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全套三册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编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编  

页数:

3085  

前言

泱泱历史长河,漫漫文明古史,一新陈代谢之规、生老病死之律,乃是人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重要科学命题,医学也逐渐成为人们永恒关注的科学领域。从中国古代“人痘”的发明到西方世界“牛痘”的接种,中国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曾为人类的健康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时光荏苒,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从抗生素的发现到化疗药的应用;从x射线、心电图、超声波技术、内窥镜到CT、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应用;从各种外科手术的完善到器官移植,无不渗透着科技的发明与创造。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直接推动了遗传工程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切实地提高了当今的临床医疗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医学也相应地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毋庸讳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国,国民的医疗需求仍然远远高于目前可获得的医疗资源。比较我国与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在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和优势,用战略的眼光重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和人民需求的现代医学,抢占国际现代医学科技制高点,已成为我国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祖国六十华诞之际,科技部生物中心组织全国医学领域知名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的八百多名专家,经过近两年的精心酝酿,群策群力,博采众家之长,汇聚百家之言,编写此本鸿篇巨著——《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本书包括综合篇、基础医学篇、临床医学篇、预防医学篇、特种医学篇、健康管理篇、医政管理与体制篇、战略篇等八篇,系统、全面、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与美、英、法、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差距与优势,特别是对我国常见的139种疾病防、诊、治技术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凝炼了我国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提出了很多有高度和创新性的建议和战略措施。本书立意深远、高屋建瓴、内容广博、实用性强,是全国医学领域专家们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各级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必将对我国制定现代医学科技战略规划产生重要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之路,注定崎岖坎坷,但有如此众多有识之士,共襄义举,乃百姓之福也。仅以此为序,与大家共勉。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套装全3册)》一书,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全国最具医学实力的权威医疗科研机构、医药院所、临床机构的权威专家编写,通过对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诊疗能力等方面的国际比较,全面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医学科技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医学科研在全球的地位和实际水平,结合医学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需求,指明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方向及发展医学科技、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路径。  全书共分八篇,七十一章。第一篇综合篇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套装全3册)》的概述部分,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人民健康水平第一节 中国人口期望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节 中国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二、婴儿死亡率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三、新生儿死亡率处于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四、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节 中国仍面临重大传染病危害一、结核病患病率高二、成人艾滋病患病率逐年增长三、乙型肝炎防治任务仍很艰巨第四节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第五节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逐年上升第二章 医学创新研究第一节 医学创新研究模式一、美国政府支持基础研究,产业界投资应用研究二、欧盟各国致力于统一协调研究三、日本政府支持基础研究,重视促进产学研结合第二节 医学研究机构一、国家级医学科研机构二、医药企业三、高等院校医学研究机构四、比较与启示第三节 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一、美国教育机制体制成熟,教育结构完整连续二、英国学位制度多样化,招考制度严格三、法国教育体系完善,计划性强四、俄罗斯制度独特,医学博士学位含义特殊五、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六、比较与启示第三章 医学研究投入与重点部署第一节 医学研究投入一、美国医学研究政府年投入约300亿美元二、英国医学研究政府年投入约16亿英镑三、印度医学研究投入受政府重视,规模企业投入不断加大四、中国医学研究投入不断加大第二节 医学研究重点部署一、美国医学研究重视原始创新二、英国医学研究重视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领域三、欧盟各国重视健康促进研究四、中国医学研究突出重点领域第四章 医学研究成果第一节 医学科技论文比较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医学科技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二、中国近五年医学科技论文数量增长迅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三、1998-2007年医学研究领域主要学科国际论文比较分析四、比较与启示第二节 药品专利比较一、药品专利制度的建立二、药品专利的保护范围和特征三、各国药品专利申请数量分析四、各国药物研发机构分析五、药品专利领域分布第五章 临床末诊疗能力和水平第一节 中国医疗机构数量人均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卫生机构总数情况二、医疗机构床位数情况第二节 中国卫生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一、临床医生人数情况比较二、护士及助产士人数情况比较三、口腔医生人数情况比较四、药师人数情况比较第三节 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美欧占绝对优势,中国基本依赖进口一、美国、欧盟、日本为高端医疗器械生产消费主要国家/地区二、领先国家/地区研发投入力度大三、中国高技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第四节 中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一、美国是世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研发、应用的领跑者二、加拿大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后来居上三、欧洲应用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四、日本国民自我健康信息管理的医疗信息系统五、韩国重点建设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化与司法化六、中国台湾医疗信息系统普及率较广泛七、中国医疗机构信息建设稳步前进,但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五节 中国主要疾病防治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一、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情况国际对比二、疾病预防和诊疗水平国际对比三、疾病研究论文、专利国际地位四、医学基础学科领域论文、专利国际地位第六节 卫生事业费用投入直接影响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一、中国公共医疗投入及个人医疗支出均低于世界整体水平二、中国卫生费用公共支出比例仍然偏低,但增长趋势明显第六章 末亲医学发展战略第一节 未来医学发展目标一、美国改善广覆盖的、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二、加拿大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完整性三、德国发展健康研究和医疗技术四、英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五、日本控制慢性疾病、延长国民健康寿命六、澳大利亚针对性地提高各种人群的卫生服务质量七、南非将药物和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作为重点八、中国实施国家中长期规划,酝酿“健康中国2020”战略九、各国未来医学发展目标比较第二节 未来医学发展重点领域一、美国通过路线图实现基础研究的领先,并提出预防医学重点领域二、德国重视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三、加拿大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发展重点四、澳大利亚将传染病和癌症防治、精神卫生作为发展重点五、日本倡导健康生活,重视疾病预防六、中国疾病防治与科技发展并重七、各国未来医学发展重点领域比较第三节 各国未来医学发展措施一、美国根据战略目标构建发展体系二、英国通过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发展方向三、日本系统勾画控制慢性疾病的蓝图四、中国依据需求确定重点发展方向五、各国未来医学发展措施比较第二篇 基础医学篇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第一节 研究现状一、干细胞的基本知识体系已经形成二、肿瘤细胞研究进入了分子网络层面三、小RNA成为了细胞基因调控研究的新靶标四、染色质修饰为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五、细胞衰老与组织器官及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第二节 国际的比较一、干细胞研究有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二、肿瘤细胞研究的特色正在形成三、小RNA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四、染色质修饰已有一定基础五、细胞衰老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一、干细胞研究是医学科学原始创新的新动力二、目前是中国干细胞医学发展的黄金契机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一、组建国家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二、规划干细胞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三、发展干细胞医学研究的支持体系第八章 神经生物学第一节 研究现状一、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损伤机制研究的现状二、认知科学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三、计算神经科学研究将是未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第二节 国际比较一、中国神经科学研究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二、中国神经科学研究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第三节 中国的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一、神经与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二、继续加强中国神经科学优势领域的应用研究三、填补和加强中国神经科学研究的空白和薄弱领域研究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第三篇 临床医学篇第四篇 预防医学篇第五篇 特种医学篇第六篇 健康管理篇第七篇 医政管理与体制篇第八篇 战略篇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台湾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普及率相对比较广泛。目前台湾所有的医疗院所(包含诊所)全部都实现信息网络化,90%以上的医院使用计算机管理,并建设了比较完整的HIS,已经成为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稍具规模的医院都建立了PACS,规模根据各自医院的规模与运作情况而定。不到300个床位的小型综合医院也建立了PACS。每家医院的信息,可以与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当地卫生局和卫生局紧急救护中心结合,定时上传急诊病人的基本资料、ICD9(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版)、加护病房空床等信息资料。台湾早期医院信息系统采用以集中式管理为中心,挂号、批价、收费、申报等行政事务流程的应用为导向系统,与对医疗作业无直接关联,但对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帮助。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各医院逐渐将信息系统更换为以开放式主机和主从架构为主的系统,应用作业逐步发展为:以临床医疗流程为导向,列举门诊、急诊、住院等医疗作业及采购、库存、会计等行政作业日渐完备,并整合为整体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医疗流程为导向,以病患服务为中心,以内部成本管控为内容的医院信息网络的中枢系统。以医师工作站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它真正记录病人所有就医资料,为追踪病人病情、疾病分析统计、科室成本核算、健康档案的建立,提供了流畅的医疗作业流程等,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约挂号以及查询个人检查报告资料,同时社区合作医疗各医院之间亦可实时取得转诊病人诊断情况、检查报告结果等病人相关资料。台湾也在积极推动电子病历,以达到院级之间病历共享,台湾已通过电子签章法并制定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实施作业草案”作为医院及诊所推动电子病历的依据,在通讯传输标准的部分采用国际通用的“HL7”及“DICOM”。目前已经出版了第一版的电子病历架构,给各医院作为开发电子病历的规范,同时卫生署也同步推动了基层诊所与医院间电子病历交换的试办计划,以协助将电子转诊系统与合作医院的HIS之系统整合,并与基层诊所之诊所系统串接,让双向转诊作业更为完整流畅。

后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告别了食物短缺,迎来了“丰衣足食”;告别了短缺经济,迎来了小康生活;告别了“洋布洋货”,建成了“制造业大国”;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人均寿命从35岁增加到73岁;告别了“外汇券”,外汇储备量多年处于世界第一位;辛勤耕作了数千年的农民,告别了交“皇粮”的历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过去3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建国60年的伟大成就,国人陶醉,世界赞叹,告慰古人,激励后人。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在加速实现伟大复兴之梦想,正在快步迈人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回顾过去,毫无疑问医疗卫生科技对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需要医药科技新的跨越,大的发展!网络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生物经济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能否在生物经济时代成为新经济的引领者之一?为什么中国的人均寿命比邻国日本低6岁之多?为什么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量是一些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为什么同样的疾病会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国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中国化学药90%以上是仿制药?为什么中国中医中药不能得到发达国家广泛认同?为什么中国大型医疗器械90%以上要靠进口?为什么中国制药企业不是新药创新的主体?中国一个五年计划的医药研发经费还不足国外一个企业一年的研发经费,中国的医药科技与产业还能与国外竞争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生物与医药领域科技现在在哪?将来去哪?怎么去?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先后组织1000多名专家,历时4年,进行了生物与医药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相关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与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医药科技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中国生物科技及产业创新能力国际比较》、《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中医药科技仓4新能力战略研究报告》等5个专项研究报告,将陆续出版,我们最大愿望是能够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领域科技规划、计划提供依据,为广大企业、科技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参与《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编写的800多位专家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召开了10次总体研讨会,各篇章还召开了数十次专题研讨会。书稿请国内同行专家反复修改,并请相关学科的院士和知名专家把关。第一次总体研讨会(北京友谊会议),确定了编写提纲。2008年3月3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提出编写本书的总体设想和框架,并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30位专家进行讨论。会议提出了从综合能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特种医学、健康管理、医政管理与体制、战略等八个方面,对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国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并初步确定了编写提纲和篇、章的设置及各单位和人员分工。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套装全3册)》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全套三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