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九十年
2010-9
华文出版社
任均 口述,王克明 撰写
344
无
任均老人是我母亲的幼妹,我的六姨。她的年纪和大姨相差近三十岁,和她的甥辈我的长姊冯钟琏、表姐孙维世相仿。父母亲去世以后,亲友渐疏,有三家老亲仍时常来往,给我关心和支持。照我的称呼他们是七姑、七姑父(冯纕兰、张岱年),六姨、六姨父(任均、王一达),三姐、又之兄(冯钟芸、任继愈)。本世纪最初的十年间,他们陆续离开了这个世界。只剩六姨一人。她现在是唯一比我年长的长辈。每个人的离开仿佛都带走了一条连接历史的线索,关闭了一条通往历史的道路。六姨健在,自然应该写下她的记忆,何况她的记忆是那样不平凡。 外祖父任芝铭公是清末举人、老同盟会员,为辛亥革命出力甚多。晚年思想进步,倾向延安,他的思想从不停滞,能够清醒地对待现实。“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外祖父一次来京,那时他已经九十岁了。他对我说:“河南饿死了很多人,饿死很多很多人,我是要说的。”他忧形于色,那衰老的面容,至今在我跟前。他确实说了,写信面谈他都做了。只不知起了多少作用。
真正的历史藏于民间。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只是一些概念符号,在私人的记忆中才复活成为人。 《我这九十年》无疑就是这样一部让板着面孔的历史人物,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身边亲友的私人记忆:周恩来朱德密友、很被孙中山看得起的革命志士孙炳文会在老婆睡熟的时候,偷偷地给她戴上新买的手镯,好让她醒来时收获惊喜;中共的座上宾、90多岁的任芝铭在三年困难时期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倔强地说:“河南饿死了很多人,饿死很多很多人,我是要说的”;文革中,冯友兰出去挨斗,他的老婆拿个板凳,坐在门后等他回来;在苏联,养伤的林彪见到大美人孙维世一见钟情,苦苦相追,却被孙拒绝;延安,大家都不怎么喜欢江青,一见江青来,本来有说有笑的热闹场面顿时了然无趣,江青只得无趣地离开…… 这本书的写作,作者的第一标准、第一要求,是:实事求是。也就是,有一说一,真实诚实。印证其他书籍,很明显,作者做到了。
序 言 / 宗璞 写在前面 / 任均 我的父亲任芝铭 1. 苦读诗书、改换门庭的清末举人2. 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家长3. 劫救革命党人而亡命天涯的“乱臣贼子”4. 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老同盟会员5. 捐产办学、为国育人的老教育家6. 向毛泽东请教游击战术的“国军”老兵7. 豫南“共党首要分子”,汤恩伯的“高级参议”8.“这样搞不中,饿死人太多了!”9. 红卫兵走后,老人问:“是不是政变了?”我们六姐妹 1.“五四”时,四姐任焕坤写道:“尔辈欲作亡国奴乎?”2. 捧读《红楼》的五姐任叙坤,忧郁早逝了 3. 二姐任锐(任纬坤)的一生:发孙炳文未竟之志4. 大姐任馥坤嫁给了中国最早期的华人矿长黄志烜5. 跟冯友兰在一起,三姐任载坤一直心很安静 我与外甥女孙维世 1. 我和维世一起逃学,一块儿跪着挨训2. 我俩化名姐妹去上海学表演,江青也来讲过课3. 维世让我考鲁艺,在延安大家都不喜欢江青 4. 我跟维世一块儿解馋,她的来信我保存了七十年5. 维世感情专一,保了金山6. 三姐说:“维世真是个孝顺的孩子!”7. 维世“文革”三次溜到我家,她让我烧掉了江青送的照片8. 杀死维世的凶手,我想宽恕你们……但你们是谁?我学话剧演京剧的经历 1. 在鲁艺戏剧系学话剧,却老去演京剧 2. 曾进鲁艺旧剧研究班,看到毛主席最爱古装戏3. 分配到鲁艺平剧团,毛主席请我们听京剧唱片4. 在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后江青给我提意见5. 调晋绥军区平剧院,在杨家沟听周恩来讲“窦尔墩性格”6. 没老师和同志们的帮助、鼓励和教导,我哪敢演?7. 一离开延安,我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延安生活记忆 1. 被冼星海动员参加了《黄河大合唱》2. 上趟厕所回窑洞,炕上就挤不进去了3. 窑洞塌了,我一家三口被埋在里边4. 驴失前蹄,我和孩子都摔出去了5. 马背上,一边筐里是行李,一边筐里是儿子6. 黄河上的艄公保住了我们的命 我在延安生孩子 1.“在我俩结婚的这一天” 2. 我差点儿把孩子送给老乡,那时很多同志都送3. 求人帮我烧了块热砖,我的腿脚才暖和起来 4. 几十年后,宗璞戏称延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纪念石畅 1. 坦白运动的“坦白”,重要性不在于内容真假 2.“抢救运动”中,不编假话的石畅上吊了3. 运动后,我听康生说:“其实石畅没什么问题。”三遇杨之华 1.“我是瞿秋白的老婆,我叫杨之华”2.“名世已经牺牲了,别告诉你二姐”3.“真巧,在这儿又遇见了!”重逢于陆琳 1. 真奇怪,我俩怎么这么一样啊?2. 我把母亲留给我的翡翠戒指送给了小于3. 三十年后,她把辗转保护下来的戒指还给了我 珍贵的友谊 1. 我和阿甲一起,穿着现代服装演《打渔杀家》2. 没想到左荧、黄灼在坦白运动中被诬为特务 3. 我儿子从山上滚落,张一山在山下一把接住 4. 牟决鸣从重庆给我往延安捎来一大包水果糖 5. 王镇武说:“任均?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6. 马新送来好消息,几天后我却接到她的讣告 “运动”的记忆 1. 老艺人真诚严肃地说:“这回共产党可玩儿了命了!”2. 江枫把自己吊死在卫生间里的水管子上了3. 我相信最后。只要活到最后,就一定能搞清楚4. 想不明白为什么“八亿人口,不斗行吗?”难忘玛丽娅 1. 丁嫂的小脚没通过外交部的审查 2. 外交部给保姆尹嫂也发置装费3. 保加利亚的党组织给我请来保姆玛丽娅4. 玛丽娅真舍不得小卡林,哭着要跟我来中国我和瑞萱 1. 从楼道里带回来的肝炎保姆2. 地主的儿媳妇帮我勤俭持家3.“文革”她被轰回老家,成了专政对象4. 再没人轰她走了,她却永远离去5. 然后,她不再是“五类分子”了一达生病 1.“我又活着回来了!” 2. 输血染上了丙肝病毒 3. 他给孩子讲了那么多过去的故事4. 孩子告诉了我病情真相 5.“我想好好睡一觉,你们谁也别叫我”6. 风雨同舟六十载,悠悠死别肠断魂后 记 / 王克明
父亲同意了他的建议,组织校董事会讨论决定,学校暂时改名豫新中学。父亲亲赴临泉,请当时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部宣传科长孟士衡担任校长,并聘请汤恩伯指挥的15集团军总司令何柱国为董事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抵制省政府接收。如此相持了一段时间。到1944年5月,河南省政府换了班子,新任省主席是刘镇华的弟弟刘恩茂,父亲去找他极力争取,才获批恢复了“今是学校”。后来父亲仍是董事长。 那年9月,父亲主持了今是学校复校庆祝大会,县里各方送贺词、贺联。派代表参加。中学部的贺联是“今昔宁无沧桑感,是非自有大白时”,小学部的是“风雨同舟今允定,菁莪作育是固方”,词中都安排“今是”二字,以纪念学校复校。 父亲小时候经历过没钱念书的困苦。现在,为了能让贫苦人家的子女受教育,并让他们中间的优秀者能接受高等教育,今是学校多了两条规定:一是家庭确实困难,交不起学费的,准予免费上学:二是本校高中毕业生中,品学兼优、可以深造,但因家贫,无力出县投考大学的,由学校发给助学金。这样的规定,是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私立学校所不曾有过的。而且,两条规定都切实执行了。1943年。贫困生曹发坤交不起学费,又想念书。便学锥刺股,跪铁蒺藜。刻苦读书。买不起灯油,他就吹亮麻秆火星,逐行照读。老师发现后,告诉了我父亲。父亲说:“免除曹发坤的一切学杂费。该生吃住在校,一切费用由学校负责。”供他读完了小学。1947年,父亲又准予曹发坤免交一切学费,在本校读中学。还给了他三十元现洋。 今是学校开办后二十年间,不只是新蔡本县的学生,它周边河南、安徽十余县的年轻人,也源源不断地前来求学。抗战时期新蔡一直没有沦陷,也是大批青年来此求学的原因之一。 ……
这几年,我常常感到常识的重要。多年来,我们矫情悖理,做了多少荒唐事,现在总算明白了些,知道做事不能违背常识。六姨不是思想型的人,她久经锻炼,仍保持常识,不失常情常理,从无肃杀教条之气,实可珍贵。 ——宗璞
真正的历史藏于民间。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只是一些概念符号,在私人的记忆中才复活成为人。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父亲任芝铭,很被孙中山看得起的二姐夫孙炳文二姐任锐批评梁漱溟:“你对不起炳文!”,周思来为何批捕孙维世,江青他们给孙维世作的离奇“结论”,江青悻悻地说“不理老子,老子走,”,在延安唱“马歇尔将军姜名传千古”,保加利亚保姆玛丽娅哭着要来中国当保姆,周恩来朱德密友孙炳文和哲学家冯友兰的妻妹,孙维世和宗璞的六姨,四十年代的“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外交官人人——任均九十年。
无
我这九十年
――读历史读人生
我中学时学过一点历史,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还有世界历史。后来,还学了党史、中国革命史、文学史、中国小说史什么的,那其实是蜻蜓点水,知道些许历史的脉络。我还教过历史,只是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干巴巴的令人怀疑的文字。那时候,我常常一边讲,一边在心里瞎想:不知道真实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不知道那些亲历的人会怎么看今天书上的文字?
太久远的事当然无从确认,对于现代史,我会想得多一些。
还喜欢找一些相关人的回忆录来读,发现,历史真是很难确认。一是各自的立场不同,二是回忆本身的选择性,三是观念和性格在其中捣乱,还有顾忌和其他因素的阻扰。总之,同样的事,说法总不一样,真是各说各话,不知谁说的更真。
相对来说,那种利益相关的人,说出话来,无不带有明显的立场倾向,客观这两个字是难得落实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她可以亲近历史人物,走近大人物,又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大人物不需要提防她,也不需要与她斗争,她还有机会遇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具有常识的人,看待世事有平常心,相对客观。如果有这样的人,她看到和说出的历史才会更真实更鲜活,阅读那样的文字,一定会很有意思。
认识王津津老师的时候,是参加一次会议,她脸上始终如一的微笑,面对任何人全一样的亲切,是亲和力极强的人。她笑的时候,眼睛月牙儿似的弯着,甜美极了。我一直认为,最有教养的人,就是对陌生人面带微笑的人,那微笑里包含着尊重与体谅,在现代社会里,叫紧张的人放松,让胆怯的人安慰。大家都抢着和她说话,愿意跟她坐在一起,她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用微笑善待后面的人。
有机会慢慢认识她,才知道她出生在一个高干家庭,与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就读同一所知名学校,也有过与同时代人一样的北大荒知青岁月,我对她,怀有深深的好奇:她的父母家庭……
又一次见面,发现她九旬的母亲写了一本书《我这九十年》,封面上写着“一段革命家庭的私人记忆”,封底上的文字中有:“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我的第一标准、第一要求,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即,说我所知,写我所知,有一说一,真实诚实。”
这个书名首先吸引我,再翻看宗璞的序言、作者写在前面的话,就认定这书不仅值得一读,值得推荐,更值得收藏。后来听说,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特别介绍过这本书。
她是冯友兰的妻妹,孙维世的六姨,她是四十年代的“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外交官夫人,她是我的朋友王津津老师的母亲!她是,任均!
那些如雷贯耳的人物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人名,而是活生生的身边人。
她是清末举人任芝铭最小的女儿,1938年她的父亲以著名民主人士身份亲自送她去延安参加革命,得到毛泽东主席设宴款待欢迎,此行决定了她一生作为革命者的命运;她的大姐嫁给了中国最早期的华人矿长黄志烜;她的二姐夫孙炳文是朱德好友,是周恩来亲自介绍入党的革命家,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被蒋介石腰斩于上海龙华的革命烈士;她的外甥女孙维世是二姐任锐的女儿,她虽是维世的六姨,因年龄相当,从小一起长大,其实是闺中密友,延安著名美女孙维世的故事,从她的口里说出来,才是家里人身边人的亲切与自然;冯友兰是她的三姐夫,学者宗璞是年龄比她小得不多的另一个外甥生,数十载北京生活中,他们是最亲的亲人……
她在延安是“鲁艺平剧团”的京剧演员,有“延安梅兰芳”之称,江青曾给她的演出提过意见,她客观地说:她的意见是对的,我当时年青,只顾自己好看,没考虑剧情需要了。她在延安生了孩子,孩子营养缺乏,江青还给她的孩子送过奶粉,虽然她与江青并不投缘,与之交往也不密切,但这点滴好处,她还是如实陈述。
她从延安到北京,从“延安梅兰芳”到外交官夫人,也历经几十年运动风雨。她曾经随便会在路上遇到毛泽东、朱德这些革命领袖;也会与江青擦肩而过,彼此问候;还会和孙维世同居一室,闺密私语;会和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三度相遇,互道问候……,可她笔下记载的,多是点滴小事,大人物的小事,小人物的小事。她不分贵贱,一概用温情的笔墨,细细盘算着九十年的人间温情,人家对她的好,人家的一包糖果、一袋奶粉、一声问候、一段相随,她全记住并且满怀感激。她是不论历史书怎么评价,也不论世人怎么评价,她只说自己知道的、看到的、感受到的。
认真拜读完这本近三十万字的回忆录,发现这位革命家庭的革命老人,其实是一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宁静淡泊的人,她从来不曾为了任何不理解的潮流而偏执迷失,从不曾在任何压力下迷失本性与常识,正如她的外甥女宗璞在序言中写道的:“多年来,我们矫情悖理,做了多少荒唐事,现在总算明白了些,知道做事不能违背常识。六姨不是思想型的人,她久经锻炼,仍保持常识,不失常情常理,从无肃杀教条之气,实可珍贵。”她还说:“在革命之外,六姨在家庭方面很成功。六姨父曾说,他们这一家全靠六姨支撑,他的感愧之情,难用言语表达。他们的儿女都很孝顺,最难得的是儿女的配偶也都孝顺,不能不让人称羡。”
我在字里行间读出她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我在生活中认识的好女人共有的特点是:她们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她们一定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明事理,识大体;她们永远有一颗温润的心,怀着不变的善意对待这世界,又有坚定的立场,不被潮流左右,也不被贪妄左右。所以,她们都会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孝顺的儿女,她们是家庭的灵魂,宽厚是她们的本质,不卑不亢是她们的尊严,宠辱不惊是她们的姿态。
她是真的没有事业的虚荣,虽然她的工作非常出色;她也没有一般女子要证明魅力的虚荣,虽然她与夫君相伴六十载,相爱一生。她没有一个字夸过自己的身世、容貌、才干、能力,没有半点对自己特殊经历的眩耀,可是,读者仍然可以从中看出她不同凡响的人生阅历,看出她在九十年的跌宕起伏中展示出来的外在光彩和内在力量,她完全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证明什么,反而魅力无穷。
这样可爱可敬的一个人,我读的时候,特别会发出对人生的感慨来:这个浮躁的时代多么需要这样的声音啊,真实而厚道的、朴实而自然的。我们会从中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任何时代,无论外面的风雨如何狂暴,坚持人性的本真与醇厚,一定会收获圆满。我知道王津津老师始终如一的微笑源于何处了。
从此,那一段历史在我的心里变得亲切,书本上走下来的名字,全是鲜活的人了。
在众多的革命老人回忆录里,这本书是独一无二的。她谈的不是革命,不是斗争,是生活,是人生。谈的不是历史事件,是生活点滴。而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人,全在她的叙述里变得生动和亲切。
我买了很多本《我这九十年》,送给愿意活得真实的朋友。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人生可以复制,但我们
在飞机上读报纸时看到本书的节选,随即买来,可谓不虚。首先是惊讶,不想传主与这么多名人的关系和她的传奇经历——出身于晚清举人之家,孙维世和宗璞的六姨,冯友兰的妻妹,四十年代延安鲁艺毕业生,美誉“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官夫人,活到文革后的改革开放,一直到21世纪。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经历过,却依旧那么质朴、那么童真、语言那样诙谐、心地那样善良。她的口述历史,不缔是30年代投身革命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典型。
文风甚好,有一说一,既不粉饰,也不丑化。说到江青、康生等恶人,也不过尔尔,真实活现。对万劫不复的“文革”的记忆,也充满了老百姓语言风格,绝无公式化的评判。也许正如宗璞所说,她“不是思想型的人”,反倒使这本书从里到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曾与朱德结为金兰之交,一同赴欧洲寻找真理,在德国由周恩来介绍一起加入了共产党,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难怪周恩来、朱德都对他的遗骨如此呵护。除林彪外,刘亚楼也在苏联追求过孙维世。
这是一部真实的书、一部可爱的书、一部认真的书。包括装帧、出版——开本、字数、印张、版次、印数——都一一列明,在时下的出版垃圾狂潮中,风骨傲挺,梅鹤般屹立。
他的后人整理此书,功德无量。写历史,能洞悉历史——“夺权之后,还政于民,才会成为有别于古代的故事。只可惜,没能走出从前。”“真正的知识分子,一定天然地具有不带偏见的批评政府的自由倾向,这种倾向的产生便是缘于社会良心。”
一部家族的私家历史记述,竟能引发如此的对历史、对当下社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思考,实为好书也!
先读了王克明先生的《听见古代》,对曾经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王先生敬佩不已。经人介绍,读了王先生的母亲任均所著《我这九十年》,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王先生浓浓的陕北情结,因为他的父母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将青春献给了延安。谢谢这对母子的好书!
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任先生娓娓道来,是自家事,也是国事天下事。只可惜几近湮灭……
虽说是活在人们的心中,不过只是自家人知道罢了,外人、正史又有几笔?带过?
任老先生的事际书中说得不详细,孙炳文先生和周总理朱总司令的革命经历患难之情的綠起也没多写。我期待着补遗的问世!编者再下下功夫,再来一本。
实事求是。也就是,有一说一,真实诚实。印证其他书籍,很明显,作者做到了。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传说中如雷贯耳的孙维世,我从书中真实全面的了解到啦。
写回忆录真的是为自己负责,为历史负责的事情。
此书虽然只描述一个家庭成员在那个革命年代的点点滴滴,但透过个体和细节可以了解那个年代的真正的历史:并非都美好,并非如传统历史吻合。但这本书感觉很真实,没有故意刻画历史,让读者受益匪浅。
人活九十不容易,很有感触
一家子革命,记录了孙家还有冯家的一些事。
一个革命家庭的回忆。
真正的历史藏于民间,看了此书才明白!
任均老人的经历很坎坷,令人感慨。同时,也是一笔财富。使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好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因为真诚,所以幼稚说实话,任均的这本回忆录,在分析与反思上,并无特别出彩和沉重的地方。
一个人,坚持着,经历着历史上的事情,也到了还能说出来的时候,写出人们未知的事。
作者这家人,有风光,有悲痛,有坚韧, 有亲情 …
年少的才男才女,随着时间的消逝,也不得不老去,不得不一个个在离开,这是人生虚无幻灭的本质吗?
喜欢看看一些回忆录,通过这些个案去观察人在历史中的经历与体验。
好书!
真实,平实,朴实。
每个个体都写下这样的真历史,伪历史就不攻自破了。
读过王克明的《听到古代》,看到这本口述历史就买了。
90年总是有很多要说的话,即便是没有大起大落,也会有许多悲欢离合!
90年不长,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用“动荡”这个词似乎都轻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在这90年都经历了什么?这些又都折射出什么?读来自己体味吧!
历史生动就是细节,这本书有生动的细节描述,也有不得已的人性辩解,很真实。
知道了一些历史真相。
帮大舅买的这本书,那时他还健在,我很欣慰能满足他那时的要求,帮他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当史料读。书中披露了不少内幕,还是第一次看见。值得收藏。
开始搜寻90岁以上老人的作品。
又找来季老、巴金对那岁月的文章。
人哪,就这几十年,难点好事吧。
让后来人了解历史
这个商品不错,就是有点脏。买多点书就不会,买少点就会这样,是包装的缘故吗?
老人很喜欢看近代史的书,这是他点名要的书,估计不错
文字朴实,反映了一代老学者在政治起伏中追求学术真理的坎坷一生。
有意思的书,写的很好
如题。书中的主人公的个人遭际,都有着时代背景的衬托和作用。国史如家史,家史如国史,这两句话都是适合这本书的。
老公很喜欢,父亲也觉得不错。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书装订质量可以放心,纸张也好。适合捧在手上看的哟。
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现在有些为资本、权力集团卖力的专家,和老一辈的优秀知识份子相比,论理道德相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包装不好,包装袋破损,导致书本封面破损。
私家回忆录
内容很深刻!受益匪浅!
90高人
人生不易
任钓,何许人也,前所未闻。任芝铭、孙炳文、冯友兰、孙维世,你定有所闻。
任芝铭,老同盟会员,清末举人,一直支持共产党的民主人士,培育的女儿均投身革命。
孙炳文,周恩来在欧洲介绍入共产党,曾随朱德从军,并义结金兰。国共合作时期,在黄埔军校当过政治总教官,与周恩来同袍。后在蒋介石“清党”时腰斩于上海龙华。
冯友兰,一代哲学大师,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以英文写就《中国哲学简史》,方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之书。
孙维世,孙炳文的贵孤,周恩来、邓颖超在孙炳文遇难之后,对其视同已出,更有“红色公主”之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女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导演兼副院长,在演艺、导演、翻译等多方面建树颇多。不幸的是在“文革”中被江青等人迫害致死,年仅47岁,实在令人惋惜。孙与林彪间的感情,及与毛泽东的关系,是众多野史的题材。
以任钓本人的经历,从文艺青年,投身延安。由在延安的鲁艺学生、戏剧演员,到49年后随夫出使欧洲的外交人员,也值得我们支了解。
全书以人物、特别的事件为章节,逐一回顾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些章节不单记录着名人逸事,还专门为作者出使保加利亚时期,为作者带小孩的保姆玛丽娅,在国内相处廿年的保姆黄瑞萱,各起一个章节,以平淡中包含感恩之情,忆述着生活的点滴。
在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中,经历了苦乐掺杂的生活。政治运动,人异事迁。这一切,都不能抹去作者乐观而又淡泊的心。
书中第278页记道:两学生把他押上台后,主持人喊:”XXX!你老实交待你的历史问题!“那老艺人弯着腰低着头,诚恳地说:”是。是。“停了停,见他没下文儿,主持人又冲他喊:”说呀!“他不敢抬头,战战兢兢地问:”是,是……您听哪段儿呀?“大家听见这说相声的词儿,都忍不住想笑。我看见主持会的扭过脸去,也一阵子没说话,估计也是在使劲儿忍住笑。过了会儿才回过头来,但厉害不起来了:”什么哪段儿?让你交待历史问题。“
只有如作者般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才会在那地狱似的十年里,记住这令人发笑的一场小景。
看着书中淡淡的文字,似在宁静的湖面泛起一点点的涟漪。但作为读者的我,内心却翻着波澜……
私人记忆,印证国家历程!家庭辛酸,缘起政治风浪!
孩子替母亲留下一生难忘的记忆,命运送革命老人到美国,轮回的意味甚重。
亮点在于与孙维世交往那段,有意思啊。
延安延安
尘封的一段历史,带着厚重的,感人的步调
再次串起历史的大幕
女人的视角细致入微,能保留历史的丰富细节,与之相比,现行教科书显得面目可憎,空疏无当。
书挺好,内容也挺吸引人,就是收到时封皮上粘了一些脏东西。。。
很好,大量的历史细节真实可信。
重温那段历史,为中国人自豪,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迅速浏览了一下书中的图片。
以朴实的语言讲述真实的历史,比那些冠冕堂皇的讲述方式更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历史。
一个大家庭的记录,平铺直叙,语言一般。作为历史了解,没有想象中的收获大。
了解了一些历史细节。
感觉还不错。字里行间还是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特质。
内容很一般,后悔买此书
文笔不太好,不精练。
没有我想象的好。
送给家人了,适合老人看,我们这一代看着没有感觉
没有心意,感觉不到有啥收获
这本书不值得购买
名字起的好像很是那么回事,读起来不知道咋回事。
有价值的一句,没价值的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