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

张勃 中国书籍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书籍  

作者:

张勃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普及的层次上来说,这套丛书是通过文化纠错来提升文化形象。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每个人都有文化形象的问题。而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有损个人文化形象的口误、笔误,除了公众人物会被媒体曝光进而吸取教训外,很多人可能没有自我纠正的机会。这套丛书的推出,正是因应现实的需要和改善与提高大众文化形象而产生的。  从教育层次来说,这套丛书是对仍然活在我们身边的传统通识进行一次普及与推广。这是对不恰当地否认和摒弃传统文化从现实角度进行的一次反动,是对仍然活着的文化进行梳理。而其更深层次的隐喻是,我们要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对于不了解或不懂的文化的无知而口无遮拦其实际是一种虚伪,一种作秀。我们时代的浮躁正在于我们很多人不好学习而好表现。所以强调学习的精神,对于当下的国人尤其重要。同时,对本国传统文化通识的学习,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起码的文化标识。所以当有人把国外著作中提到的孟子翻译成“孟修斯”的时候,我们虽觉可笑,更觉可悲。  对于文化纠错和提升文化形象来说,这套丛书中是一个开端。

书籍目录

生育礼俗 孕妇禁忌多 拴押偷抢打摸为求子 能借死人抬出门,不借血气来扑门 悬弧设帨示添喜 祝贺生孩送祝来 三天不起名,长大糊涂虫 欢欢喜喜庆满月 孩生百日称百岁 抓周卜前程 认干亲,保平安 加冠及笄示成年婚姻礼俗 传统婚姻有六礼 房上没安插花兽,别想攀那高门楼 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茶杯古人留 婚期择吉讲究多 送彩礼 发嫁妆 “改头换面”做新人 状元爹,状元娘,状元的大娘来铺房 新娘哭,两家福 滴滴答答吹喇叭,大红花轿抬回家 新人牵巾拜天地 蒙脸红子挑三挑,今年有个妮,明年有个小 喝口交杯盏,一辈子不翻脸 新房只管闹,三天没老少 红喜门中红宴开 夫妻成双喜回门丧葬礼俗 魂兮归来话招魂 哭丧致哀见孝意 初终之后急报丧 闻丧奔赴忙吊唁 敛衣人棺话殓礼 生死绝别话下葬 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 要想家里好,多往林上跑 丧服服丧讲究多 丁忧三年话守孝日常生活礼俗 分家找舅舅 欢欢喜喜庆寿诞 家丑不可外扬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敲碟子敲碗,娶个媳妇烂眼 酒要满,茶要浅 男不露脐,女不露皮 药锅子有借无还 上马饺子下马面 温锅庆乔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交际礼俗 家父、令尊两回事 拥彗折柳话迎送 拱手作揖话见面 寒暄问候暖人心 客不压宾宾不压主 递烟倒茶待宾客 书信传递消息达情意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说话要避忌 吉祥话儿要多说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下午不把病人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节日礼俗 年初一,不杀鸡 春节大拜年 闺女不看娘家灯 二月二,敲房梁,蝎子蚰蜒无处藏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清明扫墓祭祖先 端午宜戴长命缕 五月五,送扇子 七月七日尚乞巧 八月十五团圆会 九月初九登高处 冬至饺子夏至面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 除夕守夜盼新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生育礼俗孩生百日称百岁婴儿降生100天为“百日”,古称“百晬”,又称“百岁”、“百禄”。旧时婴儿出生100天内死亡率很高,如能平安度过百日,便有了长大成人的希望;同时,在我国文化观念中,“百”含有圆满的象征意义,所以民间在这一天往往进行庆贺,叫“过百岁”、“做百日”等。过百岁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已经流行。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梦粱录》也说:“生子百时,即一百日,亦开筵作庆。”此后兴盛不衰。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京兆》说:“一百日后,名曰百禄,请客与满月时同。”对于一个出生满百日的婴儿而言,家长对他的最大希望莫过于健康成长、长命百岁了。所以各地的过百日礼俗,都突出了这一最质朴也最美好的祝福。山西大部分地区,过百日时,都讲究蒸制“套颈馍”,有的地方也叫“牛曲连”、“串铃”、“面圐囵”,圆圈状,大的可以套在婴儿脖子上,小的可以拴在项链上,有拴住套住以求婴儿长命之意。晋中一带的“面圐囵”,用面必合“8”数,8斤或者18斤等。上有枝叶盘根、米粮囤、各种生肖动物形象、九个石榴和一个佛手,十分美观。在河北唐山的农村地区,有给小孩过百岁穿五毒兜兜的习俗,在婴儿贴身穿的小兜兜上用彩线绣上蝎子、蜈蚣、壁虎、蛇、癞蛤蟆五种毒虫,再绣上一个小葫芦,葫芦嘴朝向五种毒虫。俗信戴这样的兜兜,可以避免毒虫的侵害,保佑孩子平安长寿。


编辑推荐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编辑推荐:表达的前提:不出错误、表达的功力:辞必达意、表达结果:让人明白、打铁要靠本身硬。学问全在自用心。为了升级自身的“软件”,我们一定要随时更新自身的“硬件”——★最易误解的东西方文史常识、文化典故,★最应该知道的东西方礼俗、礼仪,★最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和成语,★最易说错的话,★最常见的语病。牵手文化纠错 化解人生尴尬、检点文化通识 提升文化形象、“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这是古人的追求,也应该是今人的自律标准。但实际的情况是,文化通识的普遍缺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症候,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并有日益严重之忧。基于此,我们策划了这套文化纠锚丛书。从普及层次来说,这套丛书是通过文化纠错来提升文化形象。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各种有损个人文化形象的口误、笔误,因为-时犯错而颜面大伤。很多人并没有专门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通识的检点和自我纠正。这套丛书的推出,希望给大众一次系统梳理的机会,希望对改善我们的文化氛围做出贡献。从教育层次来说,这套书首先非常适合学生群体阅读,作为他们学习的工具,从小积累正确的文化通识,提高文化修养。其次,这套书非常适合文字工作者,是对他们业务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提高和补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三,这套书适合一般大众提高表达能力和自身文化素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文化大国应有的态度,也是提升全民文化形象的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很丰富,对于我们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很陌生的年轻父母来说很有必要恶补一下,不然老祖宗的手艺就真丢在我们手里了。建议大家都看看,有些习俗还是很有趣的。


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为人处世水平


这些礼俗确是应该知道的。


因为买了丛书中的《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读后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也买了其他的几本,准备随时翻翻


我爸很喜欢这套书


关于中国的礼仪 你知道多少呢


不错,我还想把和它已套的都卖全了


很有启发性,物有所值


挺喜欢这种记录比较民间的东西。


不错哦!值得一看!


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必要的,写得很详细


南来北往的总听到朋友们聊天说到各种礼俗,所以兴致所在想找一本这样的书籍来了解了解,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他就是我所要的!


有一些我从来闻所未闻的民间习俗,和吸引人,非常有趣。


这本书我只买了一本,已经评论过了。还要我评一次,很无奈。书很好,当当的系统有待改进。


关于我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前大概知道一些,或是有些习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此书在这些方面写的很详细.


建议80年后的年轻一组应该看看。


可以看一看,了解一下


本书非常好,其内容翔实具体。


内容有帮助~~不错~


有些礼俗很迷信,没道理,甚至有些荒唐。年轻人看一看知道就可以了,就算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吧。岁数大的人不要被这些礼俗框住自己也框住年轻人。


对中国的礼俗都挺详细的。只是现实的生活中很少有在了。可能是社会的变化吧


把各种传统节日中的来历和习俗简单而通俗的介绍了一遍,比较适合青少年简单了解这些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的注意事项。


作为80后的我,似乎有很多的不懂,看了这本书,也明白了一点礼规


内容还是蛮详细的


内容一般,茶余饭后看看,增加一点知识还可以。


有些东西不看还真不知道呢


基本上是一本不错的礼仪知识书籍,面还不是太广读后还是有些意犹未尽之感。书中有些错字蛮遗憾的。


但实际读来感觉比较普通


挺好的,学到好多东西


能通过本书了解一些咱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些风俗,还是很有意义的,只不过有个别风俗有地域性,不是全国性的!


看在是文化纠错类的书籍才买的,内容算是不错,解释得也很好,只是在看的时候发现书里居然有错别字呢,这是纠错类的书籍吧,文化纠错的同时书本身有错别字,确实是有些让人失望啊!


比较有用,一些基本的礼节里边还藏着很多很多的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