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

杨帆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杨帆  

页数:

467  

前言

1920年2月中旬的一天深夜,一辆带篷的骡车在天寒地冻之中,悄悄驶出北京城朝阳门。车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30岁左右的“商人”,戴着金边眼镜,挎着装满账簿的公文包;一个是40岁左右的“病人”,头戴毡帽,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他们,就是被称为“北李南陈,两大星辰”的李大钊和陈独秀。 他们一个是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一个是北大文科学长,一个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驱,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为了帮助陈独秀躲避北洋政府的搜捕,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护送陈独秀赶赴天津,从天津登船奔赴上海。一路上,他们探讨着中国革命之路一 “我们是否也走苏俄的道路,成立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 李大钊认为,在中国建立苏俄式政党,首先需要陈独秀这样有影响的人出面倡导和组织。陈独秀此前刚在《新青年》宣言中称:永不加入“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而苏俄式政党,正是为全社会谋求幸福的政党。 “好!正是英雄所见略同。”陈独秀高声作答。 两人一拍即合,朗声大笑。 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党的组织在上海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12月更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接着,南陈北李分别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在南方和北方各地发展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共13人,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建立了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 从此,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在反对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和日本侵略军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然而,党的成长经历了种种磨难,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党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国际的指挥,无论对还是错。而事实证明,共产国际的诸多指令并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在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的时候,共产国际发出一系列持续“左”转的指令,尤以“五月指示”为最。在国民党已全面排斥共产党的情况下,要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组建自己的军队,改造国民党,无异于天方夜谭。而随后在一连串的反右倾中,共产党出现了一连串的“左”倾暴动;王明的上台,更是将党带入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沉痛灾难之中,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之初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仅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尤其湘江一战,红军死亡人数便高达30500多人! 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几乎“包办”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人选,在出现陈独秀抵制“五月指示”之后,以理论走红共产国际的瞿秋白被推举上台;紧接着,瞿秋白从“左”倾盲动错误造成的危害中败下阵来。面对陈独秀、瞿秋白这些大知识分子领导的错误,共产国际开始迷信工农出身的干部,于是,工人出身的向忠发登上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宝座”。 而在向忠发与李立三联合违抗共产国际命令的事件发生之后,共产国际越发觉得建立一个听话的中国支部,比建立一个有作为的中国支部更为重要,于是,被共产国际看好的留苏学生“出场”了,第一个上台的便是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的亲信、27岁的王明。随着王明出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24岁的博古成为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 而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更是将对党内同志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带入了中国党内,不仅使20世纪30年代各根据地大批革命同志蒙冤被杀,而且深刻而持久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斗争。 在党内斗争的发展中,在党的成长壮大中,党的早期领导人相继走向了不同的命运归宿。他们之中,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者有之,为革命事业献身者有之,中途脱党者有之,被开除出党者有之,叛变投敌者有之,在“文革”中受迫害者有之…… 陈独秀在与共产国际及其中国支部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中被开除出党,直至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最终未能恢复党籍;张国焘背负着本不应由他承担的西路军全军覆没的罪名,投靠了国民党,最终老死加拿大;王明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国际“左”右倾路线,带着对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负,在莫斯科落幕人生;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张闻天、李立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等人,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党的早期领导人中,除了被肯定被颂扬的之外,其他人有的被尘封,有的被贬损,有的被全盘否定……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披露,早期领导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选取处于中共早期领导核心的、在党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中共高层领导10人,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包括大批原始资料、大量同时代人口述文章,借鉴党史权威认定的成果资料,通过大量客观事实,记述他们的生平事迹,还他们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力求客观、公允。

内容概要

  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党的早期领导人中,除了被肯定被颂扬的之外,其他人有的被尘封,有的被贬损,有的被全盘否定……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披露,早期领导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陈独秀在与共产国际及其中国支部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中被开除出党,直至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最终未能恢复党籍;张国焘背负着本不应由他承担的西路军全军覆没的罪名,投靠了国民党,最终老死加拿大;王明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国际“左”右倾路线,带着对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负,在莫斯科落幕人生;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张闻天、李立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瞿秋白、李立三、蔡和森、向忠发、王明、博古、张闻天,这十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却都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又都有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精心攥写了此书,为读者一一解密。

作者简介

  杨帆,泉城之女,自幼喜读老祖宗“那些事儿”,却阴差阳错进了经贸系,入学即“不务正业”,潜心研究民国“是个什么玩意儿”,尤其对中共建党史、建军史“情有独钟”。于毕业前正式从事写作,最终撰写成——《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此前已出版:《杜月笙大传》、《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民国军阀档案》等多部畅销作品。

书籍目录

陈独秀——建党爱党回党工作梦难圆
 宣传革命,饿着肚子办刊
 冲破阻挠,携妻妹远走他乡
 安庆为官,不认封建爹娘
 北大执教,《新青年》大放异彩
 相约建党,前后三次被捕
 国共合作,主张放弃争权
 北伐之中,国际态度突变
 抵制“左”倾,成了右倾代表
 两子被杀,老子何惧坐牢
 一身傲骨,贫病交加中离世
李大钊——为革命慷慨就义死而无憾
 东洋求学,十岁新郎的抱负
 宣传革命,北大红楼的灯光
 相约建党,南陈北李均缺席
 形势突变,“北赤”避走深山
 亲自挂帅,组织反帝斗争
 坚贞不屈,惨遭军阀杀害
 亲友相助,保护烈士遗孤
张国焘——党的叛徒漂泊半生客死多伦多  
 追求革命,争当五四旗手
 避难上海,筹建共产党小组
 参加建党,得罪马林遭贬
 获释出狱,三下广州传令
 南昌暴动,国际翻云覆雨
 排斥异己,“大肃反”血染苏区
 转移苏区,长征路上争权
 西路军覆没,引发旧事重提
 出走武汉,投到老蒋门下
 半生漂泊,晚年客死异乡
瞿秋白——凛然赴死一腔忧愤“多余”说
 饿乡之行,一生结缘苏俄
 亡妻再续,因何备受指责
 理论先锋,走红共产国际
 身居要职,犯了盲动错误
 主持正义,落入宗派陷阱
 落难之中,大先生手足情深
 死何所惧,一腔忧愤“多余”说
 斯人已去,身后是非何其多
李立三——主政三月抵抗共产国际一生遭厄运
 留学归来,领导安源罢工
 暴动三月,带来一生厄运
 两犯王明,落难苏俄十五载
 报效祖国,好日子昙花一现
 一封请示,空降三顶大帽子
 “文革”遇害,难解死亡之谜
蔡和森——不畏艰险为国捐躯浩气贯长虹
 “向蔡同盟”,划时代浪漫婚礼
 舆论配合,站在五卅最前端
 向蔡分手,莫斯科再觅知音
 忍辱负重,危难中毅然赴港
 至死不屈,惊天地泣鬼神
向忠发——工人总书记被捕叛变迷雾重重
 机缘巧合,小工人变大领导
 苏联之旅,总书记缘定苏俄
 立三路线,谁为它摇旗呐喊
 王明上台,总书记成了摆设
 一夜风流,却换来一场噩梦
 被捕三日,阴差阳错被诛杀
王明——共产国际“红人”争权不成投靠莫斯科  
 留学苏联,攀上了一棵大树
 春风得意,“矮丈夫”何患无妻
 狱中求救,人生中一大败笔
 背靠大树,失意中一步登天
 遥控中央,做了中共太上皇
 代表国际,昆仑山来的神仙
 躲避批判,孟公府内当孝子
 一去不归,抛出《中共五十年》
博古——“中央小伙子”罹难举国同悼
 追随王明,成了“中央小伙子”
 相恋中大,夫妻双双进苏区
 错失良机,广昌战役定生死
 湘江遗恨,秦邦宪几欲自杀
 遵义交权,无可奈何花落去
 旗帜鲜明,远离了昔日挚友
 谈判归来,飞机失事黑茶山
 英烈已去,六遗孤相聚北京
张闻天——“开明君主”遵义建功最终遭迫害
 告别洋妻,回国后一步登天
 脱离“左”倾,博洛分道扬镳
 毛洛联合,遵义会议定乾坤
 好事多磨,毛泽东力促佳缘
 清算旧账,远离了权力核心
 忧国忧民,庐山上横遭批判
 发配南方,成了无刑期罪犯
 千秋功过,终有历史辨忠奸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家里出事了,爷爷病了!”陈独秀愣了一下。自从第一次离家东渡日本,陈独秀对家中事便很少过问。但以前经常返家,即使远在日本也是如此。自从与高君曼离家出走,便再也没有回过家,直到返回安庆,才回家看望了一下嗣父、嗣母。家中五个子女,除次女夭折外,其他三子一女一直由嗣父、嗣母和发妻高晓岚照顾。但如今嗣父在病中,家里能主事的男人只剩了他一个,嗣母只好请他回家商量。原来,陈衍庶两年前做的那笔大豆生意,原以为案情早已了结,不料突然接到英商诉讼状,要求陈衍庶交还收购大豆的订金,可订金早已在合同撤销之时清还,陈衍庶又气又急,病情骤然加重。陈独秀回到家中,听完嗣母讲述的这些情况,望着病榻上的嗣父,一时无语。对于嗣父做着清廷的官,陈独秀一直耿耿于怀,但嗣父毕竟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嗣父在东北任上发财、置办产业、建造“陈家大洋房”,让全家人生活无忧,陈独秀无话可说。而对嗣父吃官司一事,陈独秀也并不是很关心,尤其对做生意打官司这些事他根本一窍不通,面对嗣父、嗣母殷切的目光,他只好无能为力地表示:“还是父亲亲自去一趟上海比较好,我没和英商打过交道,去了恐怕也办不妥。”陈衍庶满指望陈独秀能够代劳,没想到陈独秀说出这样一番话,想想也不无道理,失望之余,只好表示:“好吧,看来也只有我自己去了。”陈衍庶拖着病体去上海交涉,查阅当年合同后才知道,姚通事欺负他不懂英文,与英商串通一气,在退款文件上做了手脚。事已至此,陈衍庶百口莫辩,只好挥泪交出财产契约,一生积蓄毁于一旦,回到安庆,便一头栽倒在床上,从此大病不起。


编辑推荐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1921-1935)》编辑推荐:首次揭秘,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党的早期领导人有的被尘封,有的被贬损,有的被全盘否定……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披露,早期领导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成败得失。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党的组织在上海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12月更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接着,南有陈独秀、北有李大钊,他们分别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在南方和北方各地发展党的早期组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最后岁月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写了10位中共早期领导人,其中大多数人是以前有争议的,或者说有不恰当定论的。本书吸引我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人云亦云,甚至木有评论,只用客观事实、历史事实说话,而披露的鲜为人知的事实,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是复杂的,在那个复杂的现实中去看张国焘、王明,甚至向忠发,你就不会轻易下一个抽象的不好的结论,正如本书用事实说话,令人感触颇深,心服口服。

对于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如李立三、博古、张闻天,尤其长期被置于灰色地带的党的创始人陈独秀,读完他们的经历,你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些中共党史上的功臣,受到那么大的冤屈,依然对党忠心耿耿,堪称后代的楷模。

这10个人,都是在早期中共党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甚至多人曾在党内负主要责任,这本书又是按党史发展顺序排列,读完本书,对中共建党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加上这本书用事实说话,可读性强,一口气读完,再回头重点阅读,的确增长学识,受益匪浅!


读下来内心感到非常沉重,这几位为中共创立和早期发展做出过**贡献的领导人,下场似乎都颇为凄惨。
陈独秀贫困交加中离世,张国焘、王明客死异乡,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博古三十多岁而亡,李立三文革中“自杀”,张闻天也遭受“文革”迫害,向忠发被国民党杀害还留下一生恶名……
年轻人应该多读读这些书,了解党的创建历程,曲折的发展道路,以及内部斗争,非常增长知识。


这种中共领导人的合集比较少,这本写的不错,帮助我快速且深入了解中共早期几位领导人的一生功过,感觉很客观,不是一味褒扬或贬低,可读性也比较强。


书中集中了十位早期领导人,十人集中到一本书里,肯定不能太详细,但难能可贵的是观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大进步


很好看,看完对中共党史和几位主要领导人的一生经历、性格特点,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


每天晚上一个人,十天读完此书。很精彩,让人爱不释手……
可读性很强,了解了几位中共领导人辛酸的一生……
每天晚上一个人,十天读完此书。很精彩,让人爱不释手……
可读性很强,了解了几位中共领导人辛酸的一生……


很好看,几位中共领导人的结局都很悲惨,让人感慨。


书很厚实,有保护膜,这个价格很值!
内容上颠覆了一些传统观点,改变了我之前对这些人的看法;
看完后对中共建党史、建军史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不错。


深刻了解了那段历史,读完感觉心情沉重。

写的不错,可读性很强。

大家都应该读一读,了解一下党的历史。


看到了早期革命斗争的残酷,无论是党外的还是党内的。


本人是冲着杨帆而来,读过其很多作品,非常喜欢,此书粗略的看看,毕竟没有时间细读,很好,一如既往,希望美女杨帆能有更好的作品推出,呵呵~~期待!!!


好看不枯燥,感觉很客观。


买回来也有两周了,看了一半了,挺不错,很客观,学到了很多东西,值得推荐。


革命前辈绝不会渺无声息。


活动时买的,很值。内容也不错,写作风格朴实,可读性强。


很好看,送货也快,上午买的,下午就送到了。


很好看,获益良多。


杨帆的书看过几本,感觉写的不错,文笔不错,读起很顺,这本书也是如此,很厚,但不是很累。一个人物几十页。当看到写张国焘一篇时, 第153页和154页时,出现了三次“第三方面军”,我印象中红军没有过“第三方面军”的番号,不知是作者的笔误,还是我真的不知道?


对后生了解革命前辈的最好书籍。


极其一般的书,如果退货非常方便的话我就退回去,不过太无聊时可以看看


文笔平淡, 视角没太多新意,内容不错, 略显简单, 但是还是值得一读。


语言简朴,内容真实,尽管他们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他们的付出非常来之不易,毕竟他们是一群探索者。


好书,大浪淘沙,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获得最后的胜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