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吴清源与他的兄弟

桐山桂一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桐山桂一  

页数:

239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24年2月20日,北京西城大酱坊胡同的大宅院内,一位虚弱的老人用他生命的最后的力气,为伫立在病榻前的三兄弟留下遗言:“把书法留给吴浣……”“把小说留给吴炎……”“把围棋留给吴泉……” 几十年后,接受父亲不同遗物的吴氏三兄弟,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大哥吴浣做伪满洲国官员,日本战败后去了台湾,后又侨居美国;二哥吴炎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和抗战,后来成为大学教授;弟弟吴泉在二战前东渡日本一流棋手,被围棋界尊为无冕之王。而这位一心想成为中日友好使者的天才棋士,其实一直背负着中日战争十字架生活在异国他乡…… 拂去岁月的风尘,吴氏三兄弟的人生沉浮为你呈现出那些并不仅仅属于吴家的历史。

作者简介

桐山桂一,1959年出生在日本歧阜县,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文学系。进入中日新闻社后,在东京新闻先后担任过机动记者组组长、司法组组长、特别报道部编审、社会部记者,现任东京新闻社评论员、并在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所属的“个性化社会的网络模式”研究部门担任特别研究员。代表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春宵一刻第二章 烈日炎炎第三章 疾风怒涛第四章 冬去春来结语后记年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吴清源与他的兄弟 PDF格式下载



崇拜吴清源的棋


女朋友喜欢下棋,特别喜欢这本书


史料充分!


鲁迅兄弟也有类似的故事,读来令人深思。


书让人喜欢。但错别字多得让人讨厌。


  作者想通过吴家三兄弟的命运,折射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这个大题目,对作者来说可能力不胜任。
  本书主要的材料还是吴炎提供的,老大、老三的,可能家属提供的不足,或者作者没有能力反映。书中还让几个主角抒情讲话而又无出典,只能当小说,不能当历史传记。
  实际上,吴家两位哥哥都托吴泉的福,没有吴泉在棋艺上的大事地位,吴浣、吴炎可能就饿死或者被政治玩死。
  感觉这本书不是日本人写的,而代吴炎先生在说话。吴炎三兄弟中最无能,又最好政治的一个。想进入政治圈子,没想进入青红帮。


  暑假看了田壮壮的《吴清源》,尽管很多人批评这片子,但对一个对吴一无所知的人(比如我)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很有启发的.
  
  开学在图书馆找吴的书,这本书和《中的精神》放在一起,被"吴家三兄弟,中国历史缩影..."等吸引,借回.
  
  作者把自己对吴家三兄弟或其亲人的采访加以整理.但整个叙述还是按照发生时间的顺序.
  
  因为先看的《中的精神》对吴的状况比较了解,本书对吴的记录也很到位.并且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吴到日本说的第一句日语是在街上看到诱人的草莓奶油蛋糕问"这个多少钱"(这个《中》也有说);吴在赴日前,日本棋界派出多名棋手与吴对局,以确定是否值得让吴去日本.确定后日方作为吴的老师濑越应和吴下一次棋以示欢迎,但濑越以身体不好为由派出一个弟子,后来濑越坦言,他当时七段,吴没有段位,所以两个人下要受三子,而濑越觉得在受三子情况下很难下赢吴,遂派弟子出战;又吴当时很受日本妇女欢迎,甚至有当地名谣唱"奴家偷偷的思念你——吴清源".
  
  而吴的大哥吴浣与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私交很好,在伪满洲国长时间任职,后来日本战败,因为与日方较亲近害怕有所不利遂举家迁往台湾,后又移民美国.吴浣的这条路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为长子的无奈选择.父亲早逝,身为长子不得不挑起家中大梁.
  
  二哥吴炎选择了与其他俩人完全不同的路.在全家因吴清源下棋赴日之时,他选择留在国内读书,辗转考上南开大学.在校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曾作为第一批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一致对外的大学生受到蒋介石接见.抗战爆发后,学校停课,他加入国民党一只非嫡系部队成为少将,后更成功说服该部队起义,投靠共产党,并因此受到中央当时主要领导的肯定.解放后他回到母校南开任教,不可避免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牵连,但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这三个人因为选择不同早就了各自的命运.让人嗟叹的是三个人最后聚首是在日本,36年二二六事件之时,那张照片也随劫难而不知毁于何处.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原文就如此,行文不算好,至少作为一个学文学,当记者的标准看,不够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