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国大江湖

徐刚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徐刚  

页数:

2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是伟人的传记,因为有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不同凡响的跌宕起伏,则旧朝崩坍、民国初生之风景大备!当历史的某一时期开启,在火光的召唤下集结起民众的大队,伟人的传记便因之而更加丰富,后人一读再读,撷取其中的若干片断,人物行止,文字语境,以此为镜,外视内省,悲声落泪,会心一笑……如此这般,我们的七尺之躯便承接于历史中了。
  在“成则王败则寇”的千年旧俗下,袁世凯被唾骂百年。然其杰出的治国之才确于华夏有大功,本书客观公允有说道。

作者简介

  徐刚 上海崇明岛人,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以诗成名,兼及散文。传记文学。近二十年来则以环境文学及人物传记著称。其代表作有《徐刚九行抒情诗》、《秋天的雕像》、《艾青传》等

书籍目录

序:历史是伟人的传记
第一章 风云变幻
第二章 洹上垂钓
第三章 慷慨歌燕市
第四章 楚望台下子弹飞
第五章 也有风雨也有晴
第六章 1912年
第七章 玫瑰与刺刀
第八章 宋教仁之死
第九章 一统天下
第十章 袁世凯问:何谓大手笔?
第十一章 太炎先生
第十二章 “二十一条”与“筹安会”
第十三章 高处多风雨
第十四章 这个冬天真冷
第十五章 项城末路
第十六章 话说功过
尾声:民国的星空
 章太炎
 杨度
 杨仁山
 方地山与夏丏尊
 李叔同
 赛金花
 袁克文
 徐世昌
跋:我离民国有多远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风云变幻  1898年的第一场秋雨,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问:“外面炒豆儿  似的,什么声音啊?”  中国是该有点儿声音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几则剪影——  1898年6月,北京的一个夏夜,热风蝉鸣,闷得很。  光着膀子摇着扇子喝着凉茶的老少爷们儿,这会儿正数落着天气,胡同口的树阴下、竹榻上,北京人也缺了点儿往昔的礼数,坐着,欠一欠身子算是打招呼了:“吃了吗,您?”  南天有闪电。  “嘿,这闪电打得不是地儿哟,南闪火门开,北闪雨来来,得,明儿个接着烤。”  闷热笼罩着北京,雷霆也正悄悄走来。  紫禁城养心殿。  光绪帝正在翻阅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五书》。  翁同稣垂手立于案侧。  光绪问:“康有为第一次上书是哪一年?”  “回皇上,本朝十四年,后又有‘公车上书’之举。”  “写些什么?”  “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  “好!谁给‘淹’了的?”  “臣不敢说。”  光绪略一迟疑,欲言又止,便不再追问。继续翻阅康有为的上书:  “‘瓜分豆剖’啊,康有为说的,军机大臣呢?文武百官呢?宗室亲贵呢?清流断绝,言路闭塞,国将不国!”  光绪仰天长叹。  “皇上息怒,变法图强,正其时矣!”  “传我的旨,康有为再有上书不得扣压不得延误,谁‘淹’斩谁!”  “是,臣即去知会军机处。”  “慢!你安排康、梁见朕一面。”  “皇上,”翁同稣惊喜中又有犹豫,“按祖制旧例,皇上不召见四品以下官员,康有为眼下为工部主事,梁启超还是一介布衣。”  光绪:“无妨!变成法,由此为始。”  光绪继续翻阅康有为的上书。  光绪闭目沉思。  ……


编辑推荐

  袁世凯,晚清重臣,叱咤风云于民国初创。虽有治国之才,却终以称帝败亡。然以“窃国大盗”概括其一生,既不公允也失历史真实。袁世凯理繁治乱,改革实施了多项新政,从警察、铁路、邮电、练新军到宪政、林政、实业。章太炎谓其“于臣子为非分,于华夏为有大功”。此公亦新亦旧复杂多变,其功罪是非,在历史长河中仍可思之论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国大江湖 PDF格式下载



该书是人物传记,讲的是袁世凯,十分详尽。


非常不错。感悟历史,值得。


有些小说笔法,读起来比较轻松。


内容挺翔实的,很喜欢。


北洋军阀的祖师爷


知道这个作家,读他的这本书有点偶然。为了完成上海市委布置的“结对帮扶”任务与崇明岛有些来往,于是每每收到按期寄来的《崇明报》,但我并无兴趣,基本上连信封都不拆就扔进了**桶。对方却不管不顾,仍然按期寄来,我倒有些不忍,开始了好奇,想看看在那个少人问津的岛上,是些什么人在做着这类笔墨工作,遂拆开一期,就看到了对徐刚的介绍。原来徐刚的祖籍是崇明岛,想来崇明籍的作家没有几人吧。接着又在网上搜寻,得知徐刚还算有些名气,这才买来此书。
书写的还可以吧。内容并不新鲜,资料、典故也一般般。不过作者的语言倒是流畅,长于形象思维,所以可读性也不算差。我若写书,语言能流畅到这个水平也就满意了。其他的诸如史实、借鉴、历史观等等,其实一般般,与其他史书可以互相印证。但比起王树增的《1911》,可就差远了。
杨度,袁世凯称帝的主要帮凶,五四之后,思想渐近,与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有些来往,这也罢了。不想却在1929年由周恩来介绍正式加入共产党,并由周公直接领导,周离开上海后由夏衍联系,如不是在1931年辞世,真不知后来还会引发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