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唢呐基础演奏法

张富森 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3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作者:

张富森  

页数:

157  

字数:

237000  

前言

  本书作者张富森1954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因唢呐的缘分我结识了他们一家三代人:他的父亲张朝礼先生是山东著名唢呐演奏家,他的叔叔张朝坤先生是国防科委文工团唢呐演奏家,他们都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的大舅李登胜先生是南京艺术学院唢呐专业教师,他的二舅李登军先生是东海舰队文工团唢呐演奏家,也都是我的老朋友。张富森还曾介绍侄子张建军跟我学习唢呐,之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张富森出身于一个唢呐世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爱上了民族吹管乐器。他的父亲张朝礼先生作为一个民间唢呐艺术家曾读过多年私塾和教会学堂,在民间唢呐艺人中是很难得的文化人。张富森现在能成长为一名大学唢呐教授与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张富森就跟我学习唢呐,后来他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在部队文工团演奏多年,又到大学执教至今。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吹奏、教学经验,培养了很多学生。他出版的唢呐磁带《拜花堂》曾获得国家广电部第二届双项奖。早在1982年他就专程来上海,给我看他写的《唢呐演奏法》第一稿(油印本),当时我给他提了一些意见,并鼓励他修改好这本教材。这部书中首次用《三字诀》的方式表达唢呐吹奏方法,并采用筒音作2的指法作为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把位,更有创意,更为通俗易懂,便于青少年学习。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唢呐的学习、演奏、教学、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青年朋友和唢呐爱好者一定会很喜欢的。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学习唢呐的入门读物。作者出身于唢呐世家,长期从事唢呐演奏和教学,功力深厚,经验丰富。本书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体讲解了唢呐演奏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分析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讲述了解决方法,还汇集了一批唢呐常用乐曲和名曲。本书不仅是初学者的难得教材,对专业工作者也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富森,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原中央音乐学院),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进修学习。现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器乐教研室主任,中国唢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出身于唢呐世家,自幼受祖父、外祖父影响爱上唢呐,并跟随父亲张朝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唢呐的起源与沿革第二章 唢呐乐器概貌 第一节 唢呐的结构与特点 第二节 唢呐的品种规格与表现性能及用途第三章 唢呐演奏基础知识与方法 第一节 学习唢呐的身体条件 第二节 唢呐的吹奏姿势与要求 第三节 唢呐吹奏的呼吸及用气法 第四节 吹奏前的准备及吹奏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节 识谱的基本知识第四章 基础训练与练习 第一节 长音、音阶练习 第二节 筒音作2 G调指法与练习 第三节 筒音作5 D调指法与练习 第四节 筒音作6 C调指法与练习 第五节 筒音作1 A调指法与练习 第六节 筒音作3 F调指法与练习第五章 唢呐常用技巧演奏方法 第一节 用舌演奏的技巧 第二节 用气演奏的技巧 第三节 用指演奏的技巧 第四节 用唇演奏的技巧 第五节 吹奏半音的技巧第六章 唢呐演奏的几个常识问题 一、唢呐乐谱常用符号表 二、唢呐吹奏三字诀 三、怎样制作和修剪唢呐哨 四、如何解决唢呐吹奏的音准问题 五、如何调整演奏唢呐的心理和情绪附录:唢呐乐曲选萃 丰收欢歌 春耕曲 喜庆胜利 春到水乡 红旗渠上红旗扬 粮满仓 喜事 看秧歌 正月十五闹雪灯 丰收的喜悦 乡音美 山村来了售货员 喜迎春 怀乡曲 黄土情 胜利秧歌 六字开门 一枝花 欢庆 春风吹绿黄河岸 豫西二八板 夺丰收 啦呱 胜利锣鼓 迎春 百鸟朝凤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唢呐的起源与沿革  唢呐在世界30多个国家流行,在我国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吹管乐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据资料统计,我国有20个民族流行唢呐演奏,传播范围遍及各地城乡。千百年来,无数民间艺人积累、继承、创作了色彩斑烂、风格各异、数以千计的唢呐曲。由于人文地域、风土文化及语言背景的不同,唢呐的名称、演奏风格、韵味及制造方法也不同。唢呐以其独特的音色、纯朴的表现形式、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表现和抒发人们的喜、怒、哀、乐,演奏曲目题材之宽数量之丰体现了历代民间艺人的聪颖智慧和艺术追求。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唢呐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诸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对各种唢呐乐曲的分析,可以发现历代唢呐艺人、包括现代演奏家都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味。这些乐曲,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唢呐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民间,结婚、离世、节日、庙会、祭祀、祝寿、乔迁、庆典都伴有唢呐演奏,古代官方的宫廷宴乐、巡游、祭礼、仪仗、迎送活动更是离不开唢呐。20世纪以来,多数文艺团体、音乐艺术学院、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唢呐专业,唢呐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里,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声部。  唢呐这种乐器具体产生的年代和发源地,多年来一直是专家学者讨论的一个话题,说法很多,研究的角度和所举例证也不同。有人从唢呐乐器名称的音译来研究,断定它是外来乐器。日本学者林谦三所著《东亚乐考》及日本学者岸边成雄所著《伊斯兰音乐》,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均认为唢呐从其译音来看源于波斯、阿拉伯,是从海外传人中国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唢呐基础演奏法 PDF格式下载



除了时间长点!别的挺不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