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盛世之毁

弘治,张鑫典,孙大超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弘治,张鑫典,孙大超  

页数:

333  

字数:

4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甲午战争的可耻失败,不仅仅是清王朝的军事、外交和政治惨败,不仅仅是洋务运动和晚清中兴的赫然夭折,也不仅仅是损失了2亿3千万两白银、割让了宝岛台湾和被迫洞开中国腹地。随着甲午战争的硝烟弥漫,整个中国社会、东北亚乃至全世界,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持久浩劫。这场战争实际上颠覆了四个帝国、唤醒了俄国革命、激荡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书籍目录

序 历史之鉴——甲午战争110年祭第一编 盛世危言 第一章 同光兴盛——甲午战争前的中外局势之一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 西学东渐 内外交困 借师助剿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 第二章 盛世危言——甲午战争前的中外局势之二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 朝鲜半岛——同光兴盛时的东北亚形势 1 中国大陆的水陆门户——台湾岛、朝鲜半岛对西方围堵、肢解中国的战略地位 2 《江华条约》——李鸿章促使朝鲜“开国” 3 壬午兵变——北洋大臣临时代理果断扑灭1882年日朝危机 4 “开化党”·甲申事变——驻朝的清廷三将奋勇扑灭1884年日朝危机 侵台湾,吞琉球——同光兴盛之际的琉球、台湾形势 蹶相维离——同光兴盛背后的基本国情 人怨天谴——慈禧太后的难言之隐 外强中干——清朝国防的另一面 虚有其表——北洋海军的另一面 盛世危言——三个广东人的“杞人忧天” 形势完固·海宇升平——甲午战争前夕的北洋阀兵和万寿庆典第二编 败战败和 第三章 朝鲜烽烟——日本意在大战·清廷力图和戎 第四章 悍然进攻——日本发起丰岛·成欢·平壤·黄海四大战役 第五章 万寿庆典·议和·屠城——二度和戎 第六章 战和无可恃——四度和戎·两次拒使·北洋海军坐毙威海 第七章 宝剑秋风——湘军溃败·马关条约 第八章 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沦陷第三编 帝国不能承受之重 第九章 门户开放·辛亥革命·世界大战——甲午战争的后果后记·痛定思痛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往事!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场战争颠覆了四个帝国,激荡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盛世之毁 PDF格式下载



爱国第一书,很多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幕,更有宏观的国际局势分析,运筹帷幄,好书。


作者们为我们重现了晚清的这一段痛史,自所谓“同治中兴”起到甲午战争之后的国际变局,史料完备,脉络清晰,是呕心沥血之作。述史的同时也不时加入个人的批语评注,有强烈的爱恨慨叹,情绪悲愤而鲜明。对一般读者而言,了解史实脉络,尤其是澄清对历史人物简单脸谱式忠奸之判,是一本很不错的历史读物。不过书中的一些观点,却不敢完全认同。比如书中强烈地褒扬左宗棠而批判李鸿章,如百年之后的我们仍以所谓品格、才干来归因,窃以为我们还没有吸取教训,真正从甲午之败中学到我们应该学到的东西。毋庸置疑,左、李都是那个时期、那个时代和那个体制下杰出的人才,不过比起日本方面的对手,不论是明仁、伊藤、陆奥,差别不仅仅在年龄、才智,更多是体制、眼界、背景和思维之上。或许左宗棠的确是比李鸿章高明一些,但那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对比东洋的对手们,无论左、李都不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人物,这一点作者不必把重点放在人上面,而是应该在体制、文化上深入反思。为什么明治维新可以成功而中国的发展机遇又一再错过?个别人的历史角色固然重要,我们这些后人更应该从体制、文化、思想上进行反思才能根本上减少个别人的失误导致的国祸,不是吗?对于书后甲午战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也不敢苟同。历史事件中次第相交的因果关系其实是不能取代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这一认识论中的核心方法的。甲午的确对中日俄朝四国的后来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由此引发了欧洲战场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恐怕论据尚不足服人。不过作者的大胆推理和激昂的民族情绪,还是令人由衷地佩服。


其实研究北洋水师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戚其章先生,现在的新锐学者叫陈悦,经常在现代舰船上连载文章,这么说吧,戚老先生的书绝对是历史,思考绝对是宏观深刻的思考,所以读他的书往往比较累但读完绝对受益匪浅,但社会上很少有遮阳有耐性的人,因为戚老先生的书往往很细,书往往很厚。陈悦的书比较生动,但也有史料依据,而且依据很充实,实在是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也是北洋水师今年研究成果中的典范。盛世之毁的价值在于是多人著作,而且思考的角度很新颖,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历史注释,对全面了解北洋水师,思考海军之败有很大参考意义,可以入门也可以做案头参考,不可多得,布可不看。


史料很丰富全新的视角但是对李鸿章的看法值得商榷


不错 对李鸿章有了个新的认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