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望百年

谢冕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谢冕  

页数:

237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正在把一个完整的一百年和一个完整的一千年置于身后。如今活着的人们都有一种幸运感——我们是迎接新世纪太阳上升的一代人。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告别二十世纪,迎接二十一世纪,具有有异于其他地方人们的特别的意义,这就是,它不仅是基督诞生纪元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民族置身于世界格局中的特殊遭遇的意义。  仅就文学的意义而言,即将过去的中国的这一百年,是中国告别 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一百年。上个世纪的末叶,中国有一个维新运动,与这个政治改良运动相适应的,则有一个文学改良运动。政治改革促进了文学改革,文学改革又有力地配合了政治改革。那个政治改良运动很快就失败了。那个文学改良也未取得成功。但文学改良运动的经验却被保留了下来,不论是“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还是“文体革命”,都为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提供了准备。这一点,过去很少被人谈到,而事实却是如此。  中国旧文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旧文学的各种文体在历代的发展,均已达到非常完熟的程度。要对旧文学实行改造,并使这个改造获得成功,新文学的倡导者面对着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既定的事实。所以,新文学的实现,有一个艰难困苦的试验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也包括了近代以来不成功的改良主义的实践在内。毫无疑问,粱启超提倡的新文体是五四白话文的准备,而诗界革命的“我手写我口”则是新诗最早的尝试。

内容概要

  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来说,告别二十世纪,迎接二十一世纪,具有有异于其他地方人们的特别的意义,这就是,它不仅是基督诞生纪元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民族置身于世界格局中的特殊遭遇的意义。   仅就文学的意义而言,即将过去的中国的这一百年,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建立新文学的一百年。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1945-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从2005年起担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   著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10余种。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千禧祝辞——代自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集近代文学浅识——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的发言新文学一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宿命从文学建设想到文化建设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艰难前进一百年才有一次的聚会——记“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人海口向着源头的致敬——在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百年中国文论述略中国文学研究五十年(1949—1999)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与变异——再论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曾经自由文学的纪念(1949—1999)我们见证历史——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意识谈起我们在秋风秋雨中度过——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演《文学的中国城乡》序城市书写的变迁——在深圳“中国城市文化论坛”上的发言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文学批评只是我人生一小部分新世纪的祝福——代后记

章节摘录

  有趣的是,这两个社会转型期,又都是中国文学产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期。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社会转型呼唤着文学的转型。也可以理解为文学的转型影响着并且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将两者联系起来,可以理解为社会要求变革,随之也要求文学配合并完成这种变革。当然,由于文学完成了这种变革,使社会变革的实质得到了更完整也更鲜明的彰显。五四新文学说明着并证实着当时的社会,当今的中国文学也说明并证实着当今的社会。  在第一个世纪之交,文学以社会变革的背景为舞台,演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文学革命,白话的文学终于代替了文言的文学,文学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先锋。  为了实现中国的梦想,文学决心打碎一个精美的陶罐,创造出一个新的容器,用它来装填新思想、新情感、新事物。那时,文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一个庄严的使命,一个崇高的承担。这个使命和承担就是救亡启蒙,强国新民。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忧患深重,文学革命的目的,说透了是通过文学改革社会,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借文学唤醒民众、重铸灵魂。这样的目的埋下了文学的隐患。中国新文学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从工农文学到“文革”文学。迅速地走向了深刻的政治化。文学沦为政治的附属这枚苦果,我们品尝了至少半个世纪。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个现在还在进行着的文学,也是产生巨大变革的文学时期。这个变革可以简要描述为:文学正在改变着它的传统职能,正在从政治和宣教的层面走出来,走向了消闲和娱乐化。沉重的文学正在变成轻松的文学,集体的文学正在大面积地向着个人的文学转移。从整体上看,统一的文学已经分裂,单一的文学正在被多元的文学代替。这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大变化的深度和广度及所显示出来的意义,并不比五四新文学革命逊色。  我们还是在打碎一只罐子,这只罐子经历的时间当然比古典文学经历的时间要短得多,但同样是一个精心营造的过程。如果前一次大解放的重点是“革命”,那么这一次的重点却是“文学”。文学回到了“文学”自身,文学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文学的“非文学化”,即文学试图挣脱政治对文学的捆绑,争取文学自由的大抗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望百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