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肛肠脱出性疾病诊疗精要

芮洪顺,勾振堂,芮冬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

芮洪顺,勾振堂,芮冬 主编  

页数:

277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西医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痔疮、肛管直肠脱垂、息肉等肛肠脱出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调养护理,系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图文并茂、清晰直观,实用性强,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芮洪顺,中医著名肛肠病世家第七代传人。家父芮恒祥曾出席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和第一届全国医药科学大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肛肠病专家”称号,并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首批师承制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会创始人之一。本人于1968年在武邑县人民医院创办肛肠科;1973年又从师史兆岐教授;1976年开始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工作,主攻胃肠外科,其间先后拜西医肛肠病大师张庆荣、张殿文、张作兴、吴菲为师,在西医大肠肛门病方面深得其言传身教、受益匪浅。1989年因国家“七.五”攻关课题《FA867治疗中晚期大肠癌》需要调往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发明1.“芮氏肛瘘探针刀”、“芮氏肛瘘鼠尾挂线刀”获河北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自吸连发痔核息肉套扎器。3.可变向瘘管脱离器。4.痔疡消临床应用研究。5.“芮氏截径术”治疗高复杂性肛瘘。6.“养元扶正排毒胶囊”治疗大肠肿瘤。著作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实用直肠肛门病治疗学》、.《外科疾病诊疗常规》、《便血》、《发热》。副主编《肛门直肠性病》、《胃肠病》、《癌症》、《关节病》、《肾病》、《高血压病》、《前列腺疾病》、《神经衰弱》、《中风》、《咳喘病》等20余种。论文先后发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大肠平滑肌肉瘤》、《痔疡消治疗肛肠疾病及术后创面的临床研究》、《大肠类癌》等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致力于中医大肠肿瘤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研究。勾振堂,男,汉族,1945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易县,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卫生部《中国卫生杂志杜》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省中医肿瘤分会常务理事,省肿瘤学会理事,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省高级职称评委;保定市医学会副会长,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市政协七、八、九届委员,文教体卫委员会副主任。市劳动模范。曾先后在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天津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研修普外、腹部外科、病理学、肿瘤学等专业,并脱产学习中医中药1年,并多次赴欧、亚及港澳地区考察学习。主要科研成果:①“低位直肠癌麦氏切除、四联术会阴肛门成形术”临床应用研究获保定市科技进行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研人)。②“国人肛肠压力测定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研人)。③“钳夹疗法治疗内外痔的疗效观察”获保定市科委三等奖(第二主研人)。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专著《息肉与息肉病》。芮冬,女,主任医师,中医著名肛肠病世家第七代传人。家父芮恒祥曾出席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和第一届全国医药科学大会,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肛肠病专家”称号,并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首批师承制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会创始人之一。本人历任河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河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中医学会肛肠分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河北省大肠肛门病中心主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中心医院院长等职。2007年荣获首批全国肛肠学术界“名专家”称号。科研发明:1.“芮氏肛瘘探针刀”、“芮氏肛瘘鼠尾挂线刀”获河北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自吸连发痔核息肉套扎器。3。可变向瘘管脱离器。4.痔疡消临床应用研究。5。“芮氏截经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6“养元扶正泄毒胶囊”治疗大肠肿瘤。著作及论文编写著作《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国肛肠病学》、《便血诊断治疗》,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脱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脱肛的病因 第三节 脱肛的病理 第四节 脱肛的分类 第五节 脱肛的症状 第六节 脱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节 脱肛的辨证论治 第八节 脱肛的注射疗法 第九节 脱肛的手术治疗 第十节 其他疗法 第十一节 脱肛的预防 第二章 痔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痔疮的病因 第三节 痔疮的分类 第四节 痔疮的症状 第五节 痔疮的检查 第六节 痔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节 痔疮的治疗 第三章 息肉与息肉病……附:肛肠疾病常用方剂

章节摘录

插图:二、脱肛的鉴别诊断脱肛作为一种疾病,虽然我国很早就对其进行了论述,但古代多数医家常将其与痔脱出混为一谈,其所谓的“脱肛痔”、“肠痔”、“盘肠痔”等是痔还是脱肛不易搞清,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不足之处。顾伯毕在《实用中医外科学》中明确指出:“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痔脱出为内痔发展中、晚期的主要症状。中期痔块随排便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晚期在活动、劳累、咳嗽后也可脱出,但需用手还纳。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肥大的痔块,痔核分颗脱出,颜色呈暗红或青紫色,容易出血。而直肠黏膜脱垂,脱出物是直肠,有明显的放射状纵形沟纹和直肠环圈,色鲜红或淡红,不易出血,指诊时可有括约肌松弛。肛门脱出物还有直肠息肉、肛乳头、肛管疣等,但这些脱出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脱肛不难鉴别。肛管皮肤缺损或痔环切术后引起的黏膜外翻,易与直肠黏膜脱垂混淆,前者有痔、肛瘘手术史,脱出的黏膜为片状或环状,因长期摩擦损伤,可有明显的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用手推之不能还纳入肛,色鲜红。而直肠黏膜脱出可还纳入肛,色淡红,二者亦不难鉴别。此外,肛管直肠癌的晚期,也可出现肿块隆突脱出肛门外,但有明显的恶臭,形如菜花,坚硬不平,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剧痛等癌肿特征,与直肠脱垂完全不同。另外,直肠内脱垂与会阴下降综合征、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都有一系列的排便梗阻现象,被统称为“出口梗阻综合征”。但可通过指诊、乙状结肠镜、排便造影及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进行鉴别。


编辑推荐

《肛肠脱出性疾病诊疗精要》:为了系统地反映这类疾病的过去和现在,达到温故、知今、创新的目的,《肛肠脱出性疾病诊疗精要》从中西医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痔疮、肛管直肠脱垂、息肉等肛肠脱出性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调养护理。近年来,国内肛肠界广大同仁对肛管直肠脱垂、痔疮和大肠息肉等肛门常见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大量骄人成就。使我国肛肠专业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著名中医肛肠病世家第七代传人倾情奉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肛肠脱出性疾病诊疗精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