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务员易犯的66个错误

萧野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1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萧野  

页数:

344  

字数:

26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敬业、忠诚与负责,是衡量每一名公务员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尺度。  (一)  如何才能对得起“公务员”这三个沉甸甸的字?一位老干部在退休时 颇有感触地说:作为政府公务员,责任大,担子重,在做人做事上要学习的 东西很多,但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是要努力学会尽可能少犯错误。  如同歌德所说过的:“只要奋斗,就会犯错”。公务员在日常工作实践 中,难免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错误是绝对存在的,但这不是我们放任错 误发生的理由。因为,多数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规避。  (二)  常言道:“风正则帆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务员是政府职能 的具体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 作效率。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和公共服务 职能上有了新的转变,这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公务员不能只是将工作作风停留于不犯错误——这种“无 过即功”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内容概要

在我国,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的公务员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具体而言,它既包括各级机关中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决定任命的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也包括各级政府机关中的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以及政府机关中的党、群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还包括行使国家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的行政工作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竞争、竞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公务员成为了更多年轻人所钟情的职业,每个人在进入公务员队伍时都满怀抱负而又踌躇满志。但是,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在给予大家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过去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每一位公务员都应该更深入地理解如何为社会,为公众尽心尽力地服务,以“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为工作宗旨,同时,在这样的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 本书从“敬业明德”、“工作效率”、“为人处事”等基层公务员最广泛涉及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列举了公务员在工作中易犯的66个错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作为公务员工作中的常备书籍,而且也是一本公务员提高职业素养的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敬业明德篇 1 公务员不作为 2 对待工作的心态不正确 3 考虑薪水多于工作 4 没有明确的目标 5 感性高于理性 6 不敢于承担责任 7 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8 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9 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 10 经常抱怨却不思改变 11 工作不愿竭尽全力 12 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3 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情 14 不懂得尊重别人 15 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使命 16 不尽公仆的责任 17 过分求稳面缺乏进取心 18 没有大局观 19 总想等待机会的降临 20 不敢开拓自己的领域 21 不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22 不懂得如何选择或放弃第二部分 工作效率篇 23 对于所做的事情没有热情和精力 24 看起来很忙却没有结果 25 做事不能专注 26 做事情不讲究方法 27 手脚勤但头脑不勤 28 对工作不能精益求精 29 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30 经常为自己找借口 31 今天能做完的事情总是留一点明天做 32 不愿意从小事做起 33 不善于寻找更好的方法 34 不会和领导积极的沟通 35 做事没有条理 36 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37 只知道随大流 38 不能够持续地学习 39 不能自我缓解压力 40 不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 41 无法胜任新的岗位 42 缺少合作精神 43 工作情绪总是处于低潮 44 无法控制自己的下属第三部分 为人处事篇

章节摘录

  1. 抱着旧“官念”不愿意放  在一些人观念里,当公务员就是当“官”,是国家干部,是政府雇佣来“管理”民众的。这样的公务员,很难说他们工作不勤勉。相反,很多时候他们起早贪黑地工作,为管理好分内的事而殚思竭虑。但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常常不成正比,“好心”有时被当成了“驴肝肺”,一些良好出发点的举措得到的却是民众的抵触。于是,一些公务员忍不住感叹:  现在的公务员越来越难当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简而言之,传统的“牧羊”式管理失效了。在封建社会,各级官员是“牧羊人”,他们在放牧民众(民众是被驱使、放牧的“羊”)。这种传统的观念虽然经过建国后的几十年清肃,但在当今某些公务员的大脑仍有或多或少的遗毒。  哪里水草丰盛就把羊驱赶到哪里,哪里有沼泽和猛兽就把羊赶开些——这种类似放羊的管理方式在古代的官员身上一旦得到贯彻,就是难得的好官。但现在的公务员要是这样来“放牧”民众,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  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了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国家到地方,大量的行政审批项目被削减,很多地方都开办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这实际上是政府从原有的行政管理色彩中逐渐淡出,迈开了走向服务型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公务员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2008年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纷纷就“建设服务型政府”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目标的完成,要靠全体公务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非常有针对性;现在一些政府机关仍然存在着干部作风散漫,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亟须改进和提高等问题,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十分迫切。  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认识“公务员”这个角色。  可以这样说,称职的“公务员”,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服务员”。  从“干部”到“公务员”  “干部”这个词,原本来自于日文,意思是:在一个组织中担任管理和领导职能的人。建国以后,“干部”这个词在我国的党政机关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官员”一词。今天看来,“干部”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它反映出政府公务员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计划经济和社会管制。  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民众需要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其核心价值就是:具有核心竞争力、民主和负责、法治和有效、合理分权、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服务型政府与计划时代的行政体系具有迥然不同的价值理念,而这种理念的载体,就是公务员。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并从2006年1月1日起  施行。从《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尤其是政府组建国家公务员局以后,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改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文跃然发表评论认为,国家公务员局组建带来的变化,是“干部概念基本没有了,但保留了公务员概念。”从“干部”到“公务员”,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字面上的概念变化,它所反射出来的是公务员群体的身份回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管理者到服务者,公务员身份的回归,契合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客观要求。计划经济时代,行政部门对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严加掌控,市场不能合理调配资源,物资不能自由流通,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被束缚,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因此处于困乏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现象虽然在改变,但却并没有消失,一些地方的计划经济思维依然严重,行政部门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多,阻碍了社会发展。可以说,新的时代在呼唤一种新的行政理念。  而公务员身份的回归,正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保证。公务员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体现出其服务性,就要改变以往管理者、领导人的思维和办事方式,要以民众愿不愿意作为取舍标准,以民众满不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处处为民众着想,事事对民众负责。同时,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务员还要虚心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行政能力。  从干部到公务员,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这种行政理念的转变,既反映出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强大推力。在这一进步的潮流之中,公务员不能倦怠。  2.封建特权思想严重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2008年10月30日晚,海南省农业厅一名中年男子醉酒躺在儋州顺龙宾馆810客房内,要求120医务人员在客房内为其打醒酒针。男子的要求被拒后,穿着内裤在宾馆走廊内追打两名医务人员。  男子身穿内裤,威风凛凛到处追打医务人员,让人不禁啼笑皆非。事后,有人问这个借着酒疯殴打医务人员的男子:你为什么要求在宾馆房间打针而不愿去医院?他说:“我是处级干部,身份特殊。”原来,这个男子是海南省农业厅的一处级干部!  此事经过媒体报道,马上就在网络上形成热议,一顶“内裤处长”的帽子被网民扣在该醉酒男子头上。这件事产生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海南大特区的文明形象。  网上有人这么评论:“因为是处级干部,所以必须享受医务人员的‘上门服务’,否则就大打出手——海南省农业厅这个‘内裤处长’的恶劣行径所表现出来的丑陋狰狞面目,怎么看都像旧社会的豪强恶霸。他其实已经丧失了一个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品德,严重损害了海南干部队伍的形象,如果不严肃处理并将他清除出公务员队伍,势必纵容领导干部的跋扈与骄横之气!”  醉得一塌糊涂了,却牢记着自己的处长身份。牢记这个身份其实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牢记是缘于一份高度的责任感,那倒是值得表扬与歌颂。但该处长的牢记,记的是身份所带来的特权。这也难怪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有极少数不能很清楚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能够体现出人民公仆的角色,总是感觉自己手中有权力,但又总是忘记了是谁赋予了自己这些权力。他们不仅不尽公仆应尽之责任,甚至变“仆”为“主”。更甚的是:连最后一点责任也不要,要变“主”为“王”。这类例子并不少见,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在这里,我们只想请公仆们看看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吧。也许,通过他的点点滴滴,我们更能体会到人民公仆的责任是应该怎么去体现的。1997年4月,牛玉儒当选包头市市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市长,首先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  一个200多万人口的城市市长,工作千头万绪。牛玉儒想,必须探索出一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愿、所需,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  作为包头市市长,1000万市长预备金,牛玉儒拿出一半搞社保;黄金地段,他拿来建市民休闲广场;他深入大街小巷调查摸底,让人把街灯装上,照亮黑巷……  在牛玉儒工作过的地方,与他交往过的老百姓,都对他深深眷恋,忘不了这位“平民市长、平民书记”。  “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在他的倡导下,2000年10月18日,市长电子邮箱和市政府热线电话12345开通,平时从不爱题词的牛玉儒这回破了例,专门为“政府热线”题词:“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政府热线”的开通,能促使有关部门帮助群众尽快解决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急事、难事,更重要的是,许多群众的意见也使政府的决策变得更加务实科学。  在“政府热线”开通后不久,一位下岗职工打来电话说,负担调价后的取暖费有困难。牛玉儒主持市长办公会议做出决定,对几类对象给予特殊照顾,使这位下岗职工特别高兴,也使有像这位下岗职工一样处境的人受了益。“政府热线”连民心,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二三四五,有事找政府”,一时成了包头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执政为民,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不论是当市长,还是当市委书记,牛玉儒总这样告诫干部。  “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牛玉儒以此为宗旨。他把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放在城市建设首位,既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牛玉儒先后担任包头市市长、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不论是经济实力、人口数量还是城区规模,两市在内蒙古都排前两位。牛玉儒把方便市民工作和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到过包头的人,都会去那个充满现代气息的银河广场:绿草如茵、鹿鸣呦呦,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然而,人们很少知道这个广场由构想变成现实的周折。  ……


编辑推荐

  《公务员易犯的66个错误》挑选了66个公务员身上常见的错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作为公务员工作中的常备书籍,而且也是一本公务员提高职业素养的培训教材。  口碑热销第3刷你看了吗?  错误是绝对存在的,但不是我们放任错误发生的理由。  敬业、忠诚与负责,是衡量每一名公务员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尺度。  常言道:“风正则帆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在行政管理模式上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有了新的转变,这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务员易犯的66个错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