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帮
2013-1
中信出版社
米沙·格兰尼
243
208000
无
前言电脑对现代生活的渗透几乎无孔不入:通信系统、交通工具、工商活动、政府服务乃至日常工作与生活背后无不闪烁着高速运行的微处理器。在本人近年所旁听的诸多网络犯罪案中,英国皇家检察署曾对某黑客下达所谓《预防犯罪令》,在这位黑客出狱之日起就必须受此令管辖。按照该令,这位黑客每周登录互联网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且其上网活动必须在现场警员监督之下。对此,这位黑客的辩护律师在听证会上慷慨陈词:“在我当事人服刑期满之时,世上将很难找出可完全脱离互联网的人类活动。试问届时我的当事人又如何能过上正常生活?”一点不错!现代人只是几个小时不带手机就会觉得焦躁不安,如果换成“手机达人”,那没有手机更是会失魂落魄。然而有意思的是,如果普通人能坚持远离手机三天,那么这种茫然无措的失落感就会变成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或许还能惊喜地发现手机并非生活必需品,没有手机的日子依然可以过得井井有条。但对于大部分现代人而言,没有手机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只有极少数人(可称之为极客、解码高手、黑客、编程员、网络大侠、安全专家等等)才真正通晓网络技术,而此项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上说都前所未有,普罗大众对此技术却完全不甚了了。本人正是在开始撰写《超级黑帮》时对此有了切身感受,当时我赶赴巴西去调查那里的网络犯罪。巴西的热辣风情举世闻名,但鲜为人知的是,巴西也是网络江湖的藏污纳垢之基地。在巴西我碰到了技艺高超的网络盗贼,泛滥互联网的钓鱼邮件正是其杰作。钓鱼邮件迄今为止依然在互联网犯罪兵器谱上位列前端,并演化出两大支系。一类是普通钓鱼邮件,当受害者打开邮件后,邮件所含的病毒就会自动运行,由此在世界某角落的另一台电脑上,即可监控受侵电脑上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网银密码。另一类钓鱼邮件则假冒为某银行或机构电邮,要求对方输入账号和密码确认。如果有人上钩,那么网络黑客即可获得目标电脑上的部分甚至全部互联网账户。巴西的网络飞贼在我面前逐步演示,他们如何用钓鱼邮件的金钩从巴西、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的银行账号中钓走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随后我又参观了巴西利亚的互联网警察部门,当时他们刚追查到某网络犯罪团伙的4名成员(但该团伙至少还有另外8名成员依然逍遥法外),随后我又采访了美国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秘密行动组的负责人。在连续一周的密集采访后,我发现,尽管传统式组织犯罪看上去形式多样,但实际上现实世界的黑帮所承担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在网络上兴风作浪的同道。在巴西,我很快就发现,21世纪的网络犯罪是完全不同的江湖。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上打家劫舍,外界往往难以追查黑手。各国对互联网的监管法律有着很大差别。这对于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网络犯罪通常是通过某国的IP地址向另外一国的个人或公司下手,而具体套现行为又是在第三国。举例来说,哥伦比亚警方可能会发现有人试图攻击当地银行网络并查明该攻击来自哈萨克斯坦,但在哈萨克斯坦,这样的网络攻击行为却并不构成犯罪,那么哈萨克斯坦当地警方也就没有理由发起刑事调查。许多网络罪犯都有相关信息来研究分析各国的法规差异所形成的漏洞。某位瑞典“盗卡者”大佬就曾对我说:“我从来不对美国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下手,因为这会将我置于美国的法律管辖权内,无论我身在何处。所以我只动欧洲或加拿大的银行卡,这样我既安全又能发财,他们永远都抓不到我。”对于全球执法机构而言,互联网犯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匿名性。到目前为止,任何具备相应条件和技能的人都可以做到在上网时隐匿自己电脑所处的实际位置。要在网络上隐蔽有两种方法,首先是通过VPN(虚拟专用网)手段,即多部电脑使用相同的IP地址。通常该IP地址是分配给某一电脑,但通过VPN,世界各地的若干电脑都可隐匿其实际位置,因为其IP地址可能显示这些电脑都位于博茨瓦纳。对于那些不满足于VPN手段的人而言, 他们也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的形式为自己多搭建一层网络保护墙。某台位于塞舌尔的电脑可以使用远在中国或危地马拉的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不会暴露这台电脑的塞舌尔IP地址,即便可以追查到,这台使用塞舌尔IP的电脑也可能是位于格陵兰岛而只是运用了VPN而已。当然要设计这些需要高超的电脑技巧,因此在网络犯罪中运用这些手段的通常是两类人:真正的黑客或真正的网络罪犯。这些代表着新兴网络组织犯罪形式的极客大盗构成了电脑犯罪群体中的“精英阶层”。正如传统黑帮成员要在现实社会中区分敌我,网络恶徒也必须努力认清网上交流对象的真实身份,这也是网络罪犯必须面临的挑战。本书将阐述网络警匪世界的无间道:一方面网络黑帮千方百计用来识别警察认清同道;另一方面全球各国警方又积极反制,以保护网络警察和秘密证人的安全。在20世纪90年代,啸聚网络的大盗所实行的最为简单的“门禁”措施就是在自身活动的网站设置严格筛选程序和会员体系,借此将非同道中人拒之门外。饶是如此,对于美国特勤局或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前身为克格勃)等机构,要潜入这些网站也通常不是难事。通过耐心地在网上假扮黑客或说服某些污点证人,这些机构一般只要几个月时间就可完全潜入黑客网站。某些网络特工的表现几可以假乱真,一些国家的执法部门甚至真的针对兄弟单位的潜伏特工开展调查,因为这些特工在网络上的表现太像真正的互联网大盗了。经过多年的细致调查和信息收集,警方和情报部门建立起了庞大的黑客数据库:他们的绰号和网名、他们的真实姓名和住址、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经常联络的人员名单等。那些最低级别的网络犯罪分子的数据则被全部销毁。但尽管有了这些信息,要想真正起诉网络犯罪分子却依然难如登天。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和匿名性的天然属性,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司法体系难以在网络上行使权力:因为无人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其在网上交流对象的真实身份。对手是菜鸟级还是殿堂级的黑客?对方是否有很过硬的上层关系?对方是否是真的罪犯还是警方卧底?甚至是正在测试网络黑客技术的军方研究员?对方只是为了挣零花钱还是在为基地组织筹资?未来学家布鲁诺•吉桑尼(Bruno Giussani)评论道,“在任何时点,你都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因此当我见到Google信用与安全经理科瑞•路易(Cory Louie)时,我甚至有了解脱感。因为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基本上不会拐弯抹角,此外他们对机密也有天生的嗜好和警觉,这些特质不会随其雇主的变化而更改。因此路易开门见山的风格在Google如佛教般混沌的整体风格中算是另类。在我将要结束与路易的对话时,他向我推荐了一位当警察的朋友,这位警察长年都在用心与黑客建立友谊。他的潜伏工作成效卓著,目前他已是某大型犯罪网站的管理员。“或许他会愿意跟你谈谈,”路易说道,“他所管理的网站名为‘黑暗市场’。”这是我首次听说该网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基思•穆拉斯基(Keith Mularski)的名字。从此我开始了一段充满奇遇的调查之旅。我开始极尽可能地去约见和采访所有与黑暗市场相关的人士,这些人身份各异且分布在20多个国家,他们中有江洋大盗、警察、双面间谍、律师、黑客以及罪犯喽啰。此外我也查阅了大量与黑暗市场有关的法院卷宗并多方探访。我从诸多已经金盆洗手或还在网络世界角力的黑白两道获得了额外的材料和信息。尽管我未能完全获得该网站的完整历史记录,但我基本上掌握了有关该网站的全部重大信息。在我采访的所有人中,穆拉斯基是唯一拥有黑暗市场几乎全部档案的人士,从他的材料中可窥见黑暗市场的全貌。在我所有的采访之中,我也无法全然分清究竟何人何时是在扯谎、隐匿或夸大,以及何人何时是在陈述真相。我的每位采访对象都似乎有无尽的故事想要倾诉,尽管某些人在谈论网络犯罪时,可能其本身并不占据道德制高点。但随着我对黑暗市场之隐匿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意识到许多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陈述,归根到底是相互矛盾而无法调和的。想要全然地还原谁黑谁白以及各方的交锋,或许根本没有可能。
《网络黑帮》是一部真实、全面展示网络犯罪的作品,每一个和电脑打交道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在真实世界中,我们会记得关窗、锁门,加上各种防盗措施.。然而上网时,我们却很少主动防御,因为网络中的危险不像凌晨两点的治安糟糕地区那样明显。
可是,一个看来完全正常的网络,潜藏着无数危险。这里活跃着诈骗犯、黑客、小偷、间谍……
你不经意间的一次点击,或许就泄露了你的隐私和身份信息。你用来和朋友聊天及网购的电脑,或许成了用来攻击他人的僵尸电脑。
相比于现实世界,网络的高科技使得受害人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遭受了损失。网络的隐匿性,也使得警匪双方的身份更加莫名和难以掌握,于是一幕幕无间道就在虚拟世界中上演。
三年来,作者跟踪了美国和欧洲几大网络罪案,查阅大量资料和档案,进行了约200小时的访谈,用几个互有联系的真实案件,讲述了一个关于现代犯罪如何没有国界、如何阴暗,以及多么不容易被打击的故事。书中出现的都是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事件,为读者展示了网络令人惊诧甚至骇人听闻的另一面。
米沙·格兰尼(Misha
Glenny),新闻记者和历史学家,毕业于英国的布里斯托大学和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作为《卫报》和英国广播公司驻中欧的记者,他记录了20世纪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前南斯拉夫的战争。他曾获得过多个新闻领域的重要奖项,包括广播业杰出贡献索尼金奖。他写过三本关于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书,并经常担任美国和欧洲政府在主要政策问题上的顾问。他曾在某个非政府组织担任过三年的领导职务,参与了塞尔维亚、马其顿和科索沃的重建。他此前的作品《超级黑帮》揭秘了全球的地下经济。
前言
第一章 勇敢新世界
突然来电
勇敢新世界
拉各斯的双面高手
第二章 盗卡者星球
敖德萨档案
盗卡者星球
家族事务
博阿落网
重写脚本
第三章 网络江湖
孤独的少年
博弈理论
回头无路
去往印度之路
阴影世界
第四章 黑暗市场
冰雪侠问世
盗卡者市场
黑暗市场
办公区域
可疑心机
无间道
狡诈计划
第五章 麻烦来了
德龙传奇
朋友,你惹麻烦了
“矩阵001”归案
法国关系
隐形人
插曲:真实的网络战争
第六章 隐现
比拉尔在匹兹堡
后台很硬?
第七章 冰山一角
“执罪者”网站
蛛丝马迹
第八章 网络无间道
缘起
梅尔特·奥尔塔奇的梦想世界
一仆二主
土耳其狂欢
回到地狱
抓捕行动
黑暗市场之死
第九章 落网
双重危险
脱下面具的佐罗
你是谁?
穷途末路
午间快车
后记
附录1 本书主要人物
附录2 信息源说明
版权页: 2002年末,在克拉布调查的过程中,当时还在旧金山的克拉布检察官受同城Visa总部安全部门的邀请去开会。当时Visa安全部门对忽然出现的博阿感到束手无策,这位大侠通过其网站博阿工厂成功窃取或协助他人窃取了上万张信用卡信息。当他听到博阿的名字时,克拉布的耳朵竖了起来,在科瓦利丘克的邮件中他不止一次看到过这个名字。科瓦利丘克不是总从博阿工厂进货吗?他不是总从博阿那里学习盗卡技术吗?他们不是经常讨论如何建设盗卡者星球吗?这位邮政检察官很快就锁定博阿和“脚本”是盗卡者星球网站的主谋。为了保险起见,他又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其他各国执法部门发出信息,如果有人抓捕到涉嫌高科技犯罪的乌克兰籍嫌疑人,请务必与他联系。 2003年2月末的一天,罗曼·维加(Roman Vega)出完差正想回到自己马耳他的家中,这时他一位朋友来电,邀请他顺路到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会面。于是他就在朋友那里停留了一晚,他们一起喝酒并回忆了1991年在缅甸军政府眼皮底下摆弄无线电的峥嵘岁月。 在回到卡斯特利酒店客房时,维加却恼怒地发现竟然有警察在等自己,等他的警察是当地的莫德斯托·博亚迪济斯(Modesto Poyiadjis),警察马上逮捕了这个乌克兰人,因为当天维加允许另一位犯有信用卡欺诈的乌克兰人与其分享房间(错误的决定),所以警察怀疑维加是其同党。对于维加来说,此后他的生涯就是与塞浦路斯和美国的执法部门打交道,情节之荒诞离奇完全可媲美卡夫卡的小说。 因为博亚迪济斯看到过克拉布在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信息,所以他马上联系了还在美国调查博阿的克拉布。他对这位美国邮政检察官说,他确信罗曼·维加就是博阿,此时克拉布几乎激动得难以自持。在这通电话尚未结束时,克拉布就开始着手准备预订飞往尼科西亚的第一趟航班了。这次他不仅仅要去商讨如何才能引渡盗卡者星球的幕后大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拿到了这位大佬的笔记本电脑!假设塞浦路斯警方虽然知道黑客的身份但并不清楚他到底做过些什么,那么可以想象,像克拉布这样的资深检察官会从电脑硬盘中发现多少线索。 “博阿的被捕让人震惊”,盗卡者星球用户Xhora表示,他说出了当时网站大多数用户的感受。正是博阿的设计才让盗卡者星球变得生动有趣、引人人胜且有利可图。由于他的年纪比网站大部分会员要大得多且经验丰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绝不可能落入警方手中的。
从表面上看,黑暗市场的垮掉似乎是对网络犯罪的沉重打击,但事实并非如此。黑暗市场的覆灭遏制了诸多盗卡事业的发展,包括Cha0在土耳其的业务、马克斯克在乌克兰的经营以及弗雷迪bb在英国的生意。但其他主要网络不法分子也从整场行动中吸取了简单的教训:那就是在阴影船员和黑暗市场等有着众多会员的盗卡网站上露面是极其冒险的做法。其实早就有证据表明,与前期的阴影船员网站相比,在黑暗市场网站上,那些只想赚钱而不想出名的黑客就要沉默许多,像“弗雷迪bb”这样的人的发帖数量急剧下降。在阴影船员网站上,他发表了50条公开帖子和200条访问设限帖子,但在黑暗市场上,他只是分别发表了15条和12条。美国特勤局对阴影船员网站的围剿充分说明了这些网站并不安全,因此“弗雷迪bb”学会了一件事情—保持低调。但尽管有着被警方端掉的风险,这些盗卡论坛无论如何还是有其独特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网站,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盗卡者建立起了全球范围的联络网。非法获取数据和文件的黑市也通过这些网站形成,让买卖双方顺利配对交易。但当“斯普林特老师”原来是特工基思·穆拉斯基,以及黑暗市场早就被执法部门渗透的消息传出去后,毫无疑问,这些盗卡论坛的倒闭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西欧国家合作机构的长期战略无法顺利执行。按原来计划,“斯普林特老师”会重出江湖,假装他成功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的追捕,这样的经历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在盗卡江湖中的声望和地位。但在黑暗市场遭渗透的消息公开之后,黑客、破解者和网络犯罪就会寻求更深的隐蔽。此外网络犯罪的专业化特色也越来越明显。如今黑客和恶意软件编程员已经开始设计专门针对某类系统或盗取某类数据的程序。然后他们会把所得的数据转手给专门攻陷金融机构或其客户计算机系统的团伙,一旦得手,他们会联系所谓的“钱骡放牧者”,这是在全球范围掌握“钱骡”的个人或团伙。在互联网上有着无数的广告说,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在家里轻松挣钱。其中有些广告就是“钱骡放牧者”张贴的。“放牧者”会让“钱骡”把自己的账户租借给“放牧者”使用,“钱骡”则能获得账面上往来资金的一小部分。犯罪活动通过分工形成了由若干团伙组成的“产业链”,这让执法部门更难确认网络犯罪行为,也不知道谁和谁在相互勾结。各类移动设备以及应用程序的普及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各种机会。互联网用户规模的膨胀还带来了另一个重大问题。西欧执法部门发现中国的犯罪黑客群体正在迅速壮大。在前些年,所谓的“419条款骗局”或“代理费欺骗局”还几乎是以尼日利亚为主的西非国家犯罪集团的专利,这些邮件内容通常是说非洲某位独裁者即将倒台,然后需要收信人的配合把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转移出去。“419条款”的名称源自尼日利亚《刑法》中的规定,这也是相当古老的骗术。它是伊丽莎白时代剧作家本·琼森(Ben Jonson)所写的《炼金术士》中的经典骗局,这一骗局的基本情况就是欺骗者向受骗者许诺会给一大笔钱,但之前受骗者要先付一小部分钱给欺骗者。欺骗者在拿到钱之后要么继续编造理由要更多的钱,要么就直接拿钱消失。在伊丽莎白时代,要设计这样的骗局实际上很费事,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骗局却变得很容易挣钱,通过垃圾邮件,受骗者可以把诈骗信息发给成千上万的人,在广撒网的情况下,总会有鱼儿入网。“419条款”骗局有不同的方式和规模。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常常会收到虚假信息,让他们出钱资助那些正遭受饥饿折磨的非洲儿童。此外美国居民也经常会收到各类求助信件、传真和电子邮件,让他们出钱资助建设新教堂或赞助宗教集会,在这些案例中,骗子是利用受害者的善良和慈善之心来获利。“419条款”骗局另外一种常见类型就是虚假恋爱,那些中年离异或丧偶的妇女很容易陷入甜蜜陷阱,被西非国家骗子的花言巧语蒙骗,然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钱,但所承诺的真爱永远都不会到来。现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发自中国的中英文“419条款”诈骗邮件。这是中国特色网络欺诈的重要内容,还有另一项内容则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装备盗窃。在《魔兽世界》网络游戏或在《第二条命》以及《哈宝酒店》等关于现实生活的游戏中,通常都会有数字虚拟币,玩家会用真正的钱来买卖这些虚拟币。这些虚拟币可用来购买游戏中的装备或特殊技能,由此提高玩家的游戏体验。尽管在游戏中偷盗装备并不是在中国才有,但中国黑客似乎特别热衷于盗窃网游中的装备和虚拟币,然后再换成现实的金钱。当前中国的整体计算机水平还相对较低,但尽管如此,在许多有关民用和军用计算机领域,中国的实力仍被认为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在计算机世界影响力的真正爆发,整个互联网生态也将改变。为了应对这些日益增长的威胁,各国政府和企业每年都要为计算机安全投入数千亿美元,这些资金被用于改善执法、知识产权保护和军事研发领域。但几乎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技术,因为当前的基本想法是,只要技术提高了,就能保护互联网免受在虚拟世界游荡的不良代码、恶意软件和病毒程序的侵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没有人在研究谁在充当黑客,以及他们为何要当黑客。没有人能说清黑客与维基泄密、中美计算机军事作业、犯罪团伙或技术玩家之间的区别和界限。黑客是稀有且特殊的群体。概括而言,黑客与传统的罪犯在心理和社会角色上有着很大区别。虽然黑客总是在寻找技术的漏洞,这些漏洞会给网络犯罪创造机会,但黑客这样做却并不是为了钱,这些人是只为技术不为钱的极客。如果能理解其在具体合法或非法互联网活动中的行为和动机,那么这将极其有助于改善目前的互联网安全工作,因为当前的计算机安全过于倚重技术解决方案。在某些案例中,即使执法部门和企业联合行动,抓到了黑客,也对他们进行了审判,也还是很少有人真正跟这些黑客深入交谈。相反,欧美的司法系统总是粗暴地判这些黑客坐牢,由此限制他们接触网络。鉴于黑客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社会特征,这其实是在铸成大错。首先,在宣判时应把黑客的年龄考虑在内,大部分黑客都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开始黑客生涯的,因此这些青少年不应单独承担法律责任。像德特勒夫·哈特曼这样的年轻人,当他们充当黑客时,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自己的网络行为所能造成的后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的心理都很脆弱,把他们和真正的罪犯关在一起,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马克斯·维逊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他很自负,但所有人都认为,维逊是百年不遇的人才,他对计算机安全的深入理解几乎无人能及。在计算机安全专家极其缺乏、计算机威胁又层出不穷的时代,把这样杰出的人物关在监狱里确实有些暴殄天物。当然这也不是说要赦免所有犯罪的黑客,本人的意思是,让这些黑客弃暗投明不仅有着道德感化方面的意义,同时也有着充分的实践意义。拉乌尔·基耶萨(Raoul Chiesa)曾经做过黑客,现在他在意大利图灵负责一家名为“黑客分析部”的小型研究机构,由联合国资助。他的研究基于他对黑客群体的深入理解,他还经常给黑客发出包含各类问题的调查问卷。他的初步研究成果对于了解黑客的群体状况十分具有价值。最让人吃惊的首先是性别不平衡,不仅在网络犯罪领域,在互联网的组织和运行领域,性别不平衡也很突出,当然这不是本书所要阐述的问题,但互联网的性别比例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话题。虽然在现实世界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也是男性在主导,但在技术领域,男性几乎达到了垄断地位。当然在新技术和新媒体领域也可以找出若干女性的名字,但从统计上看,女性的比例实在是太小:按基耶萨的研究,计算机行业中女性只占5%的比例。在黑客圈,则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基耶萨研究的第二项发现是,黑客的平均智商很高或者说是非常高。此外他还发现,几乎每个黑客都在理科—物理、数学或化学方面很出色,但黑客在文科方面都一塌糊涂。最后,黑客的人际关系也极其有意思。绝大多数的黑客会觉得在互联网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建立关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反而不太容易找到朋友。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常黑客都是在青少年时开始醉心于技术,这也是他们发现最难确立人际关系的时期,尤其是跟异性的交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也是自然的。但基耶萨同时也发现,许多黑客都会提到跟自己家人缺少沟通或存在矛盾,最多的矛盾就是跟父母。我阅读了基耶萨的研究成果,自己也对不同类型的黑客进行了采访,这使得我想到了剑桥大学发展精神病理学教授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的结论。他通过对自闭症的研究,深入发现了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差异。简而言之,通常男性会对外部世界进行“系统化”的理性思考,而女性则倾向于以情感来理解世界。当然这不是说所有女性都是路痴,或所有男性都不能做到耐心倾听别人,只不过说明男性整体上有“系统化”的倾向,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移情”。巴伦–科恩随后的研究发现,某些特别男性化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目中无人”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是因为在胎儿时期受到了过高睾酮的影响。他的这项理论引发了争论,但在许多层面又是可信的,他的理论对研究黑客及其行为模式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当然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有自闭症,实际上只有少数黑客患有自闭症(当然有些著名的黑客,例如因攻入美国五角大楼电脑系统而遭通缉的加里·麦金农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但黑客的许多行为特征确实符合巴伦–科恩教授临床观测到的极端“男性”标准。如果这项研究能继续深入,那么有朝一日,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分析就可找出未来的黑客。如果可以做到,那么学校和家长就可一方面鼓励这些孩子钻研技术,另一方面又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的技术发挥积极作用。“黑客”这个名称听上去有些贬义,但实际上,攻破他人电脑的能力本身是了不起的,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如果缺少高手的保护,那么计算机和网络永远不会安全。有些黑客高手已经开始承担捍卫网络安全的责任。以我的经验,大约有90%曾经卷入网络犯罪的黑客都有很强的转行从事维护网络安全职业的愿望,尽管他们是曾经的罪犯,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浪子回头的机会。
格兰尼找到了一个庞大的角色阵容:土耳其军事情报人员、泰米尔猛虎组织、沙特皇室成员……这是一部可读性极佳的作品,诙谐的叙述,以及持续至最后几页的悬念。——《华尔街日报》格兰尼完成了将神秘和纠结的信息化繁为简的艰巨的任务,扣人心弦的章节读起来像一个高科技惊悚片(而且以一个惊喜的结局结束)。——《出版者周刊》美国及其西方联盟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完善未来的网络战斗力,但米莎•格兰尼告诉我们,网络犯罪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多年。格兰尼关于国际警察追捕被称为Cha0的黑客,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网络犯罪分子之一的叙述,非常值得一读。——《纽约客》环环相扣的网站、组织和个人,格兰尼的调查出了一个令人悚然动容的故事……他成功地照亮了很多隐秘的角落。当我们的生活比以往更依赖于网络的时候,他揭开了一个隐秘的新世界。——《金融时报》
《网络黑帮:追踪诈骗犯、黑客与网络骗子》编辑推荐:真实版的网络《无间道》兼《幽灵》,揭开网络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每一个和电脑打交道的人都必须知道,这是一个时刻存在危机的世界。信用卡盗刷,身份信息外传,商业机密甚至国家机密的泄露,或许就是你不经意间的一次点击造成的。网络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使得虚拟世界的犯罪不仅不容易防范,甚至都察觉不到。你需要时刻注意,你的网络安全。
《网络黑帮》是一本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必不可少的读物。你最好睁大双眼读进去。——罗伯特•萨维亚诺 《格莫拉》作者
无
质量还行,内容正在看讲的是网络犯罪
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能帮助自己如何有效成为网络安全的骇客。
告诉你你一个真正的看不见的世界的真实面貌
害怕你的电脑账号、支付宝账号、游戏账号被盗吗?先学学这个
这部书里的内容部分已经过时,有一些手法在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但依旧能够我们带来些灵感。特别是对当时历史情况的了解,计算机从诞生之初到现在的互联网、多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未来技术变换,也引来一群骗子妖人到处行骗。我们能做的就是防止掉入他们的险境!
挺好看的一本书 值得拥有
纪实文学上品,论述情节丝丝入扣让人身临其境
蛮喜欢额一本小说式书籍。
看了这本书,还是有收获的,网络犯罪离我们并不远,看来还是要学会网上保护个人信息啊
还好吧,只是感觉文中的概述有点不是很全面,不知道是我的理解问题,还是书的问题!
很不错的一本书哦,我很喜欢,推荐看
明白了很多手法,好看的一本书
对于网络金融犯罪的了解有了鲜活的印象
书皮很脏,还有很多磨得痕迹,严重怀疑不是新书,闹心,懒得换了!
和掘金黑客——马克斯·维京:地下网络犯罪之王内容大同小异,好像是抄袭过来的。内容主观想象的成分多。没有必要买,买了也很后悔
封皮都掉下来了。 貌似不是新的
这书不错,有内容。很多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借用。了解网络黑社会的 好书
内容很有意思,快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看韩剧《幽灵》,电视剧的画面和书的文字交替重复出现,细节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相对于韩剧的虚拟,这本书的故事是真实的,背景也更深更广,像国家间的网络战争,了解了一个之前不了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