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妈妈值多少钱?

安·克里滕登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安·克里滕登  

页数:

248  

译者:

祝东力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们特别喜欢读《奉献树》,该书讲的是一棵树的故事,这棵树让一个小男孩吃它结出的果实,让他爬上去玩儿、在树荫下乘凉睡觉。大树和男孩都因此其乐融融。男孩长大后,大树又让他拿果子卖钱,用枝搭房,以树干造船。当男孩变老,老态龙钟之时,那棵已变成一个树墩的树倾其所有,让这位老叟坐在上面休息。每当读到最后一行“老树因此其乐融融”的时候,我总是泪流满面。母亲的定义正是对别人无私奉献的人。我们并不因为母亲付出而欠她什么,反而感觉她总欠我们似的。母亲对别人施以恩惠,她得到了尊敬。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说:“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阿拉伯人也有句俗语说:“妈妈是学校;妈妈有教养,建国有希望。”在美国,母亲的重要性就像苹果派一样。没有什么比她更神圣不可侵犯,也没有谁像她那样被赞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母性的无私使母亲拥有独一无二的道德权威,它过去被用来宣传禁酒、母婴健康、幼儿园教育、宽厚的少年司法体制,近来又被用于反对酒后驾车和改善枪支管理松懈的状况。不管怎么说,我们对母亲价值的认识与日俱增。1996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执行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向哈佛大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捐赠了价值2 900万美元的最先进设备,并用他们母亲的闺名将新大楼命名为马克斯韦尔•德沃尼克。这对母亲们来说也许是破天荒头一次,它肯定了母亲们对巨大财富的创造和一个全新产业的贡献。1998年,我第一次在电台做谈话节目,几位听众打电话进来,说生儿育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几周后,在一次聚会上,后来做了财政部长的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也说了同样的话。萨默斯一脸严肃地对我说:“生儿育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正如萨默斯所言,在现代经济中,三分之二的财富由人的技能、原创性和事业心—所谓“人力资本”所创造。就是说,那些尽心尽责养育子女的父母,用经济学家雪莉•伯格拉夫的话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们经济中主要的财富创造者”。但是,这种巨大贡献仍不值一文。对母亲价值的口头恭维飘在半空,就像天使的祥云一样虚无缥缈。在这个世界,母亲们仍要面对不被尊重、不被承认的事实。多数人,就像摇篮里的婴儿一样,认为母亲的照料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给婴儿一个家,培养他的能力,这一工作的价值几乎完全被抹杀了。因此,人们常向全职母亲提出这样轻蔑的问题:“你一整天都干什么了?”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餐喝酒时,一位没有孩子的女性朋友发表意见说:“在我认识的所有夫妇当中,你是唯一没有工作的妻子。”而那天我做了很多事:早上给儿子穿衣、喂饭,送他去幼儿园,然后找来水管工修理漏水的淋浴器,付账单,写一篇专栏文章,从幼儿园接回儿子,再送他到图书馆参加一个阅读小组,干了几件杂事,又为我未来的写作计划花了一小时。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玛克辛•罗斯已为人母,做全职妈妈,她向我承认,在有孩子前,她也鄙夷那些在家做全职妈妈的人:“我们过去生活在由4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里,其中两位母亲在家看孩子,有一位还雇了清洁工,我那时想:‘你能相信吗?她时间那么充裕,还不自己打扫房间!她一天到晚都干什么,看肥皂剧?’”我们的孩子也受这样的文化影响,认为妈妈们一无是处。我一个朋友为在家照看女儿,放弃了她喜欢的出版社管理者的职位。一天,她纠正孩子的错误,女儿怒气冲冲地打断她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不过是个家庭妇女!”在年轻没孩子的时候,我也持这种看法。20世纪70年代初,我给《MS》杂志创刊号写文章,讨论家庭妇女的经济价值。我统计所有家务活,确定每项的价钱,最后得出结论说,这份工作应得的报酬被大大压低,而且本应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我那时自认为充满爱心,现在明白了,其实当时内心是带有一种同情心的鄙夷,或者说是带着鄙夷的同情。在内心深处我相信,在市中心办公室俯瞰着麦迪逊大街的自己,比那些在家推着扫帚没有报酬的家庭妇女要出类拔萃得多。“她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干点儿什么呢?”我感到纳闷,“她们是怎么回事?她们真让我们女同胞丢脸啊。”我幻想着在新的平等基础上男女携手共进,一起改天换地,家务琐事就一定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我从没想到,妇女待在家完全是因为家里有孩子;“家庭主妇”也许会销声匿迹,但妈妈和爸爸却永远存在。母亲的工作不仅被忽视,而且还可能成为职场上的绊脚石。生儿育女算得上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但你不能把这写在个人简历上。有一位纽约长岛的妇女,她有特殊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找工作时人们一再忠告她,不要说曾长达13年照顾一个患慢性病的残疾孩子。那些年里,勇敢坚韧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都不会为她的工作开绿灯,那不过是一段无足轻重的经历。人们劝她,最好在简历上说自己做义工,时而做自由撰稿人。在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中,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被浪费掉了。没正式工作的人虽说培养了孩子的人力资本,但她们自己却退化成了“废物”,就好像那些丢在户外慢慢锈掉的设备一样。培育品格,让孩子读书识字并渴求知识,这是个长期的工作,要求有出色的才能,而这在经济学家的算式中却被忽略不计。经济学对照料儿童的技艺不置一词,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儿。经济学家认为,生儿育女对人的能力有负面影响,他们总结说:“由于妇女在某些时期不工作,她们积累的工作经验比较少。而且在不工作的这段时期,其人力资本由于缺乏维护而贬了值,这就叫做萎缩。”实际上,女人带孩子时,唯一萎缩的是她们的收入和闲暇。母亲的工作受到贬低,实际上这种情形无所不在。照看子女有时不仅得不到奖励,还会受到惩罚。下面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乔安娜•厄普顿是位单身母亲,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商店做经理,她起诉公司,说公司因她拒绝加班到晚上9点或10点,外加周六全天而炒她鱿鱼。厄普顿原来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点15分到下午5点半,如果再加班便无法照看儿子,甚至没时间见到他。但她败诉了。马萨诸塞州高级法院规定,依据州合同法,雇主可以“有理由或完全无理由地”辞退恣意行事的雇员,除非违反“明文规定的”公共政策。而马萨诸塞州又没有涉及父母负有照看子女责任的公共政策。? 一位得克萨斯州的女士放弃了一份干了15年的银行工作,照看两个孩子。她丈夫工作时间极长,很多时间又花在路上。她知道,只有放弃自己这份累人的工作,才能有时间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照顾。20年来,她一直在家做兼职咨询,好多年只有一点或根本没有收入。最近,社会保障部要她填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收入—花在孩子身上的那些年月只能算零。社会保障部认为,她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是亲生母亲,在政府每月发放的退休工资中,有几百美元津贴还要被扣除。? 马里兰有位母亲,她儿子从幼儿园起就是个问题儿童。高中时几次辍学,最后由于被发现书包里有枪而遭开除。前夫要求获得监护权,而她要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扶助,包括付1万美元让他上一家特殊的私立学校。为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她辞掉了一份全职工作。在新学校,孩子在学业和品行上都有极大进步。案子开庭时,父亲没得到监护权,尽管他有经济能力,法官也没有要求他支付一半用于孩子改过自新的费用,包括治疗和辅导的费用。在法官看来,没有全职工作的母亲是奢侈的,“会遭到社会的排斥”。这样,母亲因想更尽职一些而受到惩罚,那个孩子则不得不离开那所唯一使他初获成就感的学校。这些事例说明,美国这个社会在自己跟自己作对。美国的商业政策、政府和法律都没有体现美国人宣扬的价值。那些承担养育之责的人普遍都受到惩罚,没人鼓励她们去肩负大家公认的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对家庭的价值喋喋不休,却无视建设家庭所需付出的劳动。这种自相矛盾在我们的社会中随处可见。首先,固定的工作场所使很多女性一有孩子就被迫减少—即使不放弃—她们的工作。结果收入锐减,这造成母亲们与未生育女性间的收入差距超过了男女间的收入差距。这些损失的收入相当于一笔巨额的“妈妈税”,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女性来说,它价值100多万美元。其次,婚姻仍不是一种经济上平等的伙伴关系。美国50个州有47个—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除外—没有明确给妇女以法律权利,让其拥有一半家产。母亲们的无酬劳动也没有使她们有权分享原配丈夫的收入—不管是在婚姻中还是离异后。家庭收入完全归“挣者所有”,这是法律学者约翰•威廉斯杜撰的说法。已婚妇女是“寄生者”,法官依据她和孩子对其生父未来收入的“需要”来判定究竟“给予”一个离异妇女多少钱。结果,无一例外,离异后的母亲—首要职责是照看孩子,要比那些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女性在经济上更窘迫。最后,政府的社会政策根本没把照看未成年家庭成员的无酬劳动界定为工作。家里的首席看护者没有被视为一个完全的生产性公民,从而被剥夺了本有权享受的社会保障。保姆可以积分,以享受社会保障,但母亲却没有。除非她通过其他方式“被雇用”,否则生身母亲无权享受失业保险或补偿。母亲一旦失去生活来源,唯一的保险体系就是社会福利,而这也不再是稳定可靠的了。由于上述原因,做全职妈妈是造成老年女性贫困的最大诱因。在美国,全职妈妈的养老金比男性少,也比无子女的女性少,65岁以上的女性可能比同龄男性贫困两倍以上。对母亲工作的贬低也波及到那些领取薪水做类似工作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幼儿园老师常被说成是“看孩子的”,其工资之低导致该行业的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做日间看护工作的人中生手越来越多,一位专家称她们是“快餐式日护”,而受过高级训练的玛丽•波金式的保姆却被公然划归为“非技术劳动力”,并因此被拒绝入境美国。这些政策的最终恶果,是在经济上重罚那些愿意在孩子身上真正下工夫的人。在所有献给母亲的甜言蜜语背后,是这一残酷的现实。美国母亲或许有自己的节日,但在一年的其余日子里,她们的价值、她们的特殊权益、她们对子女的奉献却总被打折扣。随着21世纪拉开帷幕,女性也许会争得平等,但母亲却被抛在了后面。改善母亲地位,真正承认她们的劳动是妇女运动未竟的事业。但是,重新评价母亲的劳动实属不易。甚至女权主义者也常常不愿承认许多女性的生活就是围绕孩子展开的。她们用女性离开孩子的距离来衡量进步的大小,而且担心,如果生儿育女是一种更诱人的选择,那么,许多女性作为天生的养育者就会重返家庭,扮演忍气吞声的角色。她们忧虑的是,如果把做母亲看成女性的天职,就会影响女性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的收入。照看孩子使女性地位沦落。对此,女权主义者不是改善其地位,而是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尽管已呼吁了30多年,看护幼童的几乎百分之百仍是女性。这说明女权主义者需要新的策略。至于保守派人士,他们口惠而实不至。说起家庭的价值,他们可能泪眼婆娑,却拒不承认家庭劳动有什么实际价值。他们恪守这样的信念,真正的“好”母亲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她们是圣人,牺牲个人的权利和抱负,承担起无私照料他人的工作。社会上的保守人士经常期望女儿而不是儿子放弃雄心,无偿地为家庭奉献。他们鼓励女儿早早成婚育子,但从不告诫年轻的女性们这会增大她们离婚的可能,降低她们一生的收入。他们支持建立在无酬或低报酬的女性劳动基础上的经济,又对女性们的灰心沮丧大惑不解。正像经济学家雪莉•伯格拉夫敏锐指出的那样:“关于家庭价值的公开辩论实际讨论的是:当女性不再心甘情愿做无酬或低酬劳动时,将如何完成这份‘女性的工作’。”当然,照看孩子并不都是为了有所回报。正像《奉献树》的寓意,把孩子养育成人本身就是一份厚礼,这背后是母爱,是人类生活中最无私的情感。爱的工作怎能索取报酬呢?那在情感上是不能接受的,它偏离了爱的本质。但是,即使照料的工作不是为自己,也不意味着要因此受惩罚。即使献身给孩子是利他行为,也不是说这活儿不费力气,不耗时间,只能让女性干而与男人无关。照料是无私的,却备受盘剥。正如巴尔扎克的名言所说:“母爱使每位女性降身为奴。”时常有人计算家庭应付给母亲多少报酬。其中有这样一项计算:一位母亲不算退休、医疗和其他福利,每年工资就值508 700美元。这个天文数字是这样算的:先假定母亲承担17种工作,从看孩子、烧饭洗衣到打理家庭财务、解决家庭纠纷,再把每种工作按中等年薪水平相加。更合乎实际的做法也许是按中层管理者的水准估算母亲的价值,再加上一些额外的零星服务项目,如做心理医师、理财师、私人司机等。这样算下来,年薪10万美元不成问题—或者说比现在多挣10万。里克•爱德曼说:“只有妈妈们这么傻,会白干活儿。”按他的爱德曼金融服务公司计算,应付给妈妈们50万美元的年薪。“没人有这么多钱雇一个好妈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母亲真是无价之宝。”无偿的女性关爱不仅是家庭的命脉,也是经济的重心。大量的最新研究表明,无偿照看孩子所付出的劳动量比经济学家设想的要多得多。的确,它在规模上可媲美于普通经济中的大型产业。根据一些估计,即使在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无偿的家务劳动上消耗的时间—其中大多与照看孩子有关,至少等于市场有偿劳动力的一半。而这类无偿劳动的80%,是由女性完成的。这份不计时间与劳动量的巨大馈赠,简括地说明了成年女性为什么比男性穷困得多,尽管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她们劳动的时间都比男性要长。一本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用4页篇幅讨论贫穷问题,却没有提到这个事实,即穷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教科书的作者从没想到这种贫穷或许同以下事实有关:人类中有一半人的大部分劳动没有报酬。在经济学里,“免费搭车者”指的是不付出代价而得利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无偿获益者。按这个定义,家庭和全球经济都是典型的免费搭车者,都仰赖于付出劳动,却没有或很少有报偿的母亲。很有可能,母亲和其他照看自家孩子、病人或老人的人们依然故我,不计辛劳和后果。无论如何,母爱是世界上最可再生的资源。但即使如此,我们仍有充分理由终止对女性劳动的无偿占用—这叫做公正。和士兵作个类比也许能说明问题。像母亲一样,士兵要为国尽忠,让退伍军人享受荣誉和物质奖励正是为了避免白白利用他们的忠心。公众也认为,应当重奖勇士们。例如,《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并不像军队福利后来的功能那样是招募新兵的诱饵,它是知恩图报的国家对其战士的报偿。“二战”后,没有人再奢望有生命能像诺曼底登陆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牺牲的士兵那样被白白利用。出于同样原因,养育后代也是对国家效忠,这项工作主要由女性来承担,如果低估其价值,这是不公正的。母亲延续生命的劳动反而迫使她们成为社会慈善家,这是不公正的。唯独让母亲作出别人不曾作过的牺牲,具备别人不曾具备的德行—诸如屈尊牺牲个人的计划,以利他主义为生活旨趣,这是不公正的。德行和牺牲,在仅仅要求特定人群而不是求诸每个人的时候,就变成了下等阶级的戳记。还母亲以公正不仅意味着“主妇工资”—这是70年代出现的想法,甚至不仅仅意味着让母亲的福利向退伍军人看齐。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工作场所、家庭、法律和社会政策的认可,承认必须有人担负养育子女、维系家庭的工作,而且,对于如此重要的角色,在就业上不应该歧视,在地位上不应该贬低,因而使其越来越走向贫困的险境。有了这种认可就不会再有明显的矛盾:一方面劝说年轻女子走出去、受教育、独立自主,另一方面,一旦她们有了孩子就会前功尽弃。这种认可也将根除缠绕着大多数母亲的时代错误:尽管她们像任何人一样勤劳,甚至比任何人都更勤劳,但她们在经济上仍是寄食者,就像儿童或残疾人一样。对目前状况的流行说法是女性愿意要孩子,愿意接受接踵而来的后果。就像一位非洲旅行向导讲一群猴子时所说的:“带着幼猴的母猴非常艰难地跟着队伍。”但与猴子不同,人类有能力保证那些养育婴儿—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人,永远不被丢在后面。本书的写作建立在对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儿童成长、家庭法、公共政策、人口学、人类学和发展心理学等5年多的研究上,还有对美国及欧洲的父母们的几百次采访。这也是本用心写成的书,它出自我的个人体验,即作为母亲与职业女性的经历。作为妇女运动的受益者,多年来我过着无子女的记者生涯,是那种体现女性巨大进步的无性别环境中的假小子之一。我以前结过婚,我前夫和我几乎每晚都在外就餐,雇一个保姆打扫房间,收拾行装随时待命。我们很少待在家里,也用不着买车。最终我们分手了,而那更像是两个室友各奔前程,而不是离婚。但在婚姻解体后不久,我极度渴望有个孩子:一种对孩子炽烈的、本能的渴望。我下决心不能像T恤衫上所画的那位女性,看着自己的手表惊叫:“哦!我忘了生孩子了!”幸运的是我没有那样,3年后我再婚并成了一位母亲。我疯狂地爱着这个新生的小生命,很多母亲描述过那种“痴迷”般的激情。我从前曾走南闯北,但这次经历最奇特诱人。对我而言,母亲世界像神秘的喜马拉雅王国那样新奇而陌生。在我初尝做母亲的艰难和惊喜之后,我头一次感到惊讶。我很快发现,我们把这无助的小家伙带到世上来,要想满足他不知餍足的要求,我和丈夫须使尽浑身解数。正如爱默生所说:“在生养孩子的时候,我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我的成就和金钱都于我无补,但我的满腔热情却无所不能。”我发现,做一个好母亲,所需要的耐心和力量比我以往的生活要多得多,更不要说知识、技巧、智慧和爱心了。哺育和培养一个渐长渐变的孩子不同于做家务,家务只不过是一连串琐事,这却是更需要技巧的劳动,需要满怀那种激励着最优秀的教师、牧师、心灵导师和心理医师的精神。我明白了,我先前了解或关心的世界多么小,我正发现一个多么丰富的现实,我又一次感到惊讶。我置身其中的主流文化把照看孩子划归为非技术劳动—假使它还把看孩子当做劳动的话。没有人讲出明摆着的事实:如果人的能力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源泉—许多经济学家都承认这一点,如果能力是在幼年时被培育(或被抑制)的话,那么,小家伙的母亲和其他的看护者就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实际上,她们正从事着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终于了解到几乎没人同意我的那一刻。那是在华盛顿举办的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问我:“您干什么工作?”我回答说刚做了母亲,他们马上散开了。如果我说自己是《新闻周刊》的驻外记者、《纽约时报》的财经记者或普利策奖的提名人,那些陌生人也许会认为我值得一交,而事实上所有这些都曾经是真的。但作为一位母亲,我丢失了身份,就像蛇蜕去了皮。我逐渐明白了,母亲们以及所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的人的状况,依然与以往相同。在经过艰苦奋斗赢得工作场所的尊重之后,女性还有待争取对她们家庭劳动的尊重。为了有更多时间和幼子待在一起,我辞掉了《纽约时报》的工作。几年后,我领略到了真相。我碰见一个人,他问我:“你还是原来的安•克里滕登吗?”我当即明白了我必须写这本书。

内容概要

  她们担任着管家、厨师、司机、教师、心理咨询师,一人独当多面,辛劳一年却分文没有。
  而且,只要一说起也应该给妈妈们发工资,人们就会辩驳:  
  辞职当全职妈妈,是母亲们自己的选择!
  履行妈妈的职责天经地义,发工资是亵渎了这个神圣的使命!
  男人们在独自养孩子养老婆!
  ……
  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女性已享有大部分权利的时代,妈妈们一方面被无限制的地位拔高,一方面却完全无视其创造的价值。她们被当做是“被养着”的,不再被列为劳动力,在官方经济学指标中得不到任何衡量,甚至没有保姆所享有的权利,既没有离婚后的失业保险,也没有工伤后的社会保障福利。
  但是,妈妈们真的不创造经济价值吗?当然不是!
  如果将母亲担任的各个角色的经济价值均衡计算,会超过大多数城市女性白领。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母亲宣言中,安?克里滕登对各国父母们作了数百次采访,并通过对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等的5年多研究,揭示了母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之间那种惊人的差距。同时,她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明确的解决方法,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母亲的价值问题。

作者简介

安·克里滕登曾是《纽约时报》记者和普利策奖提名人,还曾是《财富》杂志记者、《新闻周刊》金融栏目作家、麻省理工学院及耶鲁大学的客座讲师和CBS新闻的经济评论员。她的文章见于《国家》、《外交》、《米考尔家族》和《就业女性》等杂志。她与丈夫、儿子一起生活在华盛顿特区。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我们的现状      
第二章 不做声的同谋      
第三章 母亲的劳动被蒸发了      
第四章 真正的“看不见的手”
第五章 妈妈税  
第六章 家庭生活的小秘密  
第七章 妻子价值多少?
第八章 谁是家庭收入的真正主人?  
第九章 出钱养孩子的是谁?  
第十章 福利国家对体贴国家
第十一章 你喜欢的最艰辛的工作
第十二章 未来将发生的事故
第十三章 “这是她的选择”
结 语 怎样既把孩子养大又不让女性吃亏

章节摘录

版权页:妇女运动给人这样一种错觉,好像它要把女性的传统生活一扫而光,就如同一阵沙暴将古文明掩埋在地下一样。大众传媒不断提醒我们:女性如今当上了医生、律师、商人、老板等,意思是再没有谁看孩子了。但实际要复杂得多。母亲并没有因“工作”而放弃家庭。她们工作中兢兢业业,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她们的主要空间还是在家庭中。人们对高科技产业大吹特吹,但是,多数美国母亲主要从事的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工作——家务。大多数人严重低估了当代美国女性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有证据表明,今天的母亲更郑重其事地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例如2000年以来的研究表明,美国的母亲不管是否在外工作,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都要比过去多。尽管父亲也为子女投入了更多时间,但整体看,母亲花的时间还是更多。甚至在已知的文化中,还没有过以男性为主养育子女的现象。这些新证据使保守派人士的忧虑不攻自破,他们担心一旦女性被解放,就会放弃生儿育女的责任。女权主义者则希望同男人携手持家,平等地承担养育子女的繁重劳动。保守派对此也提出异议。可是,忧虑也好,希望也好,那都没有成为现实。究竟是生物基因、社会环境、习惯势力还是个人选择或者别无选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的生活仍主要由女性照料,孩子仍然是大多数女性生活的中心。教育家约翰尼塔•科尔曾说,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个人来当妈妈;这个人要负责任;这个人要每天都依靠得上,不管是好日子还是坏日子。无论她是哲学博士还是医学博士,是文学学士还是只有普通教育水平,无论她是保守的传统派,还是雅皮士的职业女性,在多数情况下,她仍旧是妈妈。坠入爱河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看见埃莉诺,她是耶鲁大学的本科生。这个爱尔兰裔的美国女孩身材高大,满头红发,来自马萨诸塞州温斯罗普市郊区的一个劳动者家庭,是首批从那座庄严学府毕业的女性之一。埃莉诺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准备干一番事业,自信将青史留名。她为各竞选班子效力,曾做过马萨诸塞州副州长的高级助手,甚至还参加过议会竞选,只是胜算极小,铩羽而归。几年前晚春的一天,我们在波士顿北区共进午餐,她那时正面临人生抉择的关口。她想怀孕,努力了7年却没成功。现在她已37岁,正和丈夫杰克权衡利弊:或者领养一个孩子,或者把要孩子的梦想抛到九霄云外。几个月后,埃莉诺来电话说,她和杰克打算领养一个。有人介绍了一个3岁半的女孩,她离开了虐待她的父母,正生活在一个寄养家庭里。杰克和埃莉诺周末便去探望这个叫维洛妮卡的女孩,他们知道她受过伤害,可还是自信能让这个孩子过上稳定和幸福的生活。维洛妮卡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后,我拜访过埃莉诺和杰克几次。一天晚上,我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当时家里到处是气球,那是维洛妮卡4岁生日派对后留下的。这个棕色眼睛的小淘气穿着睡衣跑来跑去,显然非常兴奋,她急切地向我显摆她的新玩具。最后没费多大劲儿,她就上床睡觉去了,埃莉诺和杰克则在一边谈论她的成长。他们还经常让维洛妮卡和她最后的一任养母团聚,以使她平稳地融入新家庭,尽管她有“糟糕的时候”,但他们相信她慢慢就会适应。这孩子虽说有时相当劳神费力,但他们认为这一切都值得。几个月后,我接到埃莉诺的电话,她有些犹疑了。这样说太委婉,实际上她痛苦不堪。维洛妮卡安静不了几个星期,然后便一塌糊涂,白天调皮捣蛋,夜里大哭大闹。埃莉诺计算了一下,平均每周要花58个小时照看孩子,她丈夫和钟点工还要再花20个小时。埃莉诺每天凌晨一两点上床,五六点钟又得再爬起来。“这样的经历让我大开眼界——从这一点来说真是棒极了……但也把我耗尽了。简直要了我的命,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从法律上讲,维洛妮卡可以被自由领养。她母亲是个瘾君子,父亲是酒鬼。很难想象,还有谁比他们更不适于为人父母的。埃莉诺知道,如果她不领养,那么等待维洛妮卡的将是什么。但若是领养,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她刚同波士顿的爱迪生公司合作一年,领着一支由20人组成的团队,正制订一个有奖节能计划。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挣到了6位数的薪水,她上司还向她建议说,有可能成立他俩自己的有效利用能源的咨询公司。她还在写一本书,而且是“妇女视界”的主席,该组织由女性名流组成,致力于从体制上改善女性的生存状况。她原想,也许能担起上述一项工作,同时做维洛妮卡的母亲,但双肩挑已不可能,更不要说同时兼顾三项了。她倒是愿意有所取舍,但这种取舍让她苦不堪言。“我喜欢我的工作,主要是我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一选择真是让我备受煎熬。如果男人因为要尽父亲的义务而不能参加会议,会备受赞扬,但换成女人就会因此断送前程。“有时我想,应该让少数女性做专职妈妈,但又想,不对,这也不公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作这样的选择呢?”她的确面临着选择,她有权决定不领养孩子。她面临的正是美国母亲的两难处境,只不过更极端而已。她的朋友也反对她这样做。一位女士曾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她说这是“35年的苦难”。另一位则敦促她不要干任何有损于自己工作的事。她说:“大多数女人都能做母亲,但只有你能干一番事业。”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喜欢作者安•克里滕登引用的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人们会赞美和认同母亲的伟大,但并不真正了解母亲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还有她们的付出和不公正的待遇。本书充满了作者对母亲问题的大量调查、研究和深度思考,以新颖的角度提出“在经过艰苦奋斗赢得工作场所的尊重之后,女性还有待争取对她们家庭劳动的尊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尚传媒出版人 张晓梅谁都知道母亲重要,但不一定清楚到底多重要。《妈妈值多少钱?》告诉你似乎知道但实际并不一定清楚的“妈妈”。只有具体地了解母亲,才可更真实地爱母亲,这一点对于历来轻视女性的儒家社会中长大的我们,尤其重要。——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 陈志武


编辑推荐

《妈妈值多少钱: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为何不计薪酬》编辑推荐:生儿育女算得上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但你不能把这写在个人简历上。陈志武、张晓梅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妈妈值多少钱? PDF格式下载



她们担任着管家、厨师、司机、教师、心理咨询师,一人独当多面,辛劳一年却分文没有。
  而且,只要一说起也应该给妈妈们发工资,人们就会辩驳:  
  辞职当全职妈妈,是母亲们自己的选择!
  履行妈妈的职责天经地义,发工资是亵渎了这个神圣的使命!
  男人们在独自养孩子养老婆!
  ……
  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女性已享有大部分权利的时代,妈妈们一方面被无限制的地位拔高,一方面却完全无视其创造的价值。她们被当做是“被养着”的,不再被列为劳动力,在官方经济学指标中得不到任何衡量,甚至没有保姆所享有的权利,既没有离婚后的失业保险,也没有工伤后的社会保障福利。
  但是,妈妈们真的不创造经济价值吗?当然不是!
  如果将母亲担任的各个角色的经济价值均衡计算,会超过大多数城市女性白领。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母亲宣言中,安?克里滕登对各国父母们作了数百次采访,并通过对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等的5年多研究,揭示了母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之间那种惊人的差距。同时,她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明确的解决方法,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母亲的价值问题。


题材很好,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就该读一读这本书
我们都知道妈妈的伟大和重要,都看到妈妈每天为一个家庭付出了多少
但就像书里说的,对母亲的赞扬和尊重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


结合最新修订的婚姻法,事实证明了全职妈妈是最没有"前途"的职业规划.
妈妈值多少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书里的“母爱使女性降身为奴”这句话最是与我心戚戚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真正理解母亲的牺牲和奉献


妈妈值多少钱?对妈妈们来说这本书一定很有意义.还没收到货,期待中.


妈妈的价值无可估量,任何金钱都不可以买走母爱。


呵呵,妈妈经济学


送货速度比较快! 妈妈值多少钱。。。。。母爱是伟大的,无价!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安慰自己到底要不要做全职妈妈,看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比较靠谱。


很有共鸣的一本书,希望这本书能让许多全职妈妈带来振奋


不同的视角,在看这样一个全职妈妈的话题


做做参考,本来以为会有实际的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但是没有,虽然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不是针对国内的情况,提出的方案都是针对外国的政府啊机构的,对个人而言没有多大意思,妈妈们还是要认清现实,这本书帮不上什么忙……


这本书看完我也要求老公也从头到尾看一遍。正如书中所说,全球经济、每个家庭都搭了所有妈妈无偿劳务的顺风车。


很值得所有女性去看。其实男人应该看?


同事在论坛上看到的这本书,说看完后会对理财、妈妈有不一样的认识。


看来对妈妈工作的不理解全世界都有啊,真是辛苦。


夫妻双方都应该阅读一下,也适合给10岁以上的小孩阅读,都了解一下妈妈的爱与辛苦。


不错,理解母亲的真正意义


很喜欢,因为我是一个母亲,觉得有人这么的理解,很欣慰啊!


妈妈不仅是一个称谓,也是个职业吧


为妈妈们加油,女权


送个老公的。希望他能好好看完,我为家里做很多,不求回报,只要认可就好。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也给我很满意的回报,就是老公和他的家人不认可。比如孩子身体很壮,几乎一年不生一次小病。他爷爷却说养的太胖了,要减肥。孩子很聪明,学习能力强,有种吃不饱的感觉在做作业上,我就买来很多课外书让他看,结果都责备我不要让孩子太累。


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特别是对于妇女阶层的了解,应该是一本社会学的书。感兴趣额,可以读一读,茶余饭后。


经济学的角度也同样令人感动


一种与现在的社会实际完全相反的真像


用拜金主义的尺度衡量人类用宝贵的财富母爱,也算是别出新裁!


我觉得全民都应该看一看 改变对家庭主妇的看法 尤其是她丈夫


看着很激动的一本书,真的是写出了我的心思,很喜欢


正在读,我认为很好,很喜欢。只是这次买的五本书就这本有些破损了。


推荐给男同胞


还可以吧,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当然,我是特意买给老公看的,呵呵。


这词语就无价。


送姐姐的。她很满意。


两个人都有付出,没必要计较这么清楚


看了有感触


买给自己,爸爸看


都说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其实未来由母亲培养的,好未来是等不到的,现在中国女人过度工作,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在家庭培养孩子的时间太少,没办法啊,谁叫家里的男人收入少呢,本人认为成功的家庭是男人养家、女人养娃,只要女人还要工作维持家用的,男人都不是成功的,像过去地主富农阶层,女人不工作,孩子可以无忧无虑成长,才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


这本书是写给女人的书,不要为婚姻牺牲提高自己身价的机会,婚后财产还指两人经济能力方面上的PK。男人女人在婚后地位是不等的,女人更要有给自己打算盘的头脑。当妈的不要过于无私的付出了。大家也要保护妈妈。


上次一位朋友聊到全职妈妈的问题,谈到了全职妈妈的价值,这好看到了,好好看看!


本来是买给老公看的,让他理解作为女人的坚信···后来,自己也看了,越发感到作为一个母亲,工作的伟大了!母权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任重道远呀···


对全职妈妈的金钱衡量,真爱无价。


告诉大家妈妈的价值。
虽然妈妈很值钱,但没处兑换。


很有同感,全职妈妈找点平衡感


第一次从女性的角度看世界,很感人。


这是爱的教育,儿子觉得很好笑


推荐阅读,尤其是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的,哈哈


里面的事例是美国的,但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和理念特别好,建议当爸爸的有空浏览下,更能体会妻子做出的牺牲,对家庭有好处


努力啃阅中


还没有看,不过我觉得很有意义。


很有趣的比喻,很好的通俗读物


建议看看。。。还行。。。


每个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的选择,书中以美国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为例,探讨了家庭付出对工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吧。


这本书更适合论文材料的收集,从头至尾实际上只说出女人工作和家庭的现状,而没有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书的最后结尾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刚开始我以为挺厚的一本书,拿到后发现不是很厚,不过质量很好。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本开始关注母亲的劳动所创造的经济学价值的图书。母亲的价值是无可限量的。确实是啊,但是母亲地位的提高不能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全职妈妈的工作范围:教师,厨师,司机,护士,保洁员,采购员,办事员,陪练,陪读,陪玩,心理辅导师,装饰设计师,机械工程师,公关活动总监,财务总监,执行总监。全职妈妈的工作时间:年中无休,每周七日。没有年假,没有病假,没有事假。终身就业,永不接受辞职。但妈妈是没有工资的,没有保险的,没有社会地位的,没有工作经历的~~~这本书里面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现实情况调查入手,来论述母亲一职所创造的经济学价值,和应该得到的社会承认。甚至讲到了如果面临离婚的各种情况。很全面,也很理性详细。推荐阅读!


书是很好,但是很脏,还有些旧


早在书店里看过的,一直等着优惠活动,当当上也看到了,可惜区域缺货,来亚马逊居然也是优惠价而且有货,当即买下,非常划算,原价39元,优惠价7.4元,物超所值。 下面来说说书的内容,这本书就母亲对社会的贡献及价值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反映整个人类社会对母亲养育子女这一长时间艰巨复杂的工作的价值一直的忽略漠视轻视也作了阐述。身为一个妈妈,我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书上所说的内容,真是句句滴血,我映像最深的就是书里的一项调查,家庭中的女性平均用在家务上的时间是3小时,而家庭中的男性则是7分钟,这个调查数据令人发指,这不是剥削,简直就是奴役,整个家庭中最繁琐的枯燥却无法去除的家务,基本上都是由家庭中的女性完成的,文中第一部分就引用了一位社会学家苏珊. 比安基的话“不管那些活儿有没有意义,是母亲们打起精神把它们干完的,因为没有别人可以、能够惑愿意烦劳伸手。”人类社会一直在赞扬歌颂母亲,但仅是停留于表面,母亲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尊重和重视,有些母亲因为生育子女无人照料,而无奈辞去工作,在照料的过程中,她们充当养育者、老师、厨师、护卫、心理医生多重角色,而她们的这种巨大精力和体力的付出却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母亲在为养育孩子被迫失去劳动换取报酬的工作后,却变成了家庭的累赘,仿佛母亲就该天生是哪吒、孙悟空拥有三头六臂、72般变化无所不能,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对构建这个社会根基的母亲的不公。母亲从来都是...被冠以应该无私奉献家庭,为家庭做出牺牲的首要悲情角色,这种不公的社会分工和观念一直进行着可怕的延续,这更是建立在一种社会道德观和情感上的奴役。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女权,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尊重和重视成都。 阅读更多 ›


  妈妈值多少钱,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出发,勾勒出现状,大家高度赞扬母亲却不认可其价值的奇怪现象。这的确很奇怪,一方面赞扬其重要性,一方面却无法或不愿已有偿的方式去衡量气劳动的价值,这是为什么?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谁真正获利。获利的基于男性的整个社会体系。这使得有关母亲价值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最初的社会分工与性格等原因,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具有的权利是相对较弱的。游戏规则都由男性占主导,政治经济莫不如此,这直接导致女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证。人力资源是除去自然资源的一项重要资源。母亲承担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但社会并未因此提供劳动和付出的支持与援助。
  刚进公司那会,已育的前辈总是意味深长的说等结婚生孩子了女人的想法就跟年轻的时候不一样了,我一直不明白其中的深意。直到看着这本书,我才明白孩子除了是血脉的延续给家庭带来欢乐,更多的还有牺牲,高昂的生育与养育成本。不单单指怀孕期哺乳期耗费的金钱与精力,还有因此而错失的升职加薪机会。公司会以各种理由削减你的收入,当你为了孩子要求准点下班无法全身心的无偿加班时,尽量避免出差时。是谁让事业与家庭对立,让女人面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局。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可真高啊!可是没有几个人真正清楚的认识到这点。我的爸妈总认为穷养富养总会慢慢将孩子拉扯大,而我分明觉得这就是一个大骗局。当二八规则越演越烈,当今社会上20%的人占有着中国80%的财富与资源,而另另外的80%分食着余下的20%的财富与资源,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目前我们无太多资产无法保证宝宝出生就赢在起点上或者将来能给他提供多少资源与帮助,多养一个孩子的感觉不过是自我牺牲为这个社会输送了一个劳动力,他或许在未来要更努力更辛苦的求生存。或许是我有些悲观。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资源,而培养的成本主要被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的妇女承担了。为此她们失去了什么,也许她们并不真正清楚。不管社会是开放单独二孩还是鼓励二胎,优生优育为什么不呢。
  婚姻可类比是法律认可下的合伙人关系,然而现状是女人承担了家庭的绝大部分义务,做家务,教育培养孩子,照顾家人。男人挣了多少钱,他们并不清楚,即使清楚家庭收入也很难对半分。这不公平,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个观点,似乎照料家人的价值无法与挣钱的能力去抗衡,因此很多女人离婚后净身出户或者惨淡经营,老了岁月添了皱纹操碎了心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再或者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质量吃力维持婚姻忍受各种身心的折磨。这都表明结婚的成本高养育孩子后成本更高,找一个靠谱的老公很重要,更加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长久的脱产,脱离社会失去竞争力。毕竟当家庭主妇将隐患的风险系数提升,稍有不慎独自养家的能力让人堪忧。古语有云“先成家后立业”,其实这话主要是说给男人听的,背后的道理值得琢磨。当男女一起生活,在某种程度说是男人获利,因为女人付出的劳动并未折算成有偿的价值,社会也未必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决定家庭地位。科学研究者们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女人更男人比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花更多的钱。因此女人有经济能力孩子获利,成长环境也更加和谐,孩子更加自信。这也意味着女人你要努力工作,无论家境如何。
  宣扬自由平等的美国离婚率较高,关于孩子的抚养费等问题一直存在,立法与制度也需改进。现状是女人似乎不是在跟男人争利益还有他未来可能一起生活的女人,因此离婚面对财产分割与抚养费仍存在很多问题。
  作者看到了这些不合理,分析了背后的原因,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先分析全球做得不错的向优秀者学习。拥有相对健全制度的瑞典,父母亲都有产假,母亲产假一年,有些父亲也是产假一年。父亲休产假,增进了家庭意识亲子关系。更加福利的制度,也许是女人也参与了政治和制度的制定。只有意识到社会可以也应该在孩子成长中为母亲提供支持和援助,认可并推进。相信美国的相关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至少在2001年的时候作者就意识到并与全球女性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难能可贵。
  我的几点思考:1.中国的现状,与美国相比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因为道德的约束与父母的阻力,中国的离婚率较低。但情况也并不能盲目乐观,生孩子的成本依然很高。三个月产假也不一定得到了落实,用人单位都要求年轻的或者已婚已育。2.在养育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美国由母亲承担了养育的主要工作,在中国有强大的公公婆婆团协助分担了养育工作。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了一些问题,婆媳关系,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不够现代化,过分溺爱等,其利弊谁轻谁重无法知晓。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有婆婆分担,养育孩子的成本仍然很高。
  一方面需要推进国民对于妈妈工作价值的肯定,提高养育孩子的福利政策。只有认可了养育工作的价值,家政培育人员的工资报酬才能有所体现,从业人员的素质才会有提升空间,行业规范也会日渐成熟,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一个行业的价值要得到认可与尊重,有上升的空间,才能留得住人才,孩子与家庭才能获益,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社会。有了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母亲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才能更好的参加工作,幸福家庭造福社会。
  感谢母亲的伟大!
  


  书中的妈妈,其实可以更确切地定义为家庭主妇。
  
  咋看这个问题, 国人第一反应约为:妈妈怎么能用钱来衡量呢?俗。
  或再一看作者为美国人,就开始泛化型人身攻击: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啊!一切都用钱来衡量。
  Think twice, please.
  
  为作者所做辩护被放在文章注释部分末,正文为这本书带来的启发。
  
   就当今社会常识而言,关于妈妈,不用多想,有两个观点冒出来的很快:妈妈是伟大的;(赞扬) 以及: 家庭主妇是无用的 (轻视)。
  又因为妈妈=家庭主妇,所以伟大=无用? 赞扬=轻视?
  
  这是物极必反吗?怎么从常识的条件出发,推理出了玄学的结论?
  
  这个结论一点都不玄虚。事实就是如此。
  妈妈一方面被赋予极其崇高的形象,道德地位被无限抬高;
  另一方面,劳动地位被贬低到零,视为无劳动技能者,以至于终身待业,毫无经济价值。
  
  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太绝对了?推理当中有什么不严谨的吗?
  
  有,会有人说,妈妈不完全等于家庭主妇。
  可是,即便是有工作的女性,请注意,被承认的也是其工作价值,而她在家务以及抚养子女上面的付出,被视为义务,而非创造的价值。
  
  那么新问题来了。家务和抚养子女一定被视为义务吗?
  如果真的是义务,为何家长包括男女双方,仅被视为女性的义务?
  如果真的是义务,为何也可以请保姆钟点工代劳?而且还要付费,付费不就说明是创造了价值吗?
  
  能把第一个问题回答清楚的人,对女权主义运动当有所了解。
  能把第二个问题回答清楚的,对经济学当有所了解。
  
   就个人看来,简化的答案是,
  问题一:家务仅被视为女方义务是历史遗留问题,男权社会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改变,这种观念以及实际情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问题二: 当家庭的内部义务工作被交换到家庭外部解决,产生了供需关系,也就产生了价格。(注释1 & 2)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妈妈到底是伟大的,还是无用的?
  也许答案是这样,我们借以无限抬高妈妈的道德地位 ,借以“粗心大意地”贬低其劳动技能,而忽视妈妈的经济价值,从而为自己为社会节约经济成本。
  因为妈妈没有那么好,她不是圣人,也会发脾气,也会伤害孩子;
  因为妈妈也没有那么差,她照顾孩子的爱心和技巧足以媲美专业的护士、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工作者,她做家务的能力足以媲美家政人员。
  
  至于被忽视的经济价值到底节约到了哪儿去?
  
  答案是全社会的孩子、老人、以及男性——简而言之,就是不做家务的人。
  
  男性因而享受到更多的加班、出差、升职机会以及更丰富的娱乐生活,
  老人享受到的照顾被转化为当下的社会道德风尚(老有所养),显而易见的减轻社会和政府负担;
  孩子享受到的照顾则在将来被兑现成为社会的人力资源。
  
  那么妈妈到底值多少钱?自己去答吧。
  
  ————————————————————————————————————————————————————
   注释:
  1. 价值和价格的区别:(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975734.html,同时参考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17/n222096903.shtml)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价值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
   现代经济学并不承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了以及价格在价值周围波动的理论,而是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没有价值概念。
  
  2. 义务和价值的区分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528.htm)
   义务有两个意思:一是,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 二是, 不要报酬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按维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与同事关系,按社会领域的不同,所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而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即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一方面应该进行一定的价值付出,另一方面又应该得到一定的价值回报。
  
  3. 为作者的辩护
   辩护一、文章作者的身份,与文章作者的观点并不存在规定性的对应关系。以一个人的所处的环境及其外部身份决定性地看待其内心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辩护二、除了经济上的差别之外,美国的家庭价值观念与中国差异明显。历史上美国女性参与工作的契机得也与 中国不太相似。
   具体说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基本上可以使得一个人的收入即可养活一家人,并不是刚性需要男女双方都全职工作。另外,美国的典型家庭观属于核心家庭观念(nuclear family),仅包括父母和子女,不算旁系,不算祖辈不算孙辈。发达的经济条件和核心家庭观,就个人来看,给本书作者研究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极大便利。
   第二, 美国妇女参加工作的契机是二战。在二战之前,家庭妇女被视为典范,不能一个人养活家庭的男人是可耻的。但是在二战中,由于男性奔赴战场导致劳动力的缺乏,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变化相对而言,较为温和,但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逐渐变得深入人心。而中国女性的地位,就个人模糊的印象,是历经中国近现代翻天覆地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获得的,这种变化看起来比较剧烈,但是反而缺乏牢固的基础,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普遍盛行。
   就这两点看来,作者的美国人身份应该是更好的帮助她写出了本书。当然,支持着她的最大动力是:她是一位妈妈。


  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滑稽,妈妈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还要别人付你工资?抚养孩子这个最终受益者可以说是整个社会,但是你自己应该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吧。
  应该说父母都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可能是美国的家庭夫妻财产分得太清了。而且我感觉美国的离婚率要比中国高得多。这才导致美国在这方面的种种问题。
  虽然通读下来,我的确感到女性在这方面的法律权益还不完善。但是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还没解决。我不知道在美国子女对父母的抚养是怎么样的。假如父母离异,母亲获得抚养权,而父亲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抚养费。然后这个孩子长大后他有义务抚养生父吗?如果没有,这对付抚养费的一方不是很不公平吗?
  
  注意到这本书在美国的出版时间是2001年,可能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妇女的权益在这方面应该有了一定保障。后代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不管是要求公司放带薪产假,还是政府发放儿童津贴,都要保障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一个社会的责任。
  可能我们中国现在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没有那么严重的情况(我短浅的目光只看到这些现象),可能我们以后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本书值得引以为戒。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一直教育我们:“男女平等”。在学生生涯中,女生的表现似乎比男生还优秀。但是一旦你踏出校门,步入婚姻,你发现一切都变了。衡量男人成功的标准是事业在前,家庭在后。男人对家庭最大的期望值是“不要后院起火,作我事业的后盾。衡量女人成功的标准不是事业,而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即使事业很成功,也是失败的”这样的伪心灵鸡汤总是会成为引起微博上转发无数。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可能也不会做丁克,我相信婚姻和养育孩子会有美好的一面,也看到很多女人可以事业和家庭兼顾。但我想知道婚姻和孩子对女人事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不管你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孩子都会成为你事业的绊脚石。让我们结合这本书和中国现状来看看:
  
  在结婚生子之前,如果你超过25岁,尤其在你30岁左右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环节问你:“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如果你没有表现出事业第一,原意为了工作愿意做一辈子工作狂的话,你至少有80%以上几率不会拿到这个offer。我的朋友A想换工作,理想公司的HR正好是自己同学的同学。HR在私下的场合直接劝我朋友放弃希望,因为他们公司不会雇佣一个29岁已婚未育的女员工的。T是本来是个喜欢泡吧跳舞玩心很重的潮人,在认识到没生孩子会是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障碍的时候,立马着手造人了。
  
  那对于已婚已育的女人来说呢,我都已经生了孩子了,是不是来说比较有竞争力呢?答案是Yes and No. Yes 是因为相对与你的年龄未婚未育和已婚未育的女竞争者来说,你比较有竞争力。公司至少不用担心你怀孕,休产假。一个怀孕的女员工意味着至少在怀孕和哺乳这近两年的时候,公司最多只能把你当成半个劳动力,同时还要付你大部分的工资。No,是因为在一些高压力的核心岗位,你的竞争力很weak. 因为你没有办法加班、出差,没有办法在下班之后参与各种公司员工活动,很多时候你还需要经常请假。一两岁和刚入幼儿园的期间 ,小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孩子发烧感冒是每一对父母的修炼。我的朋友B的孩子最近刚刚开始上幼儿园,小孩子之间的交叉感染很严重,只要班上有一个小朋友感冒,他家宝宝依然也会感冒。B不得不经常请假。虽然老板每次都批准了,但是分在B手上的项目也越来越少了,这意味着薪水也会大幅减少,预定的、升职时间也会随之后延,而且可能很难再提上日程。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
  
  受过良好教育的你,在职业上升期结婚生子,为了更好的照顾好孩子和家庭,选择了一份清闲但薪酬低的工作,甚至完全辞职做了家庭主妇。经过10年含辛茹苦做牛做马的把孩子养大,年老色衰的时候,你发现了丈夫在外面有了小三。你可以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做你的“阔太太”,也可能选择一拍两散。但是离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连丈夫挣了多少都不知道,只分得可怜的一点点钱。 更悲惨的是你还有一个上初中的正在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为了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坎,你不敢去找高薪但是压力大的工作,只能继续做这份还不够你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工作。
  
  作者只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去讨论了“妈妈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从社会制度和法律上给出了一些建议,并没有给出当女人在面对事业和家庭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选择。书的最后一章标题是:这是她的选择,this is her choice .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意义是在于它给我描述了孩子在带个我各种幸福的同时,对我的career和以后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压力,让我在做出结婚生子这个决定的知道我的决定到底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推荐每个走在结婚生子和已经结婚生子的姐妹们都来看看这本书。
  
  
  --------------------分隔线----------------------------------------------------
  
  文中提到的其他观点:
  
  除了孩子和事业之间的矛盾,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讨论,分享给大家:
  1.大部分照顾孩子的劳务由女人承担。但是这份劳动并不被社会认可和尊敬。
  2.更换相对清闲工作会造成女人的收入大幅减少,并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巨大损害
  3.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会让女人在经济上依赖配偶,使家庭中的权力天平倾向于男人。
  4.在经济上弱势更容易让女人成为:“绝望主妇”。
  5.如果离婚,经济上的弱势会让你在离婚大战中处于劣势,离婚后的生活水准大幅降低
  6.离婚后大部分女人继续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让其重回高度竞争的高薪职场难度增大
  
  一些相关的文章:
  
  “高知太太”变绝望主妇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416
  
  大西洋月刊》:女人无法拥有一切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20702/161512456394.shtml
  


  系统的用统计数据 现实案例说明了欧美housewife的起源 发展 现状 对策。
  
  与现在本土沿海大城市现实情况有部分不符。
  
  值得未婚的高收入女性参考,为将来的生活作出提前量。
  
  在照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尽量少的危及妈妈的工作前途。
  
  该书与本土的差别:
  在天朝的物价太高,为了抚养孩子婚后双方家长都会出钱出力。
  
  部分有能力的女生在婚后自己创立公司,自己做老板。淘宝已经做出了示范。
  
  未婚女性看过该书不要被吓到,小S都有3个孩子了,生活没什么可怕的。


后代是资源 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要珍惜 我们的国家 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女性是第一生产力


第七章的文特案是个很典型的离婚案
看了以后感慨 男人和女人确实来自两个星球


小s都有三个孩子,你比小s有钱吗?你会比小s幸福吗?你可以有一分象小s那样的工作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