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2006-11
中国纺织出版社
陆羽
332
300000
无
本书是一本关于古代茶书著作的合集,涵概了自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来的十余本古籍茶书,文白对照,通俗易懂。本书简约而不简单,是每位善饮茶者之必备宝典。本书包括的茶书有:《茶经》、《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农书·茶》、《茶谱》、《茶》、《煮泉小品》、《茶疏》、《论茶品》、《续茶经》以及《茶说》等。
茶经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四 茶之器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出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图茶录 序 一 茶色 二 茶香 三 茶味 四 藏茶 五 炙茶 六 碾茶 七 罗茶 八 候汤 九 熁盏 十 点茶 十一 茶焙 十二 茶笼 十三 砧椎 十四 茶钤 十五 茶碾 十六 茶罗 十七 茶盏 十八 茶匙 十九 汤瓶 后序品茶要录大观花论农书·茶茶谱茶煮泉小品茶疏论茶品续茶经茶说
三发明 原文 王好古日:“茗茶气寒味苦,人手足厥阴经,治阴证。汤药内入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机日:‘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泄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清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汪颖日:“一人好烧鹅炙□,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痈疽,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每夜必啜凉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之毒也。”杨士瀛日:“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生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苏东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 李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阉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耳。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晋干宝《搜神记》载,武官周时,病后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减升合,便为不足。有客令更进五升,忽吐一物,状如牛脾而有口,浇之以茗,尽一斛二升,再浇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谓之斛茗瘕。嗜茶者观此,可以戒矣。陶隐居《茶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按唐补阙毋炅《茶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乎。”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人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因苦能坚定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放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漏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译文 王好古说:“茗茶气寒味苦,到手足厥阴经,能够治疗阴证。往汤药中加入茶,能够去除格拒在外的寒气,治疗潜伏在身体里阳盛的疾病。大致的意思跟《经》中所说的相似:‘苦可以泄火。’身体的火气下泄,所以头目就会清爽。机说:‘头目不清,是由于热气上熏所导致的。’用苦来泄热,头目就会清爽。而且茶叶本身很轻,采摘的时候,茶芽刚萌发出来,正赶上春升之气,味道虽然很苦但是气却很薄,是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对头脑和眼睛有利也就在这里。”汪颖说:“有个人喜欢炙烤的烧鹅。每天都不能没有。人们都怕他会长痈疽,结果他却无疾而终。后来得知他每天晚上必定要喝一碗凉茶,人们这才知道茶叶能够解除体内的热炙之气。”杨士瀛说:“姜茶能够治疗痢疾。姜有助于阳,茶有助于阴,并且能够消除暑气,解除酒食里面的毒气。而且一寒一热,能够调和阴阳,无论赤白冷热,用了之后效果都好。将生姜切细,与真正的茶叶取同等的分量,用新水一起煎服,苏东坡用这个法子来治疗文潞公很有效果。” 李时珍说:茶叶的本性苦而寒,是阴中之阴,最能够降火气。火能够导致百病,火气消除之后人就清爽了。但是火有五种,还有虚与实的区别,如果是年轻肠胃健全的人,心肺和脾胃里面大多有火气,所以用茶最合适。趁温热的时候喝下去,火因为茶的寒气就能够下降,趁热喝的话茶叶就能借助火气而升散。又加上茶能够解除酒食里面的毒,使人的神思爽然,不会昏睡,这些都是茶的功劳。如果是虚寒血弱的人,长期饮茶,就会导致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能制水,精血亏损,就会出现痰多、腹胀、痿痹、黄瘦、呕吐、腹泻、肚子痛、疝气等疾病,这都是喝茶的害处。老百姓每天被茶所伤的非常多,而老妇人受到的坏处就更多了。只不过是因为习俗的缘故,人们自己没有警觉到而已。况且真正的茶叶本来就很少,杂茶却很多,茶的危害,说也说不过来啊!有的人嗜茶成癖,总是在不停地饮啜,时间长了就容易伤害到营血精气,血色不好,面色变得蜡黄憔悴,自己得了病却仍然不知道悔悟,实在是让人惋惜。晋朝的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武官周时,生病后喝了一斗二升的茶水,如果喝少一点的话,就觉得不够。有客人让他再喝五升茶水,他忽然吐出一个物体,形状如同牛脾一般,上面还有口,浇上 一斗二升的茶水,再浇上五升茶水,才溢了出来,人们于是叫它作斛茗瘕。喜欢喝茶的人看到这些,可以戒掉了。陶隐居在《茶录》中说丹丘子、黄山君服用茶水之后觉得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壶公在《食忌》中说长期喝苦茶能够羽化登仙,那些都是方士的谬传。按照唐朝的补阙毋炅在《茶序》中所说的:“消除体内滞留的东西和身上的疲劳,一天之内是有好处的。但是瘠气侵袭人的精气,累及终身才是大事。得到好处就归功于茶叶,被它所害却不去责怪它,这难道不是眼前的好处容易知道,而长远的灾祸却不容易见到吗?”还有,宋朝的学士苏轼在《茶说》中说:“茶能去除烦恼和油腻,世上固然不可以没有茶叶,然而它暗中害人却也不少。如果空肚子喝加了盐的茶水,水直接进入肾经,并使脾胃受凉收缩,跟引贼入室是同样一个道理。只有在饭后,用浓茶来漱口,既能去掉烦腻,又能让脾胃感觉不到。而且能够使牙齿更加坚固,这样便得到了喝茶真正的好处。”古代的人称茶叶为酪奴,这也说明并不看重它。时珍年轻气盛的时候,每次喝茶,都要喝很多碗,发出少量的汗水从而使肌骨清爽,觉得很痛快。到了中年胃气稍损,喝了之后就觉得有害处,不是胸闷作呕,就是腹冷洞泄。所以说这些,是为了告诫有同样爱好的人。另外浓茶能够使人吐,这是因为酸苦泄露成为阴气,并不是由于它的性能有所上升。 ……
无
这是是我买过茶经很好GOOD
印刷不错,价钱稍贵,书店有简装版本的,便宜一些
书中说: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谓之茶。
这种香是淡淡的,持续萦绕在心间。是一种淡泊的道,淡淡的飞翔。让我不经意的恋上。
最近我在学喝茶,虽然在闽地总是能喝到茶,但之前更只是把茶当作一种饮料,而且也不是很爱喝。有人泡自然会喝,虽然父亲嗜茶如命,但在过去的十几年了我并未得到真传。
直到最近,我们从东山回来经过天福茶园根基地。大家一起进去泡茶。茶女较为专业的为我们泡了一次茶,然后我又被墙上的一幅国画吸引了,两个老汉在山脚下的一个茅房前下棋,童子在旁煮茶。自然而然的感动了我,这里面的细节我无法说出来,但那就像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梦,存在在那里,在我的梦里来回几番出现。
回来以后我就开始学泡茶了,朋友送了我不少的好茶,那日也就顺道去书店买了陆羽的《茶经》回家练习。在现时考究木材,火候已经不那么现在现实了,但茶的用水经过我几番试验却是大不相同,自来水不用提,矿泉水里面有好几个牌子,农夫山泉带有甜味使得茶较能回甘。
几经练习茶已经不是普通的饮料了。在饮茶的时候会懂的慢慢地去品味这泡茶在口中留下的味道,还有水质是硬还是软,慢慢地慢慢地人的心情状态也变了,从开始的就像茶叶似的紧紧的缩成一团一种类饱满的状态,经由水的浸泡茶叶就开始慢慢伸展开了,人也随之放开。
我想这应该是学茶的第一步,那就是可以感受到茶的动静在唇齿之间回味着。
前几天朋友又给了我几泡好茶,据说是要去评茶王的。还没有来得及喝,近日心情有点混沌不清,如在淤泥之中。这种品茶煮酒的心情也没了,但现在说到茶又豁然开朗觉得大不一样。我想一切总是会慢慢变好了,就像茶的甘甜它总不是在最初,最初的那泡水是洗茶。
喝茶的人总是会不经心的说,这泡茶回甘不错。所以我要相信,生活不是我现在的状态。它会慢慢变好,让我寻觅得到心中的曙光,就像茶,真的要用品才有知觉。
最近迷恋茶与茶具,路过茶叶店即使不买也忍不住要进去看看,起因是前些日子在一家宜兴紫砂茶具店看到一款刻字的紫砂杯,杯文写的意境幽远,似乎可以看到缕缕茶烟、闻到袅袅茗香,在嘈杂的店里心当即沉静下来,于是驻足细品杯上文字,并记住了前面几句,还是赞叹。回来后好几日一直对那杯上的雅致的文字难以忘怀。经查原来是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茶之源的前面部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谓之茶。对于品茗,我完全是门外汉,仅仅对“铁观音”有所偏爱。对于茶道,深究起来原来还有诸多讲究,仅茶与茶具的关系,就有因茶择具的礼仪。公道杯,各色紫砂杯/壶,飘逸杯,盖碗都有与之相配的茶,再深究起来,其配搭竟上升到老庄之道,甚至做人之道。
佳茗,是清,是醇,是雅,是苦中带甘,是超尘脱俗,是不卑不亢,是无声胜有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在茶香中品味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茶意,才能抚平内心之浮躁,不徐不疾的前进,从容、优雅的生活。
短得很呢。
读后感:
1、陆游长得不怎么帅
2、陆游被和尚捡到养大
3、陆游不愿意当和尚
其他专业课程内容,有兴趣的话就买这个版本来看吧。简单的平装就好。
所谓的配图版,其实原图已经早失传了。配的都是后来人添的吧。
最近迷上喝茶,普洱、岩茶、红茶来者不拒。喝了一段时间,对茶和有关茶的林林总总都产生了兴趣。于是看了一些小册子,长了一些小见识。了解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但茶友不多,只能听茶商忽悠,然后闭门造车。书中自有颜如玉,幸亏我也曾经是个书呆子,没人告诉我,我就从书里去找。
这本书刚一拿到手上,一种醇厚的感觉顺着指尖就传过来了,无比熨帖。心里说:就是它了。书名是《茶经》,实际上这本书包括了《茶经》、《茶录》、《品茶要录》等十二部茶史上的经典之作。称之为饮茶爱好者的必备宝典也不为过。文白对照,阅读起来并不吃力。我把它作为茶伴,仍然是不求甚解,随意翻阅,滋味无穷。
一饼陈年普洱,一缕古老的馨香。时光流逝,它,静默依旧。
一段茶马古道,一句历史的永叹。岁月变迁,它,安然如昨。
时间,摧毁了多少美女佳人,打败了多少英雄豪杰,却独独成就了一片茶饼。
在公元前七世纪,在春秋五霸群雄纷争、逐鹿中原的时候,在那片只能用心灵抚摸的土地上,这株茶树就已经破土而出,在莽莽大森林里默默生长,沧海桑田,穿越千年。
偏处一隅的普洱,对抗了时间,磨灭了时间,将时间变成自身的不朽,那不朽足以让人虔诚地守着那一砖一饼,从少年到白头。
远离中原的普洱,在数千年前开始用它独特的茶香,浸润先祖们的唇和胃。那芬芳足以让这个世界沉下心来,细细品味。
当唐宋的团茶和饼茶在历史长河中凋零了它们的容颜,当茶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演绎着沉浮,普洱却以它一贯的质朴,保持了最真实的面貌。
继承了唐宋遗韵的普洱,犹如丽江的纳西古乐仍保持着宫廷音乐的精髓一样,建筑在群山里的王国,在时光的变幻中悄悄得留存了千年前的文明。
逝去的岁月弥香,时光见证了从茶马古道走出的普洱。
而今,那条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茶马古道的完整形象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在崇山峻岭里,还有那一段段被马蹄和人脚踩实了的红土驿路和那路面上已杂杂长出了些萋迷芳草和青绿地衣的碎石栈道。走在这条被马帮人的草鞋布鞋和马匹的铁蹄磨得平滑的路上,你仍然可以看到茶马古道风云一时的峥嵘岁月。
古道上往来着成千上万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得得”的马蹄声打破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
某日,当你遇到陈年普洱,甚至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普洱时,你,会产生一种敬畏的情愫--它,经过百年时间的凝敛和历炼,时代的风云变幻,世间的人情冷暖,都被它吸收进去。
靠近它,是一次心灵的返乡,一次魂归。
在时光流逝中,普洱静默,古道安然。
生活不是我现在的状态。它会慢慢变好
我也喜欢泡茶,品尝它的淡淡回甘
其实茶,就是一种心态,喝茶喝得不是茶而是心。心到,茶好茶坏,茶泡得好泡的坏,都无所谓。。。
如果心情好,有又好茶,好水,那就更锦上添花。。。
ps: 相反的,如果是为了修身养性,那么茶也好,咖啡也好,书法也好。都无所谓。。。
品茶,那么就要品出味道。。。那其实,做什么都以一样,例如煮咖啡。。。书画,学习,工作。。。做一件事就做出一件事的样子——做好它,品味它。
茶是提高品位的好东西,但必须进入其意境。
茶本身无多大意义,主要在于泡,闻、饮的过程及茶具艺术的观赏。
初夏的燥热中点点静意,推荐
是,茶具讲究,喝茶握杯举盏都有说道……我喜欢初泡和二泡后品嗅杯盖香味的感觉,那种幽香是不喝茶、没品饮之人难以享受和理解的;再有就是喝道一定火候和程度时,主人在各位杯里悄然只倒进白开水,而几位在酣谈中未注意仍一饮而尽时,口中依然甘味香醇……同道者一定要体会一下啊:)))
我是在喝过多种普洱、品味过铁观音之后,开始喜欢喝茶品饮的,现在更是对十大名茶之首的岩茶大红袍情有独钟,高山红茶、岩骨茶香,品后悠然……
我们在茶香中品味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茶意,才能抚平内心之浮躁,不徐不疾的前进,从容、优雅的生活。认同。。。
LS又给我上了一课 看来也是雅致之人 多谢
意境的到达是需要心境为前提的。但福建安溪的人说他们没事整天都在泡茶喝,就想咱们喝水。
补一句,(不是广告哈)我这有个福建安溪的茶农,供应低于市场价很多的铁观音,若有需要可以联系。
大俗大雅 希望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一天也能学会品茶
饮茶不在乎茶叶茶具高低,在乎一种心境将纷繁的世事抛诸一旁的静怡。有条不紊的道道泡茶程序,让你置身于静谧的空气中,消去心中的浮躁与不安。本人不仅喜欢和朋友一道饮茶,也喜欢独自在家品饮一番,个中滋味,想必自己是知道的。
饮茶不在乎茶叶茶具高低,在乎一种心境将纷繁的世事抛诸一旁的静怡。有条不紊的道道泡茶程序,让你置身于静谧的空气中,消去心中的浮躁与不安。
说的真好 形容很到位
无论竹叶青还是三花,紫砂壶还是玻璃杯,心境使然啦.
好茶,好友~给我们豁达通透的好心境。
不过真的很难得。
这里真是雅了极致……
虽不爱喝茶却爱透了品铭时的细腻……
说到茶,最近刚创刊了份报纸,专门起的名字就叫《茶-经》
听说人的一生就像茶几上的 “杯具”
嗯哼,不错嘛,开始学专业课了。
陆游?陆羽
羽。。。。。。。
茶经文言文版就七页…
爱读书的人不一定爱喝茶,悠雅是需要用钱来支撑的,不管多少。一般来说爱书的人大多没什么闲钱,有闲钱品茶的人却不爱读书。所以,这里很冷清。
而且慢慢地也只有在《茶经》中找寻喝茶的感觉了,茶具、水、茶叶,有几样还是纯净的呢?水要取山泉为上,现在还有吗?紫砂中添色素的大有人在,而且陆羽老先生并未教人们怎么样才能除去茶叶上滴滴T,现在除了云南的普洱茶,还有几个地方的茶能喝呢?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被污染,是因为人心不古,不要奢望他们一边作孽还一边悟出什么好东西出来。
恩,相当不错.
只是老觉得普洱对我来说味太重……
很有古味
也有发酵味不浓的普洱,以前最爱铁观音,乌龙,是妈妈家乡的茶。现在爱喝红茶,有淡淡花香,胃不好老干呕,红茶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