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

许义平,何晓玲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作者:

许义平,何晓玲  

页数:

276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我们从宏观角度鸟瞰社会发展时,却不得不把理念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依托社区,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  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中,以何种方式引领人们走出一条经由社区发展建构社会和谐的路子?宁波市海曙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建设向制度层面建设的跨越。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转折。它标志着社区发展从初级向更高水平的跨越,标志着社区功能在深度、广度上的不断升华和完善。  现代社区制度是对海曙区在制度建设方面创新实验的理论概括,也是海曙区社区建设探索实践的一条主线。它指的是社区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区政治、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这一体系是由政府、社会、市场这三者在社区层面以其应该具有的行为方式而构成的一个富有张力的整体。本书试图以海曙区为样本,在这一框架内寻找各个主体系统之间的功能分工和衔接,从而在制度层面揭示社区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认为,科学的方法不是在矛盾中排挤另一方面的存在,恰恰是在对其的尊重与兼容中找到可将其整合的方式和归宿。

内容概要

  《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试图以海曙区为样本,在这一框架内寻找各个主体系统之间的功能分工和衔接,从而在制度层面揭示社区发展的内在规律。现代社区制度是对海曙区在制度建设方面创新实验的理论概括,也是海曙区社区建设探索实践的一条主线。它指的是社区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区政治、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这一体系是由政府、社会、市场这三者在社区层面以其应该具有的行为方式而构成的一个富有张力的整体。

作者简介

  许义平,1963年生,浙江宁波人,现供职于宁波市民政局,受聘华中师范大学社区建设客座教授、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客座教授、宁波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著有《寻找家园——关于社区发展的思与想》、《81890服务系统管理指南》、《写在社区边上》等。  何晓玲,女,历史学硕士,高级编辑。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湖北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任教。于1989年调中国社会报社工作。曾任民政部原社会保障和社会进步研究所社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报·社区建设周刊》主编、《中国民政》副主编等职。现为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当代基层民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并撰写有《社区建设模式与个案》、《社会保障制度总揽》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一、现代社区制度研究的实践价值(一)现代社会制度下社区的本质属性(二)时代赋予社区前所未有的社会功能(三)紧迫实践需求与社区发展现状的错位与矛盾(四)制度建设在现代化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现代社区制度的目标导向和主体内容(一)现代社区制度的目标导向(二)现代社区制度建设的主体内容三、海曙实践对现代社区制度建设的创新价值分析(一)在探索中前进的海曙社区建设(二)海曙实践探索成果的创新价值及其所代表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二部分 分论一、“选聘分离”的社区体制改革(一)社区体制改革的动力来源(二)社区负担过重的体制性原因(三)“街聘民选”体制的利弊分析和社区工作站的兴起(四)社区体制改革的深化创新——选聘分离(五)社区直选——“选聘分离”改革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六)职业社区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选聘分离”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二、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研究(一)全国城市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现状分析(二)社区直选的价值分析(三)社区直选的动机和需求分析(四)社区直选的信息对称性问题研究(五)社区直选制度的规范性要求和程序设计附:海曙区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规程(六)海曙区全面开展社区直选的实践操作附:联南、平桥、澄浪三试点社区选举实况调研报告(七)在社区直接选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分析附:澄浪社区选举统计分析图表”三、“81890”社区服务模式研究(一)社区服务——从福利服务到公共服务的发展(二)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新秩序(三)“81890”社区服务模式分析(四)“81890”的成功元素和可复制性分析四、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一)老龄化浪潮下养老服务的世纪性难题(二)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社会化养老的必然选择(三)海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操作(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制度设置五、职业化社工制度研究(一)建立职业化社区工作队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社区社会工作的性质、定位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社区社工职业规范的基本要素附:海曙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四)群众满意度——社区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附:海曙区社区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现代社区制度研究的实践价值  现代社区制度研究不是一个纯理性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为制度设置而设置的一个过程。恰恰相反,现代社区制度研究的动力和目标都是为了解决社区建设实践中已经存在与不可忽视的大量矛盾和问题,是为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寻找到根本和本源的保障与动力。  (一)现代社会制度下社区的本质属性  “社区”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东西,含有公社、社会、共同体和同一地区的全体居民等多种意思。“社区”这个词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来研究,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Tonnis,1855——1963年),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Ischaft)一书中首先提出“社区”的概念,即“Gemeinschaft”(德文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社区等)。之后,他进一步将“Gemeinschaft”一词与“Ge-sellschaft”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滕尼斯用“Gemeinschaf”(指社区)一词表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并不是根据自己意愿的选择,而是因为他们生长在这个团体内。而Gesell—schaft(指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人们之间是靠分工和契约联系的,重理性而不讲人情,人们加入这种团体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