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词大家的文化论评

杨仲义,黄红霞 著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杨仲义,黄红霞 著  

页数:

377  

内容概要

  所谓“文化论评”,是从文化学角度解读、评论诗歌。即牵涉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也牵涉诗人当时的现实文化。要把诗人、诗作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和现实文化的小环境下,考察其心灵情感、艺术特点形成的文化原因,这是不言而喻的。杨仲义、黄红霞所著的《诗词大家的文化论评》涉及的诗人包括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柳永、苏轼、辛弃疾。

书籍目录

壹 屈原一 爱楚恋楚的文化透视二 美政兴楚的儒家色彩三 虚幻色彩的文化成因四 “香草美人”的文化透视贰 陶渊明一 质性自然的真隐品格二 归隐原因的文化探讨三 陶渊明生存方式的现代审视四 桃源境界的现代接受叁 李白一 浪游生涯的文化透视二 狂儒性格的文化解读三 奔放飘逸的文化成因四 李白风神的现代审视肆 杜甫一 人格之“圣”的文化内涵二 诗格之“圣”的文化透视三 诗艺之“圣”的文化解读四 “诗圣”品格的现代审视伍 白居易一 讽谕诗的文化透视二 闲适诗的文化解读三 风情诗的审美趣味四 浅俗性的全面观照陆 柳永一 发展词体的词坛巨子二 儒生浪子的功名生涯三 浪子词品的文化透视四 浪子艳情的现代接受柒 苏轼一 正直敢言的儒士本色二 旷达儒生的文化成因三 慕陶学陶的文化论评四 生命智慧的现代接受捌 辛弃疾一 志在杀敌的马上英雄二 失路英雄的诗中悲豪三 意不在物的酒豪、雅豪四 英雄品格的现代审视

章节摘录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溪”就是“五溪”中的“辰溪”、(湖南麻阳锦江)。“缘溪行”就是沿着源自“梵净山的锦江”往上“行”。(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山”就是锦江源头的“梵净山片区”。(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些都是铜仁最典型的物产。(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与铜仁苗族的村寨布局,屋舍结构和外貌特征也很相似。”“也与铜仁苗族传统的衣着礼俗习规很相似”,“也酷似苗族民风礼俗。”(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铜仁正是“由于地处武陵山腹地,交通不便,开发较晚”,“铜仁尤其是梵净山是武陵地区避秦乱的最佳选择。”(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  一句话,“桃源在铜仁”,“铜仁就是桃源中的桃源”(侯长林《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于是“桃源铜仁”的旅游名片,就适应了某些领导人旅游赚钱的需要被炮制出来,在贵州黔东喊叫起来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诗词大家的文化论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