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张文杰 主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张文杰 主编  

页数:

219  

前言

  本教材力图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主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内容融入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历学习、体验、实践以及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体会。本教材的学习活动设计,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活动,强调合作学习以及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希望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既能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又能领悟其内涵。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参照本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自行设计具有校本特点的教学活动。  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重点介绍了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及相关问题较少考虑。  另外,考虑到学习者系统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的需求,教材在章节上体现了专题活动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有两个相近的术语需要说明,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具有不同的出发点和实践路径。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路线而提出的一种思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强调的是学科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思路。关于两者,何克抗教授曾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两个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没有刻意区分这两种表达,都看作为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和设计问题。在表述上,本书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但在不同章节由于阐述的出发点和思路的差异,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比如在原理部分,我们更多从课程论角度阐述整合发展,因此较多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在更多时候同时使用两种表述,其内涵兼容。

内容概要

本教材力图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主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问题融入到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学习、体验、实践以及反思等过程,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体会,并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活动,强调合作学习以及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希望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既能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又能领悟其内涵。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重点介绍了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导学篇 课程导学 自主学习体验与思考 一、课程意义 二、观察与思考:一条娃娃鱼命运的启示 专题导学一 体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专题导学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基础 专题导学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专题导学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绩效评估 专题导学五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教学 专题导学六 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 专题导学七 信息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 专题导学八 网络整合教学模式第二部分 讲座篇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一、课程整合的概念  二、课程整合的源与流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实施方法   四、信息技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促进与支持  第三节 其他相关理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心理学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知识论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社会学基础  四、新教育观念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特点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设计   一、学习资源的涵义  二、学习资源的分类  三、学习资源作用机理   四、单学科整合中的资源  五、多学科整合中的资源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设计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视野下的评价革新  一、传统教学评价解读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原则与指标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取向:发展性评价、绩效评价  第二节 学习绩效管理与评价  一、绩效相关概念  二、学习绩效管理的运用原则  三、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流程  第三节 电子学档的内涵与原理  一、基于学习档案的评价  二、电子学档与信息化教学评价  第四节 基于电子学档的绩效管理与评价应用  一、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   二、基于电子学档的绩效评价的运用  三、基于电子学档的绩效管理与评价:模型与应用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五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教学 第六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 第八章 网络整合教学模式课程结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度和信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在个人自身关系中的“体知情意”价值的整合。这关涉个人的生理与心理价值的关系,生理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心理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目标是个人的身心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而自由的发展,理想的模式是“全人教育”。  (2)在社会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多元文化”价值的整合。这涉及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般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目标是“多元共存”,理想的模式是“通识教育”。所以在民主化社会,教育和课程的独特职能就是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提供共同的经验。  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价值的整合原理,就是遵循价值观发展的选择性和过程性来充分开发和超越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虚拟”价值。其具体含义为,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全方位地研制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使关涉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的所有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学习生活世界,它是虚拟的生活世界,从而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生活世界里通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简捷而高效地实现价值感知和价值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又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限定,开发信息化的社会性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使学习者在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尝试社会问题的解决,真正地实现价值体验。  价值的整合需要认识和解决虚拟的学习生活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连续性问题。在价值的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现实的危险或陷阱,这就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可能引发学习者满足于虚拟生活世界,对投入到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价值感知和理解与价值体验的断裂。不过,这一威胁虽然存在但不是主流,主流是虚拟学习对真实实践活动学习的促进。所以,一方面,我们在研制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必须认识并强化虚拟的正面影响。与流行的臆测相反,课程体系里虚拟的生活世界,更能培养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的强烈意向,一更能激发学习者走出虚拟世界进入真实生活加以亲身体验的兴趣。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并定向于学习者投入社会真实生活的意向和兴趣,发现、探究和解决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它们与学习者的适切性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在研制社会问题中心学习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中,需要实现信息化。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选择的议题或活动内容应该主要是信息文化的内容,或至少是与信息文化有关的内容,这样就既与多媒体网络课程相关联,又与信息时代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二是在组织学习者开展社会问题中心的活动学习中,既贯穿信息化思想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学习者在价值感知与理解向价值体验的进展中获得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保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