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2012-5
中国纺织出版社
姚会民
287
251000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非常勇猛的猎豹,它们在对待自己的幼崽时却显示出了让人无法接受的‘无情无义’。母猎豹把幼崽生下后,公猎豹就开始对小猎豹进行各项超强度的训练,一般只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让它们学会生存的技能,两个月一过,母猎豹与公猎豹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它们而去……” “‘妈妈,我书包呢……哎呀,奶奶,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想喝牛奶……’男孩起床后,家里只听到他在嚷嚷的声音。这是一个已经过了12岁生日的男孩周一至周五早上起床后的生活。上小学时,几乎全家人一起接送。上中学时,父母陪读。本该自立的他不会下方便面、不会洗袜子,稍不顺心就在家里大呼小叫……” 看看上述对比,我们能发现什么呢?确实,在人类看来,猎豹是无情的,但正是它们的无情练就了小猎豹的超强生存能力;人类是有情的,是一种高智商的高级动物,但是这种高级动物却做着不及低级动物的“蠢事”——溺爱孩子,结果害了孩子。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而然,不同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人类的种种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孩子的各种行为往往能反映他们相应的心理问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因此说,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就应从基础做起,从了解孩子的心理人手,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呢?这就要求为人父母者,在平时生活中掌握一些科学的、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总结一些常见问题。另外,还需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特殊的人,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和观念。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作为父母,不应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做个有心的父母,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有掌握了这些,父母才能够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巧妙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用健康的身心、快乐的心情去迎接可能的成功。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正面而有效地教育孩子,探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认知和理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典型误区、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以进行更好的教育,如生活教育、学习教育、成长教育、人际情感教育、好性格的培养、好习惯的养成、成功教育等方面。可以说,本书涉及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是一本覆盖面广、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另外,从整体来看,除了第一章中几个纯理论的小节外,其余的每个小节都设有举例、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一点来说,它又是一本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实用有效、通俗易懂的家庭教育用书。 真诚希望本书能为广大父母带来帮助,希望父母们都能成为孩子最合格的心理医生,能教育出健康向上、对社会有用的孩子。 编著者 2011年10月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而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引导。《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大全集》从心理认知、深度沟通、家教误区、生活细节、学习问题、身心成长、人际情感、性格塑造、习惯培养、成功教育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并结合孩子普遍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指导父母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引和教导,让父母更懂孩子的心,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大全集》的作者是姚会民。
姚会民,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学士学位,在河南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任教一年。现为北京明镜时代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专职编辑,编辑经验丰富,曾编著有《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销售要懂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等心理类畅销图书。
第一章 心理认知篇
——了解孩子心理,扮好父母角色
1.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2.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
3.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
4.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几个需要
5.认识孩子的性心理发展特点
6.父母教育观念与孩子的心理发展
7.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发展
8.家庭环境因素与孩子的心理发展
9.父母总是在延续上一代的教育模式
10.问题孩子出自问题父母
11.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是谁之过
12.父母应该把孩子养到多大
13.父母包办不了孩子的未来
第二章 深度沟通篇
——了解孩子需求,走进孩子心里
1.别以为你已经十分了解孩子
2.有童心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
3.别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
4.不要对孩子附加太多的约束
5.父母应该把假期还给孩子
6.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7.以身作则胜于苦心说教
8.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9.唠叨太多让孩子伤不起
10.爱孩子就要学会“拒绝”他
11.对孩子的斥责要适可而止
12.让批评变得“甜蜜”一些
第三章 家教误区篇
——避开教育误区,正确引导孩子
1.“学习重于一切”
2.“考第一才算成功”
3.过度保护孩子
4.从不责罚孩子
5.对孩子的物质要求百依百顺
6.家长独裁专制
7.“不打不成才”
8.插手孩子的全部
9.对孩子期望过高
10.拿孩子“货比三家”
11.家庭教育自相矛盾
第四章 生活细节篇
——注重细节培养.纠正不良习惯
1.调动主动性,让“小懒虫”变勤快
2.寓教于乐,把贪玩的孩子引上正轨
3.查找原因,让孩子别再撒谎
4.偷窃不容小觑,谨慎严肃对待
5.消除逆反,正确面对孩子的反抗行为
6.净化思想,避免孩子满口脏话
7.培养时间观念,让磨蹭消失不见
8.控制观看时间,别让孩子成为电视迷
9.让孩子照好镜子,美与学习两不误
10.培养卫生习惯,让孩子体面出行
第五章 学习问题篇
——缓解心理压力,父母全力护航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孩子记忆力差
3.孩子害怕写作文
4.孩子厌学
5.孩子偏科
6.孩子迷恋分数
7.学习成绩上不去
8.孩子经常逃学
9.孩子想要退学
10.孩子考前失眠
11.孩子有考试焦虑
12.孩子考试落榜了
第六章 成长问题篇
——关注孩子成长,引导和规避并行
1.孩子喜欢跟人比吃穿
2.孩子狂热追星
3.孩子疯狂爱上手机
4.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5.孩子抽烟
6.孩子喝酒
7.孩子染上打架恶习
8.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9.女儿初潮
10.儿子手淫
11.孩子离家出走
12.怎样防止孩子犯罪
第七章 人际情感篇
——做足情感引导,找到心灵归属
1.孩子恐惧社交
2.孩子害怕接触异性
3.孩子缺少朋友
4.孩子滥交朋友
5.孩子不会处理朋友关系
6.孩子被同伴排斥
7.孩子不会和老师相处
8.孩子总“宅”在家里
9.孩子早恋
10.孩子单恋
11.孩子失恋
12.孩子爱上老师
第八章 性格塑造篇
——修正性格弱点,打造成功优势
1.培养主见,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2.学会放手,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3.稍加制约,让任性不再继续蔓延
4.巧妙沟通,消除孩子内心的逆反
5.善于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6.克服羞怯,让孩子大方地讲出来
7.克服自卑,让孩子乐观对待生活
8.适时引导,让孩子不再乱发脾气
9.增加信任,让孩子不再猜忌他人
10.谦虚谨慎,让自负不再纠缠孩子
第九章 习惯培养篇
——培养健康习惯,打造良好品行
1.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2.树立诚信美德,赢得一生信任
3.热爱劳动最美,汗水换取成功
4.培养时间观念,不教光阴虚掷
5.培养理财习惯,合理支配金钱
6.责任不可逃避,承担才会成长
7.做好每件小事,细节助你成功
8.有爱才有温暖,人生充满阳光
9.善于自我管理,掌握生活主动权
10.教孩子反省自我,赢得通达人生
11.培养孩子的耐心,铺设成功道路
12.孩子认真做事,才能修成正果
第十章 成功教育篇
——培养成功素质,积蓄成功力量
1.自立能力,是孩子迅速成长的动力源泉
2.乐观性格,是孩子赢得未来的心理资本
3.竞争意识,是孩子挑战人生的力量供给
4.耐挫能力,是孩子锤炼自我的意志支持
5.善于自律,是孩子修身立志的心理优势
6.兴趣爱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心理引导
7.平常心态,是孩子通往成功的心理密钥
8.善解难题,是孩子扫清障碍的能力保障
9.适当吃苦,是孩子体味人生的必备经历-
10.坚定信念,是孩子克服恐惧的成功法宝
11.坚强勇敢,是孩子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乳儿期是依恋的个体差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母亲。母亲是否能够敏锐地和适当地对乳儿的行为做出反应;母亲是否能积极地同她的小宝宝接触;母亲是否能在拥抱她的小宝宝时更小心体贴;母亲能否在孩子哭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安慰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依恋的形成。另外,研究还发现,乳儿对母亲和父亲几乎有同等的依恋,因为父亲与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或者可以说是与母亲互补的。例如,有些父亲喜欢忽而把孩子高高举起,忽而又放在床上。同母亲相比,父亲倾向于更多的竞争感和更少的交谈。父亲总是喜欢用更多的时间同孩子玩,而不是“交谈”。而母亲则较安静,较多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 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否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能否形成一种健康稳定的心理,所以,渴望让孩子有一颗健康心理的父母必须在这一时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3)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一岁到三岁的时期,因为这是学前期之前的一个阶段,所以又叫做先学前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依恋的进一步发展,另一个是孩子个性特征的萌芽。 随着婴儿期的到来,依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婴儿运动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会主动去接近周围的人和主动去探索周边环境,当有安全需要时,他们会返回到他们所依恋的人身边,等到一切恢复安全后再进一步去探索。随着年龄和心理条件的增长与发展,婴儿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等,同时还能根据情况的不同调节自己的依恋需要。 在这一时期,往往就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活泼,有的沉静,有的有一些良好的行为倾向,有的则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倾向,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此阶段的孩子之间就有了个体差异。但是,孩子在此阶段所表现的这些特点或倾向还是极不稳定的,有很多的变数,所以,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或倾向不能被看做是稳定的个性特征。但是父母又不能忽视这些表现,因为它们是孩子个性特征的萌芽表现,在以后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变成组成稳定个性特征的重要部分。 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的这一时期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做学前期,又叫幼儿期。这一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成了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的影响下,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自我、对他人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进行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表现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简单的评价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尽管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这一阶段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能力还是较差的,他们更多的还是依据成人的评价对自己进行评价。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要总给孩子贴一些负面的标签。 在个性形成过程中,与自我意识发挥同等重要作用的就是道德意识。其实,孩子在婴儿期就已经能够初步理解什么是“好”、“坏”,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能够在成人的要求下去从事一些道德行为。进入学前期后,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只是他们的这种道德意识很容易受成人的影响,即有受暗示性,并且有很大的情绪性。例如,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孩子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所以成人的必要的引导还是必需的。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大全集》讲述了人类的种种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孩子的各种行为往往能反映他们相应的心理问题。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对孩子心灵的正确引导胜过对孩子身体的百般呵护,成功的母亲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保健师。
受益匪浅,全家阅读,都很喜欢.
值得一看,感觉不错。觉到很多东西。
帮别人买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