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公安卷-雷电防护标准汇编
2009-2
中国标准出版社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编委会,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译
234
GB/T 1927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 ——第3部分:对浪涌保护器的要求; ——第4部分:现有建筑物内设备的防护; ——第5部分:应用指南。 本部分为GB/T 19271的第1部分,对应于IEC 6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1部分:通则》(英文版),在技术内容上一致性程度为等同,编排格式也与该标准一致。 本部分共分3章5个附录,所有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系等同采用IEC 613121,编排格式也与该标准一致,仅作了一些编辑性的修改,对原文明显的出错之处也作了改正。主要有: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表述。如将“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IEC61312的本部分……”改为“本部分……”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作了修改。如“注后的连字符‘一’改为冒号‘:”’;英文名称的连字符‘一’改为空格;表编号、图编号与标题之间的连字符‘一’改为空格。 ——按IEC规定国际标准编号一律改为1997年后的编号。如“IEC 1024”改为“IEC 61024”——“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也按GB/T 1.12000的规定编写。 ——IEC的标准体系将IEC 61312按5个部分编制,在本部分前言中将GB/T 19271标准也分成5个部分,与IEC标准一一对应。 ——对原文中图号明显不一致之处作了改正。如3.3中的“图A6”改为“图B.5”;附录C中的“见图C.3、C.4”改为“见图C.1” ——“术语和定义”按GB/T 1.1-2000的规定编制。 本部分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广东省防雷中心负责起草。 本部分由清华大学物理系、总装备部工程设计院、中国电信集团湖南省电信公司、中国电力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厦门市祥云科技服务公司、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等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少杰、张伟安、丘智炜、黄智慧、金良、潘正林、潘耀清、邓春林。 本部分2003年首次发布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气象、公安卷》为GB/T 19271的第1部分,对应于IEC 6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1部分:通则》(英文版),在技术内容上一致性程度为等同,编排格式也与该标准一致。《雷电防护标准汇编:气象、公安卷》共分3章5个附录,所有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系等同采用IEC 613121,编排格式也与该标准一致,仅作了一些编辑性的修改,对原文明显的出错之处也作了改正。
GB/ T 19271.1-2003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1部分:通则GB/ T 19271.2-200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2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GB/T 19271.3-200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3部分:对浪涌保护器的要求GB/T 19271.4-200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4部分:现有建筑物内设备的防护QX 2 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 3 2000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 4-2000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30-2004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A 173-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 26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T 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若在被保护的空间内使用屏蔽电缆,它们的屏蔽层至少应在两端进行等电位连接,假如经过LPZ,还应在其界面处再作等电位连接。 在分离的建筑物间布设的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电缆槽中(如金属管、槽架或混凝土中的格栅形钢筋网),这些金属管槽应首尾电气贯通,并应与各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连接。电缆屏蔽层应与这些等电位连接带相连接。如果电缆屏蔽层能承载可预见的雷电流,则可不敷设金属电缆槽。 3.4 等电位连接的要求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防雷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及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不仅对LPZ内部的金属部件及系统,而且对穿越各界面的金属部件及系统均应在各LPZ区界面处作等电位连接。应采用连接导线和线夹在等电位连接带处做等电位连接,在需要的地方采用浪涌保护器(SPD)做等电位连接(见图8,图中接地导体也作了等电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