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知青梦

邓贤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邓贤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中,报告文学始终伴随着民族前进的步伐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报告文学是一种不断给人以激动、振奋、思考的重要文化参照对象。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报告文学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中国现实文化的重要表现对象。因为报告文学特殊的文学地表达社会生活真实的特性,所以,报告文学所报告和描述的社会生活真实内容,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存在以至当代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书籍目录

引子 历史的回声第一章 母与子第二章 大治之年第三章 山雨欲来第四章 人血不是水第五章 天降大任第六章 走向混沌第七章 广阔天地启示录(创业篇)第八章 广阔天地启示录(荆棘篇)第九章 广阔天地启示录(命运篇)第十章 破釜沉舟第十一章 暗渡陈仓第十二章 大卧轨第十三章 北斗之路第十四章 谆谆教导第十五章 是火山总要爆发第十六章 “三个不满意”第十七章 瓦釜之声第十八章 大返城第十九章 走不出的红土地尾声 断碣残碑后记 我要写这本书……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母与子  1  对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先来说,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学大寨”依然轰轰烈烈,连队依然不放假。  而她却要生产了。  徐玲先今年虚岁三十,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乡算起,她的“知龄”已有整整十年。从外表看,这个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姑娘比她的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皮肤黝黑粗糙,手脚关节粗大,眼角过早地堆起细密的鱼尾纹。亚热带烈日和风雨无情地重塑了这个城市姑娘的外部形象和精神气质,使她在“接受再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更加接近当地农妇而不是城里那些四体不勤的知识分子。  早晨起床,她就有了一种不平静的预感,这种预感与其说来自某种生理先兆,不如说来自女人天生的直觉。虽然女知青对于生孩子并没有亲身体验,并且此时距离预产期尚有半个多月,但是她还是切切实实感到了那个重大时刻的猝然迫近。  草草吃过早餐,早餐还是那种一成不变的盐水汤泡饭,然后女知青心烦意乱地朝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晨曦初露,朝霞映红天际,黛色的群山好像波涛一样遮断视线。女知青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望见什么,因为孩子的父亲还在学大寨工地上,而学大寨工地远在几十里之外,中间隔了两架大山,于是只好怏怏地拾起一只木耙,拖着沉重的身子朝晒场走去。  自从粉碎“四人帮”,农场兴起会战热,领导层层督战,连队知青便统统开上山去学大寨。名目繁多的会战如同走马灯一般转个不停;什么大战红五月、红六月、红七月……向五一献礼,向七一、八一、十一……献礼;什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日,竞赛周,竞赛月;还有无数的即兴会战,挑灯夜战,等等,叫人应接不暇。徐玲先已经记不得连队什么时候放过假,而她和孩子父亲最后一次见面也已经是几个星期前的事了。  女知青被照顾在晒场翻晒粮食。入秋之后,堆积如山的稻谷、玉米需要晒干扬净然后入仓。虽然在连队,翻晒粮食永远是一种对于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但是对于一个大腹便便并且即将临盆的孕妇来说,有时哪怕弯一弯腰也未必是件轻松事。  上午十点,胎儿照例开始躁动,在母腹中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未来的母亲幸福地把这种愈见频繁的胎动称之为“做早操”。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半小时后腹痛再次发生,并伴有令人不安的尿道压迫感和腹胀。  一个妇女停下手中活计,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叫卫生员来看看?女知青摇摇头。她已经意识到这是成熟的胎儿向母体发出的一种告别的语言,一种要求获得降生权利的迫切信号。  她甚至听见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  女知青谢绝了妇女的帮助,她没有把临产的消息告诉其他人。生孩子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得靠自己来做,何况连队距离分场医院不算太远,只有十来里山路,这段距离对于任何勤劳勇敢的当地人包括知青都算不了什么。于是徐玲先回到自己屋里,将事先收拾好的简单行李扛在肩上,然后挪动笨重的脚步,信心百倍地踏上通往医院产房的崎岖小路。  2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最南端,三面与东南亚缅、老、越诸国接壤,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区。在傣语中,“西双”是数字十二,“版纳”指坝子,即十二个高山坝子的意思。这些坝子好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澜沧江峡谷两岸的崇山峻岭中,被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森林植被所覆盖,千百年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因此直至本世纪中叶,西双版纳还是一片与世隔绝和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辞海》载:“西双版纳地区……位于滇南澜沧江两岸,气候湿热,林木茂盛,有‘绿宝石’之称。出产橡胶、樟脑、剑麻、香蕉、菠萝、咖啡、椰子等,并有野象、老虎、犀牛、长臂猿、孔雀和双角犀鸟等珍贵动物。……解放前这里基本上保留着农奴制度,生产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疟疾横行,是我国几个死亡率很高的‘高疟区’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解放后,虽有小批转业官兵和垦荒队员陆续深入边疆发展生产,但是终未形成规模。直到公元一九六九年前后,随着一股股上山下乡大潮的涌来,西双版纳垦区才有无数农场、分场和生产连队如同雨后春笋般宣告建立。年轻的垦荒者们在深山老林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盖草房,搭茅屋,辟道路,开荒山,种植橡胶和收获粮食。他们虽然并不全都安心屯垦戍边,但是他们毕竟年轻,有热情,并且受了革命前辈战争精神的感召,因此决心要在边疆这块一穷二白的画布上画出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虽然历史注定在那个只生产空洞的精神和阶级斗争的癫狂年代,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决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数以十万计的拓荒者还是雄心勃勃地挥舞原始的劳动工具,锄、镐、斧、镰、锤、钢钎、锯子,在亚热带荒原和丛林中日复一日地投入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斗争,同时也开始了被称做“一代人精神炼狱”即接受再教育的苦难历程。  于是我们看到,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  当历史已经走进一个时代新纪元并且沐浴在朝霞般灿烂的新世纪曙光中的时候,人们的目光才偶然寻找到那些被遗忘在荒山野岭中的伤痕累累的拓荒者。他们理想主义失败的全部悲剧意义不仅在于没能改变大自然,同时也在于没能改变作为改造对象的自身。  他们都拥有一个曾经无比辉煌丰碑般矗立却又相当自卑的共同名称:——“知青”。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星期日。对于九亿五千万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普通而且平静的休假日:机器不再轰鸣,农民卸下担子,机关、学校和部队例行放假。城市大街上熙熙攘攘,商店货物匮乏,食品凭票供应,柜台外面到处可见市民购物的长队。  虽然此时距离粉碎“四人帮”那个历史性时刻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中国人民正以欣喜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生活中那些刚刚开始和业已出现的种种变化:比如深入揭批“四人帮”,给受迫害的老干部平反,恢复高考制度,召开科技大会,职工普调工资,关心群众生活,重新向雷锋学习,等等。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同一个民族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生存状态相比,毕竟是相当次要和微不足道的。  满目疮痍的中国社会好像一艘重新启动的航船,当它被一九七六年的历史大潮再度推动并驶向大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会从此一帆风顺并且不再发生左右摇摆。  问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竟不可阻挡。中国终究要走向世界,走向人类文明的广阔海洋。  十一月十日上午九时,在中国古老的首都北京,著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当身着中山服的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缓缓步入会议大厅,并在《东方红》乐曲声中庄严肃立时,一个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重大时刻就此诞生并载入史册。中央工作会议历时三十五天,会议批判了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提出和解决了许多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而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思想和奠定了组织路线的坚实基础。  仅仅三天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北京市委宣布为“四·五”天安门事件正式平反。这一重大消息在国内外激起的强烈反响门几乎可与粉碎“四人帮”相比。  这天上午十一时,也就是北京那个庄严的会议进入意义重大的主题报告的时候,在云南边陲一个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叫做橄榄坝的偏僻地方,一个名叫徐玲先的上海女知青腆着无比沉重的大肚子,困难地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山间小道上。没有人声喧哗,没有尘土飞扬,只有一缕深秋的太阳光寂寞地穿过树林,将破碎的光斑洒落在这个即将成为母亲的气喘吁吁的年轻孕妇身上。女知青不时直起腰来,抹一抹额上的汗珠,或者扶住路边的树干歇一歇。她当然不可能知道此刻正在遥远的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与她和知青未来命运的关系,眼下她只有一个比任何时候更加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快快赶完这段不算太短的路程,把孩子生到医院去。  于是在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宁静而空旷的天宇下,在云南边疆澜沧江流域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边缘,我们看到这个并不年轻的女知青努力挪动笨重的身体,如同一只顽强的蜗牛在灰带子似的羊肠小道上悄无声息地蠕动。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就如同没有人关心蜗牛的存在一样。在她身后的山路上,她歪歪扭扭的足迹很快就被滚动的山风和飘落的尘埃抹得无影无踪,就像岁月每天都在抹去许多自生自灭的生命痕迹一样。  就这样,当这个已经在上山下乡道路上跋涉了整整十年的女知青正孕育着自身对于未来的巨大希望,步履维艰地走向分场医院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她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因为一个可怕的灾难正在前面等着她,死亡的阴影已经张开翅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知青梦 PDF格式下载



喜欢邓贤的作品,无论《流浪金三角》、《大国之魂》,还是这本记述知青生活的《中国知青梦》,都是以纪实体撰写的。通过当年知青回忆的一件件真实事件,让读者走入那个充满激情,又令人叹息的时代。


中国知青一代是理想与激情的一代,更是悲剧的一代。此书回顾了那个特殊年代中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历程,令人唏嘘和深思。作家出版社的这套当代作家系列编选很好,出版质量精良,值得一读。


我是在图书馆借的《中国知青梦》,看了一部分,觉得爱不释手,于是买了一本来自己珍藏。


感觉新时期的知青文学不仅仅有对当时的经历的描写 更多的是反思


我们70后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知青生活,但是通过此书,深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自己没看,是男朋友的爸爸说要找这本书,就在当当给他找了,他说很喜欢,也许是他那辈人经历过了 才能有的感触,知青的梦。


写出国知青生活


很崇拜的老师推荐阅读,了解知青生活的好读物,也不枯燥


全面深刻反应了知青的遭遇,揭露了一带青年的悲哀,甚至是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悲哀!但非常可贵的是,这本书能跳出个人的悲愤,从政策大方向和历史发展大潮流的角度叙述真实的事件,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以理性的眼光诠释那曾经的风雨岁月。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上学时读过,相当好的一本知青小说,后来书借人未还,多年后想起,在当当重又找到,很是欣喜。此版印刷质量太好了,喜上加喜!有时间再重温,不知能否找到当年的动容,记得当时很多地方看得直哭


支持此书一下。
真实的历史, 惨


了解知青岁月,这本书很好


了解知青的好书


很喜欢知青方面的书,qq1214086872,有的可以加我


真实展现了一代人在文革时期的风貌,理想与苦难同行。


读了,很写实,未经历过60、70年代,不知是否真实,如果是真实,那真的很庆幸了!


体会父辈的艰辛和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


帮父亲买的 ,父亲很喜欢 。反应了那一代人的生活 ,感觉回到了那个年代 。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成长经历。。。。


多年以前即读过此书,好像是在当代上看的。书不错。


这本书对于我们有下乡经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回顾!


了解那个时代的一代人历史,


了解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年代,虽然可能只是皮毛,但是看到点儿毛总比什么毛也不知道好。


那个年代,那个时代,那些人,永铭于心!


书的装帧很好,内容出乎意料之外的好,老爸读了很感触


送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很不错。不单指纸的质量,还指书的内容。建议大家看看。


悠悠岁月好困惑。


一次买了几本。还未来的及看,随后再评论。


作家出版社的这套书,很不错


作家文库的书质量不错


十分喜欢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下次还买


质量没的说,价格也适中


看后感动


毛 罪恶多啊。 一代知识青年,毁灭了不少。


雅俗共赏


是通过叶辛小说了解的这本书,所以买来看一下


很喜欢邓贤老师的书,以前虽然看过这本书,这次搞活动买一本搜藏。


书的质量很好,印刷业不错,总体很满意~~


一直想找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书,这本不错,很适合


作家出版社的图书纸质、品相、印刷、装帧都是不错的。很好的系列,册数太多,慢慢收全吧。


不错哦,喜欢。


买给父亲的,勾起他很多年青的记忆


帮一长辈买的,据反映很好,满意


一本找了好久的书,虽然讲的是老一辈的事情,却很值得一看...


早年看过,买来复读,还是觉得震撼,更加感觉沉重。


超级好!


知识青年下乡,害了一代人啊!


去年,我们上山下乡知青正好度过四十春秋,于是各种纪念活动接踵而来,写书、办会、建网、聚会……其主题围绕知青及下乡。
本人到黑龙江兵团下乡十年,对知青这个话题当然很感兴趣,有关方面的书和资料也看了无数,但《中国知青梦》是写云南知青的一部很生动的作品,其中描写在76年后和三中全会后在知青问题上,云南知青的所作所为,他们经历一场有跌宕起伏、深远影响的群体运动,由此推动了全国知青返城的起点,在书中有不少笔墨,亦下大功夫,读来感人至深,而有些内容如果在当时见报可能会出现更不可收拾的后果。
可见,改革开放后对文革以及当时的现实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这也许是社会进步的起点。
当然,文革以及下乡都好几十年了,很多小青年全然多不知那个时代的状况,估计该书的读者范围也就在我们这些当年下过乡,吃过苦的即将步入老年人群。读此书让人沉思!


这本书可以说对向往知青生活的人是沉重打击:女知青被强奸或猥亵;男青年被鸡奸;知青原来有梦,但是现实是把知青的梦都击碎了


那是一段匪夷所思的历史``


了解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开卷有益^_^


论据充分,感情真挚。是了解那个时代历史的好书。就是感情过于外漏,有失公允之憾。


对于经历过那些年月风雨的人来说,让人潸然泪下


挺不错的书,几年前看过,买来收藏的。


介绍成都战役,由一野和三野共同完成。尚没时间去读,包装未拆。看过这套书的其它书,觉得可以。


觉得像写实性多点


这本书挺好看,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知青生活离我很近,《中国知青梦》有真实的历史图景。


知青生活离我很近, 但有助于了多年前解放后的知青运动 ,回顾了那个特殊年代中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历程,令人唏嘘和深思。


有助于了解多年前的知青运动


书的包装还行 没有损坏


朋友反应还不错,是她喜欢的类型


中国知青梦


铭记历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