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论之树常青

胡平 胡平 作家出版社 (2009-07出版)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胡平 作家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

胡平  

页数:

26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理论之树常青》是胡平编著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辑理论视野、小说八条——不谈成绩,只说问题、叙述的盛宴语言的危机、怎么写·写什么——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问题、职业批评与媒体传播、评论界要适应文学新格局、青春文学与“80后”写作、关于小小说创作答记者问、关于诗歌的外行话、第二辑综合述评、我所经历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我所经历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1988至1990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0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1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等等。

作者简介

胡平,评论家、作家、研究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生于北京,硕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工作,历任副研究员、创作研究处处长;1999年调鲁迅文学院任副院长、研究员、常务副院长。2008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任主任。发表文学理论专著《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及文学批评著述百余万字。发表长篇小说《末世》、《犯罪升级》、《原代码》,撰写长篇电视剧本《犯罪升级》、《白日》、《威胁》、《内幕》、《洪武纪事》等。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内重要奖项评委。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理论视野小说八条——不谈成绩,只说问题叙述的盛宴语言的危机怎么写·写什么——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问题职业批评与媒体传播评论界要适应文学新格局青春文学与“80后”写作关于小小说创作答记者问关于诗歌的外行话第二辑 综合述评我所经历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我所经历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1988至1990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0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1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4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5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6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7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1998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2000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2002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2008年短篇小说创作述评第三辑 作品评价不成熟的陆文夫神话的复归《洗澡》:《围城》第二种现世的人生现实的池莉张炜:复杂的叙事——读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 中国巴顿——再读邓一光《我是太阳》 大风起兮云飞扬——读陈国凯长篇小说《大风起兮》 一部来自民间的箴言——读关仁山长篇新作《白纸门》 《大雪无痕》的震撼人心之处冰凉的包子与热忱的奉献神秘色彩从何而来——读少数民族新人佳作名编辑自己的小说徽式大院的历史背影——读杨黎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 周东进和魏明坤谁干得过谁——读长篇小说《楚河汉界》政治利益与至高利益——读周梅森《至高利益》张平的品牌之作——读长篇小说《十面埋伏》恶之花——对王松新知青小说数篇的一种解读读阿成与墨生谈城市文学更接近神祗的徐小斌工业题材创作的一次突破历史产生魅力——读工业题材长篇小说《机器》从历史的天空到历史的地面——读徐贵祥长篇小说新作《四面八方》庞大而令人兴奋的写作——读孙皓晖十一卷本长篇小说《大秦帝国》揣摩:老百姓喜欢的军事文学高考,不倦的话题——读《中国高考报告》有感旷野无人识英雄——读李兰妮新作《旷野无人》

章节摘录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做一个交流。我现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任主任,关注当前创作的基本情况多一些,也经常参加一些评奖、评选、评论工作。今天想结合当前创作、特别是当前长篇小说创作,谈一些自己对创作问题的思考,题目叫《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自然是有感而发。目前,我们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应该说是很成熟,了,但长篇小说创作不够完全成熟。几十年来,我们成长起一批较成熟的小说家,他们目前大都在攻长篇,又缺乏经验,长篇的问题就突出出来了。我最近写了一个关于去年短篇小说的概述,一开始就提出三个最好的短篇小说:一个是迟子建的《一坛猪油》,第二个是朱山坡的《陪夜的女人》,第三个是盛可以的《缺乏经验的世界》。都可以称为比较完美的小说,就是说短篇小说真的有我们非常满意的作品。长篇小说呢,相对而言完美的很少,就是说现在的长篇小说还不够成熟。最近北京市评文艺奖,它是把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放在一起评的,加起来评出四部。有人就问,长篇和中篇、短篇分量不一样,怎么放在一起评呢?短篇岂不吃亏吗?我倒觉得不一定,因为,无论对于长篇、中篇还是短篇,艺术上是否圆满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指标。就是说,如果一个好的短篇艺术上圆满的话,我就会把票投给短篇,而不会投给艺术上不圆满的长篇。所以,长篇在分量上、内容上虽然占了优势,但未必就一定比短篇强。其实,总的来说,当下圆满的长篇小说是很少的,形势如此。我参加了组织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同时任评奖办公室主任,经历了从初选审读组到评委会的全过程,对前几年的长篇小说看了不少,了解一些情况。应该说,对于最后评出来的四部作品,大家基本是满意的,这是一方面。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还缺乏更好的作品、更响亮的作品。这个形势相比起1995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时就有差别了。1995年我也在创研部,还没有去鲁院,参加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工作。那个时候,出了一部作品叫《白鹿原》,主要因为这部作品,评奖工作拖了一年多,就是无法启动。为什么呢?因为对它有争议,又绕不过这部作品,可见它的分量。当时二十三个评委里,大约有一半人反对这部作品,大约一半人赞成这部作品,同时,所有评委又都承认对这部作品是必须认真讨论的。最后,采取折衷的办法,使《白鹿原》获奖,于是才皆大欢喜。这一届没有这个问题,这一届没有绕不过去的作品。实际上,初选审读提供的二十部备选篇目是很准确的,没有遗漏应该获奖的重要作品。这次的初选工作很认真,每一本书都有六个人以上阅读过,绝不允许重要遗漏,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评出了获奖的四部作品。但毕竟,这一届没有产生《白鹿原》那样非评不可的作品。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想说,长篇小说真要写好了,应该像《白鹿原》那样摆在那里,这才够分量。诸位是学习创作长篇小说的,我希望诸位要把眼光定好,有个标尺。要争取提高目前的长篇小说创作水平,如果你一年写三四部长篇小说,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你评不上茅盾文学奖。我们还没有发现,中国有哪位作家有这么大本事,一年写四部,还能获茅奖。在长篇创作上,我想提供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文学评论界的一些观点,我自己的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刚才我已经说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当前长篇小说的水平比起中、短篇小说来,还要差一块。第二个意思是,缺乏真正重量级的作品。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第一个当然就是浮躁,大家都会承认;还有一个社会文化思想氛围问题。《白鹿原》的创作总的来讲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我至今仍然觉得八十年代对于文艺创作是最好的一个时代,它的整个氛围,容易催生好的作品,而市场经济发达以后,氛围已经受到许多影响。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写长篇小说还想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话,是一个相当难的事情。王蒙说,要是想和自己一辈子过不去的话,你就写长篇小说。那真是和自己一辈子过不去的事。所以,诸位一方面要有一个雄心,另外一方面做好不一般的思想准备。当前长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从1985年的文学革新以来我们一直在说,写什么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写。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在怎么写的问题上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了。现在的小说,主要是中、短篇小说,也包括一部分长篇小说,在怎么样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突出出来了,写什么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写什么三个字,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方面都牵涉到了。你在写长篇小说,但可能,你在构思的这个东西,一开始就不很值得写,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我们看的长篇小说比较多,我有时觉得,有百分之六十的长篇小说是不值得写的。我们一年出一千二百部长篇小说,起码有七百部不很值得写。作者一开始就没有把写什么这个问题想好,就开始写了,这样的创作太多了。如果一开始就有人提醒你,你构思的这个东西并无价值,不必要耗费这个心血,你需要修改你的创作计划,也许就好得多了。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讲这个问题,但先从网络文学讲起。从网络文学讲起都知道,现在网络文学发达了。文学和网络文学到底是什么关系?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作家的重视。刚刚召开的作协的全委会上,作协领导特意让我做了一个关于青年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情况介绍,应该说,与会代表们对网络和网络文学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在会上发表的意见有很多都是围绕网络文学谈起来的。网络文学对于长篇小说创作也是有影响的,对于我所说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先从这个问题人手,结合创研部的研究成果,谈谈我的认识。网络文学是1998年开始兴起的,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络上发表,应该被视为网络文学正式登场的一个标志。到了去年,2008年,刚好过了十年,所以去年是总结网络文学的成绩以及研究它的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出现很多活动,从《人民日报》到新浪网,媒体上做了很多文章,都在围绕十年盘点网络文学仅仅经过十年的发展,就造成今天很大的声势。


编辑推荐

《理论之树常青》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论之树常青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