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易尚|绘画:雾河小舟 中国纺织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国纺织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易尚|绘画:雾河小舟  

页数:

169  

前言

我很虔诚地为这一套丛书作序。青少年朋友们,为你们所出版的丛书业已不少,然而我还是要很负责任地说,这一套丛书无疑是值得你们阅读的。并且我相信,如果你们真的阅读了,确实对你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你们都是喜欢上网的孩子吗?我知道,你们十之八九是那样的。我绝不反对你们上网,连你们喜欢网上游戏这一点也不反对。为什么要反对呢?青少年时期,本就是爱游戏的呀。但你们每天上网多久呢?一小时?两小时?抑或更长的时间?如果仅仅上网一小时,那么我相信,你们每个星期总归还会有几小时可以读读课外书。如果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那么我斗胆建议你,节省出一小时来,读读书吧。比如,就是这一套丛书。网上也有吗?网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书,我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上网的人。依我想来,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翻开一册书与启动电脑;注目于书页与盯视着电脑屏幕;手把书脊与手抚鼠标,是很不同的状态。

内容概要

  接二连三的“海怪”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渔叉手尼德·兰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他们不幸掉到了“海怪”的身上,却意外地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船长尼莫一起周游各大洋,由此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 凡尔纳 (Verne.J.) 插图作者:雾河小舟 编译:易尚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童年的这一经历,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48年凡尔纳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从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书籍目录

名著简介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作品人物分析作品导读写作背景主旨思想艺术特色延伸阅读凡尔纳三部曲尼莫船长第一章 可怕的海怪第二章 固执的渔叉手尼德·兰第三章 遭遇海怪第四章 尼莫船长第五章 参观“鹦鹉螺号”第六章 海底猎奇第七章 “鹦鹉螺号”搁浅了第八章 珊瑚墓地第九章 初入印度洋第十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第十一章 红海第十二章 阿拉伯海底地道第十三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第十四章 被困南极海及尾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可怕的海怪一切故事都是从1866年那个可怕的传言开始的。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其古怪的事情。相传海上出现了海怪。虽然没有人能确切形容出它的样子,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各种航海日志上都能找到与它相关的记载,如“它的身体大极了,身体长长的,游起来的速度比我看过和知道的任何鲸鱼都要快,非常可怕……”没人能解释这个陉物到底是什么,于是各种各样的传闻接踵而至,整个世界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怪物呢?它的体积之大,远远超过了科学家们之前对鲸类的认识,游动速度也比一般的鲸类快得多。像居维埃、拉塞拜德、杜梅里和卡特法日先生那样的学者,除非亲眼看见,否则谁也不会相信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大怪物。但是它确实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西汽轮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澳洲东海岸5海里处曾遇见过这个怪物,当时它从体内喷出了两道气热混合的泡沫水注……同年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也观测到了同样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是这个神奇海怪的速度,3天居然移动了700海里!15天后,远在以上地点2000海里之外的大西洋海面上,又有人看见了这个怪物。它的长度着实让人震惊,当时国立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两船首尾相连有320英尺,都不及它长,人们因此估计它约有350多英尺长。还有更多的事情与它相关,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法国二级军舰“诺曼底号”和“克利德爵士号”都和这个怪物相遇过。依据他们的航海日志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海怪是一个身体呈长梭形,有时会发出幽暗的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的速度比鲸鱼快得多的“物体”。在世界各大中心城市,这怪物变得越来越有名。人们在街边的咖啡馆里谈论它,在大小报刊上登它的消息,就连舞台上都在演它。还一度兴起了两个派别,轻信的人和怀疑论者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报刊上争论不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6个月,在话题就要结束,人们快要忘记它的时候,“意外”再一次发生。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运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的右舷后半部撞上一块在任何航海图上都没有标示的礁石。所幸船身坚固,且有风力相助,把237名乘客安全送到了陆地。3个星期后,就连大名鼎鼎的卡纳德的船也出了事,海上世界变得彻底不太平起来。说起卡纳德这个人,那可了不得。早在1840年,他就用3艘轮式木船,以400马力和1162吨位的规模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航线。8年后,他公司的设备扩充到4艘650马力、1820吨位的轮船。再过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和吨位都更大的船只。到了1853年,拿到继续快寄邮件特权没多久的卡纳德公司又添加了一批新船,“阿拉伯号”、“波斯号”、“斯戈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等全都有一流船速,是像“大东方号”那样在海上航行最宽敞的船。这样一来,到1867年的时候,卡纳德所有船只的数量达到12艘,其中8艘是轮式的,4艘是螺旋桨式的。卡纳德的公司有着举世闻名的杰出管理,26年来,该公司的船只曾2000次横渡大西洋,其间没有一次取消过航行,发生过延误,丢失过信件,也没有任何人员和船只遭受过损失。人们是如此的信任它、依赖它。可是如今就连这家公司里最豪华客船中的一艘也出了事故,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海上世界变得彻底不太平起来。让我们来说说这次事故吧。事故是发生在一个再适合航海不过的日子。1867年4月30日,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当时“斯各脱亚号”接受了驶向克利亚岬的任务,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它当时在1000马力的推动下,时速达到13.5海里,船的机轮转动十分正常,吃水深度是6.7米,排水量是6685立方米。下午4点15分,当时乘客们正在大厅用餐。这时,有那么一会人们微微地感受到船尾左舷机轮后面一点受到了轻微的撞击,可能是这震动太轻微了,以致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如果不是货舱监管员跑到甲板上叫喊着:“船要沉了……船要沉了……”恐怕谁也不会为此感到不安。一开始,人们慌急了,都想起身往外逃,却全撞在了一起。小姐们挽着身边男士的手,脸色因惊恐而吓得惨白。场面乱极了,胆小的小孩更是大哭起来。安德森船长很快使他们安静下来。只见他拿着大喇叭大声喊道:“先生小姐们,大家请不要惊慌,我们的船有七间防水板,几个漏洞应该是不会有危险的。”他顿了顿。此时船舱的气氛平静了许多,人们依偎在一起,仔细地听着他的话,脸上满是惊魂不定的神色。他继续说:“好吧,现在,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要走动。我要亲自去看看船下情况。回来的时候,我会向大家说明一切。”说完,他就转身往舱底方向疾步奔去。船长赶到的时候,水已经浸入了第五间船舱,浸入的速度相当快,说明漏洞已经相当大了。安德森船长看后暗自祷告,幸好舱里没有蒸汽火炉,不然炉火灭了就糟了。他立即命令停船,并派一个水手威特去水下查看船底的情况。威特很陕就潜入水中,过了一小会,他向船长报告说:“船长先生,船底被撞了个大洞,长约两米。”安德森想这么大的裂口看来是堵不了了,随即对威特说:“好了,上来说吧,伙计。”这样大的裂口看来只有船舶公司才能修理,安德森回到指挥室,在航海图上看了一下。离克利亚岬还有300海里,看来是没有办法正点到达港口了。过一会,他命令全船减速行驶。“斯各脱亚号”最终在耽搁了三天了以后驶进了公司码头。因为这是卡纳德公司船只第一次延误,所以港口挤满了焦急等候的旅客家属。“斯各脱亚号”入港后马上被架了起来,工程师将要对它进行严密的检查。但之后映入眼帘的场面真的谁也没有想到。“天呐,这是什么?”人们发现在船底吃水线下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十分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这是怎么办到的?我看这可不是一般钢制器械就能办到的。你看船身上的划痕。我敢说钻孔机也不能凿得那么准确。”确实,船身上的划痕流畅得匪夷所思。“从裂痕上看,那家伙先是向前撞,在凿穿了4厘米厚的铁皮后,又后退逃走的。但是能撞破铁皮,还能逃得无影无踪,速度还真是够快的。”“可不是,听说船被撞的时候,只有轻微的震动,怎么会弄成这样?”“我是越来越不懂了,天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正如上面工程师们的对话一样,最后检查的结果更让人恐慌。难道是真的存在这样的怪物?它不再是传言、笑话、小道消息,而是真切存在、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一个危险的怪物。一时间,先前那些原因不明的海难事件都找到了一个正经的理由。大家的情绪又亢奋了起来。近年来,沉船数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据监督委员会统计年鉴记载,在每年受损的3000艘船中,因下落不明而判失踪的汽船或帆船,起码不少于200艘。怪物的存在让海上航行充满了危机。人们无不愤怒地谴责这个“怪物”。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纷纷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清除这个祸害。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正好完成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项研究工作。对于眼下这个时髦的话题也是非常感兴趣,我反复阅读欧美各类报刊,但对此事还是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个“怪物”让我很困惑,它确实存在,但它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像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说的是一块游动的礁石,那除非它内部有一台机器,要不然速度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说来,是遇难船只的巨型船骸也说不过去,速度也不可能这么快的。难道真的是一个力大无比、日行千里的怪物?还是-艘功率巨大的潜水艇?怪物,我不敢肯定;但如果是潜水艇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才可能拥有这样的武器,但这种战争武器的建造想瞒过大众的眼睛几乎不可能。看来眼下就剩下是海怪的可能了。其实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部名为《神秘海底》的著作,8开本,共两卷。这本书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我也因此成了博物学这一颇为神秘支系的专家。人们的想象很快也转向一些同鱼类学有关的荒诞不经的传说上。不断有人来征询我的看法,希望我能否定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对此,我也于4月30日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了文章,从政治和学术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美绘本)》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梁晓声作序推荐。《海底两万里》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它是由远见加博学创作成的科幻小说。我很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描写手法,比如在写穿越南极冰山的时候,作者把冰海、冰山、巨大的冰缝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南极的冰山之中,《海底两万里》你真是我的好老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海底两万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