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

陆军 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9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作者:

陆军  

页数:

313  

内容概要

  《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城市自身体系及与所在区域内其他城镇体系的经济运动与空间运动两个方面关系的机理研究,来揭示城市经济区域外部空间结构组合的演化规律。  目前,国内外对地域经济中空间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城市内部和广义的区域范围这两个具体层次。而对于将所有城市空间现象纳入一个完整的动态演变体系中,即对空间运动现象中宏观空间和微观空间两者有机结合的理论研究,则显相对薄弱,从而对城市外部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规律性的认识是相互割裂的。因此,在理论应用中,多见的仍是两个层次的理论在空间现象研究中的相互解释,缺乏一致性。另外,在已有的对空间运动和空间现象的研究成果中,多属于以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描述性研究,对空间运动形成和演变规律的较为系统的核心经济学解释性理论研究尚属于空白。  在本书所尝试的对城市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结构运动的经济学解释中,作者旨在由城市点域的空间形成出发,通过对“城市点域→线域→面域”的空间演变规律性的研究,将所有城市空间现象从经济学角度逻辑一致地统一在动态兼容的理论框架体系之中。  《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以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制度学派的交易成本理论,以产业间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域际贸易为主线,逻辑一致地揭示了城市生命周期过程中城市外部空间形成和演变的结构运动,进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在产业市场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贸易的空间网络为主线探讨了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区域空间边界、非均衡扩散、产业经济组织的空间运动等区域空间问题.揭示了城市区域外部空间的结构组织和结构运动规律。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注重对宏观区域层次微观基础的研究。在篇章布局上,本书由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构成。前七章是从理论角度对城市外部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机理研究。之后的部分是对前述机理研究结论的实证。本书具体以京津及城市经济区域作为对城市区域外部空间结构运动实证的典型研究对象。  城市系统的空间研究对更新和发展城市和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该学科体系中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性核心理论分析框架。同时,本书的研究将一直作为空间分析理论基础的古典区位理论体系动态化和宏观化,有利于建构更具有一般意义的区位理论体系。此外,在战后世界范围内产生的经济分工格局地域重组的条件下,外部经济的内部一体化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增强,区域的功能一体化系统已然形成。由此导致城市和区域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更加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和不同层面的各种因果过程。但经济机制对空间演化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在经济学层面上,以产业和贸易为角度探讨城市经济区域外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动态演变的一般性理论,对生产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前瞻地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陆军,1971年生于天津,2000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人文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与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参加多个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参编城市经济学与高等院校房地产主干课系列教材5部,在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以及其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书籍目录

总序推荐序导言理论篇第1章 对城市外部空间几个基本研究范畴的理论综述1.1城市外部空间运动的逻辑演绎1.2空间和城市外部空间的界定1.3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集聚1.4城市区域空间结构运动的决定因素第2章 城市产生的市场交易经济机制2.1城市空间区划思想溯源2.2“屠能”集聚——交易中地模式的确立2.3城市产生的市场交易机制第3章 地域劳动分工与城市的空间成长3.1城市的产生及早期城市的经济特征3.2城市成长的自增强动力机制3.3地域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成长第4章 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4.1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内涵4.2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特征4.3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4.4城市外部经济贸易联系的主导方向和主导路径第5章 城市外部主导产业贸易链5.1城市外部产业贸易关联的空间外部性5.2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经济基准与判据模型5.3一种空间关联机制:城市域际主导产业贸易链的形成第6章 城市经济区域与中心城市经济运行的关系6.1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分化6.2经济区域的分异与城市经济辐射区6.3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区边界模型6.4城市经济区交易边界的理论确定6.5中心城市与城市经济区的空间经济运行第7章 城市外部空间结构演进的比较分析7.1城市空间演进概述7.2工业化前期的城市外部空间结构7.3工业化后期的城市外部空间结构实证篇第8章 环渤海域市经济区域的外部空间结构运动8.1京津城市经济区域空间双核心的形成8.2京津城市经济区域的空间扩散第9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的外部空间结构运动9.1上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空间核心的形成9.2上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9.3上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运动分析第10章 珠江三角洲域市经济区域的外部空间结构运动10.1珠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经济关系的历史沿革10.2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的经济与城市化特征10.3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空间结构运动的产业贸易分析10.4城市经济区域外部空间结构运动规律研究的政策涵义第11章 信息经济对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可能影响参考文献后记ABSTRACTCONTENTS


编辑推荐

  本文库有三新:  新人:作者主要是那些目前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者暂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作者。  新知:入选的著作应能提供经过严密论证的新结论,或者提供有助于对所论述论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材料。  新方法:理论经济学类著作主要是在某一研究领域中,为确定或建立基本事实通讯这些事实之间的关系,而使用最新的假设、模型、推论及其检验;应用经济学类著作主要是根据某一理论假设,而使用最新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