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解素书

迟双明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迟双明  

页数:

426  

Tag标签:

无  

前言

《素书》是秦汉时期黄石公所著的一部类似于“语录”体的书,书中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把道、德、仁、义、礼融为一体,贯穿着古代圣贤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据《史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散尽家财访求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不料,误中副车,刺客被擒,触柱而死。秦王大怒,下令通缉刺客之主使。张良更姓易名,逃匿于下邳,静候风声。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此时的张良有勇无谋,意气用事,并不是个干大事业的人物。后来张良行游下邳桥,偶遇一位身穿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待张良来到面前,老人故意将鞋踢落桥下,对张良说:“你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张良很生气,但看在老人年迈的份上,还是勉强下桥将鞋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已把鞋拾上来,再给老人穿上有何不可。于是又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老人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清晨至此与我相会。”张良觉得此老人举止不凡,便跪拜应命。五天后的清早,天刚发亮,张良急忙赶到桥上,谁知那老人已站立桥上多时,老人气愤地说:“与老年入相会,怎么能迟到呢?五日之后再来吧。”说完拂袖而去。五天后,张良在鸡鸣时即赶到桥上,可是又落在老人后面。老人又不悦地嘱咐说:“五日之后清晨再会。”过了五天,张良在半夜就赶到桥上,待了一会儿,那老人方到,老人高兴地说:“应当如此。”遂将一部书授予张良,说道:“你读了此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说完,飘然而去,这位老人便是黄石公。而这部书的名字有传说叫做《太公兵法》,其实是以讹传讹,这部书的名字应该叫做《素书》。张良得到此书后,每天闭门研读,长达十年之久,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人,后来果真做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从此辅助刘邦运筹惟幄,决胜千里,入成阳,灭项羽,统一了天下。张良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介有勇无谋的莽夫,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帝王之师。张良帮助汉高祖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个政治、军事危机,成就了一代伟业。更为可贵的是,他凭借《素书》中的智慧,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洒脱安逸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难怪刘邦曾经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素书》确实包含着惊人的智慧。然而,黄石公的《素书》并不是什么浩渺巨著,全书一百三十二句,总共只有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而已。这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的短文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尤其是对复杂的人性的把握真可谓入木三分,把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晓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并加上了宋代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经典。并在此基础上博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翻译以及鞭辟入里的精彩解析。同时,针对每一句原典精心选取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历史典故,并且配有相关古朴生动的图片加以拓展和剖析,一改古典著作风格沉闷的不足,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素书》的博大精深。编著者2011年3月

内容概要

  《素书》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它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当我们看到这本书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素书》并不长,它只有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总共一百三十二句话,有点语录体的感觉。这样的篇幅却有着惊人的作用,由此我们更加惊叹于它神奇的力量。
  《素书》句句经典,语言高度凝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对人性的把握以及人生智谋的阐述也是人木三分,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原始章第一
 1.五种思想撑起你的人生格局
  孔子项橐相问书
  每日须三省吾身
 2.将自然法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庄子钓于濮水
  夏桀王倒行逆施
 3.有德者才能有所得
  信陵君礼贤下士
  汉文帝广施恩德
 4.用一颗仁爱的心去看待世界
  曹彬焚香禁杀
  王祥剖冰侍母
 5.为人处世当以道义为先
  董宣强项
 6.人人守礼则社会有序
  叔孙通制定礼仪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若想修身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羊续悬鱼拒贿
 8.要通晓盛衰成败之理顺势而为
  刘备审时度势
 9.守志待时是一种高明的行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0.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勾践卧薪尝胆
 11.道的修养是功成名就的关键所在
  老子过函谷关
正道章第二
 1.道德高尚则远近归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诚信待人是立人之本
  烽火戏诸侯
  曾子杀彘
 3.前事不忘是为后事之师
  唐太宗借古鉴今
  申无宇劝谏楚灵王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仪休嗜鱼而不受鱼
 5.要忠于职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丙吉问牛不问人
 6.不要让嫌猜疑忌阻碍我们前进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
 7.见利忘义的行径殊不可取
  孙膑和庞涓
求人之志章第三
 1.清除人生中不必要的累赘
  于谦两袖清风
  贪欲如重负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秦穆公诚心悔过
 3.不要因酒色而使你的人生有污点
  柳下惠坐怀不乱
  陈后主酒色亡国
 4.远离是非之地才是保身之道
  范蠡功成身退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5.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多学多问
  子人太庙每事问
  叶天士“背药箱”
 6.高调做事还要低调做人
  刘备韬光养晦
  鸿门宴刘邦脱险
 7.想要避免失误须从大局着眼
  陆逊火烧连营
  刘邦还军霸上
 8.益友要多交损友要远离
  王舒忘恩负义
  廉颇负荆请罪
 9.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刘邦知人善任
  曾国藩慧眼识英才
 10.不要被小人所误、被谗言所累
  袁崇焕蒙冤被害
 11.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以史为镜
  叔孙通劝谏刘邦
 12.凡事应三思而后行
  袁绍贸然出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解开死结
  曹操刺董卓
  空城计
 14.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草船借箭
  杨璞吹牛
 15.成就大事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闻鸡起舞
本德宗道章第四
 1.谋略得当才能决胜千里
  韩信暗度陈仓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2.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司马懿之“忍”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3.修养德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屈原洁身自好
  鲁哀公问孑L子
 4.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顾荣让烤肉
  范仲淹一生行善
 5.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孙亮明察秋毫
 6.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苏东坡心态旷达
  韩信贪恋权位大祸上身
 7.心态不能平和身体就会受损
  伍子胥过昭关
 8.切不可染指不义之财
  杨震暮夜却金
  严嵩晚景凄凉
 9.目中无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关羽败走麦城
  祢衡裸衣骂操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大树将军冯异
  齐桓公用人不疑
 11.自私自利则必招败局
  厨厉王私心太重
遵义章第五
 1.锋芒过露是做人的大忌
  楚庄王一鸣惊人
  荀攸自谦避祸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姜后脱簪待罪
  吴下阿蒙
 3.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杨修之死
 4.朝令夕改容易失去民心
  王莽改制
  戚继光大义灭亲
 5.树立威信是一门大学问
  孙武练兵斩美妃
  赵高指鹿为马
 6.当众辱人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楚庄王绝缨救唐狡
  丙吉不去驭吏
 7.可敬之人一定不能怠慢
  三顾茅庐
 8.忠奸善恶的区分不能马虎
  项羽失“亚父”
  楚平王信谗言
 9.贪恋女色使人变得昏庸
  唐玄宗与杨贵妃
  风流皇帝朱厚照
 10.选贤任能不能存有私心
  举人不避亲仇
  唐太宗不记旧仇
 11.名不符实则必受其累
  赵括纸上谈兵
 12.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张飞之死
  宰相肚里能撑船
 13.不要让小的过失蒙住双眼
  唐太宗能晓大体
  吕蒙正不计人过
 14.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苏代巧退秦兵
  甘宁和凌统
 15.人才切不可用而不任
  羊皮换相
 16.轻诺寡信不可取论功行赏要到位
  刘邦论功
  夷吾轻诺寡信
 17.小恩小惠难有大的回报
  韩信拜将
  豫让报恩
 18.苟富贵,勿相忘
  富贵不可忘乎所以
  贫贱之交不可忘
 19.不计前嫌才是用人之道
  刘邦不计雍齿之过
  康熙帝不计前嫌
 20.用人不当必将后患无穷
  李广利征匈奴
  挥泪斩马谡
 21.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已有的优势
  田忌赛马
 22.好的决策当以仁义为先
  刘瑾祸国殃民
  孟子解说仁政
 23.保密工作一定要滴水不漏
  弦高巧救国
  全纪行事不密
 24.只顾敛财终究难成大事
  李存勖敛财致亡国
  刘邦与民休息
 25.腐败是贻害千年的毒瘤
  朱元璋打击腐败
  史上第一贪官
 26.不要当残暴昏庸的领导
  袁绍不听忠言反杀忠良
  张飞残暴招大祸
 27.收买人心方法要得当
  刘备收买人心
 28.赏与罚是两把双刃剑
  唐太宗赏罚分明
  汉哀帝随意赏罚
 29.谗言是鸦片 谏言是良药
  三人成虎
  齐桓公不听忠谏
 30.贪慕别人的东西不会有好结果
  伯嚭贪财招来杀身大祸
安礼章第六
 1.好的领导要有容人之量
  曹操不计前嫌
  一鼎羹引发血案
 2.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
  诸葛亮神机妙算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大秦王朝短命而亡
  周瑜和鲁肃
 4.业精于勤而荒于惰
  王献之依缸习字
 5.人才的得失决定功业的成败
  唐太宗重视人才
  重视人才方能成就霸业
 6.懂得把握时机才能收到奇效
  李牧击匈奴
  诸葛亮错失良机
 7.领导者沉稳下属才能心稳
  甘宁谈笑自如
  关公刮骨疗伤
 8.不懂得团结别人就会被孤立
  卫懿公好鹤亡国
  诸葛亮七擒孟获
 9.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魏文侯用人不疑
  周成王释疑
 10.臭味相投所以同流合污
  艺术家宋徽宗
 11.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
  楚王好细腰
 12.险恶环境下难有贤良之人
  乱政之下,人人自危
 13.人才难得故应厚待之
  冯谖客孟尝君
 14.吸引人才需要有好的环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孔子论环境与人才
 15.适度原则很重要
  魏文侯能容人小过
  聪明反被聪明误
 16.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事物所迷惑
  王政君失察
  滥竽充数
 17.纲举才能目张
  曹操割发代首
  朱元璋倡导节俭
 18.既要认清方向又要脚踏实地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9.中坚人才起着支柱作用
  刘邦重用陈平
  郦食其投奔刘邦
 20.大厦将倾是地基出了问题
  鱼肉百姓者必亡
  元末农民起义
 21.前车之鉴一定要牢记在心
  废长立幼祸事多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
 22.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郭子仪居安思危
 2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刘备得道多助
  鳌拜失道,不能善终
 24.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陈婴不称王
 25.‘志同道合才是交友之道
  高山流水
  割席断交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刘关张志同道合
  十常侍沆瀣一气
 27.利益的冲突导致相互谋害
  郑袖掩鼻计
 28.志趣相投才能同舟共济
  管鲍之交
  陈雷胶漆
 29.同行之间是冤家
  后羿之死
 30.教化别人必须以身作则
  赵鞅身先士卒
 31.顺应规律才能成就大业
  庖丁解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士传》(西晋皇甫谧)
 附录二
  《搜神记》(东晋干宝)
 附录三
  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附录四
  黄石公《素书》述要
 附录五
  《汉书》(东汉班固)
 附录六
  黄石公三略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注日:孔子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王氏日: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览而行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上名爵、职位必不失废。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危不便,死尽效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不以为美。故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临患难效力尽忠,遇危险心无二志,身荣名显。快活时分,同共受用;事急、国危,却不救济,此是忘恩背义之人,君子贤人不肯背义忘恩。如李密与唐兵阵败,伤身坠马倒于涧下,将士皆散,唯王伯当一人在侧,唐将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当日:忠臣不侍二主,吾宁死不受降。恐矢射所伤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后被唐兵乱射,君臣叠尸,死于涧中。忠臣义士,患难相同;临危遇难,而不苟免。王伯当忠义之名,自唐传于今世。


编辑推荐

《图解素书》是秦汉时期黄石公所著的一部类似于“语录”体的书,书中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把道、德、仁、义、礼融为一体,贯穿着古代圣贤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迟双明编著的《图解素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并加上了宋代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经典。并在此基础上博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翻译以及鞭辟入里的精彩解析。同时,针对每一句原典精心选取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历史典故,并且配有相关古朴生动的图片加以拓展和剖析,一改古典著作风格沉闷的不足,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素书》的博大精深。《素书》是我国古代经典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著作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有人说无论是想了解治国安邦的大策略,还是想获务为人处世的小智慧,都可以借助于《素书》此言不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解素书 PDF格式下载



一本很厚重的书,有文字和插图,每句话都有注解,有典故,学到了很多,不错的,推荐!


战略书,每人应该至少一本,毕生受用,不过印刷有点差,纸质不好!


质量很好!特别便宜。内容陶冶情操。而且书好厚!!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大家可以阅读


素数 就是好书 先哲对话 体味最重要了!


此书是我在书店里看的,觉得有收藏价值就在当当上买来,此书有文字和插图,内容丰富,便于我们阅读,另外文字大小合适是我喜欢的。向大家推荐!


具了太多普遍的例子。感觉跟其它很多励志书籍一样。可买可以不买


很厚的一本书,里面有古文也有详解。没一篇短文后面都会一个简短的评价,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这几本书是帮同事买的,同事说不错,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