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做新闻

Gaye Tuchman(盖伊-塔奇曼)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8月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Gaye Tuchman(盖伊-塔奇曼)  

页数:

224  

字数:

26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好友黄旦教授主持推出了这个“传播•文化·社会”译丛。他嘱我作文,略述译丛的设计思考以及入选的这些书之学术意义。我惟有从命,但这题目太大,为不多占读者的资源,我长话短说,就译丛设计的思考,择要述之。{从构思到实行,这个译丛的策划起于199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其时有两个“研讨会场”,一是白天的正式研讨,另一是入夜后的“神侃”,一群尚年轻或尚不太沧桑的朋友相聚,虽天南海北地“侃”,却不离共同从事的学术。大家都颇感慨,觉得自19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虽有发展,但其学科领域究竟什么?

内容概要

新闻与社会成员间的互动,显然也是此种互为中介和结果的循环往复,其中除了表达、除了交往,同时也共同卷入了对社会世界及其结构的生产和再生产:当人们把新闻看做是有趣和重要的日常事件的真实描述时,就等于肯定并再生产了新闻作为发布真实报道的社会机构的角色(社会运动试图利用新闻发布信息也是在肯定并再生产新闻媒体作为合法机构的角色);当新闻以日常生活世界所理解的理解,来组织安排每天的新闻生产时,这些被生产出来的新闻,不可避免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认可,并且作为一种资源——结构性因素,成为社会行动者运用和活动的基础和情境。同时,在资源和规则运用上无法排除权力的因素,其中的一些社会行动者比之另外一些,具有更大的能力制造、设置并再生产社会意义——也就是建构社会现实,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就是比绝大多数组织更有权力设置对环境和现实定义的一个组织。由此可以证明,新闻专业主义所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是一个神话,把新闻报道认定为是传统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同样不够真实,根本未能反映出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当然由此也可以证明,以“框架”作为焦点,对新闻及其生产进行研究和解释,不仅可取合理而且非常重要,比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如实证主义)路径,更能展示其基本面貌,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本质。

作者简介

盖伊•塔奇曼(Gaye Tuchman),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会长,发表大量社会学论著,本书为作者代表作之一,被美国《新闻和大众传播季刊》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评为20世纪新闻和大众传播研究名著。

书籍目录

导读:新闻与社会现实1.新闻是框架2.空间和新闻网络3.时间与类型化4.灵活性和专业性5.新闻事实网6.表达与新闻叙述7.有关妇女运动的话题8.事实、言论自由与意识形态9.新闻是建构的现实10.新闻是知识参考书目英汉对照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1新闻是框架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框,我们美国人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了解美国的制度、美国的领袖人物以及美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了解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各种情况。对于已经和正在城市化的国家来说,新闻就像一种替代物,它替代了旧时走街串巷向公众通告消息的人(又译公告传报员),其功能就是告诉我们想知道、需要知道以及应该知道的消息。但是,跟任何用以描绘世界的框架一样,新闻这个框架本身也有自己的问题。窗口展示的视野取决于窗口的大小、窗格的多少、窗玻璃的明暗以及窗户的朝向是迎着街面还是对着后院。这个视野还取决于视点的位置,比如是远点还是近点、是歪着脖子看还是脑袋向前伸展,或者是侧着身使眼睛跟开窗的这面墙平行。本书把新闻看做一种框架,并考察这个框架是如何建构的,或者说考察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机构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考察的重心是报纸和电视作为复杂的组织所必然遵循的程序,以及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职业关怀。本书并不把新闻工作者看做是带着主观愿望和偏见的个体,这些问题最好留给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们去讨论。相反,本书更关注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来自新闻专业主义的决定是如何成为组织需要的产物的。因此,本书主要研究新闻是通过哪些环节实现社会建构的,研究日常发生的事情是怎样被转变成所谓的新闻这种具有现实时空的故事的。正是这一理论方针,使本书不仅成为属于大众传播、组织机构、职业专业类社会学范畴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同时成为属于知识类社会学范畴的一项应用性研究。

后记

对于新闻的研究,一般可分为理论、历史和业务三个部分。而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又可分为新闻本体(事实)、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的社会功能三个部分,因为新闻这个汉字拆开了看可以分为“新”(事实)和“闻”(传播)两个部分,同时也可以合起来表示其存在的社会意义。我们所翻译的这本书,实际上主要是新闻学的本体研究。这也是我国在新闻学研究中比较欠缺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尽管不算新作,却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新闻的本体研究是指以新闻和新闻传播而非媒介为对象的研究,它所要回答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新闻”的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做新闻》是一部关于新闻媒介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可靠的实证支持,不仅丰富了我们关于大众媒介的知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现代美国文化的理解。”刘易斯·科塞(Lewis A.Coser),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杰出教授,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盖伊。塔奇曼用‘解释社会学’的观点,说明新闻是社会建构的产品,是新闻专业人员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完成的产品……《做新闻》的思想发人深省。”查尔斯·惠特尼(D.Charles Whitney),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系教授“《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最为全面的论述。作者用民族方法学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新闻是现实的建构的命题,观点明确、令人信服。”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教授“《做新闻》对新闻的社会建构问题进行了富有远见、入木三分的理论分析。作者能够把实地考察跟哲学思考以及理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堪称典范。对新闻研究人员来说,此书的观点富有启迪,不可不读。”查尔斯·兄·班茨(Charles R.Bantz),印第安纳大学一普渡大学一印第安纳坡利斯分校校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做新闻 PDF格式下载



黄旦先生做的序很精彩,塔奇曼的这本书绝对是新闻专业人士的必备书籍!


我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大略翻了一下这本书,感觉跟 专业课本《大众传播学》一样,很多专业的词汇。


本书适合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师生或研究人员阅读,推荐。


推荐做新闻的读读,有收获。


用新闻实例入手,慢慢升级为理论,浅入深出,选取的角度非常巧妙。总之,不错!


新闻专业书,值得品读、收藏!


好书,导师推荐阅读的经典新闻著作之一


新闻人应该读的书


书不错,价格上再让一点就好了。对媒介有研究的亲们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算是比较前沿的了


一直都十分喜欢的专业书籍


一本书的价值体现不能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是在边读边能有所感悟,更能在技术上提升自己。这就是本书所能带给你的。


质量不错,而且是经典书,值得一读


内容丰富 不错!


发货速度挺快,书的质量也挺棒,推荐购买。


书包装不错,没想到平邮这么快啊哈哈


当当网的书很全,但是评论很麻烦,希望改进一下,还得选这选那竟然还得输入验证码


老师推荐购买的书,还在阅读当中!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可以先看看黄旦先生写的导读。


不是第一次买了,总体上还不错的,性价比很高


新闻是做出来的,发生的事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用什么力度报道,用什么语言报道,用什么时机报道,等等。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最新新闻是:新闻不再是做出来的了,而是民众的力量“纯天然”而成。于是又重提那几个古老名词:公正、公平。

我的观点比较偏激,我认为在历史的任何角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公平、公正从未实现过。同时,公正、公平,也没有“做”出来的那么重要。

先把公平、公正描述成比平安、健康更重要,然后把现状描述成不公平、不公正,于是人们会同意改变现状。颠覆就变成了可能。

这件事倒是被做了数千年。


纸质包装均完好,印刷清晰
对学新闻的同学具有超级高的参考意义!


学新闻的看这本书,的确很有用啊。。。。


对新闻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这是名著啊。


帮朋友买的书,朋友很喜欢,说的写的很不错,值得一读。


还没看,不过听人推荐,说是不错


传媒人士应该看看


书的质量不错 书得内容有地方太晦涩了 真心很难坚持看完 可能这就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理由吧


这本书没有介绍中那么专业,没有想象中那么吸引人。大多是资料和理论的堆积,唉~~好书难买,新闻专业的好书更难买!


不够通俗,有些悔涩,没看完。


书还算可以,但是一般外国的书需要翻译,然而翻译的部分就有一些导读,导读太长了点!


还不错正在看重。


内页质量一般


这是一本适合行内人士阅读的书


塔奇曼的力作《做新闻》,理论性较好,而且与新闻实践紧密联系,从各个层面梳理新闻生产的实践活动。黄旦老师的导读深入浅出,为阅读该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仅仅是序言就好几个错别字,是出版社的问题还是卓越的问题??!


仅仅看黄旦的序开始两三段就出现N个别字。。。。不知道这关怎么把的而且感慨人家78年写的书,咱们08年才终于推广,还要说这个书有前瞻性,真是为国内新闻理论研究的境况感到悲哀


看惯了中国式本科教材的说法,再来读读这本书,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新闻可以这么看!完全不一样的视角,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导师推荐的必读书,真的很不错~


专业课补充的书目,就是现在读起来有些吃力,不过很赞。


纸张很差,错字很多,太差了!!!


盗版,同学买了这本书,和我买的不大一样,,,我的这本纸张质量差好多。。。


不独特,不系统,更缺乏对现象的本质的透视。


书很不错,价格也挺合理,挺好的


这本书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很实用的 谢谢麻老师和刘老师的精彩翻译和诠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