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菊与刀

鲁恩・本尼迪克特,廖源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2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鲁恩・本尼迪克特,廖源  

页数:

307  

译者:

廖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千百年来,和我们中国比邻而居、时而友好可爱、时而凶恶可憎的是这样一群性情的奇特的人。  本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丑善恶并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已定,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美国政府向人类学家征询对策:如何对待这个危险的敌人……  本书由此诞生。    本书为你拔开历史疑雾  揭开二战军事成败背后真实的较量  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  为什么美国投下了原子弹?  为什么美国又要帮助日本复兴  日本会不会向亚洲再举屠刀?    这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由于承载着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上亿人命运和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此书的诞生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虽然大量引直西方观念,骨子里却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虽然日本学者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但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重印36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目的——了解日本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 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第四章 明治维新第五章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第六章 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第八章 洗刷罪名第九章 人情世故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第十二章 子女教育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千百年来,和我们中国比邻而居、时而友好可爱、时而凶恶可憎的是这样一群性情的奇特的人。  本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丑善恶并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已定,美军逼近日本本土。美国政府向人类学家征询对策:如何对待这个危险的敌人……  本书由此诞生。   本书为你拔开历史疑雾  揭开二战军事成败背后真实的较量  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  为什么美国投下了原子弹?  为什么美国又要帮助日本复兴  日本会不会向亚洲再举屠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菊与刀 PDF格式下载



  半个多世纪前的作品,放到今天,一些观点肯定是过时的,但是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参考,从一个人类学家的视角管窥日本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儿童学习”那一章节,那种前后矛盾的教育造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矛盾的性格。
  
  我在想,今天在物质上极度文明的日本,是否已经意识到了本书所述的自身的特点和缺陷,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缺陷是否得到了改观。也许,任何国家的文明都是在不断演进的,只是那些民族特点,就像牢牢嵌入到DNA里一样,无法磨灭。
  
  日本人的矛盾性会一直存在,只是这些矛盾,在新的世纪也许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
  
  


  按照此书的介绍,日本人是以死为荣的,何以谢罪,唯以自剖!
  此书是从人类学得角度来分析,解剖日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东西,看起来还是略显吃力。但相较《日本论》来说,此书剖析日本民族人性更深刻,更为详细,理论性更强吧!
  继续学习中!


  当初看书时已经存疑,可是犯懒得过且过,没有深思没有查证
  
  然后今天逛知乎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以菊花纹作为国徽?”
  
  然后就想起了这本书,有一种原来菊花是日本的象征啊,原来如此的感觉~
  
  ps:菊花什么的,感觉好微妙= 。=~
  
  链接内容供参考,可以作为这本书书名的背景资料来进行阅读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972641#answer-4512570


  RT
  
  作者说了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点在于“仁”,其实历朝历代揭竿起义的都是农民,无所谓“仁”,金字塔最底端的链条。与其说为了“仁”,不如说,“啊啊快死了,不如搏一把”,或者“我想讨老婆,我要发大财”。表面上看,政权颠覆很诱人,让人不禁联想突破强权云云,实际上换汤不换药,换“皇帝” 与 换“将军”之间的本质区别又有多大呢,能构成所谓的差异化么。
  
  国人与日本人很像的。后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对自己的约束力加强等才造就如今的互相隔阂。就像高中班上大家成绩差不多,上完大学已经差距明显,工作后明白再也难以追上了,然后嘴里死活不承认,口口声声说“当年blablabla”。不过我这个粗线条看着哪儿都差不多,别说黄皮肤,觉得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也都差不多——都是人,都有弱点,都获利,太基本了。要说起来差别,北京的处女座A型血和上海的处女座A型血女生都很列出100条互相觉得完全不一样呢。
  
  日本人喜欢樱花也有切腹的文化,一点儿也不矛盾,先有行为,后有阐释,这简直就是超符合逻辑。面对困难,一会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一会儿是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看你是什么人、什么心情、于是采用最贴切的古人智慧即可。简单省事,用科学的方法说,你看,我这做法是有古人经验支撑的耶。只不过,当他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概念,那就要了解。理解是文化的基础,如果不理解双方的文化符号,那么太容易被利用煽动成奇怪的舆论了。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对自己那股儿狠劲儿,对教育的重视,真挺棒的。
  
  最意外的是×生活部分,一直在想能拍出《感官世界》和《失乐园》之类影片的霓虹国对×的理解一定是丰富并有深度的。果不其然,在人性之中将×坦诚地描述与讨论,不羞羞答答地太爽了啊。
  
  不过说到底,文化文化,应该多出去交流的啊。光看书也没有用。
  
  PS 无法直视每个章节上标题上都有一朵小雏菊开头,真是让人菊花一紧,以至于常常把这本书念成了《菊与花》。
  
  


  《菊与刀》是二战前美国人研究日本及日本人的一部作品,且称其为报告文学。“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1、日本人认为武力是争取世界尊敬的手段之一,他们发动法西斯战争是为了获得世界的尊敬,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大东亚的繁荣,为了创建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种观点完全不能理解。
  2、在战争中撤退时,日本人会先将伤员杀光或者让他们自尽后再撤退。而中国,士兵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将伤病员转移,因为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在战争中受伤他们是英雄,理应得到保护。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情(他们自己不认为是无情)是针对所有人,不管是对本族人还是别国人,只是日本人从小接受了这种思想但是外国人没有,所以外国人会觉得这种残酷无情非常明显。
  3、中国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做事不偏不倚,而日本人只有是或非,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这种极端可以造就史无前例的历史,好或者坏。这也是日本强大,日本工业遥遥领先的原因之一。若论精益求精,日本人和德国人可以算是同一类人。总之一句话,这是一个可怕的国家。
  4、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看完该书后感觉中国对日本有点小巫见大巫,特别是学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本的敬语和尊称多得数不清。
  5、日本人喜欢泡澡堂子,不知东北那些随处可见的澡堂子是否是当初日本所留下的?
  6、日本人认为睡觉是一项工作,而不是解除疲劳、休息、保养的事情,他们甚至把拥抱寒冷(冬泳等)、放弃睡眠、绝食视为考验人意志的最好机会。
  7、日本小女孩从小要学习茶艺、园艺以及给未来丈夫做早餐。
  
  只是个人观点,最后一句话总结:日本是绝对理性,中国大多时候感性,欧美是随性。


  这是美国人写得一本关于日本的书,却不说内容的真实性,本书在社会学界被广为流传,那说明这还是一本大家公认的好书。
  
  本书一共13章,除去第一章的引言部分总体上说日本与美国差异很大,而且在二战时期美国人研究日本很难,但作者还是通过多种渠道,克服种种困难去多方位的搜集资料。
  
  之后的12章,分别描述了日本人精神至上、等级制度机器严苛、明治维新的后果、非常感恩(下段对此有详细评述)、听话、重情义、受到侮辱之后报复心很强、成年人把性作为”人之常情“,没有太多避讳、日本人经常以自杀来表达“忠”、“孝”、“情义”等,他们为了“忠”、“孝”、“情义”等常常采用残忍的手段,最后往往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结局、宗教、教育小孩、投降后依然乐观。
  
  虽然有很多章节,看起来没有什么连续性,每章都描述了一个事实,但是贯穿各章的正是日本的品行:谦卑、礼貌、报复、乐观。看到日本人对家人或者外人都特别礼貌,让我想到去台湾的时候,台湾人民很热情,付款的时候,收银员也要说声“谢谢”。付钱给打车师傅,司机也会对我说“谢谢”,谢谢就像是他们的口头禅一样,随时随地都在说,这样的习俗也好,文化也好,都让外来人觉得这一地方的人很热情,很喜欢这里,这或许也就是很多人都喜欢台湾的原因吧。
  
  
  
  整本书表面是在说描述日本的文化,但是处处又存在着日本与美国的各种不同,日本的很多行为在美国根本就不能理解,处处也体现着日本与美国的对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习俗也不一样,如我国的南北方也有文化差异,这样就是文化的多元化。


  这本美国人写的关于 日本人的书我很感兴趣。最近在阅读的一些书籍,都是以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另一土文化。在这里,虽然带有某些意义上翻译者的“别扭”之外,还是能够读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令我的阅读变得开心。
  
  除了这本,目前还在读的有美国的于君方教授所写的《观音》、郑僧一写的《半个亚洲的信仰》。于君方的研究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让我想起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所写的《古琴》。用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诠释另一个文明,总是有清新的感受。尽管于君方教授和郑僧一先生是美籍华人。
  
  在我们的教育里,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永远单一而残酷。今天想起来,我很惊讶直到现在,我们对这个国家“敌人”的认识,也不过如此。当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日交流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日本还保留了那么多令我们惊讶和脸红的“本土宝物“,比如茶道、器皿、花道、香道、唐代寺院建筑、唐密、光明流、等等等等。
  
  这部《菊花与刀》写作于1946年。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美国民族心理学派创始人鲁斯.本尼迪克特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经在1922年~1926年在加拿大及美国南部的印第安人部落作田野调查。在这部书里,作者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在1949年之前的日本。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非常值得回味和深思。日本在1949年就出版了这部作品,1951年这本书被列为日本的”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它在日本被重印36次。后来陆续又被印刷过110余次之多。日本人将它看作研究”日本学“的鼻祖和”研究日本之经典性著作“。而在中国,它1999年才由中国商务印书馆汉译出版。
  
  在这本书中,我逐渐了解了患有“精神和道德洁癖”的日本民族。并试图从民族的文化中了解历史的某些方面。在我个人,从来不将历史作为“敌人”看待,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既不说明今天,也不预示着将来。但若要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理解为“凶残”确实不能作为了解的依据。我想我们在仇恨一个敌人曾经犯下的错误时,仅仅在说:他错了!他是凶残的!仅仅如此而已。我们既不了解他,也不将对他的了解告诉自己的朋友。鲁斯说:“日本人并不象中国人,以激发仁慈之心为一切德性的基础。”
  
  在书176页文字里记载了一则禅宗故事,我想值得人深思。我们是一个美国学者眼里以“仁慈”为一切道德目的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全民“全力以赴”的效忠楷模。
  
  (日本)僧问:当狮子扑向敌人时,无论是兔或象,皆全力以赴,敢问此力为何?
  师答:至诚精神。至诚即不欺,“出以全心”之意,禅语谓“全身作用”者也。毫无保留,毫无矫饰,毫不浪费!
  
  这则记录在铃木禅宗公案里的故事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宗的紧密性,也说明了在日本的文化元素中,每一个文化形式都服务于他的“以生命效忠”的精神,固然是禅宗的故事,却包含着浓郁的武士道精神,正像那则已经流传在中国的“武士与茶人”的故事一样。虽然同为东方文化,但倡导的内涵却大有不同。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就像一位读者说的,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中日的东方文化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日精神文化中的重大差异。鲁斯写这部书时据说根本没去过日本,仅仅依靠文献和文字、电影等手段了解日本。我想作者是成功的,这本书不仅仅为美国治理战后的日本提供了帮助,还成为了日本本国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