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标准经济学

克努特·布林德 中国标准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中国标准  

作者:

克努特·布林德  

页数:

3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标准经济学的已有文献作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经验实证研究,为评估标准的动因和分析标准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作者在本书的开篇便详细勾勒了不同类型的标准及其可能的经济影响。在给出其相应的经验实证结果之前,作者探讨了管制体系中标准的角色,分析了标准化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由于企业是发展和应用新标准的主要推动者,相对于其他因素,作者特别关注了企业的作用。作者还考察了技术变迁与标准化之间的联系,评估了这二者之间的循环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标准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影响在书中也得到了特别的强调。作者还分析了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标准在促进或抑制国际贸易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作者利用微观个体、产业部门和宏观层面的广泛数据,分析了标准在宏观经济增长上所起的作用,比较了各类标准的不同经济影响,并据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无疑将促进标准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标准化研究人员、产业经济学家、研发部门的管理者、涉及创新和贸易政策的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

作者简介

克努特·布林德,德国卡赛尔大学弗朗荷费系统和创新研究院技术分析和创新战略系高级研究员,系副主任。

书籍目录

致谢 1.总论A部分 标准的经济影响:理论 2.导论 3.基于经济影响的标准分类 4.几个特定领域中标准的经济影响B部分 规则的供给:标准的定义、法律含义和制度框架 5.导论 6.定义 7.正式标准的法律含义 8.正式标准的制度框架C部分 标准制定组织对标准化的需求 9.导论 10.关于标准化动因的理论假说 11.部门模型的检验 12.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对标准制定组织进行标准化倾向的影响 13.公司层面的实证检验 14.服务行业中标准的作用D部分 标准的经济影响:经验证据 15.导论 16.技术变革和标准化的关系:良性还是恶性循环? 17.技术标准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18.创新和标准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9.全面总结、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Ⅰ 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和国际专利分类(IPC)之间的对应关系附录Ⅱ 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和工业部门分类WZ1993之间的对应关系附录Ⅲ 标准的国际分类(工CS)和国际工业部门分类ISIC ReV.2之间的对应关系附录Ⅳ 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国际专利分类(IPC)和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2)之间的对应关系

章节摘录

  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需求方可以通过甄别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来试着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供求方可以通过建立长期信誉或为一定水平的产品质量提供保证,向消费者传递有关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信号。除市场解决方案之外,政府的干预也是有效的工具。Leland(1979)表明最低限度质量标准或者质量区分标准可以解决逆向选择的现象。他发现,当市场对质量变化更加敏感,需求弹性低,提供质量的边际成本低以及低质低价时,最低限度质量标准对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尤其有用。如果这些质量标准存在并且被很好地接受,那么买者在购买前就能有效地将高质量的产品从低质量的产品中区分出来,从而质量高的卖者可以维持与其优质产品相对应的价格。标准并不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唯一途径。供给方的信号传递策略以及需求方的信息甄别活动也同样是有效的。然而,标准可能是更有效的,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公共品,供给方和用户无需付出额外成本都可以使用这种公共品。Kindleberger(1983)持同样的看法,并强调标准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使随着交易数量增加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成为可能。  即使这些最低标准不是“公共的”,它们也具有“俱乐部产品”的特征,可以使那些合作定义标准的有限数量的俱乐部成员获益。然而,如果最低限度质量标准是由专业团体或产业联盟来制定的,那么存在设定过高标准以形成行业壁垒的可能,以便通过限制总供给和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取额外利润(Leland,1979)。  除了使高质量的产品市场成为可能外,最低限度质量标准或者质量区分标准还可以降低经济学家所谓的交易成本和搜寻成本(Hudson和Jones,1996,2001)。如果一种标准缩小了产品特征的范围,那么便可以降低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因此,消费者没有太多必要在购买前花费时间和金钱来评价产品。在商品市场,交易者甚至不需要查看商品就能够买卖数量庞大的商品,但是,只有对正在进行交易的产品特征有完全的自信时,以上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明确限定的的标准,并且必须保证所有交易的商品符合标准规范。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标准,对于产业界、标准团体、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量地评估标准对产品和市场的影响。这本书为系统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评估标准的这些影响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本书建立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其分析步骤、观点、方法和结论,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极具启发性。  ——Richard Hawkins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所(TNO),荷兰    标准经济学已成长为产业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克努特·布林德的书对已有的研究作了一个很有用的回顾,并汇总了他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实证分析成果。关于标准化及其经济影响的经验实证分析,他的工作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所作的最好的贡献。对于任何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而言,本书都值得一读。  ——G.M.Peter Swann 曼彻斯特大学,英国


编辑推荐

标准经济学已成长为产业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克努特·布林德的书对已有的研究作了一个很有用的回顾,并汇总了他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实证分析成果。关于标准化及其经济影响的经验实证分析,他的工作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所作的最好的贡献。对于任何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而言,本书都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标准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本书可以说是标准经济学方面,特别是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标准化影响中极为全面和实用的一本书,具有非常实际的借鉴意义。


内容比较新,写得深刻,专业人士适合阅读!


挺好,值得学习。


学习了。也有少量细节有错。


1.实证研究方法不严谨(P159)
   实证研究中的指标量不合理:“已标准化文件的数量作为标准化产出的衡量指标,标准文件的总量作为技术知识规范的标准之一”(P7)
   “以专利为技术创新的指标”(P160)
  没有考虑标准的颗粒度和质量,国防保密技术可能就不会申请专利
  
  
2.数学模型可供参考,但是结论不一定能直接套用到中国
  本书的实证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德国和欧洲范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有的结论并不一定直接适用于我国
  
3.政府或相关管制机构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的正确定位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利益,让消费者等多方加入到标准化过程中,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从而促进标准化的正效应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介绍标准经济比较全面的一本书。


1,做的定量分析,很注重数据说话
2,关键问题的翻译的不太好:什么叫“部门”,国内统一叫法为“行业”
3 ,推荐大家阅读


  1.实证研究方法不严谨(P159)
   实证研究中的指标量不合理:“已标准化文件的数量作为标准化产出的衡量指标,标准文件的总量作为技术知识规范的标准之一”(P7)
   “以专利为技术创新的指标”(P160)
  没有考虑标准的颗粒度和质量,国防保密技术可能就不会申请专利
  
  
  2.数学模型可供参考,但是结论不一定能直接套用到中国
  本书的实证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德国和欧洲范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有的结论并不一定直接适用于我国
  
  3.政府或相关管制机构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的正确定位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利益,让消费者等多方加入到标准化过程中,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从而促进标准化的正效应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