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于悲剧的通信

(德)莱辛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德)莱辛  

页数:

196  

译者:

朱雁冰  

Tag标签:

无  

前言

18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在法国越演越烈之际,邻里的德意志文学青年正在营构自己的古典文学传统。按尼采的看法,这一古典传统的代表人物是莱辛、席勒、歌德,他们都与由温克尔曼倡导的古典主义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尼采在早年(1870-1871)的一个讲课笔记(Vorlesungsaufzeichnung)中写道:一个现代德意志人要能够欣赏古代,就有必要“非常熟悉温克尔曼、莱辛、席勒、歌德,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他们一起感觉古代对现代个人意味着什么,从他们那里感觉古代对现代个人意味着什么”(KGW2.3 ,368)。这话不仅表明,德意志古典文学与古典主义有二而一的关系,而且表明,后来的德意志人要了解古希腊罗马,得借助德意志的古典主义前辈。1872年,尼采在“论我们的教育制度的未来”的讲演中更为尖锐地提出。

内容概要

为了获得独立见解,我开始重新研习[斯宾诺莎的]《神学一政治论》,在这方面,莱辛对我很有帮助,尤其是他的神学著作,其中一些著作的标题便令人生畏。顺便说一句.就我所懂得的哲学主题来说,莱辛也是唯一写作生动对话的作家。那时,莱辛的著作我常不离身,我从莱辛那里学到的,多于我当时所知道的。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莱辛(G.E.Lessing) 译者:朱雁冰 编者:刘小枫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莱辛、门德尔松和尼柯莱关于悲剧的通信 附件一 附件二 编辑手记附录 尼柯莱 论悲剧 门德尔松 论意向的控制 门德尔松 关于感觉的通信(选辑) 莱辛 评《关于感觉的通信》

章节摘录

可是,如果这位剧作家想让他的主人公死,也就是说,如果他想用主人公的不幸来最大限度地感动我们的话,他除了把他的主人公写成踩钢丝的人,除了让他说一通藐视死亡、淡泊生命的天花乱坠的大话之外还能把他写成别的什么人物呢?这样一来,一方面赞赏在增强,而另一方面同情在以同样的幅度削弱。由于这个缘故,我认为高乃依的波吕耶克特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尽管他由于其他方面的魅力将永远受人喜爱。波品耶克特力图当一名殉道者,他向往死亡,渴望殉难;他把这看成是踏进无比幸福的天堂生活的第一步;我赞赏这位虔减的狂热信徒,但是我却不禁担心,假如我对他表示同情,说不定激怒他那安眠于永恒幸福怀抱之中的魂灵呢。[697]关于这一方面不再谈了,您能够充分理解我的意思以便进行批驳了,如果我应受到批驳的话。可是,我的笔已经运转起来了,现在,我想解释一下赞赏的效果和同情的效果之间的差别。从赞赏产生仿效的意向,但正如您所说,这种意向是转瞬即逝的。我要让它成为现实,要么借助于接踵而至的清楚的认识,要么让赞赏的情感一直持续下去,在理智还没有来得及变成主宰的时候,意向已经变成行动,这可是您的看法吧?——现在让我归纳一下:在前一种情况下,效果并非来自赞赏,而是来自清楚的认识,在后一种情况下,无非要求人们变成幻想家。


编辑推荐

《关于悲剧的通信》是莱辛集,本文传统经典与解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关于悲剧的通信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并不算很重要。莱辛的理论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汉堡剧评和拉奥孔,可惜现在当当都没货。列奥.施特劳斯的关于悲剧的通信还是值得一读,虽不是原典,但是对理解他的悲剧观有帮助。


开始读她的书,刚开始看,感觉还不错。


刘小枫主编的这套书一向都是这个样子,内容不自然不错,肉则也不会买。只是封皮稍显硬朗,书脊的胶却不那么硬朗,时时有“断背”的危险。


这次购买的三本书,送货速度尚可。图书也没有破损,价格也实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