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塔之国

戴志坚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1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

戴志坚  

页数:

129  

Tag标签:

无  

前言

朋友,你到过缅甸吗?你了解缅甸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熟悉是因为缅甸是中国的近邻。缅甸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南方,它境内的三条大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都发源于我国。湄公河的上游是云南省的澜沧江。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云南省的怒江,而伊洛瓦底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地区,在云南境内称之为独龙江。陈毅曾在《赠缅甸友人》一诗中,用“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诗句来形容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之谊,确实非常贴切。说陌生是因为许多中国人对缅甸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佛教、美玉、毒品等字眼上。接触书本知识多一点的,也只知道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曾经到过那里,缅甸人民的生活还很贫穷而已。至于对缅甸的社会制度、自然资源、经济情况,对缅甸的民族文化和名胜古迹,多数中国人恐怕都不甚了解。20世纪60年代,还是少年的我看了中国现代作家艾芜写的《南行记》。这篇小说写的是作者20世纪30年代在缅甸克钦山马店里当伙计的生活。书中对热带丛林、疟疾等情况的描写长久留在我的脑海中。而成年后,耳闻目睹更多的是金三角、鸦片等信息,以致2007年12月我准备启程到缅甸旅游时,家人反复叮嘱我要小心,要注意安全。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充满东南亚风情的土地时,才发现缅甸独特的佛教建筑是那么让人震撼,缅甸纯朴的田园风光是那么令人怦然心动!此时也才意识到,自己对缅甸这个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实在是了解得太少了,之前对它的看法实在是有失偏颇。缅甸是富饶的,因为它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缅甸的国土面积在东南亚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人均可耕地面积有6亩之多;在占国土面积一半的森林中,有珍贵的紫檀和柚木:可更新的淡水以人均计算达22700立方米,比泰国高出10倍;水能蕴藏量为1亿千瓦,而它的近邻泰国、老挝、束埔寨、越南四个国家的水能蕴藏量总加起来只有8500万千瓦。近年来已探明的缅甸的石油储藏量近3亿吨,天然气储藏量也不下20000亿立方米。缅甸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在东南亚国家中首屈一指,铅、锌、钨、锡、镁、铬、镍、金、银的蕴藏量相当大,玉石、翡翠更是举世闻名。这样一个富饶的国家,却在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如今已经20年过去了,这顶帽子仍然没有摘掉。说来也不奇怪,缅甸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西方的施压和制裁也影响到它的发展速度。农业在缅甸的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许多地区的农业还是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在缅甸最大也最繁华的城市仰光市内,破旧的街道、简陋的住房和老式的公共汽车随处可见。当然也有豪华的旅游宾馆,但那些基本上是日本、新加坡的财团来投资的。在前往蒲甘、曼德勒等旅游点的路上,可以看到农村的贫困现象更为严重。村庄房舍多为简陋的竹篱干栏建筑,村民的衣裳简单而破旧。全国至今没有一条称之为高速公路的道路,沿途道路又窄又烂、坑坑洼洼。停电对缅甸人民来说是家常便饭,仰光人煮饭不敢用电饭煲,主要就是怕突然停电而吃夹生饭。涉外的星级宾馆条件会好一些,但昏暗的灯光比烛光的亮度好不了多少,在房间里看书实在困难。难怪导游会调侃地告诉我们,缅甸的别名就是“免电”。有人说缅甸是“富饶中的贫困”,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我觉得这样形容真的很形象。缅甸是迷人的,因为它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令人流连忘返。缅甸的最大城市即原来的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蒲甘、勃固、卑谬等都堪称是缅甸乃至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名城。建于2500年前的仰光大金塔一直是缅甸人视为神圣和骄傲的地方,它以磅礴的气势、精美的工艺、丰富的宝藏、动人的传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朝拜者和观光客。位于伊洛瓦底江边的蒲甘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那里的佛塔数量多得数不清,而且风格多样、工艺精致、造型美观。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曼德勒及其附近的实皆、茵瓦、阿马拉布拉等古城曾经是缅甸历史上各王朝的国都,这些地方寺院佛塔林立,文物古迹遍布。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的平原上,稻田千里,果木飘香。在面对孟加拉湾的若开海岸漫长的海岸线上,有那帕里海滩等极具特色的碧海银滩。在掸邦高原上,有风景如画的茵莱湖等高原湖泊,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茵莱湖上的茵达族以在大大小小浮岛上种植蔬菜和用脚划船而著称。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有着如此丰富和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国家至今没有获得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称号,尽管早在1994年缅甸就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缅甸有关部门申报不力?还是其他原因?据说蒲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没能获得通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部分专家认为蒲甘一些佛塔的修复违背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必要地增加了当代的内容,破坏了蒲甘作为古都文化遗产的整体形象,尤其是缅甸旅游部门近年在蒲甘建造的一座16层高的观光塔更是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批评和指责。但缅甸有关部门辩称,兴建佛塔是缅甸的历代传统,这座仿古高塔不但不会破坏蒲甘的整体美,还能为游客乌瞰享有“万塔之城”美称的古都提供方便。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理不清!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踏上缅甸这块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浏览那里美丽而又迷人的风光吧! 八天的缅甸之行只能说是行色匆匆,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美好和难忘的,甚至可以说是震撼性的。就在我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王海林编辑因为另一部书稿的事情和我联系,我给她讲了缅甸之行的收获,她竟鼓励我把这些见闻和感受用文字配照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产生。可是当我开始动笔时,才感觉到自己对缅甸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毕竟八天的行程只是走马观花,有不少地方还没有走到呢。一些见闻跟朋友吹吹牛倒可以,但要据此写出像样的游记来实在勉为其难。于是上网查资料,到书店找参考书成了必要的功课。遗憾的是缅甸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书店里找关于缅句的书就像在大海里捞针,收获甚少,网上的东西也很琐碎。就这样边回忆边裁剪边拼凑,形成了这一堆称之为文字的东西,不知道各位朋友看了会不会倒胃口?但是我由衷地认为,这次缅甸之旅对我个人来说确实是收获之旅、感动之旅。说收获是我亲眼目睹了佛塔之国缅甸那金色巍峨的古塔和佛寺,近距离观赏了这片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上原始秀丽的风光,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久久不能忘怀。可以说它从此改变了我对缅甸的固有看法,留下了深深的眷念之情。说感动是我在这个全民信教的国度里,深切感受到缅甸人民的善良和友好。我们所见到的人,无论是官员、僧侣、农民、商人,还是旅游公司的导游、宾馆的服务人员,都是那么彬彬有礼,热情友善。记得我们住宿在蒲甘时,发生了这样一件难忘的事:当我们出外参观时,宾馆的服务员收拾整理房间,特意在我们的床铺上用粉红色的花瓣精心排列成大大的心形和花环的图案,让踏着暮色归来的我们大为感动,和我同住一个房间的昆明理工大学的朱良文教授高兴极了,急忙招呼我用相机把这一场景留了下来。这种发自内心的周到的服务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反思我们国内这些年经济是发展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真诚和感动吧。这里还特别要提一下我们这次缅甸之行的导游李先生。李先生今年大约45岁,祖籍是福建晋江,他的爷爷当年到缅甸做生意在仰光定居,他算是第三代的华人。李先生的太太也是华裔,祖籍是广东台山,他家的三个小孩都会讲华语,在家里甚至可以用闽南话交流。李先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善良热情而且知识渊博。在八天的行程里,他对我们这些中国老乡真是讲解细心、服务周到、体贴入微,能讲的和不能讲的,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股脑端给我们。我们在一起时毫无陌生之感,好像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亲兄热弟。当最后旅程结束时李先生送我们到仰光机场,就在我们过了安检要离开的一刹那,我回头一望,李先生正一个人站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吓得我不敢再回头,生怕自己也控制不住掉下眼泪。此情此景现在回忆起来还感到心头沉甸甸的,这种感觉在我孩提时似乎有过,但经过多年的沧桑磨炼,我的心肠似乎硬了很多,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竟然又找回了这种感觉!其实想说的话还很多,需要感谢的人也不少。首先要感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黄汉民先生,是他组织了这次考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缅甸、认识缅甸。其次要感谢云南青年旅行社的周京波领队,是他精心安排行程,让我们看到了最奇妙的景色,拍到了最精彩的镜头。当然更要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王海林编辑和罗珊珊编辑,没有她们的支持和鼓励,这本书不可能这么快与大家见面。在此一并感谢!

内容概要

富饶、贫困,又迷人!这是人们对缅甸的印象。 仰光大金塔以其磅礴的气势、精美的工艺、丰富的宝藏、动人的传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朝拜者和观光客;位于伊洛瓦底江边的蒲甘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那里的佛塔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多样、工艺精致、造型美观: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曼德勒及其附近的实皆、茵瓦、阿马拉布拉等古城曾经是缅甸历史上各王朝的国都,寺院佛塔林立,文物古迹遍布;在海拔1000多米且风景如画的茵莱湖上茵达人以在大大小小浮岛上种植蔬菜和用脚划船而著称。本书如画卷般地向人们展示了缅甸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同时也客观地介绍当地地理、民族、历史以及宗教建筑,带您走进神奇的佛塔之国。

作者简介

戴志坚,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历史学科带头人。爱好旅游、摄影。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1 细说缅甸2 和平之城——仰光3 万塔之城——蒲甘4 古都之都——曼德勒5 高原明珠——茵莱湖6 风土民情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 细说缅甸缅甸地理缅甸的全称是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源于梵文,意为坚强、勇敢。全国共分7个省31:17个邦,人口约6000万。省是缅族的主要聚居区,7个省分别为伊洛瓦底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实皆省和德林达依省。邦是各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7个邦为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曼德勒在文化和地理上将缅甸分成两部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坐落在北纬10°~28°、东经92°~101°之间,东北部与中国西藏、云南毗邻,西北面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临孟加拉湾,南濒安达曼海。缅甸地处“三亚”中心,是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东南可以直达澳大利亚,西面可以经过印度抵达欧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人形容描绘在地图上的缅甸,竖着看像一块迷人的钻石,横着看又似一只开屏的孔雀。它的南部细长而狭窄,南北长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925公里。陆地国境线长5858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包括若干沿海岛屿在内,缅甸的总面积为676581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和重庆的总面积。其面积在全世界的国家中排名39位,在东南亚各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缅甸地貌的主要特点是三面环山,东、北、西部都是高山或高原,中部和南部是谷地及三角洲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境内有平行的三支由北向南走向的山脉,即西部山地、勃固山脉和掸邦高原。西部的若开山脉是喜马拉雅山向南延伸,有不少高大的山峰。其中最北端的开卡博峰高达5881米,山上终年积雪,是缅甸境内的第一高峰,也是东南亚最高的山峰,被称为“中南半岛的屋脊”。约占国土2/3的地区是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起伏不平的高原,如缅印边界上的萨拉马蒂山区,海拔在3826米以上。中部山脉被伊洛瓦底江横穿形成南北两部分,山峰普遍低于西部山脉,最高峰是位于中部干旱地区著名的死火山博巴山。中部山脉南部是介于西部山地和东部掸邦高原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谷地。东北部的掸邦高原南北长500公里,东西宽280~450公里,海拔平均高900~1000米。高原的最高峰在腊戍东南,海拔2673米。整个高原山区山地面积占70%,其问有不少谷地和盆地。山势北宽南窄,一直向南延伸,与缅甸最东边的介于萨尔温江和湄公河之间的德温山脉相连,并一直接近赤道。如果把缅甸的形状比作一个风筝,狭长的南部就像风筝的长线。整个南部的海岸线平直,景色优美的海滩和常绿的密林丛林所处可见。

后记

八天的缅甸之行只能说是行色匆匆,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美好和难忘的,甚至可以说是震撼性的。就在我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王海林编辑因为另一部书稿的事情和我联系,我给她讲了缅甸之行的收获,她竞鼓励我把这些见闻和感受用文字配照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产生。可是当我开始动笔时,才感觉到自己对缅甸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毕竟八天的行程只是走马观花,有不少地方还没有走到呢。一些见闻跟朋友吹吹牛倒可以,但要据此写出像样的游记来实在勉为其难。于是上网查资料,到书店找参考书成了必要的功课。遗憾的是缅甸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书店里找关于缅甸的书就像在大海里捞针,收获甚少,网上的东西也很琐碎。就这样边回忆边裁剪边拼凑,形成了这一堆称之为文字的东西,不知道各位朋友看了会不会倒胃口?但是我由衷地认为,这次缅甸之旅对我个人来说确实是收获之旅、感动之旅。说收获是我亲眼目睹了佛塔之国缅甸那金色巍峨的古塔和佛寺,近距离观赏了这片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上原始秀丽的风光.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久久不能忘怀。可以说它从此改变了我对缅甸的固有看法,留下了深深的眷念之情。说感动是我在这个全民信教的国度里,深切感受到缅甸人民的善良和友好。我们所见到的人,无论是官员、僧侣、农民、商人,还是旅游公司的导游、宾馆的服务人员,都是那么彬彬有礼,热情友善。记得我们住宿在蒲甘时,发生了这样一件难忘的事:当我们出外参观时,宾馆的服务员收拾整理房间,特意在我们的床铺上用粉红色的花瓣精心排列成大大的心形和花环的图案,让踏着暮色归来的我们大为感动,和我同住一个房间的昆明理工大学的朱良文教授高兴极了,急忙招呼我用相机把这一场景留了下来。这种发自内心的周到的服务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反思我们国内这些年经济是发展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真诚和感动吧。这里还特别要提一下我们这次缅甸之行的导游李先生。李先生今年大约45岁,祖籍是福建晋江,他的爷爷当年到缅甸做生意在仰光定居,他算是第三代的华人。李先生的太太也是华裔,祖籍是广东台山,他家的三个小孩都会讲华语,在家里甚至可以用闽南话交流。李先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善良热情而且知识渊博。在八天的行程里,他对我们这些中国老乡真是讲解细心、服务周到、体贴入微,能讲的和不能讲的,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股脑端给我们。我们在一起时毫无陌生之感,好像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亲兄热弟。当最后旅程结束时李先生送我们到仰光机场,就在我们过了安检要离开的一刹那,我回头一望,李先生正一个人站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吓得我不敢再回头,生怕自己也控制不住掉下眼泪。此情此景现在回忆起来还感到心头沉甸甸的,这种感觉在我孩提时似乎有过,但经过多年的沧桑磨炼,我的心肠似乎硬了很多,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竟然又找回了这种感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戴志坚,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历史学科带头人。爱好旅游、摄影。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编辑推荐

朋友,你到过缅甸吗?你了解缅甸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佛塔之国:缅甸》将带你走近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缅甸是迷人的,因为它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令人流连忘返。缅甸的最大城市即原来的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蒲甘、勃固、卑谬等都堪称是缅甸乃至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名城。下面就请大家跟随书中的脚步,踏上缅甸这块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浏览那里美丽而又迷人的风光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塔之国 PDF格式下载



到货速度很快,很开心。图文并茂,对缅甸有个大概了了解,也知道一些主要城市景点的概况,希望对此次的缅甸之行有所帮助


本人正在学习缅语中,希望对缅甸有所了解,内容还可以,可读性强,富裕和贫穷是缅甸的两种象征,值得一看。。。


还可以吧。缺少震撼人心的作品。。。


因为即将去缅甸自助旅行,更想了解吃喝玩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这本书只有对缅甸的概况,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点以及佛塔做了介绍,书中并没有我想了解的,关于交通路线,小吃,购物,特产等等对短期旅游有所帮助的资料。挺遗憾的。


对缅甸旅游,有不错的指导意义。挺有用。


买书的目的是想有本可以做自助游缅甸参考的书,但是书到手后就失望了。书的作者是跟随考察团去缅甸的,不是自由行,一路都有导游,所以吃住行方面应该不用自己操心,书里面并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书总体来说是介绍了仰光、浦甘、曼德勒三个地方的见闻,一个小时可以把书扫完。如果是想找自助游方面的书的话,不推荐本书。


缅甸自助游前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