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严冬就在眼前

[美] 哈瑞•丹特,[美]罗德尼•约翰逊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 哈瑞•丹特,[美]罗德尼•约翰逊  

页数:

336  

字数:

241000  

译者:

萧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进入2012年,80年一遇的经济严冬周期正在到来,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持续老龄化,信贷与房产泡沫不断萎缩,银行系统危机回潮,近百年来的首个通货紧缩时代即将开启!
   这是一场完全不同的危机
   此次危机与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危机大相径庭,我们必须采取完全不同的个人、投资与商业策略予以应对。
  
未来几年内,最大的意外是被人们一路看跌的美元将成为避风港并重展雄风,而金银泡沫则会与股票泡沫一起烟消云散。房产业将突破人们的预测底线,疯狂下跌。
  
消费者和商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非政府;中国政府过度的基建投入无法维系GDP上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潮的来临,经济增长必将放缓。此次经济严冬将持续10年,中国未来面临的关键问题将是劳动力匮乏。
   中国经济即将面临危机,如何保护财富,我们的投资机遇在哪?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趋势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再加上全球性通货紧缩就要到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雪上加霜。
  
《经济严冬就在眼前》作者认为,中国的大泡沫即将破灭,2013~2015年全球房地产将要崩盘,是时候将手中的房地产出手了。在通货紧缩中,现金流才是王道。适时调整我们的生活和理财规划,就能安然度过危机,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

  
哈瑞·丹特,“哈瑞·丹特基金会”主席和创始人。该机构定期出版“哈瑞·丹特预测”并管理“哈瑞·丹特财经顾问网络”。丹特先生是唯一准确地遇见了20世纪90年代大繁荣的预测专家。作为哈佛大学的MBA、《财富》100强咨询顾问、新的风险投资者、著名的演说家,哈瑞·丹特在其所在领域都赢得了极高的尊重。
  
罗德尼·约翰逊,独立经济研究与投资管理公司丹特公司总裁,负责管理丹特交易所交易基金,“哈瑞·丹特预测”长期撰稿人。毕业于乔治城大学及南卫理公会大学。广播及电视节目常任嘉宾,就美国及世界经济变化发表谈话。

书籍目录

中文出版序 中国还能增长多久:城市化与人口的悖论
前 言 凯恩斯经济学的终结
凯恩斯理论错在哪里
利率降了,人们就会买房吗
第一章 通货紧缩即将改变一切
泡沫经济是怎么来的
消费者关心的不只是价格
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救不了美国
政府救市是在助长泡沫
多攒钱,少消费
第二章 人口趋势决定经济的未来
生命阶段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人们为什么消费
不同世代间相似的经济模式
通货膨胀不是坏事
第三章 现代史上最大的房地产与信贷泡沫
马克一家:从豪宅到蜗居
信用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借钱的人多,想把钱借出去的人更多
债券化:金融机构的疯狂发明
泡沫也不全是坏事
股价跌落,房价上涨
短视的投资者
政府把房地产风险转嫁给纳税人
银行真能承受房价跌落的后果吗
几乎所有经济泡沫都会回至原点甚至稍低水平
第四章 政府负债累累,社会福利已成空头支票
政府财政的丑恶嘴脸
养老金计划如何运作
养老金账户有多少空账
政府靠不住
社保和医保的巨大缺口
借债容易还债难
公共部门必须调整支出
第五章 政府为什么害怕通货紧缩
谁还愿意借钱消费
政府想要的是通胀,不是通缩
通胀可控制,通缩是恶魔
通胀与通缩的根本区别
政府为什么要印制钞票
央行增加货币供应是为了制造通胀
美元贬值会推动人民币贬值
增发货币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好处
政府的经济理论是错的
通货紧缩无法阻挡
第六章 政府救市计划为何注定失败
越救越糟的经济
救市资金用错了地方
消费缩减导致就业危机
失业情况调查
被忽略的劳动力群体
真实的失业情况
机构调查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前就业统计调查
公务员已经不是铁饭碗
就业数据被美化了
房地产市场的僵局
旧伤未平又添新疤
经济严冬中,救市计划失效
第七章 贷款消费,我们是不是错了
存钱的重要意义
房子还是我们的经济保障吗
借贷消费的苦果
“我们遭遇了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第八章 最后的中国大泡沫
被低估的中国城市化趋势
快速膨胀的中国房地产泡沫
全球观察与趋势盘点
第九章 如何在经济危机中生存而且活得更好
人们的真正需求
通货紧缩是把双刃剑
债务是死神
谨慎选择债券
对抗通缩的投资之道
为下一次股票崩盘作好准备
买房不如租房
捡便宜的机会
合理避税是我们的责任
如何在危机中保住自己的工作
自由职业和自我创业将成为潮流
第十章 抓住经济严冬里的机会:终极长期战略
如何看待消费下滑
需求缩减背后的真正原因
消费者的想法在变化
放贷日益缩进
大家借钱都很难
我们的财产在贬值
就业会越来越难
企业如何在衰退中寻找机会
第十一章 政府的经济刺激策略都是错的
激励的根本在于利益
我们应接受通货紧缩
抵押贷款是危机之源
房地产的问题所在
愚蠢的工会组织
最大的赖账者:美国政府
收入问题:税收
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
总结
第十二章 下一个十年:准备迎接更大的人类社会革命
哈瑞·丹特对人类远景的展望
关于作者
致谢

章节摘录

第八章最后的中国大泡沫鄂尔多斯、康巴什、郑州新区和二连浩特,中国的这4个城市和地区有一个相似之处:无人居住。这些城市不过是一座座空城。它们不是又小又破的边远地区,居民纷纷背井离乡,奔向大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而是政府刻意建造的大型都市,仅仅是为了维持所谓的建设。中国会对地方政府官员按照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考评政绩,促使地方党政一把手们想方设法地刺激增长。当2008~2009年衰退来袭,似乎只有一种方法能够力挽狂澜:建设。有了明确的政府支持与暧昧的政府担保的双保险,中国的资本投资热潮已经冲出了可控极限。英国伦敦《每日邮报》2010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刊登了若干幅卫星照片,全部是中国的“鬼城”;文章同时指出中国约有6 400万套空置住房,但每年仍有20个在建新城市。当这种无谓的过度投资最终走向末路,中国经济以及通过商品和设备供应助长其过度投资的国家,都将尝到苦果。在《下一轮经济周期》第六章中,我们已经详尽阐述了世界经济增长将由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转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原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增长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速,但自2008年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尽管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2023年开始会经历新一轮发展热潮,但整个世界的增长中心毫无悬念地会转至新兴市场国家。具体原因非常简单,且不妨予以量化:1.发达国家人口逐渐老龄化,支出和劳动力增长的峰值年代已经过去;而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增加,正在享受发达国家20世纪已经享受过的“人口红利”。在印度这样的国家,过去的出生率和人口寿命增长趋势,其实已经奠定了为期将超过50年的劳动力与人口增长。如果中东与非洲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则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人口增长趋势。2.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已达70%~80%,达到增长平台期。我们的研究表明,城市化程度是收入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涨的最大推动力。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化程度仍然介于30%(印度)至50%(中国)之间,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巨大。新兴市场国家中唯一的例外是拉丁美洲,其城市化程度目前已达70%~80%。新兴市场国家长期强势增长趋势明显。增长最强的地区为印度和中东,如果非洲能够进入发展集团,则其发展势头可能更胜一筹。下一轮大崩盘结束之后,这些地区将是投资的理想之地。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问题有三:第一,此类国家严重依赖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而发达国家在未来十几年,特别是未来几年内将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第二,此类新兴经济体目前不断向中国出口,助长了中国的经济泡沫,而这一泡沫在未来几年内必将破灭;第三, 29~30年的商品周期在2008年中期至2011年中期达到峰值。商品价格将在2020~2023年,特别是在2015年左右下跌,势必影响到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全球最后一个主要泡沫正在中国酝酿、膨胀,其严重程度堪比此次全球泡沫热潮。但中国的热潮很快就会结束。人们总是信心十足地说:“不,中国泡沫不会破灭!”他们坚信中国(与印度一样)正在人口趋势的推动之下昂首挺进,至少会持续数十年时间!我们对此没有异议,而且此类人口研究也是我们诸多理论的基石。但未来若干年之内,还存在一个完全相反的重要趋势,我们下面就要讲到。如果无法认清此类趋势,很可能会错过重大的抛售机会!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其大部分出口均面向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中心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塔吊活跃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如果如我们所料,像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就已看到的那样,中国泡沫一旦破灭,则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受到拖累,世界经济也将随之衰退。发达国家现已进入漫长的缓慢增长期,且情况将在2012~2015年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谓惊人,在2007年达到了13%,并在2009年下跌至6%后再次于2011年回弹至12%。这一急速增长已经持续了14年。目前,鉴于飞涨的食品与能源价格已经影响了经济增长走势,中国和印度都在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遏制经济增长过热。通货膨胀在印度引发了抗议活动,在很多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甚至导致了暴乱发生。既要维持高速增长,又要保证正常的商业秩序,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东亚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新的策略,由政府主导重大资本的投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以带动其从新兴市场国家地位向发达国家地位的转变。这不失为一项理想策略,有助于国家从世界舞台上的出口配角华丽转身,成为更重要、更稳固的消费者及商业主导经济体。但此类增长终有尽头。政府主导的策略最终超过了快速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和出口业内。过度扩张会引发重大泡沫和货币危机,1997年年末至2002年年末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和日本1974~1982年的大衰退即属此列。尽管中国家庭收入快速增加,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在1999年达到了最高峰-90%,但在2008年时,这一数据已跌回至68%。消费者贡献比例逐渐缩减,而政府则通过资本开支和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这样的方法在世界经济放缓的今天尤其无路可走!中国的固定资本投资在其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率中到底占有多大比例?答案是66%,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本章篇首的“鬼城”就是例证。Pivot资本管理公司2010年年初一份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报告显示了中国政府资助的固定投资泡沫规模。图8-1显示了中国2009年前12年扩张期中的固定增长资本投资(GFCF)平均为50%,大大超过了韩国(1990~1997年的39%)、日本(1968~1974年的36%),或马来西亚(1990~1997年的44%)。请注意,东南亚的上一场类似泡沫出现于1990~1997年间,以为时5年、持续到2002年方告结束的泡沫收场;在此期间,受影响的各国股市跌幅超过70%。美国此类资本投资平均约为15%,其中70%来自消费者需求,20%来自政府。新兴市场国家中由固定资本投资推动的增长率呈现较高水平是很自然的事,但这一比率不可能长期保持在超过50%的水平,前景不容乐观。除政府主导的基建之外,中国以及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通常为35%或更多。因此,世界性经济衰退对此类出口型国家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对内销型国家的影响。由此,即便中国经济仍然维持了6%的增长速度,也并未遭遇严重衰退或银行系统崩溃,其股市在2008年也还是暴跌了70%以上;而美国虽然经历了比中国严重得多的经济灾难,股市跌幅不过50%左右。热潮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部分源自信贷。中国的信贷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资本投资策略导致了中国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内过剩产能堆积。中国钢铁产能超过全球其他任何国家,其实际产能高于实际生产率20%。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消费国,而其产能至少高出生产能力25%,并仍在不断增加。简直是惊人地庞大!铝生产及产能更是惊人,过剩产能接近40%,且持续上涨。Pivot资本管理公司的报告称:“中国水泥消耗量至少为13.5亿吨,超出世界其他国家消耗量的总和。中国的空闲产能(约为34亿吨)可供印度、美国和日本的总体消费,且还有剩余。”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中心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史上最强的政府主导资本投资热潮产生的过度扩张与过剩产能,势必导致全球商品与制造品的价格战。随着发达国家在2011年年末至2013年年末,最迟在2014年进入下一轮大衰退,此类价格战必会引发价格上的通货紧缩。我们将会看到“债务定时炸弹”的另一维度,以及全球通缩危机。被低估的中国城市化趋势Pivot公司的报告同时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数据被大大低估了,“中国对城市中心的定义标准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 500人以上。按此计算,休斯敦或布里斯班等西方国家城市在数据层面均不能算作城市范畴”。这一定义非常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亦能适用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我们的研究表明,新兴市场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持续上升的城市化程度关系极其密切。当城市化程度达到20%且发展道路明确时,这样的联系即会显现出来。当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介于70%~80%之间。城市化程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间的关联是非常自然合理的,因为当一个家庭由乡村迁至城市生活,收入与支出均会翻倍!巴西和拉丁美洲目前的城市化程度基本已经达到了70%~80%的水平,因此,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与劳动力增长趋势会延长至21世纪30年代左右,它们的增长却并非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将会长期持续下去。我们将在后文予以说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未来几十年内均会经历自然的城市化增长,其趋势走向完全可以预测。图8-2为中国过去与未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程度间的关系。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到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于5 000美元。预计中国城市化程度将在2050年后达到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至8 800美元左右。但根据国际标准判断,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程度更加接近60%~65%。人口大国的城市化程度顶峰应该更接近70%而非80%,比如日本的情况;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且能够用于城市发展的平地面积有限,则情形尤其如此。较之20~34岁的年轻人,老年人迁至新地区或城市的可能性较小。图8-2·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程度数据来源:联合国、安格斯·麦迪森若中国城市化进程比现有报道数据成熟,则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可能至2035年左右)的增长前景不会太过强劲,与印度和南美洲之外的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情形完全不同。中国未来面临的更关键问题是劳动力增长水平,或者叫劳动力匮乏问题。新兴市场国家中,劳动力增长与人口支出趋势联系更加紧密,但与消费浪潮(落后于出生潮46年)的关系则不似在发达国家中那样密切。中国人口趋势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峰值,持续至2025年前后,之后几十年速度减缓(图8-3),基本走势与欧洲相似(但速度较缓和),且比美国的情形更加严重。甚至消费浪潮的经济增长延伸也将在2015年左右出现更大幅度的峰值,然后开始走下坡路,直至2025年;此后于2035年出现最终的第二轮顶峰,随之而来的就是为期数十年的衰退。鉴于此类过度扩张的极端情况来自前所未有的政府刺激性资本投资热潮,而非破纪录的私人信贷泡沫,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1年年末达到长期峰值。但中国的人口峰值最早到达时间也要在2015年。在基建、房产、生产等方面的过剩产能被彻底清除前,中国人口趋势即已向峰值进发。中国应在未来数十年内继续城市化进程(但速度须放缓),而其城市化进程达到峰值的时间点可能比大部分主流分析的预测要近。考虑到中国目前面临的种种情况,未来数十年内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很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更热点地区,而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则会为下一轮经济热潮提供自然资源。图8-3·1950~2095年中国劳动力增长与消费浪潮数据来源:联合国快速膨胀的中国房地产泡沫与大部分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8年金融崩盘后并未破灭,反而加速膨胀。图8-4为中国房价与收入对比,可以看出,房价自2009年夏天起变化惊人。不断壮大的中国上流阶层人群正在陷入美国社会2000~2006年的狂热,认为“房地产是最好的生财之道”。即便中国的抵押贷款信贷的自由程度远远比不上美国,中国人对房地产的热情依然高涨。很多上层家庭使用首付额度为50%的抵押贷款购买房产。然而,强劲的政府刺激和“投机热”正在中国房地产界产生供应过剩-这是行将导致价格通货紧缩的过剩产能的另一实例;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住房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求。虽然平均收入较低,但这这中国的家庭居住面积仍然高于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当然还比不上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的房地产热潮也是由逐渐发展壮大的上层中产阶级推动,而且必将与美国的情形一样,在房地产热潮于未来几年内终结之时,这部分人群会抽身而退。图8-4·中国地价数据来源:野村集团、Demographia公司、Pivot公司图8-5显示了中国经济的一贯情况。中国的住房建设自2001年起就一直高于家庭形成数量,自2005年起每年有200万套多余住房。中国政府一直允许并鼓励住房和商业房地产建设,以保持经济和就业增长。正如本章开始所述,中国中部城市鄂尔多斯即是过度建设的实例,该城市的整体基建包括住房、公寓、商店、写字楼等,设计人口容量为100万人,但目前无人居住!很多公寓和高层住宅虽然已经售出,但仅是作为投机之用。此类情形在中国很多小型开发区域屡见不鲜。谁会住在空无一人的开发新区里?投机者们何时能够醒悟这只是一个泡沫,然后逃之夭夭?图8-5·住房单元数量与家庭形成数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Pivot公司就算与美国房价最昂贵的地区相比,中国的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仍可说是非常之高。即使按照较高收入和普通购买者等因素进行调整,中国的房价仍然与美国主要城市的房价持平,甚至更高;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城市房价水平亦是如此,比如印度孟买。虚高的价格比值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离破灭不会长久,特别是将低收入家庭考虑在内之后,问题就愈加凸显,因为低收入家庭作为住房的潜在购买者根本无力负担如此高的房价。因此,全球最后一个主要泡沫很可能在中国最终破灭,与之相随的还有印度主要城市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较小泡沫。除房地产与工业产能过剩之外,中国的直接救市计划大部分用于公路、铁路等基建项目。中国的首批5 850亿美元救市金额占去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6%。若中国果真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在未来数十年内放缓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则目前其基建水平已远远超过了未来若干年所需,更何况根据我们的预测,全球经济仍将面临进一步衰退与放缓。在目前全球经济情势下,中国很可能需要花费至少10年才能彻底消除工业、房产与基建领域内的过剩产能。到那时-约为2020年年初,中国的人口趋势已处于放缓阶段(2015~2025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也会减慢,但仍会产生低速率增长。虽然未来数十年内中国仍将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已不会如此前几十年一样继续承担全球增长引擎的重任。印度是唯一能够与中国抗衡或取代其位置的大国,很可能在2050年后开始踏上飞速发展之路。我们在《下一轮经济周期》的第六章中,以前所未有的77页的篇幅详尽阐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预测,并对全球所有主要地区和重要国家的城市化程度与劳动力增长进行了推演。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全球人口超过900万的超大城市,主要集中于中国和印度,它们将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要动力,并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你对投资、商业或职业的全球趋势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你重读一下这个章节,绝对抵得上整本书的定价。我们在此不再赘述,以免冲淡本书关于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内通缩衰退的主题。我们的主旨观点相当明确:未来数十年内,由于发达国家遭遇人口趋势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必将在2020~2023年和2035~2036年两大发展阶段成为未来经济热潮的主导。根据出生与人口寿命趋势,世界人口预计在2065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前,全球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热潮不会发展至顶峰状态。全球观察与趋势盘点美国人口趋势在未来数十年内呈现侧倾走向(如第二章图2-2每一年龄与生活阶段支出变化所示),类似趋势同时出现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国,而欧洲人口趋势则明显成下降走势(图8-6)。欧洲最令人担忧的区域为南欧,情况最好的地区则为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和东欧情况与南欧相仿,人口缩减趋势仅次于日本。图8-6·1950~2095年欧洲劳动力增长与消费浪潮数据来源:联合国此处需要审慎观察的一个重要概念为图8-7所示的S曲线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增长迅速发展,人口呈指数增长。200余年间,世界人口由10亿激增至70亿,而且仍在继续增加!更重要的是,生产力革命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达到了中产阶级生活水准,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由于信息革命的出现还在不断提高。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率先进入城市化进程,其他西欧国家、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很快跟上了英国的脚步。目前,中国正在充当亚洲工业化趋势的排头尖兵。印度紧随其后,特别是在信息、电影和娱乐产业表现突出,由此可能会在创新趋势方面跟紧美国。图8-7·财富S曲线数据来源:丹特基金会这里有一点需要我们重视,随着时间推移,首先采用创新技术的国家与地区,比后续采用者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大优势。此现象与企业家人群财富分配情况相同:发达国家中最顶尖的1%~10%收入人群,拥有40%~50%的社会财富。长期看来,由于不得不采用低薪与低利润等手段进行竞争,新兴市场国家(日本、韩国以及岛国和类似于英国的类岛国国家除外)的财富水平几乎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北美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从铁路、电气以及汽车等创新中受益匪浅,借助此类先进技术,将其以英国和欧洲思想、理念为蓝本的文化传输到世界更多地区。而跟随其后的新兴市场国家,它们的本土历史与文化则在此类技术与创新中落后于人。我们多年前即已发现的第一个悖论是,巴西这样的领先新兴市场国家(图8-8)以及几乎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美国和欧洲。虽然城市化程度已达80%,巴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时只有5 556美元,到了2010年也不过才达到10 900美元。若想在未来数十年内继续提高其生活水平,巴西就必须增加进入劳动力群体的年轻人数量,同时扩大其支出与收入增长;所有拉丁美洲国家亦同此理,如图8-9所示。拉丁美洲的劳动力增长将持续至21世纪30年代左右,特别是将会出现下一轮全球增长与商品热潮的2035~2036年间。图8-8·巴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安格斯·麦迪森图8-9·1950~2095年拉丁美洲劳动力增长与消费浪潮数据来源:联合国我们发现,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仍将劳动力集中于农业、矿业、能源和建筑业等领域,其收入、支出与劳动力曲线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因此,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趋势时,我们偏向于采用劳动力增长数据,而非发达国家中使用的人口于46岁左右达到的支出峰值标准。但是,虽然劳动力增长达到峰值的时间更早一些,且不像落后于出生高潮46年的消费浪潮那样具有极端性质,此类趋势仍然具有相似之处。在更为传统的国家与文化中,接受技术与社会变迁的新趋势,通常所需时间较长。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即将成年的年青一代人口数量最为庞大,他们也是最有可能挑战旧有权力结构的人群。我们对2008~2023年经济严冬主要趋势的一个预测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政治落后的新兴市场国家将在这段时间内受到挑战,甚至被推翻;由此,这些国家会像发达国家一样发展成为更加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就最近已发生的种种抗议活动来看,此种趋势已经在北非和中东初露端倪。未来若干年内还会有更多此类动乱发生,逐步延伸至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些动荡势必引发地缘政治危机,并在短期内打压油价与商品价格,但长远看来,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却是有利因素;就像18世纪末期,美国与法国革命带来了发达国家的里程碑式进步。伊朗是传统的新兴市场国家,主要依靠石油出口与财富立国,但在未来若干年中,该国很可能难以躲过由教育程度良好的进步青年领导的革命,这场革命会让落后的政府彻底下台。若中东国家能够像阿联酋(迪拜)一样跻身现代世界,则一定能够享受到人口趋势带来的益处。但海湾地区依赖原油收入而进行的大肆建设,必将引发海湾国家的经济倒退和房产泡沫破灭,特别是油价很可能在2011年达到峰值,随后出现每桶原油降价10~20美元的情况,且走低趋势会持续到2015年。此后,油价会有所回升,但在2020~2023年会再次跌落。印度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前景广阔光明,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典型。首先,印度的城市化程度接近30%。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增长趋势。而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达到50%,甚至更高。鉴于近期的泡沫有可能夸大了发展趋势情况,对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无法达到像对中国或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预测那样准确。印度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 000美元,远远低于中国的水平。但印度的城市化趋势显示,直至21世纪60年代,该国都会处于增长阶段,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范围为8 000~13 500美元。若印度的上层中产阶级持续壮大,且能够产生高潜在收入的技术与娱乐产业创新继续增加,印度就有可能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上限。图8-10中对未来数十年内,印度与中国的发展状况作出了对比。印度的劳动力增长会在21世纪50年代左右达到峰值,而且消费浪潮峰值约出现在2065年前后,与全球人口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若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中国的基本相同,达到8 000~9 000美元(目前数值),则印度经济必将达到中国经济的规模,并最终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口增长趋势从2035年以后开始放缓,其城市化进程亦在此时趋于平缓。若印度经济能够接近介于中国与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水平,即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有可能在2050~2065年开始与美国抗衡。图8-10·1950~2095年印度劳动力增长与消费浪潮数据来源:联合国至此,我们将讨论新兴市场国家在城市化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潜能方面的极限: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看到新兴市场国家达到发达国家的富裕程度。如图8-11所示,马来西亚(首都为吉隆坡)的城市化程度接近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9 000美元,且该数值在未来10~20年内预计会达到10 200美元。这是除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与韩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最好情况。土耳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与马来西亚相似。印度尼西亚(图8-12)具有较民主政府,但仍主要依赖农业与出口,是尚未进入工业时代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与韩国则已属工业国家。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7 000美元,是趋于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比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情况略好。印度尼西亚是亚洲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人口第三大国,其发展主要受制于将在2040年停止的劳动力增长。图8-11·马来西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安格斯·麦迪森另一极限实例为菲律宾(图8-13),其城市化程度目前已接近70%,未来10年左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仅为2 900美元。种种因素导致大量菲律宾人纷纷移民至夏威夷和美国其他地区,以及非洲、中东。肯尼亚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收入和前景与菲律宾相似。若此类国家继续依赖于农业、建筑等基本手段,或如某些国家,继续受到独裁及腐败的专制政府压迫,则很可能无法加入全球自由市场,投身于工业/信息革命之中。某些国家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原材料与商品生产者,即使取得了发展进步,也会永远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图8-12·印度尼西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安格斯·麦迪森图8-13·菲律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安格斯·麦迪森表8-1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第六章中对全球多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总结。2000年时,肯尼亚城市化程度最低,为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 020美元。巴西城市化程度最高,为8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 556美元。其他各国中,我们预测墨西哥城市化程度将在2020年达到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 800美元。土耳其城市化程度将在2035年达到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 700美元。南非城市化程度将在2050年达到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 400美元。美国200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 716美元,接近泡沫热潮的极限。表8-1·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预测总结2000年城市化程度(%)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城市化程度达80% 8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美元)巴西 81.2 5 556 2000 8 400*韩国 79.6 14 343 2000 19 115*美国 79.1 28 129 2005 46 716*墨西哥 74.7 7 218 2020 7 800捷克 74.0 8 630 2040 9 700土耳其 64.7 7 481 2035 8 700伊朗 64.2 4 742 2035 6 000马来西亚 62.0 7 872 2025 10 200菲律宾 58.5 2 385 2040 2 900南非 56.9 4 139 2050 6 400印尼 42.0 3 203 2050年达79.4% 7 000中国 35.8 3 425 2050年达72.9% 8 800巴基斯坦 33.2 1 947 2050年达63.7% 6 000印度 27.7 1 910 2050年达55.2% 13 500越南 24.3 1 790 2050年达57.0% 5 800肯尼亚 19.7 1 020 2050年达48.1% 2 800*来自世界银行200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银行、安格斯·麦迪森即便如我们预测的那样,美国在未来10年内增长率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在未来数十年内会持续增长,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仍然无法达到美国目前的生活水平。虽然进步速度前所未有,但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在未来数十年内也仅是能够接近美国经济或欧洲各经济体的规模。若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出现大幅下降,则另当别论;但此种情况不会出现在美国,而在欧洲、东欧和俄罗斯则很有可能。我们对全球各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作出了预测,希望你能对这些国家面临的困难有所了解。很多人都寄希望于“中国会通过其自身增长拯救我们”,这样美国和发达国家就能够走出困境。纯粹是无稽之谈!虽然中国这样的国家肯定会继续发展,但它有着严重的基建支出与内部支出不平衡问题。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在向中国出口,助长这一产能过剩经济体中的内部资本支出,同时也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而这两大出口趋势在未来数年内都必将放慢脚步。当中国经济放缓时,很快就会波及出口型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某些出口型发达国家)。美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无法依靠其他国家的增长解决。我们必须缩减开支、重组债务,而这势必引发民众、商界和政府的不安。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将总结在每一层面上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痛苦过程,以及应该如何利用未来的若干年时间,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下来,而且还要活得更好!……


编辑推荐

  《经济严冬就在眼前》作者预测准确率高达90%,荣登《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榜“唯一未曾失准的经济预测专家”哈瑞·丹特最新研究成果黄金、白银不再保值,房地产价格将下降50%全球经济危机即将来临,2012年将是这场危机的起始点!全球最后一个大泡沫在中国!你该如何应对?通货紧缩危机可能在2013年年初,或最晚在2015年年初之前达到高峰。当危机结束,房地产价格会下降55%~65%。经济严冬将蔓延全球,中国巨大的泡沫也将破灭……未来数十年,你将面临这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严冬就在眼前 PDF格式下载



最近常看经济读物,刘军洛的书看了不少对未来经济迷茫。而这本书来的太及时了。从人口趋势解决了我大部分的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很巧妙的运用了本地化用语。而丹特的分析也是和中国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读的过瘾、舒服、透彻。喜欢刘军洛的书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面临这个经济不断恶化的时期,我们如何去把握未来的趋势。让我们自求多福。能够兴旺发达的秘籍在于了解通货紧缩与我们早已熟悉的通货膨胀的环境。


这本书的看点独特。 政府(包括美国政府)所有的政策(经济刺激政策)多有大同性。却不理想,且事与愿违。 这书的看点, 把人口统计(理论)提到了一个高度(被绝大多数经济家忽视而有屡被证实的),来考顾现时的政府政策!!!!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以消费占主导的国度。---------再幅射到其他地区,国家。----------------最后作者的全局与未来也值的一读!!!! 相信看过这书的朋友会想诊藏此书。


作者结合人口统计学来分析经济周期,个人认为有一定的依据,毕竟经济离不开人!


人口依然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不错的一本书,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判断相当准确,值得参考。


与主流经济理论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世界经济形势。


对经济有了新的认识!


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它分析了历史的趋势,又推理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个人觉得最好是以一种学习与参考的态度去看这本书,里面所作的预测很有可能发生,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以哪种方式进行 。


多看书多学习,知晓经济的风向,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益的。


书不错,但是与中国关联不多


一个订单3本书,两本已经送到。书不错,就是我最期待的一本书分成另一包裹了


帮公司老总买的,老总在读MBI,某天给了我一大条书单叫我上网买了。据说是MBI里的老总推荐的。相信绝对是一本好书。


标题和内容都有些惊心动魄,全书有它立论的逻辑,信不信由你,做好准备最重要.


很好 挺快的,买了两本


还不错,老板说的。


asfasdsdfasfsdf


老外挺能忽悠,但有一定道理


多次被推荐购买


不可全信,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提升自己的思考有益!


抽时间慢慢腾腾地看吧


收到,质量不错


书还可以,还没有阅读次数,想等空闲的时候一气呵成!


好看,仔细看


就说了人口


但是好像太悲观了点!生活还是要现实一些,不能太讲究噱头了1


内容比较写实,帮人买的,比较满意


书还可以的,手表这货不行,


做好准备


替朋友代买的,朋友很喜欢!


没看,不过这个基调和十八大倡导的似乎在唱反调,哎,不知道该信哪个?


精辟、经典,值得一读!


不错,收获很多


本书主要是在论述美国经济,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美国的读者,因此国内读者在阅读本书、尤其是在阅读本书“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部分时,对于作者提出的应对策略,最好还是审慎采用为佳。 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倒不是作者给出的预测结果,而是他**的论证方式。丹特以“人口趋势决定经济未来”为理论根基,借助人口统计学的工具,对大量枯燥的学术资料进行了深入浅出分析,让即使毫无经济学基础的读者也能明白当今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 阅读这本预言书,不一定能使你更好地了解未来,但肯定能使你更好地了解现在。


《下一个经济周期》比这本书要好一点,感觉有点东拼西凑


作者讲来讲去还是原来那套,不过当作新观点来看也还行。。。


太贵了吧 ,当当也是越来越贵


小众的书,没怎么看


悲观主义者


看看如何吧


但是里面的观点和数据还是可以的。


只能说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加历史书


提供的意义不大,浪费纸张


搞不明白


这个价格太贵了


很好,非常有用,很有价值


不好理解可能故意为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