。这是应该努力去避免的。正如晓波笔下向上生长的芦秫那样,他的散文也需要不断向上生长,长向厚重和大气。迈向丰博和深邃——这,就是我对这位年轻散文家的殷切期望。 2006年5月4日于北京寓所
《正版的春天》是江西省文联职员范晓波的一本散文集。范晓波重视对散文文体的探索和革新,同时坚守传统散文中宝贵的精神内涵。他对色彩、旋律颇敏感,语言有质感,少套话,有自己新鲜的表达方式。范晓波忠实地抒写了他自己的青春史、心灵史,也典型地反映了70年代后诞生的那代知识青年内心的阳光和暗斑、成长和波动。他的散文表达出一种清新、繁复、陌生而又饱含心理内涵的声音,提供出别一种记忆空间和切入角度,具有创一新性和诗性品格。
范晓波,1970年生于鄱阳。做过教师、报刊社编辑记者、企业文化经理等职业。现居南昌,工作同文字有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文摘》、《散文》、《读者》等处发表作品若干。入选《21世纪中国散文经典》、《2007中国散文年选》、《2006中国年度散文》、《2005年中国年度散文》、《2004中国散文年选》、《2003中国年度最佳散文》、《2002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等30余个选本。曾获中国散文学会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和江西省“谷雨”文学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正版的春天》(“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6年卷)和《内地以内》。
总序:为你出版“第一本书”序:散文界升起了一颗新星第一辑:正版的春天正版的春天县城附近的春天没有情歌的村庄母亲的村庄瓦片下的家失火的村庄在祥环的秋日下午向上生长的糖头脑里的现实春天的油画家故乡树叶翻动第二辑:城市在夜晚的履历吃水很深的城在县城后面的山上城市在夜晚的履历初 伏白昼的睡眠轧花厂的夏天县城小学飘来的歌解放街的天暗恋景德镇深圳之夜和潘村之夜向城市道歉去看公墓火车驶过头顶呼吸一个人的夜晚鄱阳湖潜艇作战山地车骑士第三辑:远方以远像石头一样飞天上的门远方以远夜晚的路鸟们从头顶飞过广州以南在异乡,活在家乡亲爱的阳台荒凉铁道皖南以南野风景漂泊者在岸上第四辑:用心脏生活木村的月光向日葵下的爱人和女儿在星空下交谈悲伤的小号吉他的背影有吉他的傍晚运送灵魂的那支乐曲空中的山楂林沿着民歌往回走那些花儿:费翔、齐秦和张楚一张白布的奴仆用心脏生活自己的酒吧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