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德)海德格尔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德)海德格尔  

页数:

181  

译者:

赵卫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马其顿宫廷长大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其父曾任亚历山大大帝祖父的御医)17岁赴雅典留学(公元前367年),师从柏拉图凡二十年,直到先师去世;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回马其顿任亚历山大傅保。亚历山大登基后,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开办吕凯昂学园(公元前335年),讲授诸学,流传下来的讲稿奠定了西方学问的基本形态,史称西方学问的第一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好些哲学术语,如今也已成为我国学述的常用词。
  在我国的西学研究中,古希腊学术研究一向寂寞,唯亚里士多德例外,从未遭受冷落:吴寿彭先生自知天命之年发奋翻译亚里士多德,历时三十年,垂译后学,其懼滋甚;苗立田先生主持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嘉惠学林,模范昭明。
  “知典型之在望,亦可以感发而兴起”。观当今西方学界亚里士多德研究进展,始知我国研究之差距不可谓不大。我们后学理当追前辈德范,自励身心,再图精进。“亚里士多德注疏集”旨在从两方面推进我国的亚里士多德研究:从笺释人手完善亚里士多德汉译全集,采西人各家经诂纬织亚里士多德诠解--汉语学术欲究西学根柢,非如此不可。

书籍目录

中译本说明
第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和对亚里士多德的接受
 一 什么叫哲学史?
 二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接受
第二部分 什么是哲学?
 第一章 定义的任务
  一 高估方面的两种过错
  二 对定义任务的低估
 第二章 领会处境的获得
  一 出自语言习惯的前理解
  二 行为
  三 通达处境:普遍性
第三部分 实际生活
 第一章 生活的基本范畴
  一 生活与世界
  二 生活的关系意义:操劳
  三 生活之关系意义方面的范畴
  四 回顾与展望
  五 运动范畴,反照( Reluzenz)和预先建构(Prastruktion)
  六 关系
 第二章 毁灭
  一 解释的追溯与重复
  二 毁灭的四种指示着形式的特性
 附录一 前提条件
 附录二 活页
 编者后记
 重要德一汉词语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哲学不像诸科学那样具有“领域”——其对象是普遍的、至上的东西,是原理——存在者的原则:存在的意义——定义的对象——哲学的对象——定义(内容)的对象决定对象的拥有(践行)——哲学的原则性的、形式指示的定义。在规定哲学定义的概念时,我们涉及了原则性的要素。①应该给予哲学一种原则性的定义:先行突出主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了能够对此根本地提出问题,通常要取决于什么。对哲学之意义进行可靠规定的努力一再进行,成为越来越烦琐或零碎的考察对象。这种情况之根据何在?我们为什么一再企图为哲学奠基?近代的努力为什么最终总要上升到某种可靠的、绝对科学的层面?如果这里——在哲学中——领域是明显的或被界定了的,那么,偏离这个领域或寻找真正的领域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哲学作为认识着的行为指向何处,固然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寻求着,但还是必然一次又一次地被筹划,不断去重新把握。领域本来就在这里存在着,作为哲学领域,在界定上与其他知识领域比如科学领域不同,[57]它们的领域是从存在者的范围——自然、“历史”、纯粹空间中摘取出来的。寻求奠基,在先行的信念或先行的意见中为哲学寻找其领域。前提是,哲学根本上具有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不处于科学的整体范围之内。就哲学自行界定而言,它并不在众科学所划分的存在领域中延伸其界限(问题仍然是,这种划分在科学那里是否适用!)。人们说,哲学认识这些知识领域的共性,那些先行于它们、为其奠基的东西。它不是特殊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特殊知识;它是“基础科学”,哲学的认识活动旨在某种最后的、普遍的、至上的对象。由于哲学在其他科学中没有领域,无法对照其他领域而得到界定,那么就必须从它自己本身出发,自己承担责任和风险来寻找其对象。它是认识某种如其本然存在着的东西的行为,只能把其他东西作为原理来考察。哲学是认识着的行为,(卓越的),原则性的行为。明确把握其本身的活动,必然本身就是原则性的活动。就是一种原则性的定义。我们已经指出,“原理”的意义并不立刻就是清楚的,各种原理有各自不同的原理特性。认识原理无需原则性的认识活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恰恰是难题,即,根本性地去把握作为原则性认识行为的哲学活动的形式指示的规定,完整地去规定原则性的认识活动的意义。“观念性地认识原理的行为”还不够;哲学的认识活动本身必须原则性地具有践行特性;而这同时就是最根本的观念,最原始地把握对象或最根本地规定对象本身的意义,即生存论的解释。[58]哲学是原则性地认识存在者的行为,所以它所指向的东西,必须给出其真正的或最终的原理特性:最终要考察存在者,不是在与其他存在者的关联之中考察,而是就其本身或作为其本身而考察;或许因此也有某种“与……的关系”,但不是通过依次排列就“可突出的东西”。那么,对于这样的存在者本身,原则性的是什么呢?就存在者本身而言,最终可能依赖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存在,或者更明确地说,鉴于那个“存在”可能被把握的方式:即“存在的意义”。我们要牢牢记住:存在,存在的意义,是每一个存在者在哲学上的原则;但它并非其“共相”、最高的种、存在者作为其特殊情况而居于其下的东西。存在不是每一个或一切存在者最广泛的领域、“至上的领域”。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说到底,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本身就是现代式的激进哲学行动。因此,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具有奇妙的效果:在使得人们摆脱受近代形而上学支配的亚里士多德解释的同时,他摧毁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但施特劳斯的老同学和挚友克莱因却由此看到回归原本的亚里士多德的可能。  --刘小枫


编辑推荐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编辑推荐:亚里士多德注疏集。说到底,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本身就是现代式的激进哲学行动。因此,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具有奇妙的效果:在使得人们摆脱受近代形而上学支配的亚里士多德解释的同时,他摧毁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但施特劳斯的老同学和挚友克莱因却由此看到回归原本的亚里士多德的可能。——刘小枫“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得编修西方古典经籍。“亚里士多德注疏集”旨在成全注疏体汉译亚里士多德著作集,亦选译义疏性专著或文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PDF格式下载



海氏为人并不怎样,但他思想确实有创造力。他要走出西方的形而上学的迷宫,回到迷宫是他的一种思维方式。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迷宫的一个重镇,我们也一起随海氏去看看?


海德格尔早期的书,亚里士多德的诠释


曾经很喜欢现象学的。后来发觉它太难,文学又如同以裸替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把持不住,越来越喜欢文学了。不过,一定不会放弃哲学的。


海德格尔前期的主要著作,翻译得还不错


海德格尔早期讲稿


海德格尔的著作,我的“评论”只有苍白… 阅读吧!


收藏,看海氏如何解释哲学史


书的背面有点刮伤,书本身还不错


但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看


海以此书讲课,是其存在论的开端。


从内容上看,倒不如把题目改为: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构(解释改为解构)


亚里士多德是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克星


当当不爱护书,对不起这本书,哎,


书包装适中,质量有保障,正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