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
2008-1
华夏出版社
(美)莫里亚·约翰斯顿
425
曾伏娥,刘颖斐
无
现在的美国银行是1904年由意大利移民后裔安马迪·彼得·吉安尼尼创办的意大利银行发展而来的,借助于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成为了美国第一家为普通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并进而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它坚持把“为小兄弟服务”作为自己的经营方针,这使它在短时间内便众人皆知。二战后,借助于加利福尼亚州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美国银行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银行开发推广了VISA卡的前身——美国信用卡。1970年,美国银行成为国际上的主要贷款银行之一。1998年,美国银行和美国国民银行合并,成为美国大萧条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银行,其业务横跨东西海岸,打破了美国银行业的地域限制,超过大通曼哈顿银行而成为全美之首,这标志着美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本书所记述的历史之后,美国银行创造了更多的辉煌。2004年,它成为全球银行业中盈利和市值均为第二的银行,还是美国头号小型企业信贷银行。2005年6月30日,美国银行以350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的独立信用卡发行商——美信银行,成为全美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零售商和顶级信用卡发行商之一。2006年11月28日,美国银行按市值计算首次超过其竞争对手——花旗银行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莫里亚·约翰斯顿曾任播音员、记者,同时也是另外7本书的作者。她的书和文章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她经常向《纽约时报》、《国家地理》及《名利场》等报刊杂志写稿。她的著作包括《最后的9分钟:781航班的故事》以及与人合著的《保膘的故事》等。
主要人物简介序言贷款延期偿还的威胁储户诉讼的威胁美国银行的起死回生第一部分 美国银行的创建与发展第1章 吉安尼尼家族——美国银行的创建期第2章 吉安尼尼时代——美国银行的分行系统第3章 狄·乔治时代——美国银行的董事会架构第4章 嘉信理财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的竞争者第5章 鲁道夫·彼得森时代——美国银行的繁荣期第二部分 汤姆·克劳森时代第6章 美国银行零售银行区域的重新划分第7章 银行业自动化进程的冲击第三部分 萨姆·阿马科斯特时代第8章 美国银行的内部改革第9章 美国银行的技术革新第10章 宾夕法尼亚公平银行破产及墨西哥债务危机第11章 美国银行的治疗师第12章 国立抵押股本公司事件第13章 阿马科斯特建立的新团队第14章 美国银行的第一次亏损第15章 第一州际银行并购美国银行行动第16章 美国银行的反并购行动第17章 美国银行的巨额亏损第四部分 汤姆·克劳森的回归第18章 出售嘉信理财第19章 美国银行的复苏行动第20章 美国银行的重新崛起结束语译后记
第1章 吉安尼尼家族——美国银行的创建期 1949年6月3日,银行业巨头安马迪·彼得·吉安尼尼在他的床上静静地离开了人间。 在所有给吉安尼尼的颂词中,最有意味的应该是把这个“西部巨头”比做1950年6月中旬沙斯塔大坝投入使用时,萨克拉门托的河水从坝顶冲下来时的轰隆声。在那里,吉安尼尼的精神和其银行的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像在中央峡谷灌溉工程和加利福尼亚最大的水电站建设中,泄洪闸门在洪流的顶端卷起一样。因为,正是由于吉安尼尼把钱贷给了亨利·凯瑟,才使得他建起了世界上第二大的混凝土建筑。在打开大坝的时候,水流比华盛顿纪念碑还高,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3倍,足足可以冲出一个有6个足球场(包括看台)大小的斜面泄洪道,大坝所用的混凝土足够绕地球赤道建立起3英尺宽的人行道。 当水流越过大坝从水道冲过时,那种低沉而又不断回响的声音就像是上千面低音鼓也加入了这种令人振奋的洪流中,像在水峰顶开起了节日宴会似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乐团的高音和低音也衬托着旧金山这种魅力无穷的声音,就像大都市歌剧院的那位天生的女高音佛罗伦萨·科塔纳瑞在唱《星光灿烂的旗帜》。 在瑞鼎镇的附近,因为积雪覆盖,沙斯塔山仿佛穿上了一件化妆舞会的外衣。在这里,具有历史意义的庆典正在筹划中,以庆祝加利福尼亚州加入联邦政府。在吉安尼尼去世前后的5年时间里,美国举行了百年庆典以表彰所有有重要意义的新出现的事件,于是,整个加利福尼亚变成了一个大舞台。1946~1950年,历史难以置信地被人压缩重现,人们庆祝黄金的发现及其带来的掘金热潮、州的成立、《蒙特里宪法条约》熊旗起义、南加利福尼亚州的收复、第一份报纸、第一所美式学校及第一台蒸汽机等。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银行发展史的企业传记。它讲述了美国银行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从它的奇迹般的创立,到其成长期的锐意进取和创新,再到其为摆脱成熟期的迟钝与麻木而作的变革努力,最后到其成功的复兴和崛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银行发展的美丽图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它所经历过的挫折和辉煌,以及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所表现出来的野心、决断力和力挽狂澜的勇气与信心。本书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随着作者的娓娓叙述,故事般的情节逐渐铺开,读完此书,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对美国银行历史的了解,还有心情的愉悦。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