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建设6

泉子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泉子  

页数:

248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泉子编写的《诗建设(2012.8总第6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一个时代的勇气与力量持续的积蓄,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与一个时代最终获得救赎的道路。

书籍目录

开卷/于坚
于坚新作(6首)
于坚代表作(5首)
于坚访谈:答伦敦《玻璃杂志》俞洋问
朵渔:他体会过自由,明白善的意义——于坚文化心态略论
诗选
潘维诗歌(6首)
蓝蓝诗歌(11首)
陈先发诗歌(5首)
沈苇诗歌(7首)
廖伟棠诗歌(6首)
刘立杆诗歌(2首)
余笑忠诗歌(7首)
凌越诗歌(4首)
李曙白诗歌(7首)
谈雅丽诗歌(8首)
孙磊诗歌(8首)
魔头贝贝诗歌(1首)
谷雨诗歌(4首)
蒋伟文诗歌(7首)
空格键诗歌(11首)
唐不遇诗歌(2首)
心木诗歌(6首)
金辉诗歌(8首)
番禺路诗歌(6首)
泉子诗歌(9首)
跨界
寒碧:傅雷、黄宾虹与道艺人生——傅聪访谈录(二)
余华:鲁尔福的无边界写作
笔记
江弱水:曲曲弯弯三月三
陈东东:诗学札记
细读
倪志娟:爱,是一种关系——解读玛丽安·摩尔的《纸鹦鹉螺》
草树:罗羽:这个世界的罪名
建设
张曙光:诗的虚构、本质与策略
柏桦:从《白夜》到《雨夜》:一种“萨米兹达特”(Samizdat)式的新抒情主义
翻译
布莱希特诗选(17首)黄灿然译
戴维·康斯坦丁:政治诗人布莱希特黄灿然译

章节摘录

  它导致了文艺复兴,但是文艺复兴,并不是对未来的盲目投奔,而是对欧洲自希腊以来历史的深刻反省,并在希腊思想中寻获创造历史的动力。80年代中国并没有全面地朝向过去反省历史,对“文革”的反省相当有限,对更久远的中国历史依然是五四以来的否定态度,当现代化的铁流席卷的时候,一切都毫无抵抗地被裹挟而去。  俞洋:人们往往对学院派的诗歌作品和民间的诗歌作品有所争议,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呢?  于坚:学院派和民间的争论其实与中国特定的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它与其他地方的此类争论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诗歌话语权的争论。是诗人和诗歌批评家之间的争论。学院在中国具有行政性质,它对话语权的垄断是制度性的。诗歌批评家大多在学院。民间和学院争论首先是谁来制定诗歌标准的问题。90年代,学院某些教授通过国家文学史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开始编订圈子化的诗歌选本和文学史,民间哗然,质疑之声不绝,这是争论的起因。如果理解为那是阿什伯里与布考茨基的争论那就很可笑。这其实是80年代以来起源于民间的先锋派诗歌对主流文化之拒绝的继续。  大多数诗人在学院以外,对于诗人来说,民间与学院的区分很勉强。就对主流文化所造成的压抑感来说,所有的先锋派诗人都是民间的,无论他们身在学院与否。口语和书面语,更重视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是更重视中国经验和传统,导致诗人们在文本中处理知识和历史的手段侧重不同,这也许是争议所在,但具体到每个诗人的全部作品,我以为中国今天很难说谁是民间或者学院的。中国有“通”的传统,被确定为某种单一的可以归类的风格,诗人们大约不以为是对自己写作的褒扬。  俞洋:现代中国作家对诗歌持有越来越多的现代派的态度,您对这种现代派的态度有什么看呢?  于坚:在80年代,现代派是一种时髦和另类。今天,现代派在中国写作中是一种存在,甚至已经有些过时、陈旧、传统化了。现代派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以为这不是写作的目的,石涛大师说“笔墨当随时代”,他强调的是笔墨,但是“笔墨”要写出的恰恰是那种“不随时代”的东西。现代派诗歌从胡适们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汉语写作的一种合法存在,它不再是时髦了,它有自己的小传统,而且继续在深刻地影响着汉语写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建设6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买到《诗建设》是在地摊上。这本不定期刊物以所收诗歌质量的均齐和诗学文章的新颖性,立刻吸引了我。以后每新出一卷,便立刻购进。现在《诗建设》已出到第6卷,仍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较高的含金量。这一卷除收入好几位实力诗人的新作外,还有几篇极具启发性的文章,而黄灿然翻译的布莱希特诗选尤其是一个亮点。布氏诗作至今译成汉语甚少,与其诗歌造诣不称,这些译诗对我们领略其诗歌魅力,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在诗歌类读物里,诗建设有深意


印刷很好,内容也比较丰富,只是所选诗人并非靠谱,而且字体也小了点,虽说很清晰,但对于我这样眼力不行的,恐怕就将拒之门外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