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醉文明3

马未都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马未都  

页数:

216  

字数:

14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序收藏于我本是私事,可一来二去成了公事。尤其做了电视节目,大众媒体传播又快又广,百姓的需求又多又杂,许多话说完就忘了,连自己想看看自己怎么说的都成为奢望。恰好出版社找来,击掌为庆,节目成书。但这不是节目的文字实录,需要增删改动完善,工作量比想象的大。补充知识,补充图片,为的是让读者多些阅读乐趣,在乐趣中对收藏对文化有所斩获。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相关新闻天天会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珠,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大部分人会手足无措,喜欢而不敢喜欢,这种滋味早期谁都会有,很正常,原因是文化对我们构成的诱惑太大。这种诱惑会长久缠绕。我们生在长在这块文化土壤中,不管你在意与否,你都会受其营养滋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强壮身心。一个中国人,真的有资格自豪,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各种文明的证物随处可看甚至可取,这不是中国人的福气么?!儿时听过一句老话: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过去国家穷,每个国民跟着穷;上一代人乃至我们这一代都受过罪,那时收藏和文化都是奢望;今天国家富了,国民也跟着富,真到了享福的时候这个福忽然大了,多少有些让人承受不了——这个大福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浩如烟海。那么好,让我们一同慢慢享受吧!是为序。马未都日子过得快,晃晃悠悠又一年。《醉文明》(叁、肆)又出版了,春种秋收,自然都是喜悦。我与读者同样期待。马未都补记

内容概要

  
马未都先生的文化学堂继续开讲。《醉文明:收藏马未都(3)》进一步突破收藏类图书以器物分类的惯有框架,而是以多个文化系列为主题,包括古代的衣食住行系列、晋唐宋等朝代系列、瓷之色系列等等,可谓真正是由收藏来看历史、说文化,品情怀、思如今。在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以史为镜的反思;在这里,文物不再单纯是我们欣赏品鉴的对象,更是我们体悟共情的载体。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2010年,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了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2011年,观复博物馆隆重推出“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并出版《瓷之色》一书。

书籍目录

1.民风民俗话端午
2.宜遮宜赏话插屏
3.碗中真味说饮食
4.伦理纲常话五伦
5.亦正亦邪说毒物
6.海外传奇外销瓷
7.循源解字说汉字
8.五谷杂粮话农耕
9.千丝万缕话织物
10.古往今来说通讯
11.引风便面说扇子
12.气韵之美话书法
13.翩翩竹影论君子
14.风流虚无说晋代
15.盛世风韵说大唐
16.含蓄隽永说宋代
17.黑白变奏瓷之色
18.自古瓷色重青釉
19.温暖变调瓷之色
20.绚丽夺目红绿釉
21.活水源头出官釉
22.借得自然三分色
23.丝丝缕缕总关情
24.民生大计说饮食
25.庭院深深说居住
26.千里迢迢话出行

章节摘录

千里迢迢话出行在当今社会,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空间,可以骑自行车、搭公交车,或者是开汽车等。今天的交通是高速交通,能想见的速度差不多都达到了。人自己的位移,比如从甲地到乙地,如果在这个星球上,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当天达到。12个小时内基本上都能从地球的这一端到另一端,理论上半天之内可以达到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我们今天生活得比古人更快捷,但是不如古人那么悠闲。古人的行进速度很慢,从北京到广西,如果靠走的话差不多要走一年。走一年很辛苦,但是能够看到沿途的风土人情,这是今天做不到的。今天飞机腾空而起,然后降落,路途上的所有风景几乎都看不到了。过去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多读书、多走走看看,开阔眼界。这是一个盘口瓶,是清代非常流行的造型。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古人行进的方式,画面上有骑马的、行走的、坐车的,这反映了“行”的基本形态。到今天为止,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像草原上的蒙古族都是出门就骑马,生下来就学会了骑马,是马背上的民族。元代的时候,蒙古大军的摧枯拉朽是跟蒙古民族的骑马能力有很大关系的。他们可以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我们今天做不到,我在美国落基山脉骑过一次马,骑的时候比较兴奋,骑了几个小时觉得还可以,马非常听话,而且非常容易驾驭。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乃至第七天时,浑身的疼痛超乎我的想象。我们没训练过的人正常地很悠闲地骑马,极限时间是三个小时,超过了就痛苦。这个玉件是个船的造型,底下用紫檀木雕的是浪花。船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舒适度远远高于骑马和坐车。古人经常在船上发思古之幽情,写点诗歌,船就成了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船有一个局限性,必须得有河流,所以古代南方的交通主要依靠船。我们古代的船是无动力、不污染的,主要靠人工摇橹、撑篙,但它的行进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现在所有的大江大河上面都有桥,开着车很快就过去了。过去是不可以的,过去都是小河上才建桥,大河建不了桥,在这种情况下都靠渡口摆渡。不管是徒步,还是有车、有马,都要通过渡口来摆渡。这样行进速度就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万一要是涨水,或者风浪大,就很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行进速度虽然快,但更加危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国家每年在交通安全上投入的经费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清代雍正年间的人头罐,盖子原来是瓷的,不知哪年就被粗心人打掉了。文物一定要小心,这个盖子在300多年中,只是人的一次失手它就不能存于世,所以后配了一个木头的盖子。这件瓷器画得很有意思,画了五个人,是个出行图。有人挑着担子,有人走着。这儿有一个车,是人力车,不是通过马、牛这样的畜力来拉,是一个很闲散的画面。有一个贵妇,旁边还有侍女端着酒,有酒壶、酒杯,还有一个书生紧着巴结,整体表现得非常形象、优美。这样一个民窑的罐子,在雍正时期其实就是民间使用的非常普通的罐子。经过300年的时间,流传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看到那个时代社会的总体形象。它是一个民间的出行图,没有豪华的马车,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力车,反映了衣食住行的状态。今天生活的便捷能使人们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会费太多的力量,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是人类在行进方式上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进步,我们都应该知道历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跟人的行进一样,所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观复学堂•1.在古代,“行”与“走”哪个速度快?马未都评:我们生活中总说“行走”,现在也有“行走一族”,是专门要求尽可能地多走,包括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很关注的“驴友”,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去翻山越岭,加强行走能力。“行走”在今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管走得快慢,都叫行走。但在古代,这两个字是区别开来的。如果看一下古文字,大概就能想象出哪个的速度快。古汉语中“走”是跑的意思,速度很快。比如成语“走马观花”是指自己骑在马上跑着去看花,一闪就过,只是草草地一看。再比如过去说“走狗”,就是跑起来的狗,不是在悠闲地散步,所以现在贵妇牵着的悠闲的狗都不算“走狗”。按照今天的概念来说,“行”是走,“走”是跑。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这里的“走”就是迅速跑掉的意思,不是说晃着羽毛扇悠闲地走。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当中,“走”的意思逐渐转变,但往往在词组中保留了它基本的含义。2.我们古人在交通上曾经依赖过什么动物?马未都评:古人行进时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迈开步走,但人还是很聪明的,不仅要自己能走,还要依靠别的力量。在历史上,古人依赖过很多动物行走,比如马、骡、驴、牛、骆驼、鹿和象,此外还依赖过人。比如《骆驼祥子》中,人可以抬轿子、拉洋车。古籍上的记载非常明确,人的社会等级决定了可以享受乘几匹马的待遇,比如“天子驾六”,就是天子出行的时候是有六匹马在前的;“诸侯驾五”,就是五匹马;“卿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是按等级顺序递减的。车的马力就是根据马的力量而来的,有点儿像今天的汽车排量。3.“舟”与“船”的区别有哪些?马未都评: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是舟,后来才是船。最早的舟是独木舟,就是一块木头抠出来一块就完了,后来才发展成今天这样万吨级的乃至几十万吨级的轮船。在中国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里发现过独木舟,表明那时候的人就开始驾驭漂在水上的交通工具。船最早是指军事方面的战船。人类的科技最早很愿意应用在军事上,是不文明推动了文明的进程。船在古代的运输过程中占了极重要的一席,因为它平稳,很多易碎物,比如说陶瓷,从景德镇发出来都是从船上走。过去的车没有减震功能,走旱路颠颠地到家门口就全碎了。水路运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便宜,它没有动力,顶多就是慢。过去人的时间不值什么钱,多待几天慢慢顺着水漂也能漂到家门口,所以古代非常注重水路。隋唐时期开凿的人工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将近1 800公里。从北京算起,经过天津、河北、江苏、浙江,贯穿中国几条大河,包括长江、钱塘江等。这些水系的沟通打通了中国的一条动脉,所以从隋唐以后,中国内陆的水上运输非常发达。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那一条大河上面的船都非常豪华。中国在海上称霸的时候,就是明初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船队的庞大、船的体量之大,都不是今天所能想象的。随便举个例子,当时的船上是养着牛的。人在远洋当中,因为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为了补充维生素,就养了牛这种大型的动物,可见船的体量是非常大的。今天说的舟与船之间的比较,最重要的一点是船大于舟,这是一个根本的不同。今天利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真的是越来越少,因为其他交通工具发展得越来越快。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从辽东半岛的大连坐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就是直接渡海。今天这个交通应该还是有的,坐一宿就到了。但是坐远洋轮,我们都没这个经验。现在远行一定就是坐飞机,很快就到。今天坐邮轮的人,很多就是为了旅游。有大邮轮,走十天半个月的,世界各地走一走,已经变成了一种游览工具。•古玩门诊•古玩一这是一块砚台,总体仿一个大竹竿,又在细部雕刻了一竿竹子,利用了石头的颜色差,把绿叶都雕出来了,非常生动。盒子也是个竹形,也是一个竹竿形雕上一个竹叶。底下这部分是完整的,是一起挖的,牛毛纹能看得很清楚,底座是紫檀的,表明了对这个砚台的重视。理论上讲,好砚台的盒往往都很好。再看上面,做工明显很粗糙,但是细部又雕刻得很好,竹叶的残缺都雕得很清楚。两边是打烂的,有两块木头是后来配上去的,手艺不太好。可以看出是配完了又刷的漆,因为里外不一样。上面写了十个字:“山骨浊寒玉,落花沁琅轩。”这种凸起的字是阳文,一般都是往下刻,很快就刻完了,阳文非常少,要费很大功夫去做。盒的木头配得不好,但是材质很好,和形态是吻合的。这块石头也还不错,但上面的字有点儿问题,像现代的。“貌古神静,君子所敬。癸卯仲春御题,乾隆古稀天子”,这有点儿画蛇添足。可能本来就是块素砚台,字是后人添上去的。这个字的风格跟砚没法比,从工艺角度来讲,刻字的水平和砚台的差距非常大。这是一块不错的清代端砚,配了一个紫檀盒,结果盒因为长年没有保护而坏了,又新配了一个,砚台上的字应该是100年前有人后雕的。清末民初的时候收藏热兴起,那时候文物不像现在这么少,很多人愿意改刻一些来提高它的身价。东西刻上那些字,写上“乾隆御题”,再加上紫檀盒,弄得还挺能唬人,很多人就认为它是乾隆年间的。古玩二这是一个典型的香炉,炉形是最常见的三足。从物理上讲,三点固定一个平面,三足炉不管高低都能够很平稳地站住。这个三足炉在高低上有一点略微的差,它用青花三处开光,画得非常一致,都是一个老者守着个大瓶子,在一棵树下侧着头看围栏中的一组花卉。这老头很特别,他看着菊花,是陶渊明?他脑袋上还有梅花,是孟浩然?他又看着菊花,还有酒坛子,是李白?反正也说不清楚。这是一位老者,画得非常随意,但并不笨,意思都做到了,比如画花就那么一点儿。青花的颜色有点偏黑,有点晕散,里头不施釉,底部有点儿不平整,显得胎不够坚实。一般来说这种青花器都是景德镇烧的,但这件东西不是,这件东西是德化窑烧的,所以它跟景德镇的青花有很多区别。这是清初福建德化地区烧的、山寨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距今有300年了。古玩三这个盘子上有一个延展的梅花,但是画法有点儿现代,烧釉好像把釉凸出来了。“一善堂制”是清中期的,但它不是清中期的盘子。梅花画得很疏淡,它是用一种过枝的画法,就是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从背面看,它是一个树干,翻过立墙直接过来,一气呵成。这种画法是雍正年间创造的一种画法,在雍正、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到清末逐渐衰退。雍正年间的瓷器最为精美,所以在清代晚期的时候,非常愿意照着雍正年间的东西去画。这个大约就是清代晚期光绪年间照着雍正年间的瓷器去画的,它跟那个时期有一些不同,比如底下的堂款,又比如它的画片分布过于均衡,树干在中间,所有的梅花分布非常均匀,而雍正年间往往是一枝,其余留白。在艺术上雍正时期明显高于光绪年间,光绪年间作伪的人心虚,觉得不多画几笔就不买账,所以就画得很满,导致画片从艺术上远不如雍正年间的梅花那么漂亮、那么有艺术价值。关于后面的“一善堂”款,虽然宋元时期的文人也起过堂号,但是明清两朝文人都愿意给自己起堂号。很多堂号都知道对应的人是谁,比如我们熟知的纪晓岚,“阅微草堂”就是他的堂号。乾隆晚期到嘉庆早期有个“一善堂”,不排除后人同样叫这个堂号。历史上有很多堂号,曾经几十个人都用过同一堂号,这是很正常的。这件东西从瓷器本身看,釉面的旋痕都看得很清楚,就是晚清非常典型的一块私家堂款的盘子。东西还不错,是民窑仿的。“一善堂”不是皇上的堂号,乾隆皇帝的堂号叫“乐善堂”。乐善好施,标榜自己。


编辑推荐

《醉文明3:收藏马未都》编辑推荐: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你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读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怀所打动。《醉文明3:收藏马未都》品一个时代的情怀与浪漫,评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风情,说尽当今时事人情,讲述经典人生智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醉文明3 PDF格式下载



喜欢马未都的博学,喜欢他的风格,细化他的态度。书如其人,非常不错,推荐喜欢收藏的和喜欢历史的人都来读一读。希望有机会能去观复博物馆看一看!


好书,看了收藏马未都,感觉很好,所以醉文明系列都买了。


洒家的意见可参阅《醉文明:收藏马未都(贰)》


每周都看《收藏马未都》节目,马先生的书也都收全


马未都先生一年一本的醉文明,作为文化民俗的知识普及很有必要,直白口语式的文字,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但内涵不少。


一直都觉得马未都在百家讲坛里的授课十分出色 于是他的每本书我都买了 这次的醉文明系列当然也不会错过


妈妈是马未都的忠实粉丝,他出的每一本书都必须购买并收藏,有空我也翻看一下,发现离开历史古董真的无法理解,马未都通俗易懂的介绍让我们更接近历史更了解古董!


书刚收到,还没看。马未都的书只要不是专讲收藏专业的书几乎都买了,非常喜欢!


看了马未都的书,喜欢上了收藏。希望能多一些寿山石收藏的书,家里的寿山石不少,不过看不懂


马未都的书我基本上每本都收藏。


给爸爸买的,他是马未都的书迷,肯定不会错过这系列后两本。 然后当当的包裹袋子太脆弱了,每次买的书都是破了洞,又遇到下雨天来送书,书弄脏了(﹁"﹁) ,求加厚袋子!!!求别再坑!!!


很喜欢马未都 可以学到很多古器知识


马未都是我的偶像,偶像的书一定要读的


马未都的书基本都买了,很喜欢他的书和节目,这套买齐了,期待下一本!


很欣赏马未都,在当当买书很实惠!


马未都是我偶像,他的书我一定支持!好好好!


马未都的人脉厉害,江湖人物


我喜欢所有马未都写的书。


读马未都的书,总是有收获


马未都的书爱读内容丰富语言也生动


马未都的东西 还有什么说的吗


马未都的书都是好书!好看!长知识!


马未都的书看后收益不少


马未都的书,那都是有质量保证的。


喜欢马未都的知识淹博,他所讲的既有趣又有内涵。


看过一,二,就想看三,秉承马未都以往的风格,很长见识!


挺喜欢马未都的故事、文字。


喜欢马未都


马未都就是马未都


马先生的书和视频多有看.醉心收藏这个东西也是因为马先生至于眼力或者文物只是抱向往的态度为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和体验其中的人生哲理


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和人生智慧


以文物品文化,以文化鉴文物,让我知道文物的存在形式与当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书中文字自然流畅,从中感受到文化的无处和强大,生活处处是文化,让我沉溺其中乐不可支!品物,读史,学文化!


马老师的书不光涨收藏知识,还了解一些传统和历史,受教了。


爱国不是抨击日本人,那是狭隘的名族心。新时期的爱国就是爱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醉文明》就是一本最能体现爱国情结的书籍。我们不需要对文化有一个近乎专业的素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再了解,让我们区别于其它国家与名族!!!


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不仅局限于收藏,了解收藏所包含的内涵与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收藏


收藏的是文化


一直看这个电视节目,感觉能让你在收藏中学知识,在学知识中品味收藏,这套书能帮助我们留住电视节目中的片段,值得看,值得收藏!


长知识,也很有趣的书,对收藏不感兴趣,但是很喜欢听他说收藏。


非常值得推荐的书,可以丰富你的知识,从而提高收藏的水平,比一些图片书好多了


马先生谈笑即文章,值得收藏!


下载了手机应用,收藏的书参与活动,会自动提醒。很好的折扣,就赶紧下手了。上午10点下的单,下午就送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定要赞一下。


正版书,一直想学些收藏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就是一直想找的。


收藏爱好者的必有之物,值得购买。


马老师的书我都买了,寓教于乐,值得收藏。


爱好收藏的请购买吧,很好的书呀


很有收藏的书,非常喜欢。


喜欢收藏的人值得收藏的工具书,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不收藏,只是喜欢阅读而已。


爱好收藏的朋友可以看看,内容涵盖广,涉及领域多,深入浅出,能学到好多收藏知识。


才看了两页,针对一个看似文物赏析中还有历史文化知识外延,不错滴书


收藏学博大深厚,我只是开始踏上旅程


不是因为收藏,只是因为喜欢马大哥的文章。


已经买过一和二集,看到又出了三和四集,就马上买下了,值得收藏的好书。


让我对古代文化文明有了更多的认识


醉文明的三册都看完了,很长知识呢!刚看过书里讲的关于天目的话题,就有朋友聊到天目杯,虽然还是不太懂,但也不至于插不上话哦。。。


一直都在读醉文明,喜欢马先生的书


在书店里看到马先生的醉文明,一下就喜欢上了,当然,要**当买


因为喜爱中国的老东西而爱上古玩古物的美,是掺杂着些许惆怅,衰败和落寞,及被掩埋尘世的不甘。望着博物馆里一件件有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们,便把喜爱寄托到了这些仍然拥有那些时代味道的没有生命的物件上。不,我相信她们有生命且随着时光的增长,历久弥新。.


很喜欢马先生的书,从中了解了很多历史和文化。


这个必须要赞,因为《醉文明》1、2,都非常精彩,说话到位,好看!


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对这方面的书也非常喜欢,这套书对我很有帮助。另外书包装印刷都比较精致


灰常喜欢马先生!文化说事,明白做人!好书,值得拥有!


不但介绍文物,捎带讲解历史知识,赞!


马先生不是个江湖骗子,不像有些貌似专家的人,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似乎挺有学问似的,但实质上却是做商品推销,或者是为了某种商业目的在进行宣传。马先生给大家奉献的一台台的文化正餐,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和读者们受到了深刻的文化熏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读的越多,就觉得自己越匮乏


想学点中国文化,同时欣赏精美的艺术品,一举两得


学习了很多的文化知识,书不错,赞一个!


文化说事明白做人


喜欢你没道理。马先生的知识,智慧,人生的睿智,文字的功力都是吸引你购买的理由。其实买马先生的书是不需要理由的。


很好的民俗文化普及读本。推荐。


非常喜欢马老师的书,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文化。


马老的书,淡淡的一股文化香气。


很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华文化的方式~


读了此书,艺术和文化都得到了积淀。


还没读呢,但是马先生的别的书读过很好,这套书我就差这本了*读后一定和大家分享


马先生的书,还用说别的么!!


马先生的书一定要购,这是追购中。


这是马先生做节目的附产品,我很喜欢看,空闲的时候看一看,能掌握不少知识


书印刷不错,马先生写的也好,好书。


马先生的书一直写的很好,受益良多。


一直很喜欢马先生,这套书我也买整齐了。细细详读,收获不小。


喜欢马先生的书,虽然我收不起古董,但能长些知识也是极好的,正在学习中。


醉心中华文明


马先生的书 长知识


可以了解历史,长知识


马先生的书非常好


书的质量非常好,拜读马先生的作品。


马先生的书都很有意思 当当的书价再优惠些更好


好~马先生的书应该支持


马先生的著作,没有挑选,只要有,就一定买正版。这是习惯。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好,老公说写的很好


期待已久啦,终于出版了,非常好的书。


闲来,读一读,增长知识。像国学的科普读物


马老师的书值得购买,读了让人感慨万千。


很喜欢马先生买了一套


感觉很好,看着马老的叙述,细细体会历史的味道


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了历史的沉淀。


有历史,有传说,可看


马老师的书,没问题的。值得购买!推荐..


刚下单就发现又降了八块!很伤心!不过书还是推荐的!


马老的书是一种智慧,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