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
2013-1
华夏出版社
刘小枫
301
218000
无
在北大念研究生时,一位前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很幸福,可以全心全意读书,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太忙,超英赶美学苏俄……没有空闲念书。这位前辈当时跟我眼下的年岁差不多。回想起来,他这番话确有几分道理——转眼间,国家又忙起来,仍然是超英赶美,只不过学的不再是苏俄,而是“全球化”……要是我这会儿才到读书年龄,恐怕也很难全心全意念书。 我们那个时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读书,心思的确很单纯,可谓心无旁骛——不过,我的读书年代真的幸福得紧? 不见得。 无论读本科还是念研究生时,我都不大清楚什么书真正值得去细读,即便知道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的书值得读,也不知道怎么读……实际上,我一直在不断自个儿摸索什么书值得读以及如何读——而且始终带着一个心愿:想要清楚知道,因现代性而支离破碎的中国学术思想最终在哪里落脚……种种经验和教训,余温犹存。 收在这里的文字,大多是晚近十多年来做编辑工作的副产品,个别篇章在结集时有所增订。 ……
《刘小枫集:拣尽寒枝》告诉了我们应在现代文化潮流中用古典眼光来理解,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古典学问的经典作品,什么书值得读以及如何读。我们应回到古希腊经典,抵制漫无目的的现代性。
前记
困学纪言
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之间的个体学术
西方现代性中的“文化革命”
金钱、性别、生活感觉
基尔克果的复调言述
海德格尔与神学
哲学家——人类的“罪犯”?
《墙上的书写》编序
我读洛维特的经验
人类学的“欲望”与古典
施特劳斯抑或科耶夫
《斐多》中的“相”
柏拉图《会饮》译者弁言
圣人的虚静
编余偶拾
《德语诗学文选》编者前言
莱辛和他的神学文集
维兰德与康德
逻辑思辨与虔敬生活
施特劳斯与沃格林
接触西方古典文明的“二渠道”
谁在读培根
跟随大师读大书
思想的历史沧桑
《论僭政》中译本说明
色诺芬的《会饮》
柏拉图义疏三书
弥久益新的《古代城邦》
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之间的个体学术 每次出入祖国大门,在边检站填写出入境单,我都感到职业身份的尴尬。因为,在出入境单的职业分类中,找不到自己的所属项。勉强可以从属的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其他”过于暧昧,既可能有“有特殊任务者”(特务),也可能指“干特殊行业者”(贩毒)或“自由职业者”(投机暴发后坐吃而不山空),实在都不敢当。 出于无奈,我把自己归为“专业技术人员”,但心里总不踏实。我是“专业技术人员”吗?不错,在大学教学,同时“研究”些学问,可我没有固定专业,十余年来换了几个专业。更说不上有什么技术,显然不可以把识几门外文,能破读几本中西经书,知道一点社会一文化理论称为技术。尽管如此,从法理上说,我还是把自己归于“专业技术人员”为好。个人不可能去设立一门专业,得由国家的文教制度来设立。有了专业,便会有这项专业所要求的技术。我毕竟凭某个“专业”的学历在大学谋到一份职,领政府颁给的薪水,属国家科技干部管理局监管,名义上还是国家科技干部。在香港,干这一行的人则素被称为“给皇家打工”。 若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回答是:做学问。但什么叫“做学问”?我修过文、哲、史、神学(据说均属所谓人文科学),也自修过社会学、法理学、经济思想和政治理论(据说均属所谓社会科学)。但这些并不能证明我在做学问。问一位自然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他(她)会说研究天文、地理、生物乃至更细的专业:艾滋抗体、给排水系统、神经药物……反正不会说是“做学问”。 何谓学问?我的确搞不太明白。汉语思想学术的原祖孔夫子曾“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还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初看起来,好像学问只是个体的一种活的方式,但从古代的学问论来看,据说学问为“救时之弊,应时而兴”(《淮南子·要略》),这样,“罔”和“殆”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志趣或安身立命,也关系到生活伦常秩序乃至国家社稷安危。用现代话来讲,学问关涉典章制度安排、精神价值秩序、社会文化品质。倘若如此,则学不仅是问所不知,也关涉治道之术了。 ……
逻辑思辨与虔敬生活,西方现代性中的文化革命”。 施特劳斯抑或科耶夫哲学家——人类的“罪犯”? 金钱、性别、生活感觉,圣人的虚静。
无
思想很深刻,很受教,支持刘小枫教授。
可以看一看。还要凑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