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代通事

季压西,陈伟民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季压西,陈伟民  

页数:

418  

字数:

3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语言障碍的存在,来华外国人和晚清中国人在突破语言障碍方面所作的各种努力,及其在晚清时期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 为便于讨论并且考虑到篇幅安排,本书分为三编,每编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本编为“中国近代通事”,本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面介绍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所遭遇的语言障碍及其影响,并对以维持和利用语言障碍为主要内容的清朝闭关政策进行深入讨论。第二部分为本编重点内容,围绕近代中国通事的发展史而展开。

作者简介

  季压西,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76年底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为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系翻译室教授、军事专业硕士生导师。    陈伟民,女,汉族,1956年1月出生于江苏江阴。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为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语言教研室副教授。

书籍目录

前言马戛尔尼使华(1792—1793):中英早期交往中的语言障碍 一、汉、英语言交流之始 二、派遣马戛尔尼使团的决定 三、寻找译员的艰难过程 四、来华航行中的汉语学习 五、语言接触中的烦恼 六、天主教传教士:朝廷指定的洋译员 七、信件翻译:拒绝与惧怕 八、谒见:语言障碍带来的喜怒哀乐 九、语言障碍对英国使团的影响语言障碍与清朝政府的闭关政策 一、洪任辉事件:清朝政府闭关政策的诱因 二、清朝闭关政策:具体条例及其产生过程 三、选择语言障碍作为闭关自守门闩的原因 四、维持和利用语言障碍的具体举措通事:近代历史舞台上特殊的角色 一、通事:翻译人员的基本称谓 二、明清政府机构中的通事 三、澳门、广州贸易中的通事 四、条约时期:通事的变化 五、汉奸:中国通事的社会形象与定位 六、通事与鸦片、走私等活动 七、外语能力:通事角色向买办的转移从鲍鹏到吴健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夷语人才 一、鲍鹏案始末:第一次鸦片战争广州谈判 二、黄仲畲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吴健彰:从广州买办到上海道台通事:信誉、外语水平及翻译能力 一、中国通事的外语水平 二、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通事 三、涉外案件审理近代中国Pidgin英语及其影响 一、历史根源 二、从“广东葡语”到“广东英语” 三、中国Pidgin英语的主要特点  四、中国Pidgin英语的学习方法 五、中国Pidgin英语的社会影响 六、近代来华外国人的普遍看法从林则徐到郭嵩焘:中国近代认识到排除语言障碍重要性的先行者 一、林则徐与外语人才 二、魏源对排除语言障碍重要性的认识 三、郭嵩焘与建立外语学堂之议 四、冯桂芬与建立外语学堂之议附录:16世纪—17世纪来华外国人与他们的中国通事 一、1521年:葡中首次正式交往中的中国通事 二、1578年:西班牙传教士来华 三、1582年:耶稣会士桑切斯神父的遭遇 四、1636年:英国首次来华通商船队与通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839年10月29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广州纪事报》刊登了林则徐公布的《会谕尖沙嘴英夷各货船具结进埔告示》及此报对该告示的评述,林则徐的译员便从中翻译了评述部分。《广州周报》(Canton Press),又译作《澳门新闻录》,1835年11月12日(道光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在广州创刊,由东印度公司的广州商馆自由贸易派商人主办,主编莫勒(Edmund Moller),每逢周六出版,1839年7月(道光十九年六月)迁至澳门出版,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停刊。《澳门新闻纸》从《广州周报》上翻译的材料较多,已知的即有《澳门新闻纸》中1839年9月28日(道光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10月12日(道光十九年九月初六)、26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日)、12月4日(道光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1840年2月8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六)、3月14日(道光二十年二月十一日)的内容均译自同日的《广州周报》。如1840年2月8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六),《广州周报》登载了葡萄牙驻澳门总管宾多同英舰“窝拉疑号”船长士密1840年2月4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二)往来的两封信件,《澳门新闻纸》将它完全翻译过来,标题为“澳门一八四0年二月八日新闻纸”。其他报纸,如《新加坡自由报》及印度出版的报纸等。《澳门新闻纸》中标题有“新奇坡新闻纸”字样的材料均译自《新加坡自由报》,而标题为“孟买……新闻纸”的,大概便是从印度孟买出版的报纸上翻译过来的。另外,还提到了“孟加拉新闻纸”和“兰顿(伦敦——引者注)新闻纸”。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代通事 PDF格式下载



真正值得一读的好书,长见识,学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