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德经全集

毛佩琦 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毛佩琦 编  

页数:

388  

字数:

420000  

译者:

王丹 注释  

前言

著者老子,姓李,名伯阳,也称李耳,号老聃,因出生时头发皆白,故世称老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老子的思想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他主张“清静无为”、“少私寡欲”、“守柔贵柔”、“无言之教”,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老子生活在社会动乱的春秋时期,他的优秀思想没有得到全面实施。无奈之下,晚年时,老子便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全书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其内容表现亦运用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从内容上看,《道德经》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道经》的中心议题是“大道无为”,即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为的内涵包括“静”、“朴”、“不欲”、“不言”等方面。大道之性则体现了无私、无欲、无争、守柔、贵弱、谦恭、质朴、诚信、公平、正义、仁慈等特性,道性既是朴性,体现于人即为“大德”。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练到虚实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不易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老子在《道经》的总论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正是因为这种玄妙的意境为《道德经》增添了一种奇特的魅力,也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德经》主要向人们阐述了“谦下”、“居后”、“自爱”、“不贵”、“不争”之德,旨在为人们提供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我们一整套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两者合二为一,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苦心研读,希望能够感知“道”的意境与“德”的真谛。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道德经》的深奥哲理仍未参透。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遗憾。随着人类潜力的挖掘,对《道德经》的彻悟彻察不是没有可能,有鉴于此,我们选择继续为读者奉上国学之经典——《道德经全集》。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及经典解读,并针对每章内容从为官之道、管理之道、处世之道、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用兵之道等各个方面,列举了数百个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篇篇精彩,字字珠玑,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其中既有书中所提到的人物画像,又有古人诠释人生意境的精美画作,让读者在体悟智慧圣典的同时,提升自我心智修养,成就自我心灵净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洁净而又安宁的天空!

内容概要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文约五千言,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它不仅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本书对《道德经》原文进行了说文释义,并进行了经典解读,最后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更深层的剖析,同时从为人、处世等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阐释,以便读者从中有所获益。

作者简介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客座研究员,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温州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散文集《无心剩稿》;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明史、《中庸》等,影响广泛。

书籍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门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亭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唯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 圣人抱一
 ……
下篇 德经

章节摘录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③。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⑩。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普通的“名”。无,是天地万物未成形的样子,是天地万物的元始。有,是宇宙万物本原的物质,是孕育万物的根源。因此,要从尚未形成的状态中去观察领悟“道”无名无形的奥妙;要从受约束的状态中去观察体会“道”有名有形之处的端倪。妙和徼这两个概念本源相同而名称相异,共同称为玄妙的大道变化。变化来变化去,是洞察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门径。注释①道:名词,本意是“道路”的意思,这里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②道: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用言语来说明“道”。③名:代表了老子对事物表层、特征及象征的认识。④无:天地万物未成形的样子。⑤有: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⑥母:母体,根源。⑦妙:微妙、奥妙。⑧徼:边际、边界,这里引申为端倪之意。⑨玄:深奥的、不可预知的。⑩门:指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解析“道”,是老子首创的,且是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更是《道德经》所要讲述的核心问题之一。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从古至今,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概念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另外,在“道”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个问题上,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韩非子在《解老》中说道:“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有的学者领悟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奥妙,肯定了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此后,在“道”的解释中,大多数学者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的。老子所提出的“道”是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言辞表述的,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故本章开篇就点出“道可道,非常道”。这正是源于老子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说,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老子认为,“名”是人类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表面特征而对该事物作出的认证,而这个概念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局限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大道,只能与大道背道而驰。正如老子所言:“名可名,非常名。”谈到这里,很多人便会心生疑问:如果不能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大道,那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大道呢?其实,老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门径,即“有”和“无”这两个“名”。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属于物质范畴,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而“无” 则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代表天地万物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有”为实,“无”为虚,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最终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始母——“道”。事实上,本章中所提到的几个概念包括“道”、“名”、“有”、“无”、“妙”、“徼”等,都没有真正地揭示出“道”的真正内涵,其原因就在于“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们只能把前述的几个概念作为理解“道”的捷径,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心灵体悟去接近它。处世之道不可言传的技艺北宋时期的康肃公陈尧咨多才多艺,不但工书法,射技更是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常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陈尧咨在家中院子里射箭,这时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着他,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射穿八九支,老翁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见状,问那个卖油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难道不是很出色吗?”老翁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说罢,老翁便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将油倒入勺子,然后高高地举起勺子,再将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葫芦里去,铜钱却没有沾湿。老翁接着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无话可说,只能笑着让老翁走了。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陈尧咨射箭的武艺技巧,还是卖油翁倒油不沾湿铜钱的手艺,都是不可言传的,其实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道,这个道是不能表述也不能名状的。可以说,陈尧咨和卖油翁藏在心中的感觉就是“无”,是导致他们有高超技艺的根源。而这种“无”又产生了“有”,这种“有”是“无”的表象,卖油翁倒油不沾湿铜钱这个事实,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

媒体关注与评论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


编辑推荐

《道德经全集》编辑推荐: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它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后来成为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名人推荐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德经全集 PDF格式下载



书开本较大,也很厚,但字体和纸张颜色很不搭配,有点累眼。内容一般,不如想象中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