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2010-8
华夏出版社
阿戈,吴承恩 著
153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西游记(最新修订版)》是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以及后期的润色而成。它把原来的以唐僧为主的取经故事,改为以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西游记》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此小说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以及后期的润色而成。它把原来的以唐僧为主的取经故事,改为了以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石猴出世官封弼马温大闹灵霄殿拜师取真经黑风山除妖收服猪八戒大战黄风怪流沙河收沙僧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宝象国唐僧逢难平顶山悟空盗宝乌鸡国救国王观音收服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奇遇真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悟空被困小雷音朱紫国救国王毗蓝婆救难盘丝洞比丘国降白鹿玉华城收徒天竺收玉兔如来赐真经
传说古时世界上有四大神洲,其中有一个叫东胜神洲。洲里有一个傲来国,国里有座花果山,山上有各类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山顶上有块仙石,自天地形成以来就感染着天地间的灵气,慢慢地孕育成一个仙胎。有一天,石头进裂,跳出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石猴。 石猴出世时,眼里射出两道金光,直冲云霄之上,惊动了天庭里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急忙让人前去南天门查看,得到回禀说是一个石猴眼里放出的金光。玉帝心想,一个小小的石猴,不会有多大能耐,也就没把它放在心上。 石猴天性聪明,行动敏捷。他在花果山上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泉水,和山上的一群猴子结成了伙伴。一天,天气炎热,猴儿们都跑到山间的小溪里去洗澡。见到那溪水奔流不息,都非常好奇,想寻看这水的源头在哪里。 于是,他们顺着溪水往山上爬,找到了溪水的源头,原来是一股瀑布。这瀑布从悬崖飞泻而下,气势雄伟。猴儿们见了,一个个抓耳挠腮,高兴得不得了。有个老猴指着瀑布说:“哪一个有本事进去看看,又不伤身体,我们就拜他为王。”连喊三声,没有一个猴儿敢答应。这时,石猴跳出来说:“我进去!我进去!” 只见他紧闭双眼,身子一蹲,纵身跳进瀑布。进了瀑布,石猴睁开眼睛一看,原来这里面有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有一个山洞,洞内十分宽敞,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等,实在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安家之地。石猴看了一会儿,又跳过桥中间仔细观看,发现洞中央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楷书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