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投资银行青春独白

保田隆明 保田隆明、 周书林 中信出版社 (2008-04出版)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保田隆明、 周书林 中信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

保田隆明  

页数:

185  

译者:

周书林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是谁制造了股票?是谁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没错,是投资银行——神秘而陌生的行业。  那么,何不随着本书主人公一起体验进入投资银行的纯真年代,看清神秘的投资银行业务,了解投资银行人的工作和生活。  投资银行家——体味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  投资者——了解投资银行的入门指南。  年轻人——体味金融界的纯真故事。  每个人——打开投资银行面对自己的那扇窗。

作者简介

保田隆明,1974年11月16日生。1998-2004年在Lehman Brothers证券(东京、纽约)和UBS证券(东京)的投资银行本部从事企业并购和融资咨询工作。2005年起创建SNS公司并以企业并购方式出售,后作为NETAGE CAP执行官进行风险投资。2006年开始主持Wakuwaku(激情)经济研究所,并作为经济评论员活跃于电视、报纸、杂志。著作有《图解股票市场和M&A》(翔泳社)、《爱恋的股票投资入门》 (青春出版社)等作品。

书籍目录

序曲 星期日的午后 第1章 小雅,投资银行登场! 第2章 整天都是PPT和盒饭的日子 第3章 初次访问客户与香水瓶 第4章 外资企业的现场,干掉或被干掉的世界! 第5章 小雅,短暂的外资生涯! 第6章 外资投资银行的俱乐部活动! 第7章 小雅,对上司发火 第8章 小雅的婚姻观,被摧毁了! 第9章 两个埋在文件堆里的年轻人 第10章 既开心又丢人的美国之旅第11章 不雅,落下大滴眼泪的原因第12章 充满回忆的会议室尾声 六本木的安静酒吧小辞典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小雅,投资银行登场!1三年前小雅到曼哈顿证券投资银行本部应聘的时候,关于是否聘用小雅,公司内部的意见分为截然相反的两派。“关于下园雅这个学生大家是什么意见?”“坚决反对!”“啊!为什么啊?那孩子不是挺好的吗?”“那家伙,看上去脑子就很笨,就是个浮躁的女大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她有什么智慧!”赞成派看中的是小雅的发展潜力,反对派看到的不是小雅的内涵,而是她浑身上下时髦女大学生的做派,从心理上就觉得反感。赞成派和反对派互不相让。外资证券公司不是像普通的日本企业那样由人事部门进行统一招聘,并且分配到哪个部门也是由人事部门决定,而是采取各部门自行招聘的方法,由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如果发现某个学生让人有一种“很想和这个人一起工作”的冲动,就会强烈推荐。由于招聘人数少,而最近希望到外资证券公司就职的学生又多,导致竞争非常激烈。通常面试包括1~2次小组面试和之后不下10次的一对一面试,所有的面试官都同意才会决定聘用这个人。“是吗?看上去好像很坚强、很有韧性的样子,而且似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很强。的确,她对财务和金融知识一无所知,但是这些东西以后学习一下就可以了。”“不行,坚决反对!她看上去就像那种有点儿姿色就得意忘形的人,而且不过是个像海归子女一样英语说得好一点儿的大小姐罢了。”小雅毕业那一年,公司招聘新人的计划是五个内定名额,小雅之外的其他四个人都是在全体一致同意的情况下确定了对他们的聘用。剩下的一个名额在公司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再也没有一个被全体同意聘用的学生。甚至一度有趋势要放弃第五个内定名额,只内定四个人就算了。但是为避免内定四人中有人放弃机会,最终还是决定多内定一个。而且日常业务也极为繁忙,比计划少招一个毕业生本身就会带来不少麻烦。究竟内定哪个学生,最终的选择集中在包括小雅在内的三名学生身上。投资银行本部招聘小组展开了讨论。对于小雅之外的两个学生,很多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可是那种一定要招聘他们进来的愿望却并不强烈。也就是说,对这两个学生的评价是,看上去都不错,却也不是非常出类拔萃。而对小雅的评价则明确地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两派,而且势均力敌。最后,是当时作为高级副主管的平井的一句话起了很大作用。“这个,其实我们这个行业也不必全是头脑聪明、为人坦率的人,偶尔来一个这样的人触动一下大家不是也不错吗?如果不行再解雇她就是了。先让她进来,如果哪个组都用不上她,可以暂时先安排在我们这儿。”于是,与其聘用那两个可有可无的男生,还不如在或者有大用或者完全没用的小雅身上赌一下。就这样,小雅像打了一个擦边球一样获得了最后的名额。当然,这些事情她本人是完全不知道的。2新员工在夏天有一个月时间在纽约本部接受培训。东京分社的投资银行本部新员工虽然只有5名,可是纽约本部新员工有150名,伦敦大约有70名,其他如芝加哥、洛杉矶、欧洲和亚洲以及南美洲各城市,也新招聘了15人左右。加在一起,与小雅同期人社的员工全世界共有300多人。新员工的背景各不相同,即便是在美国,被聘用的非美国籍员工也很多。只是大家都是清一色的所谓高学历,来自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多。除小雅之外的四位日本新员工第一次看到这些国外事务所的同期生时心里都在想,一定要认真地对待这次培训。只有小雅,根本没想那么多,玩耍的心情倒是百分之百。纽约培训的内容有一半是知名大学教授的财务和金融讲座,另一半是实务培训。这些知识都是日后在投资银行本部工作所必需的。而小雅却把这些当做在日本大学里上的课一样,最后的考试成绩其他四个人还勉勉强强过关,而小雅却表现极差。这个考试结果当然被汇报给了东京事务所。小雅本人却根本不觉得自己偷了懒,对于120%赶时髦的她来说,能在纽约曼哈顿待一个月就像做梦一样。事实上,有在纽约培训的机会也正是驱使她到外资证券公司应聘的动因之一。在纽约的一个月时间里,小雅把人社后的4~7月的工资以及来日本之前得到的一点点奖金都花光了。每个晚上小雅都按照导游图一家一家地逛餐馆、酒吧、音乐厅、美术馆,看联赛,还有就是没完没了地购物。小雅的这些行为也自然传到了在东京工作的前辈员工们的耳朵里。五名新员工结束培训回到东京之后,前辈员工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在纽约已经很好地学习了财务和金融知识,开始将工作分配给他们。但是,小雅明显表现出知识不足。“这些知识培训时不是学过了吗?”“小雅,你在纽约都干什么了?”这样严厉的批评越来越多,终于到了入社第一年的秋天,小雅被打上了“无能员工”的烙印。和她同期人社的员工都开始作为小组的一员承担了项目,只有小雅还只是做一些零碎的工作。而且,在领导会议上,小雅也被作为问题员工列入了讨论议题。“那家伙在纽约是不是什么都没学呀?”“很可能啊!看来当初我们聘用这个只会赶时髦的家伙就是个错误。”“可是,差不多也该把她正式编人一个小组了,不然不太好办啊。”可是所有领导的脸上似乎都写着“总之我们组不想收留这样一个人”。正当大家为小雅的去向为难时,对聘用小雅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平井说话了。“那么,暂时就安排在我们组吧。”参加会议的其他领导都松了一口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投资银行本部有很多小组,每个组每年的营业预算都是确定了的。通常平均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量是1亿日元,而这个额度无论是领导还是刚人职的新人都是一样的,用小组人数乘以1亿日元就是这个小组一年要赚的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小组都不想要表现不好的小雅是很正常的。平井的组以生产化妆品、家庭用品、饮料等日用消费品的企业为客户。平井作为高级副主管是小组的组长,尾田是助理,还有一名人社三年的分析员,一共三个人,是个成员较少的组。只是分析员已经明确下个月就辞职,所以之前就在通过社会招聘寻找他的继任。当平井告诉尾田停止社会招聘并改为小雅继任时,尾田气得火冒三丈。“啊,真的吗?本来就很忙了,哪来时间替婴儿换尿布啊!社会招聘不是挺好的吗?让一个刚来一年的分析员去做干了三年的分析员的继任,她是不能胜任的!而且不是说小雅是他们这一批里面干得最差的吗?!”尾田喋喋不休地反对,平井却不理会,尾田最终也无可奈何了。另一方面,完全不受欢迎的小雅听说自己终于正式被编人小组,高兴得欢呼雀跃。尾田刚一回到座位上,小雅便跑来打招呼。“尾田前辈!从今天起就请您多关照啦!”“啊?今天就开始了吗?”“是啊,他们是这样告诉我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嗯,一时也找不出什么。现在有几项工作正在进展中,正式让你做事要等到这几项工作结束才行。在此之前你先把我们负责的行业学习一下吧。”“是,明白了!”“那么,这是行业的资料,你先看一下吧,下周可能会分配工作给你。”

后记

“你怎么办?”这是1997年的春天,我参加面试时外资投资银行的招聘负责人对我说的话。“是啊。”“坦率地说,如果没有无论如何都想进投资银行、无论如何都想进我们公司这种强烈的愿望的话,就算安排你参加以后的面试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我们公司的高层非常严厉,学生有多少积极性一眼就能看穿。”“是。”“可是,我们也觉得你很有潜力,不想给你安排轻易就会失败的面试。你自己考虑一段时间吧,究竟想进入哪个行业工作。”“是啊。”“可是,在你考虑的时候,我们公司的招聘还是会照常进行的,等你再来敲我们公司的大门时,招聘名额可能已经满了。”“明白了。”当时我考虑就职的有商社、制造公司、外资投资银行这三个行业,可是只有外资投资银行的面试早,我接受了5-6个人的面试后仍然为应该选择三个行业中的哪个而烦恼,这个时候外资投资银行的招聘负责人与我进行了上述对话。结果我有一段时间被排除在那家外资投资银行招聘面试流程之外了。我考虑了两周时间,还是觉得想在外资投资银行工作!抱着这样强烈的愿望我又一次联系了该负责人。“如果还有可能的话,我希望继续参加面试。”“还来得及。”“非常感谢。还有,我有一个请求,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大概了解一下业务内容呢?”外资银行在2月份左右会给学生提供体验业务内容的机会,被称为春季实习。最近有了秋季实习和夏季实习等,好像每年实习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但我那个时候最早就是春季实习。可是当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春季实习报名结束的时候了,所以无法正确掌握实际的业务内容。于是黄金周的时候我拜访了招聘负责人,请他就业务内容给我上了一课。过了几天,按照他的话说:“那时你请求我给你上一课的时候给我印象是很深的。你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愿望让我仿佛捏在手里一样体会得很真切。”于是,在接受最终面试前我又和招聘负责人交流了一下。“不是你和谁,而是你或谁。”“哦……”“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公司的内定名额一共是三个,其中两个已经定下来了,所以只剩下一个名额。”“明、明白了。”没想到会面对这种局面,我当时也很害怕,但是没办法,只好在最终面试的时候努力了。于是第三天接受了投资银行本部部长的最终面试。“我想问的问题只有三个。”“是。”“你是谁?为什么想要进入这个行业?为什么在这个行业里偏偏选择非要进我们公司?”这个面试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当时勉强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并和他有一些对话,最后本部部长说:“你总有一天,在某个地方要进入这个行业工作的。”说完面试就结束了。最后我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内定,进入了这个行业。可是,还不到一年,包括本部部长在内的部门一半以上的人都跳槽到别的公司去了。我想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这家公司的,可是还不到一年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这对我来说是狂风暴雨一般的事。开始我还想:“只把人招来,真是不负责任的一群人。”可是慢慢地我理解到,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一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能够进入这个行业,这一点倒要感谢他们。实际上当时的前辈们我现在还有联系,我跳槽的时候他们也拉了我一把。我进入公司时,就像这个故事里出场的小雅一样对金融半懂不懂的。那时候有为我讲解股票和债券之间差异的前辈、教我看财务报表的前辈,还有教我作为日本的商务人士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术语的前辈。虽说外资投资银行给人一种没感情的印象,但事实上却是由一群很不错的家伙集合而成的。虽说跳槽之后大家天各一方,但是我还是认为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他们。每天都工作到累得喘不过气,看不到尽头的工作量让眼前一片黑暗。有好几次都“咚”地将头撞到公司大楼的转门上,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也还是觉得像金平糖一样闪闪发亮。我进入业界四年后跳槽到了同行业的另一家公司,那个时候一个投资银行本部在职的我的同期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从人社到现在的时间,真是青春啊!”“嗯,是啊。”“虽说工作堆积如山,可是,这样和同事并肩坐在一起每天干到凌晨,一边满口牢骚一边工作,我觉得这是青春。”“是啊。”投资银行本部的同事算我一共三个人。大家如今都离开了这个行业,一个是新兴企业社长,另一个被客户挖走了。我的后辈也有自己开公司的,跳槽到基金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而留在这个行业的也都成了副主管,作为中坚力量活跃于业界。本书通过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小雅的故事,介绍了社会最近较关注的外资投资银行,特别是里面负责企业并购和筹资项目的投资银行本部的工作。详细的企业金融理论留给别的刊物去解说,我的重点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且,不仅限于投资银行,我还将“如果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就好了,能和这样一群人一起工作就好了”这样的个人理想融入了故事中。但是这个行业事实上要做很多想象不到的无聊的工作,所以常被揶揄为monkey business,但本书基本上没有涉及这种场景。所以,如果因读本书而实际进入该行业,却吃惊地发现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本人概不负责(笑)。最后,感谢惠读本书的各位读者,谢谢!


编辑推荐

走进一段身在投资银行的故事,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投资银行青春独白》是你的投资银行入门手册。如果你早已深谙此道,它帮你回忆渐行渐远的纯真年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投资银行青春独白 PDF格式下载



——关于《投资银行青春独白》投资银行不是银行。这话怎么听都有点无厘头,要么是无聊笑话,要么是纯粹的废话。无论如何,如果把股票在内的证券比作一种产品,那么投资银行则是这种产品重要的生产商之一。比起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似乎是金融领域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个机构。不过,你是否想过,看似冷漠、枯燥的投资银行里也有让人手不释卷的可爱故事。《投资银行青春独白》刚好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女孩儿。书中,主人公小雅的经历,折射着许多年轻人的懵懂与迷茫、快乐与忧愁,当然,还有浪漫与温馨……离开校园的小雅,进入了一无所知的外资投资银行。这么说有些夸张,对于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高收入和海外出差的机会,小雅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天天盒饭、材料堆积如山的日子,也同样是让她始料未及。和所有迷恋漂亮衣服、热衷梳妆打扮、贪玩好动的小女生一样,小雅对生活的热情远远超过对投资银行的专注。或许是过于疏忽了,这个进入投行一年的女孩非但没有因为漂亮可爱而被认同,反而成为了各部门都不愿接纳的“负担”。在一向被认为缺乏温情的日本企业中,宽厚的高级董事平井对小雅的接纳或许只是偶然,但却帮助小雅开启了真正的投行人生。而从开始的不快,到耐心地辅导小雅的成长,平井部门的副主管尾田似乎也在随着小雅,重新经历自己在投资银行的纯真年代。从制作简单PPT,到搞清楚什么是...M&A(企业并购),从投资银行部门设置,到为客户公司提供财务咨询,从非正式的客户款待,到紧张的海外出差,小雅似乎在带着从没有接触过投资银行的我们,慢慢了解投资银行——这只神秘的“金融怪兽”。这不是一本用于说教的知识普及读物,倘若是,那就是一本比故事还好看的金融书了。对于陌生的投资银行,我们本来不一定非要了解什么。动辄数以亿计的业务规模,离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生活十万八千里。不过,话说回来,看看2007年中国股市的疯狂,了解一下那些发行、运营股票的机构也算不上什么妄想。真实的投资银行比《投资银行青春独白》中的更为复杂,也更为枯燥。所以,你不能指望这是一本足够全面的小说,你不能指望小雅告诉你投资银行的全部。然而,你可以认为,书中的那个投资银行就是现实的再现;你也可以相信,投资银行的工作正如小雅经历的那样——繁重的乐趣和枯燥的温馨并存。作为你了解投资银行的第一本书,它再合适不过了。这是我作为一只刚刚起飞的“菜鸟”给大家的建议。可是,当一位在投行工作多年的朋友看过这本书后,却告诉我,那里边分明就是他们真实工作、生活的再现。这样的评价听来蹊跷,实际上也并不难得。因为《投资银行青春独白》的确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作者保田隆明在投资银行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写作本书带来了鲜活的素材。其中的种种经历,或许并不罕见,但置身于投资银行的种种感受,也许才是本书真正的可贵之处。我在想,为什么我这样一只“菜鸟”,能和专业的投行人同时喜欢一本关于投资银行的书?或许在我看来,这本书满足了我对投资银行的种种好奇,而在那位朋友看来,这本书带他重温了年少轻狂的投行岁月。据我了解,当初这本书尚未出版时,它的编辑曾经策划过若干被选书名。而《我在投资银行的纯真年代》一度几乎成为定稿,只是考虑到更贴近作者本意的因素,才最终定名为《投资银行青春独白》。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人来看,这样的独白或许更能唤起心底的某些记忆。当然,对于我,说不定还有你,除了消遣一下,除了以最简单的方式了解投资银行之外,更有意思的莫过于,与小雅一起经历今天的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的种种感受。这种体验,或许让你产生共鸣,或许勾起你的回忆,或许激起你对未来的某种憧憬。但无论如何,世界的确不同了,伴随键盘长大的孩子们正准备迎接他们的时代,那里有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所有为的挑战,当然,还有之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机会。不过,有一点似乎没有改变——情感,当小雅淘气地对尾田说“那就麻烦你照顾我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当然感受得到某种美好在绽放,只不过,在这样的年代,它是如此跳跃,如此古灵精怪。没关系,这种非线性的浪漫,或许刚好为我们调剂一下繁忙而沉寂的生活。说实话,你不想体验一下吗? 阅读更多 ›


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让人能够明白投资银行的组成及操作流程,在金融危机这个大环境下,了解一下这些东西,感觉还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在内容组织方面,可能是从日本直译的原因,看起来总觉得语言过于直白。


一本小说,其实还不错的啊!我看着蛮喜欢的!


看大家说的,应该不错,嘻嘻


女主超萌的 开始还没感觉 讨论婚姻观那里萌到家了


对于以后要进投行的人来说你,能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东西,很好


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投资银行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很受益


本来一个还不错的视角,缺点是文字不见功力,内容也乏善可陈。五分钟翻完,觉得浪费了时间。


虽然文章内容很简单,但是蛮温暖的。。。适合随便看看


市面上同类的书很少,这本书很浅显易懂,适合用作入门。


  趴在床上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坑爹程度之高足以与IBanker室友们奇文共赏。
  居然尼玛还是中信出版社的!居然28块钱一本!!千万别买否则一定被误导!!!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以下剧透不喜勿入
  
  
  说的是个小丫头片子,木有任何专业知识(DCF都不会啊投资分析看都都没看过啊我去),就拿到了IBD全职offer,然后当了一年多的混世大魔王(书的第一章,尼玛都已经是Y3的analyst了难道还这么不professional这么弱智周末逛街接到电话还一副老子大不适应的样子?!真是装傻卖萌到连自己都相信了啊)
  肿么没被fire?!我要是老板早炒丫十回八回了好伐?
  
  这也就算了吧当您是童话作家了。。。但是别的情节呢?
  别的情节呢别的情节呢?
  尼玛让人赶脚故事还没展开就已经结束了啊!
  
  作者的经历也挺奇葩的。。。莫非是自己累了不想干了于是写点快乐生活,忽悠小朋友们都跳进IB这个大深坑?
  别扯了。。。
  
  最后奉劝诸位:
  Banker多苦逼,IBD多下贱,
  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
  光在旁边围观是没用的,更何况读这本书连围观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听作者YY。
  其实其他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懂银行投资,不懂白领生活。我只读书中偶尔飙出的英文单词,正在准备六级考试。啊。啊啊。啊。。啊。。。。。
  然后是读小雅和前辈的爱情。。。
  好平淡好平淡的爱情。。。
  一定要珍惜。。
  因为在一起的日子只会过一天就少一天。
  那个结束的日子,在我发现感情的存在那一刻来临。太令人难以接受。
  一直记着,那个雨天,挥挥手,目视中,那一瞬间的不告而别。。
  不想结束啊。。


  書托實在太坑人了。故事的內容是講一個沒有金融學術背景的女子應聘投行職位,在紐約培訓了八個月一無所獲,之後的幾個月也是完全混日子,這樣的人在投行早fire了。而後參與一個化妝品公司併購案,打印幾份資料,做個PPT,掛幾個財務數據,寫份保證聲明就算齊活了?建議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本很差勁的書上面。


  这不是一本给专业人士看的书籍,而是给普通人阅读,并借此了解神秘的投资银行业的通俗小说。
  
  我喜欢这样的写作,因为它把真正的知识带出了所谓的行业壁垒,而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至少了解到其中的基本内容。这样的写作,是济世的,不一定有很高的专业价值,但一定有社会意义。
  
  也许终有一天,所有的所谓专业都将不复存在,而我们也会不再需要那些所谓经济学家。
  
  ----------------------------------------
  http://www.leeforce.com
  
  


  可能是日本人写书的风格就是如此,没有太粗浅。感觉就像一本小小说一样。蛮平淡的。
  比起国内写类似题材的小说《基金经理》《操盘手》,感觉可读性差了很多。
  
  接触过或者了解投行的,在网上看看电子版足矣。


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
楼主实践出真知!!
楼主实践出真知!!
楼主实践出真知!!
哈哈哈哈


真是像ML,只有干了才知道。
膜拜!!!


看看封面就像漫画书


唉 叔為了湊訂單價格就選了這本爛書


那是所谓的金融专家的大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